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455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净化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净化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所谓的污水净化处理,就是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非常好,其指标至少要达到中回用以上要求,才称的上污水净化处理;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的深入,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特别是污水处理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获取水质中物质的图像并进行对图像处理是控制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不步骤,现有的图像处理中,重建速度慢,准确性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河道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净化系统存在的功能不够完善,污水净化效果差,处理不彻底,使用不方便,适用性小,工作效率低,功能单一,操作不灵活,且缺乏环保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河道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净化系统存在的功能不够完善,污水净化效果差,处理不彻底,使用不方便,适用性小,工作效率低,功能单一,操作不灵活,且缺乏环保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分流操控装置、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位于分流操控装置一侧并与分流操控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分流操控装置包括plc控制单元;所述plc控制单元用于对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水质监测仪器,用于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所述水质监测仪器采用ph复合电极测量水溶液的ph值和;ph复合电极的测量范围0-14.00;

ph复合电极采集各种水质ph指标值并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再把模拟信号传递到水质监测仪器内置的处理器模块;

ph复合电极输出信号为毫伏电压;通过集成的运算放大器进行三级放大;第一级放大ph值电极的输出连接到电压跟随器,进行匹配阻抗,切断反电动势对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干扰;第二级放大将ph值电极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第三级放大将信号调整放大至0~3.3v,满足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范围,ph复合电极电路的输出电压表示为

所述ph电极包括参考电极甘汞电极、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玻璃电极只对氢离子敏感,当环境中氢离子浓度改变时,两电极间的电动势也随之变化,由nernst方程知,两电极间的电动势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为

e=e0+st(ph-7);

式中,标准电势用e0表示,输出电动势用e表示,nernst系数用s表示,绝对温度用t表示,电极两端的输出电压vin为

式中,等效电阻用rl表示,电极的内阻用rs表示;根据上面式子,输出电压表示为

vph=kph(t)(ph-7)+v0

式中,ph值=7时电路的输出电压用v0表示;

总有机碳监测仪,用于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总有机碳监测;

重金属监测设备,用于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重金属监测。

进一步,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还包括过滤器装置、处理池装置、曝气装置、消毒机、吸水泵和搅拌装置;

所述的曝气装置设置在处理池装置的底部两侧;所述消毒机位于处理池装置右端并且消毒机入口端与处理池装置出口端连接,吸水泵设置在消毒机右部且消毒机出口端与吸水泵入口端连接,分流操控装置位于吸水泵上部且与吸水泵出口端连接;过滤装置设置在处理池装置内部且位于曝气装置上部,搅拌装置设置在处理池装置内部且位于过滤装置上部;

所述分流操控装置包括调节阀输入、电源开关按钮、plc控制单元和净水容器,plc控制单元与吸水泵电性连接,净水容器一端与吸水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用水单位连接,所述的调节阀输入安装在电源开关按钮的上部,电源开关按钮、plc控制单元均设置在净水容器上部;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生物耗氧量监测仪、多环芳烃测量仪、黄色有机物测量仪;

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通过设置在处理池装置的上部,温控装置包括温度计、温度控温管、温度传感片和恒温电路;所述的温度计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恒温电路的中间,温度控温管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温度计的右侧,所述的温度控温管采用联管式气控热管;所述的温度传感片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温度计的下部左侧,所述的温度传感片采用半导体热电偶传感片。

进一步,所述的处理池装置包括生物载体、分隔板和生物处理槽;所述的生物载体通过分隔板分隔设置在生物处理槽的内部,所述的生物载体上设置有微生物,有机物;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和风机,曝气管上设置有曝气孔,风机连接曝气管并设置在处理池装置的左外部,风机采用鼓风机。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包括隔板网架,砂石层和过滤网,所述的隔板网架设置在砂石层与过滤网的中间;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伸缩套管,搅拌网盘和驱动电机,所述的搅拌网盘通过伸缩套管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下部;所述的伸缩套管底部设置有转轴。

进一步,所述的消毒机内部设置有次氯酸钠。

进一步,所述分流操控装置的plc控制单元设置有led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待处理的污水添加絮凝剂和杀菌剂,通过搅拌装置搅拌,过滤器装置对加入了絮凝剂、杀菌剂的污水进行过滤;

步骤二,对过滤后的污水生物载体上设置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降解,同时,采用曝气管上设置的曝气孔曝气的方式对河道内受污染水体进行曝气,在曝气管周围构成好氧-缺氧-厌氧生物反应区;

步骤三,处理池装置处理后的水,在消毒机内消毒,通过吸水泵送入净水容器;

步骤四,经检测装置检测净水容器内水的指标,plc控制单元预存的数据与检测数据对比,并通过led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絮凝剂加入量为1-3g/吨水,杀菌剂加药量为5-10g/吨水加入。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利用曝气管道对河道内水体进行曝气,曝气时间5~10小时,曝气流量为2~4m3/h,水中好氧区溶解氧浓度为1.5~2.5mg/l,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2~0.6mg/l,厌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0.2mg/l。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及方法积极效果:污水中加入絮凝剂,通过过滤器装置对加入了所述凝絮剂的所述污水进行过滤,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内装隔板网架,砂石层和过滤网,过滤吸附装置对所述污水进行吸附除去重金属污染物,然后对所述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有效净化水质,采用微孔曝气的方式对河道内受污染水体进行曝气,曝气的气体为空气,曝气后会在曝气管道附近水域形成好氧硝化区,溶解氧为1.5~2.5mg/l;随着水体的流动,在未设置曝气管道的区域,溶解氧逐渐降低,形成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2~0.6mg/l;形成厌氧反应区,溶解氧浓度为0~0.2mg/l;通过曝气提高了水体的硝化、反硝化能力,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形成一套高效快速的河道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生物载体上设置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提高了水质;对经过上述处理的所述污水进行监测,当经过上述处理的所述污水达到用水标准后,输送到用水单位,plc控制单元预存的国标数据与检测数据对比,并通过led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当不符合国标,plc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关闭进水泵和关闭外供的设备,对水需进一步处理,从而实现智能控制,设置的温控装置准确检测进水温度,能有效提供处理水的外部条件,对处理水采取适宜的措施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操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质监测仪器示意图。

图中:1、温控装置;1-1、温度计;1-2、温度控温管;1-3、温度传感片;1-4、恒温电路;2、过滤器装置;2-1、隔板网架;2-2、砂石层;2-3、过滤网;3、处理池装置;3-1、生物载体;3-2、分隔板;3-3、生物处理槽;4、曝气装置;4-1、曝气管;4-1-1、曝气孔;4-2、风机;5、消毒机;6、吸水泵;7、分流操控装置;7-1、调节阀输入;7-2、电源开关按钮;7-3、净水容器;7-4、plc控制单元;8、搅拌装置;8-1、伸缩套管;8-1-1、转轴;8-2、搅拌网盘;8-3、驱动电机;9、检测装置;9-1、水质监测仪器;9-2、营养盐自动分析仪;9-3、生物耗氧量监测仪;9-4、总有机碳监测仪;9-5、多环芳烃测量仪;9-6、黄色有机物测量仪;9-7、重金属监测设备;10、ph复合电极;11、处理器模块;12、运算放大器;13、电压跟随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4、5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过滤器装置2、处理池装置3、曝气装置4、消毒机5、吸水泵6、分流操控装置7、检测装置9和搅拌装置8;

所述的曝气装置4设置在处理池装置2的底部两侧;所述消毒机5位于处理池装置右端并且消毒机入口端与处理池装置出口端连接,吸水泵6设置在消毒机右部且消毒机出口端与吸水泵入口端连接,分流操控装置7位于吸水泵上部且与吸水泵出口端连接,检测装置9位于分流操控装置7一侧,检测装置与分流操控装置电性连接,过滤装置2设置在处理池装置内部且位于曝气装置上部,搅拌装置8设置在处理池装置内部且位于过滤装置上部;

所述分流操控装置7包括调节阀输入7-1、电源开关按钮7-2、plc控制单元7-4和净水容器7-3,plc控制单元与吸水泵电性连接,净水容器一端与吸水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用水单位连接,所述的调节阀输入安装在电源开关按钮的上部,电源开关按钮、plc控制单元均设置在净水容器上部;

所述检测装置9包括水质监测仪器9-1、营养盐自动分析仪9-2、生物耗氧量监测仪9-3、总有机碳监测仪9-4、多环芳烃测量仪9-5、黄色有机物测量仪9-6和重金属监测设备9-7。

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温控装置1,温控装置通过设置在处理池装置的上部,温控装置包括温度计1-1、温度控温管1-2、温度传感片1-3和恒温电路1-4;所述的温度计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恒温电路的中间,温度控温管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温度计的右侧,所述的温度控温管采用联管式气控热管;所述的温度传感片通过电性连接设置在温度计的下部左侧,所述的温度传感片采用半导体热电偶传感片。

所述的处理池装置3包括生物载体3-1、分隔板3-2和生物处理槽3-3;所述的生物载体通过分隔板分隔设置在生物处理槽的内部,所述的生物载体上设置有微生物,有机物。

所述的曝气装置4包括曝气管4-1和风机4-2,曝气管上设置有曝气孔4-1-1,风机连接曝气管并设置在处理池装置的左外部,风机采用鼓风机。

所述的过滤器装置2包括隔板网架2-1,砂石层2-2和过滤网2-3,所述的隔板网架设置在砂石层与过滤网的中间。

所述的搅拌装置8包括伸缩套管8-1,搅拌网盘8-2和驱动电机8-3,所述的搅拌网盘通过伸缩套管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下部;所述的伸缩套管底部设置有转轴8-1-1。

所述的消毒机5内部设置有次氯酸钠;所述分流操控装置的plc控制单元设置有led液晶显示屏。

所述分流操控装置包括plc控制单元;所述plc控制单元用于对生物化学絮凝吸附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如图6,所述水质监测仪器,用于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所述水质监测仪器采用ph复合电极测量水溶液的ph值和;ph复合电极的测量范围0-14.00;

ph复合电极10采集各种水质ph指标值并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再把模拟信号传递到水质监测仪器内置的处理器模11;

ph复合电极输出信号为毫伏电压;通过集成的运算放大器12进行三级放大;第一级放大ph值电极的输出连接到电压跟随器13,进行匹配阻抗,切断反电动势对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干扰;第二级放大将ph值电极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第三级放大将信号调整放大至0~3.3v,满足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范围,ph复合电极电路的输出电压表示为

所述ph电极包括参考电极甘汞电极、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玻璃电极只对氢离子敏感,当环境中氢离子浓度改变时,两电极间的电动势也随之变化,由nernst方程知,两电极间的电动势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为

e=e0+st(ph-7);

式中,标准电势用e0表示,输出电动势用e表示,nernst系数用s表示,绝对温度用t表示,电极两端的输出电压vin为

式中,等效电阻用rl表示,电极的内阻用rs表示;根据上面式子,输出电压表示为

vph=kph(t)(ph-7)+v0

式中,ph值=7时电路的输出电压用v0表示;

总有机碳监测仪,用于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总有机碳监测;

重金属监测设备,用于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重金属监测。

如图2本发明还提供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为:

s201:待处理的污水添加絮凝剂和杀菌剂,通过搅拌装置搅拌,过滤器装置对加入了絮凝剂、杀菌剂的污水进行过滤;

s202:对过滤后的污水生物载体上设置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降解,同时,采用曝气管上设置的曝气孔曝气的方式对河道内受污染水体进行曝气,在曝气管周围构成好氧-缺氧-厌氧生物反应区;

s203:处理池装置处理后的水,在消毒机内消毒,通过吸水泵送入净水容器;

s204:经检测装置检测净水容器内水的指标,plc控制单元预存的数据与检测数据对比,并通过led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

所述s201:絮凝剂加入量为1-3g/吨水,杀菌剂加药量按5-10g/吨水加入。

所述s202利用曝气管道对河道内水体进行曝气,曝气时间5~10小时,曝气流量为2~4m3/h,维持水中好氧区溶解氧浓度为1.5~2.5mg/l,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2~0.6mg/l,厌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0.2mg/l。

具体实施例:

1)一支流水域内受污染的河道,其水质在处理前为:水中氨氮浓度为34.7mg/l,cod浓度为98.3mg/l,总磷浓度为2.73mg/l,悬浮物质浓度为45mg/l,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曝气管道与鼓风机连接,鼓风机将空气送入曝气管道中,然后曝气管道以微孔曝气的方式对河道内受污染水体进行曝气,采用间歇曝气的方式,每天曝气8h,曝气流量控制在1.5~2.5m3/h之间;曝气后会在曝气管道附近水域形成好氧硝化区,维持水中溶解氧为1.5~2.5mg/l;随着水体的流动,在未设置曝气管道的区域,溶解氧逐渐降低,形成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2~0.6mg/l,形成厌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0.2mg/l反应区,生物载体上设置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经采用上述系统进行原位水质净化,处理后水中的氨氮浓度降为3.45mg/l,cod28.4mg/l,总磷0.12mg/l,悬浮物质5.23mg/l。

2)为了使水中悬浮固体能有效的被去除,在设备投入使用时必须加入絮凝剂,絮凝剂加入量1-3g/吨水。

因河道污水中含有大量细菌,在设备投入使用时必须加入杀菌剂,杀菌剂加药量按5-10g/吨水加入。

3)本发明利用电源开关按钮开关,搅拌装置配合搅拌污水,通过伸缩套管与驱动电机的驱动配合下,转轴带动搅拌网盘旋转搅拌污水,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砂石层与过滤网的作用下,过滤器装置过滤污水废渣,使得多重过滤污水彻底,利用分隔板分隔成生物处理槽,在风机与曝气管的作用下,利用曝气孔与生物载体配合下,产生微生物,有机物和空气,使得配合污水分解处理,同时处理池装置进行污水净化处理,达到净化效果,在吸水泵吸水的作用下,利用调节阀输入可以调节,通过温度控温管和温度传感片可以测试温度,通过消毒机进行配合消毒,在温控装置和分流操控装置的配合下进一步使得分解处理污水彻底,从而完善功能多样性,达到多重处理净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