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055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新陈代谢必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需要使用的资源,经济发展中的高耗水量也成了我国工业及居民生活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国内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水质污染,地表水流经城市的河流有机污染较重,河流通常是指陆地河流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一般是在高处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的终点,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有机污染严重会导致城市水源的水质下降,人们需要对水源进行再处理才能供城市使用,处理成本增加而且对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许多地方对河流有机污染采用截污清淤、环境调水和曝气充氧等技术进行治理,这些方式不能控制大面积污染的河流,而且代价昂贵。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沸石粉18-25份、聚丙烯酰胺6-10份、海泡石粉23-31份、硅藻土10-16份、壳聚糖4-6份、树皮30-42份、粉煤灰15-20份、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3份、秸秆18-24份、鱼露14-25份、柠檬酸钠3-6份和纳米二氧化钛4-8份。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树皮的粒度为3-5mm,粉煤灰的平均粒度为40-60目。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秸秆采用甘蔗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聚丙烯酰胺选自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秸秆和树皮混合并且粉碎至150-180目,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聚丙烯酰胺以及第一混合物质量6-10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并且磁力搅拌5-10分钟,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步骤二,将熔融状态的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沸石粉、海泡石粉、硅藻土和粉煤灰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将鱼露、柠檬酸钠和鱼露质量4-8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物添加至第二混合溶液中并且超声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溶液;步骤三,将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浸泡在质量分数为35-48%的盐酸中,过滤并且用水洗至中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步骤四,将第一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且超声波震动30-45份,然后搅拌1.5-3小时,得到半成品;步骤五,将半成品在功率为360-380w的微波处理至干燥,即可得到成品。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超声波震动的频率为60-100khz。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产品在各种原料以及合理的制备工艺下得到,对河流水体中codmn、氨氮和总氮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应用前景广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沸石粉18份、聚丙烯酰胺6份、海泡石粉23份、硅藻土10份、壳聚糖4份、树皮30份、粉煤灰15份、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份、秸秆18份、鱼露14份、柠檬酸钠3份和纳米二氧化钛4份。树皮的粒度为3.6mm,粉煤灰的平均粒度为40目。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秸秆和树皮混合并且粉碎至150目,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聚丙烯酰胺以及第一混合物质量8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并且磁力搅拌7分钟,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步骤二,将熔融状态的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沸石粉、海泡石粉、硅藻土和粉煤灰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将鱼露、柠檬酸钠和鱼露质量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物添加至第二混合溶液中并且超声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溶液;步骤三,将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浸泡在质量分数为38%的盐酸中,过滤并且用水洗至中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步骤四,将第一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且超声波震动35份,然后搅拌1.5小时,得到半成品;步骤五,将半成品在功率为360w的微波处理至干燥,即可得到成品。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沸石粉20份、聚丙烯酰胺8份、海泡石粉26份、硅藻土12份、壳聚糖4.8份、树皮33份、粉煤灰17份、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4份、秸秆20份、鱼露18份、柠檬酸钠4.5份和纳米二氧化钛6份。秸秆采用甘蔗秸秆,聚丙烯酰胺选自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秸秆和树皮混合并且粉碎至160目,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以及第一混合物质量8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并且磁力搅拌7分钟,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步骤二,将熔融状态的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沸石粉、海泡石粉、硅藻土和粉煤灰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将鱼露、柠檬酸钠和鱼露质量7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物添加至第二混合溶液中并且超声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溶液;步骤三,将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浸泡在质量分数为42%的盐酸中,过滤并且用水洗至中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步骤四,将第一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且超声波震动38份,然后搅拌2.5小时,得到半成品;步骤五,将半成品在功率为370w的微波处理至干燥,即可得到成品。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沸石粉23份、聚丙烯酰胺9.2份、海泡石粉29份、硅藻土15份、壳聚糖5.6份、树皮40份、粉煤灰19份、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8份、秸秆22份、鱼露21份、柠檬酸钠5份和纳米二氧化钛7份。树皮的粒度为3mm,粉煤灰的平均粒度为50目。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秸秆和树皮混合并且粉碎至160目,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聚丙烯酰胺以及第一混合物质量9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并且磁力搅拌8分钟,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步骤二,将熔融状态的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沸石粉、海泡石粉、硅藻土和粉煤灰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将鱼露、柠檬酸钠和鱼露质量6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物添加至第二混合溶液中并且超声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溶液;步骤三,将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浸泡在质量分数为42%的盐酸中,过滤并且用水洗至中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步骤四,将第一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且超声波震动42份,超声波震动的频率为80khz,然后搅拌2.5小时,得到半成品;步骤五,将半成品在功率为380w的微波处理至干燥,即可得到成品。实施例4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沸石粉25份、聚丙烯酰胺10份、海泡石粉31份、硅藻土16份、壳聚糖6份、树皮42份、粉煤灰20份、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份、秸秆24份、鱼露25份、柠檬酸钠6份和纳米二氧化钛8份。树皮的粒度为4.5mm,粉煤灰的平均粒度为60目。秸秆采用甘蔗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聚丙烯酰胺选自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流的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秸秆和树皮混合并且粉碎至180目,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聚丙烯酰胺以及第一混合物质量8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并且磁力搅拌7分钟,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步骤二,将熔融状态的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沸石粉、海泡石粉、硅藻土和粉煤灰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将鱼露、柠檬酸钠和鱼露质量6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物添加至第二混合溶液中并且超声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溶液;步骤三,将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浸泡在质量分数为45%的盐酸中,过滤并且用水洗至中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步骤四,将第一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改性壳聚糖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且超声波震动42份,超声波震动的频率为100khz,然后搅拌3小时,得到半成品;步骤五,将半成品在功率为380w的微波处理至干燥,即可得到成品。对比例1除不含有鱼露,其余组分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2相同。选取污染河流的水并且分为五等份,测得水体中codmn、氨氮和总氮含量分别为35.2mg/l、10.6mg/l和14.3mg/l,按照1g污水处理剂/m3水的用量投入每一个等份的水中,一周后重新测量水中的codmn、氨氮和总氮含量,测得数据见表1。表1codmn含量(mg/l)氨氮含量(mg/l)总氮含量(mg/l)实施例18.650.844.83实施例29.780.626.17实施例38.230.583.46实施例411.360.895.67对比例119.364.3712.26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4产品的水中的codmn、氨氮和总氮含量均远远低于采用对比例1产品的水中codmn、氨氮和总氮含量,说明本发明的产品对河流水体中codmn、氨氮和总氮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