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180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1)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2)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者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即对其中大小固体颗粒物、扩散物进行净化处理过程。

滤网过滤是粗过滤中最常使用的净化方式,该方式的滤过颗粒物大小取决于滤网的孔口大小,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但如何去除滤网上的颗粒物是该种过滤器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可实现连续性过滤的难点所在。

申请号为201310592860.4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动反冲洗滤网过滤器,该过滤器由排污组件、进水腔、中间腔和过滤腔组成,工作时,排污组件的封盖处于进水腔底部两个开孔中间位置,污水进口处于中间腔的中心圆柱体的内壁处,滤芯进口为全开状态,排污通道为封闭状态,此时源水进入滤芯内部进行过滤,过滤后清水汇集于滤芯与罩壳之间,通过出水管输出;需要清理滤芯时,转动手柄,使过滤组件封盖与进水腔底面的一个开孔中心重合,排污通道被打开,滤芯和罩壳之间的清水进入滤芯,将积聚在滤网壁及滤网内的杂质冲洗进入排污管排出;当滤网清洗干净后,转动手柄可进行下一个滤网的清洗,直到滤芯全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该过滤器能够在不停机状态下对滤芯进行反冲洗及独立排污,但是反冲洗需人工转动手柄发出操作信号,且每次只能一个滤网进行反冲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将通入过滤管中的污水进行分离过滤,清水汇集于罩壳中,并泵入反压冲洗部分,借助移动的反压腔室,对堵塞在滤孔中的杂质完成反冲洗,冲洗下来的杂质逐渐沉淀汇集后由出污口排出,以实现对滤孔的连续冲洗,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罩壳、过滤部分和反压冲洗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壳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壳体上的上盖;

所述过滤部分包括延伸入罩壳内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上开有过滤孔,所述过滤管的一端为污水入口、另一端为出污口;

所述反压冲洗部分包括移动的注水管,还包括与注水管连通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并固定在反压腔室上,每个反压腔室上连接至少一根分流管;

所述反压腔室中压力为p1,过滤管中压力为p2,反压冲洗中p1>p2。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过滤管包括直管部和弯管部,所述直管部包括中间的滤芯,还包括位于滤芯外部的过滤外罩、位于滤芯内部的过滤支撑内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滤芯、过滤外罩和过滤支撑内管上均开有过滤孔。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弯管部表面不开过滤孔,所述直管部和弯管部之间由活接头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反压冲洗部分还包括移动动力部,所述移动动力部与注水管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移动动力部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器,还包括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的回转曲柄,连杆一端铰接于回转曲柄的转动盘上、另一端与注水管铰接。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移动动力部包括动力缸,所述动力缸的活塞杆连接注水管。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反压冲洗部分还包括上水部,所述上水部包括一端开口在罩壳内的上水管,所述上水管的另一端与注水管连通,所述上水管上连接加压泵。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上水管还设排空支路,所述排空支路上设排空阀。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反压腔室与过滤管之间相对密封,所述相对密封是指反压腔室与过滤管之间设密封圈,还设固定密封圈的密封套。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多级处理设备,上级设备的净水出口管道连接下一级设备的污水进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将过滤管过滤后的水泵送入注水管,再经注水管输送至反压腔室中,如果反压腔室的压力值大于过滤管中压力值,积聚在滤芯上的杂质将在该压力作用下从滤芯上分离出来,并向出污口方向流动,距污水入口越远,过滤管中流体含沙量和粘度越大,最后带有大量杂质的滤出物经出污口排出;本装置通过移动的反压腔室实现过滤管不同区域的自动去杂,有效避免了滤芯的堵塞,保证了污水处理的高效性;本装置可用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过滤回用,也可用于扫地车等污水的循环过滤再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a视图;

附图3是反压腔室结构示意图;

1是驱动电机,2是减速器,3是回转曲柄,4是连杆,5是注水管,6是导轨套,7是上盖,8是上盖法兰,9是活接头,10是分流管,11是反压腔室,12是壳体,13是净水出口,14是加压泵,15是排空口,16是排空阀,17是出污口,19是连接杆,20是过滤管,201是过滤外罩,202是滤芯,203是过滤内支撑管,21是密封套,22是密封圈,23是污水入口,24是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罩壳、过滤部分和反压冲洗部分。

罩壳包括壳体12和上盖7,壳体12和上盖7之间通过上盖法兰8和螺栓连接,为便于罩壳内的部件固定,在壳体内设固定板24。

过滤部分包括与污水管连接的、延伸入罩壳内的过滤管20,过滤管20上开有过滤孔,过滤管的一端为污水入口、另一端为出污口。考虑到过滤以及管内杂质沉淀的需要,本实施例的过滤管20包括直管部和弯管部,直管部包括中间的滤芯202,该滤芯202可为过滤布、过滤膜等,为增加过滤管的强度和刚性,避免反压腔室沿其表面移动时过滤管产生变形、影响正常过滤,直管部还包括位于滤芯202外部的过滤外罩201、位于滤芯202内部的过滤支撑内管203中的至少一个,当然也可使过滤管20为三层式结构,滤芯202、过滤外罩201和过滤支撑内管203上均开有过滤孔,过滤外罩201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过滤支撑内管203可为金属材料或者硬质塑料材料制成。弯管部表面不开过滤孔,直管部和弯管部之间有活接头9连接。这样,直管部过滤后存下的杂质经弯管部向出污口17方向输送,因管内杂质量少,过滤管前端过滤速度快(所谓前端,是指靠近污水入口23处),越往后走,过滤管内杂质量增多、流体粘度增大,过滤管20滤孔直径不变前提下,过滤管管径也逐渐增大,最后管内流体成为污泥从出污口17排出。

当本装置为大型污水处理设备时,可将本设备连接成多级污水处理设备,即上一级设备的净水出口13管道连接下一级设备的污水入口23,为增加输送力,在连接管道上设输送泵,以提高污水的净化度。

反压冲洗部分包括移动动力部,移动动力部的动力可来自于动力缸或者驱动电机1,动力缸为液压缸或者气压缸,液压缸或者气压缸的活塞杆连接上下移动的注水管5,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2的输入部件,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接回转曲柄3,连杆4一端铰接于回转曲柄3的转动盘上、另一端与注水管5铰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注水管5铰接,如此也能实现注水管5的上下移动。

反压冲洗部分还包括将过滤水输送到注水管5中的上水部,上水部包括一端开口在罩壳内的上水管,上水管的另一端与注水管5连通,上水管上还连接加压泵14。为排出水中空气,上水管还设排空支路,排空支路上设排空阀16。

反压冲洗部分还包括与注水管5连通的分流管10,分流管10连通并固定在反压腔室11上,以将过滤水经注水管5输送入分流管10中,并最终进入反压腔室11,设反压腔室中压力为p1,过滤管中压力为p2,反压冲洗时应满足p1>p2,通过压力差对附着在滤孔上的杂质进行冲洗,避免滤孔堵塞,保证过滤速度和效率。为获得足够的冲洗压力,每个反压腔室上可连接多根分流管,每根分流管与反压腔室连接处形成一个高压射水龙,多个高压射水龙同时对反压腔室射水。

为获得足够的压力值,反压腔室11与过滤管20之间相对密封,相对密封是指反压腔室11与过滤管20之间设密封圈22,还设固定密封圈22的密封套21,密封套22螺纹连接在反压腔室11的端部。当然也可一个反压腔室11连接多根分流管10,分流管10与分压腔室11连接处的射水龙中水压足够大时,对滤芯上的颗粒状杂质进行去除。

本实施例中,注水管5端部连接横置的连接杆19,连接杆19连接两个以上的反压腔室11,以带动反压腔室11实现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示过滤管20的直管部和弯管部在活接头9连接后,呈横向蛇形分布,当然也可为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示罩壳为圆柱状罩壳,当然也可为其他形状罩壳,比如方形、矩形、多角形罩壳等。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