一种含腈废渣的焚烧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6378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腈废渣的焚烧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危险废物来源广、成分复杂、危害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具有腐蚀性、易燃性、毒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含腈废渣在危废名录中属于hw38有机氰化物。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以及清洁生产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不断寻求更加安全和经济的方法来处理含氰废渣,以减少或消除氰化物对环境的危害。专利cn1261716c公开了一种含氰废盐渣的处理方法,将含氰废盐渣加入干燥器中加热,然后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中温灼烧,产生的气体通入焚烧炉进行焚烧,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这种焚烧法不适用于可溶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难以使所有废渣中的氰化物彻底氧化,且高盐含氰废渣有腐蚀性,对热处理设备防腐要求较高,能耗也高。专利cn104070052b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通过调碱、破氰、造粒、干燥固化四个步骤来处理可溶性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氰化物去除率高,但处理工序复杂,药剂投加量大。

现发明一种含腈废渣的焚烧处理方法,利用回转窑将有机氰化物废物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反应系统的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促进氰化物分解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处理工艺简单、处置成本低而且运行效果稳定的含腈废渣无害化处理方法。

一种含腈废渣的焚烧处理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如下:

(1)废渣预处理:向含腈废渣中加入分散剂,同时配入钙基材料,调节废渣浸出ph,混合均匀,放置后得废渣a;

择优,步骤(1)所述分散剂为粘土、膨润土、植物秸秆粉、药渣、菌渣、谷糠、锯末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择优,步骤(1)所述分散剂与含腈废渣混合均匀后反应1-10天;

择优,步骤(1)所述分散剂加量为废渣总量的2%~10%;

择优,步骤(1)所述钙基材料为熟石灰,保证废渣浸出ph为4.0~8.0。

(2)高温焚烧及烟气净化:预处理后的废渣a依次通过进料装置、回转窑、二燃室、换热器、急冷塔、布袋除尘器、洗涤塔及烟气排放设备处理,尾气净化后得废渣b;

择优,步骤(2)所述回转窑窑尾温度控制在700℃~850℃,物料停留时间为60min~80min;

择优,步骤(2)所述二燃室温度≥1100℃

择优,步骤(2)所述尾气净化方式为先干法后湿法。

(3)焚烧炉渣:收集废渣b用作制备胶凝材料的骨料。

本发明利用高温焚烧方法处理含腈废渣,初探其原理为:一定温度下,氰化物在有氧气、水蒸气的条件下发生分解,产生氰气、氰化氢、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而当温度大于60℃时氰化氢气体分解为无害物质。因此,在有氧气、水蒸气等存在的条件下,将含腈废渣经过预处理,严格配伍菜单送至危险废物高温焚烧炉,利用回转窑将有机氰化物废物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并通过控制反应系统的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促进氰化物发生分解,烟气进入二燃室后,控制烟气停留时间,使分解产生的氰化氢气体再次分解为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烟气通过循环流化床与石灰、活性炭充分反应吸附,再经碱液塔碱液喷淋,达到降解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处理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此工艺常温常压操作,适用性强,工业化运行效果稳定,能够有效降低含腈废渣中氰化物的浸出浓度,处置周期短;

(2)含腈废渣焚烧后的残渣用作制备胶凝材料,达到危险废物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3)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所述内容。检测标准:依据《固体废物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gb5086.2-1997),氰化物检测方法为《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炉渣、飞灰浸出浓度执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烟气指标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实施例1

以某化工厂的含腈废渣为处理对象,主要为亚氨基乙腈、苯胺基乙腈、羟基乙腈车间的过期成品,混有少量的硫铵和黄血钠盐,原样检测结果:ph=3.5,总氰化物10400mg/kg,总硫0.32%,总氯0.019%,总计200吨。

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该含腈废渣进行处理:

按含腈废渣总量的5%添加分散剂中药渣,同时加入熟石灰调节物料ph为5.5,搅拌均匀后放置6天。预处理后的废渣经菜单配伍后与其他废液按不同进料途径进入回转窑内,控制回转窑窑尾温度为750±20℃,废物停留时间为60min,焚烧后残渣从窑尾排入渣斗,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窑尾进入二燃烧室再次燃烧,温度控制在1100±10℃,烟气在二燃室的停留时间大于2秒,确保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充分彻底地燃烧并分解。二燃室出来的烟气继续通过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理系统,使烟气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得到降解,实现烟气达标排放。

烟气监测为在线实时监测,焚烧含腈废渣期间所有监测指标均低于排放标准;分批对炉渣、飞灰、循环液碱进行氰化物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批次炉渣总氰化物(mg/l)飞灰总氰化物(mg/l)循环碱液总氰化物(mg/l)

第一批0.10.170.01

第二批0.2240.04l0.016l

第三批0.0410.04l0.005

第四批0.04l0.3150.016l

第五批0.020.04l0.016l

第六批0.0710.1480.031

备注:0.04l、0.016l表示低于检出限

炉渣收集后用作制备胶凝材料的骨料,协同飞灰处置含砷废渣,以废治废,实现危险废物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其他的任何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构思前提所做的修改、替换、简化、改进等,应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腈废渣的焚烧处理方法,属于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含腈废渣焚烧处理方法是利用高温焚烧炉,通过配料、混合、进料、焚烧、烟气净化等过程无害化处置含腈废渣,处理后的炉渣用作制备胶凝材料的骨料,从而达到含腈废渣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高温焚烧处置工艺成熟,工业化运行效果稳定,烟气指标达到了国家烟气排放标准(GB18484‑2001)。

技术研发人员:任雪娇;尹砾珩;姜泽标;邱金成;和学友;李金勇;古家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大地绿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5
技术公布日:2017.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