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降水产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及氨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1695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水体生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降水产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及氨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中亚硝酸盐及氨氮浓度的升高,往往会导致养殖水体中水产品致病及死亡。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投喂的饲料都会有残留及水产品每天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其中会含有许多未被利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水体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氮和有毒物质。水体中含氮的有机物分解,分别以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俗称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亚硝酸盐是物质转化过程中极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对养殖水产具有很强的毒性。

当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不断累积增加,水体中的有害藻类会大量繁殖且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水体缺氧且富营养化,往往会导致水产的大量死亡。

当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大于0.2mg/l时,对水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氨氮对水产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养殖水产的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扺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影响水产水生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状况,严重时可导致水产养殖生物的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当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大于0.2mg/l时,水产水生生物就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即使水体中溶氧不低,但水产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后,养殖水产比较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例如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即俗称的“死底症”、“偷死症”、“冒底”。

虽然养殖水体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浓度常会超标,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治理好方法。往往是出现问题时用应急的办法治理,如用换水、投放系列化学药品和沸石粉等,但治理效果不显著且维持时效短,养殖户造成损失难以避免。因此,寻求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时效较长的生态减降养殖水体氨氮与亚硝酸盐的方法,是广大养殖户的迫切呼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降水产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及氨氮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复方中药+复合微生物+小分子水活水”三位一体协同作用的生态治理方法,使养殖户增产增收。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降水产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及氨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的添加:以重量份计,以每亩养殖水面计,将复合中药制剂0.5~2.5kg、复合微生物1~5kg、养殖水100~500kg混合后往养殖水面泼洒或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中滴加,在全养殖周期每10~30天施加一次;

(2)使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实现养殖水体的高效复氧及水体活化:所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由人工浮岛及固定在人工浮岛上的风机、滴加装置、生物载体、微孔曝气组件、潜水循环泵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构成;所述风机和滴加装置固定在人工浮岛上部,生物载体(悬挂式)悬挂在人工浮岛的下部,微孔曝气组件、潜水循环泵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固定于人工浮岛下部;风机设置排风管从人工浮岛上部穿至下部与微孔曝气组件紧密连接,滴加装置设置滴加管道直接贯通至人工浮岛下部,潜水循环泵与小分子水发生器通过管道相连接;将人工浮岛置于养殖水体中,风机及滴加装置位于水面上,生物载体、微孔曝气组件、潜水循环泵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位于水面下;开启风机,强风通过排风管从微孔曝气组件排出,在水中形成微小的气泡分布在水中,并从人工浮岛的四周水面溢出,通过与风机连接的微孔曝气组件使养殖水体复氧至溶解氧达到3.5~5mg/l;开启潜水循环泵,使与之连接的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生成小分子水,潜水循环泵不断吸取周边的水、又不断在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中生成小分子水排水,如此不断吸入及排出会连动周边水体的流动,形成养殖水体的动态微循环;滴加装置可实现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的添加,通过滴加管道直接滴加至人工浮岛下部的水体中;悬挂在人工浮岛下部的生物载体,是复合微生物聚居、繁殖、代谢的生物载体,悬浮及混流在水体中的复合微生物在开放的动态微循环中发挥降解有害物质和活化水体的作用,对养殖水体实现高效复氧及水体活化。

所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中药制剂由等质量份的黄芩、黄柏、大黄、猫爪草、山楂、谷芽、麦芽、橘络和莱菔子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由养殖水体的水和污泥经驯化得到的菌株与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em菌中至少一种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全养殖周期内,第1~3次施加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通过养殖水面泼洒,之后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的滴加装置中滴加。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载体为仿生水草。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浮岛的面积为2~6m2,生物载体面积为2~10m2

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为2~6组,微孔曝气组件为1~4组。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功率为1.1~4.3kw,潜水循环泵的功率为200~500w。

本发明用“复方中药制剂”增强水产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用“复合微生物”减降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并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产生“小分子水”,并通过复氧和微循环使养殖水体活化。三位一体,协同作用,生态治理,使养殖水产始终在良性的水体中生长,养殖户增产增收。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由养殖水体的水和污泥经驯化得到的菌株与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em菌中至少一种的混合,用这种“量体裁衣、有的放矢”的复合方法,能更有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及其他有害物质;用时可分解和减降水体中有毒有害的硫化物、胺类、烷类、硝酸盐及各种有机污染物;消除或减降鱼、虾、蟹、鳗等水产品的排泄物及残余饵料,使水质得到净化和改善;并可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避免翻塘问题发生,防止有害藻类滋生。使被养殖的水产品在一个近似生态的良性水体中养殖。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到的产物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减降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氨氮,提高水产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増产增收,一般无须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使得养殖水体近似自然水体,生长的水产品肉质鲜嫩,味道香纯,明显改善其外观品相和口感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说明如下:1-人工浮岛,2-风机,3-滴加装置,4-生物载体,5-微孔曝气组件,6-潜水循环泵,7-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8-排风管,9-滴加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6亩对虾生态养殖)

(1)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的添加:以重量份计,按以下步骤实现:以每亩(水深1.5米)养殖水面计,将复合中药制剂2kg与复合微生物4kg,养殖水350kg,混合后往全养殖水面泼洒或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滴加。第1~2次往全养殖水面泼洒,以后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滴加。按此法在全养殖周期每15~20天施加一次。所述复合中药制剂由等质量份的黄芩、黄柏、大黄、猫爪草、山楂、谷芽、麦芽、橘络和莱菔子粉末组成。所述复合微生物由养殖水体的水和污泥经驯化得到的菌株与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em菌中至少一种的混合。

(2)用2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活水复氧:所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人工浮岛1及固定在人工浮岛上的风机2、滴加装置3、生物载体4、微孔曝气组件5、潜水循环泵6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7构成;所述风机和滴加装置固定在人工浮岛上部,生物载体悬挂在人工浮岛的下部,微孔曝气组件、潜水循环泵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固定于人工浮岛下部;风机设置排风管8从人工浮岛上部穿至下部与微孔曝气组件紧密连接,滴加装置设置滴加管道9直接贯通至人工浮岛下部,潜水循环泵与小分子水发生器通过管道相连接。规格为人工浮岛的面积有6平方米,小分子水发生器有4组,风机4.3kw,微孔曝气组件有3组,生物载体仿生水草有8平方米,潜水循环泵有350w。开启风机,通过与风机连接的微孔曝气组件使养殖水体复氧至溶解氧达到4~5mg/l;开启潜水循环泵,使与之连接的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生成小分子水,排出的水体从某个设定的方向连续排出,由于循环泵在水下连续吸入又连续排出,连动周边水体的被动流动,因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动态微循环,第2次后加入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开启滴加装置,通过滴加管道直接滴加至人工浮岛下部的水体中。

(3)养殖情况:

养殖地点:广东佛山顺德区均安镇;

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

养殖周期:75天,全程不投抗生素;

亩产:690市斤/亩(对比常规养殖亩产550市斤/亩,增收25.5%);

每500克平均40只;

(4)养殖水体改善情况:

虾塘经前期消毒等处理,但底泥较厚,残余较多有机物会向水体释放有害物质。

原水:氨氮0.8mg/l,亚硝酸盐0.55mg/l;

一周后:氨氮0.4mg/l,亚硝酸盐0.35mg/l;

二周后:氨氮0.3mg/l,亚硝酸盐0.25mg/l;

一个月后:氨氮0.2mg/l,亚硝酸盐0.20mg/l;

二个月后:氨氮0.15mg/l,亚硝酸盐0.10mg/l。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减降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氨氮,提高水产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増产增收,无须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因此使得养殖水体近似自然水体,生长的水产品肉质鲜嫩,味道香纯,明显改善其外观品相和口感品质。

实施例2(5亩鲩鱼生态养殖)

(1)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的添加:以重量份计,按以下步骤实现:以每亩(水深1.5米)养殖水面计,将复合中药制剂1kg与复合微生物2kg,养殖水200kg,混合后往全养殖水面泼洒或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滴加。第1~3次往全养殖水面泼洒,以后在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滴加。按此法在全养殖周期每15~20天施加一次。所述复合中药制剂由等质量份的黄芩、黄柏、大黄、猫爪草、山楂、谷芽、麦芽、橘络和莱菔子粉末组成。所述复合微生物由养殖水体的水和污泥经驯化得到的菌株与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em菌中至少一种的混合。

(2)用1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活水复氧:所述动态微循环复氧活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人工浮岛1及固定在人工浮岛上的风机2、滴加装置3、生物载体4、微孔曝气组件5、潜水循环泵6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7构成;所述风机和滴加装置固定在人工浮岛上部,生物载体悬挂在人工浮岛的下部,微孔曝气组件、潜水循环泵和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固定于人工浮岛下部;风机设置排风管8从人工浮岛上部穿至下部与微孔曝气组件紧密连接,滴加装置设置滴加管道9直接贯通至人工浮岛下部,潜水循环泵与小分子水发生器通过管道相连接。规格为人工浮岛的面积有4平方米,小分子水发生器有2组,风机4.3kw,微孔曝气组件有3组,生物载体仿生水草有6平方米,潜水循环泵有300w。开启风机,通过与风机连接的微孔曝气组件使养殖水体复氧至溶解氧达到3.5~4mg/l;开启潜水循环泵,使与之连接的小分子水发生器组件生成小分子水,此水流带动周边水体的流动,同时实现水体的动态微循环。第3次后加入复合中药制剂与复合微生物开启滴加装置,通过滴加管道直接滴加至人工浮岛下部的水体中。

(3)养殖情况:

养殖地点:广东佛山顺德区龙江镇;

养殖品种:鲩鱼(草鱼);

养殖全程不投抗生素等药物,目的:调质,除腥。鲩鱼中途从别处转来调质,平均1000g/条,每亩投1500条。调养周期45天后,平均1250g/条。

(4)养殖水体改善情况:

原水:氨氮0.5mg/l,亚硝酸盐0.6mg/l;

一周后:氨氮0.35mg/l,亚硝酸盐0.35mg/l;

二周后:氨氮0.25mg/l,亚硝酸盐0.20mg/l;

一个月后:氨氮0.2mg/l,亚硝酸盐0.10mg/l;

45天后:氨氮0.10mg/l,亚硝酸盐0.05mg/l。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减降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氨氮,无须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因此使得养殖水体近似自然水体,生长的水产品肉质鲜嫩,味道香纯,明显改善其外观品相和口感品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