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3345发布日期:2018-06-15 22:5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高盐含量的泡椒腌渍水的回收处理工艺,属于生物技术及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泡椒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鲜、香、辣、脆等特点,除了可直接食用外,也是佐餐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调味品。泡椒腌渍水同样具有浓郁的发酵香气,但是传统的加工过程后,腌渍盐水一直难以利用。高盐废水对污水处理池微生物菌群影响较大,因此采用污水处理池处理盐水不仅速度慢,而且处理量较小。加上腌渍盐水含有较多的沉淀及杂质一般的方法也难以处理,因此大量腌渍盐水的富集一直困扰着泡椒生产企业。

目前,高盐污水处理方式原理一般为蒸发或者反渗透,这两种方式对于一般中小企业意味着投入大、维护成本高、能耗大等短板,并不适合从事泡椒生产的中小型企业。现有技术中,为实现高含盐量浸渍水的处理和利用,专利文献CN106213343A(一种蔬菜盐渍水综合利用方法,2016.12.14)公开了一种将盐度为10~15%的盐渍水依次经预处理、微滤膜过滤后用于制备泡菜母水以及用该泡菜母水制作泡菜的过程,可实现盐渍水的有效回收利用和清洁化生产,有利于泡菜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专利中,预处理是采用静置沉淀、清液粗滤的方式除去其中的大颗粒悬浮杂质和残留的蔬菜叶,然后再添加适量壳聚糖絮凝沉淀后,用孔径为0.2~0.5um膜过滤处理的过程;微滤膜过滤采用过滤孔径为0.1~1.0um的微滤膜过滤后,控制盐渍水中菌落总数≤100CFU/mL,大肠菌群≤30MPN/100ml。

专利文献CN103349254A(一种采用回收盐渍水泡渍新鲜蔬菜制备的泡菜, 2013.10.16)公开了一种将盐度为8~12%的盐渍水经活性炭粉末吸附、离心分离、壳聚糖絮凝剂絮凝、过滤后制得可用于泡渍蔬菜的风味发酵液的过程,该方法制得的发酵液用于蔬菜泡渍可得到具有独特风味的泡菜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降低现有泡椒腌渍盐水在生产处理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絮凝沉淀、硅藻土混合和过滤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现有传统加工过程后的泡椒腌渍盐水,并得到用于包装、泡制等生产过程使用的泡椒水,该方式制得的泡椒水不仅能保留原有的风味和色泽,还能赋予泡椒水更好的抗氧化性能,为现有中小型泡椒生产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所述回收处理工艺包括:将盐含量为10.00~20.00%的泡椒腌渍盐水经絮凝沉淀后,取清液与硅藻土混合后经一次过滤,一次过滤所得的一次滤液再用于腌渍生产。

所述絮凝沉淀包括:

(a)将絮凝剂用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

(b)将单宁用水中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

所述步骤(a)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1~0.10‰,将絮凝剂用10~5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3~5min。

所述步骤(b)中,单宁的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01~0.010‰,将单宁用100~50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3~5min。

所述清液体积占泡椒混合液总体积的70.00~80.00%。

所述硅藻土包括100~150目的硅藻土A和200~300目的硅藻土B,将所述硅藻土A和硅藻土B与清液混合均匀,其中,硅藻土A占清液重量的0.1~1.0‰,硅藻土B占清液重量的0.1~1.0‰。(单次过滤时,硅藻土用量最低不低于3kg,最高用量不超过10kg。)

所述一次过滤是将清液与硅藻土的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过滤的过程,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20Mpa。

所述回收处理工艺还包括:取絮凝沉淀后的浊液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所得的二次滤液与一次滤液混合后再用于腌渍生产。

所述二次过滤是将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过滤的过程,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20Mpa。

所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0.50~1.30%;

含盐量:10.00~20.00%;

无盐固形物:0.80~2.00%;

蛋白质:0.05~0.10%;

微生物:10~1000cfu/mL;

丙烯酰胺:0.10~0.50ug/L。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工艺采用絮凝沉淀、硅藻土混合和过滤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传统加工过程后的泡椒腌渍盐水进行处理,并得到能回用于包装、泡制等生产过程使用的泡椒水,该工艺克服了现有泡椒腌渍盐水在生产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能耗以及生产成本高等缺陷,处理得到的泡椒水不仅能保留原有的风味和色泽,还能赋予泡椒水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2)本发明在絮凝沉淀过程中使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呈白色颗粒,分子量为200~1500,含量≥90%,其丙烯酰胺含量小于0.05%)和单宁(淡黄色粉末,堆密度为0.3~0.4g/cm3,含量≥95%)搭配使用,通过合理控制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单宁的使用量,即: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1~0.10‰,单宁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01~0.010‰,能够有效絮凝泡椒腌渍盐水中的胶质及细微杂质件,絮凝后在保证水体澄清的基础上,不仅不影响所得泡椒水的风味、色泽等质量因素,还能赋予泡椒水更好的抗氧化性能,更有利于泡椒水的充分回用。

(3)本发明在絮凝沉淀后的清液中加入硅藻土,硅藻土采用不同目数的两种的硅藻土A和硅藻土B配合使用,其SiO2含量≥85%,能有效过滤絮凝的沉淀物质,赋予蔬菜透亮澄清的外观,过滤后得到的泡椒水可直接用于包装、泡制等生产过程。

(4)本发明方法涉及的絮凝沉淀方式更适应于大规模的腌渍盐水处理工艺,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较现有处理工艺采用的壳聚糖絮凝方法具有成本更低,降解产物不抑菌,适宜乳酸菌生长等特点,经实践证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较壳聚糖絮凝剂具有更好的实际使用效果,每处理一吨腌渍盐水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6元以内。

(5)本发明工艺中,采用硅藻土用于结合絮凝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硅藻土不仅成本低廉,同时又兼具很好的助滤效果。

(6)本发明工艺中,将絮凝沉淀后产生的清液和浊液分别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后得到一次过滤清液和二次过滤清液,然后再将一次过滤清液和二次过滤清液用于后期使用和生产,实际生产过程中,前期分开过滤是为了防止堵塞,增加过滤速度;后期再合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泡菜水,实现泡菜水的零排放,降低环保压力和提高腌渍盐水的利用率。

(7)本发明工艺适用于规模化的处理,一次过滤和二次过滤过程中,均采用板框过滤机,操作压力控制在15~20Mpa,较现有使用的膜过滤或微滤膜过滤的方式,具有处理量大,处理速度快等优点。实际使用时,经板框过滤机过滤得到滤渣为硅藻土和蛋白质等物质,生产企业可回收洗涤再利用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如铺路、填坑等,对环境无影响,绿色环保。

(8)本发明工艺中,经处理后得到的泡椒水可作为用于腌渍生产的腌渍水,该腌渍水由于含有大量的食盐、酸类物质、呈香物质等,可用于在腌制过程中需要添加水体的蔬菜,如新鲜辣椒、新鲜小米椒、新鲜豇豆、干辣椒等,该处理后的腌制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对后期产品无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10.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絮凝剂用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

(2)将单宁用水中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

(3)取静置后的清液与硅藻土混合后,经一次过滤所得的一次滤液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0.80%;

含盐量:10.00%;

无盐固形物:0.80%;

蛋白质:0.05%;

微生物:10cfu/mL;

丙烯酰胺:0.10ug/L。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20.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絮凝剂用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

(2)将单宁用水中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

(3)取静置后的清液与硅藻土混合后,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1.30%;

含盐量:20.00%;

无盐固形物:2.00%;

蛋白质:0.10%;

微生物:1000cfu/mL;

丙烯酰胺:0.50ug/L。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18%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絮凝剂用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

(2)将单宁用水中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

(3)取静置后的清液与硅藻土混合后,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0.85%;

含盐量:17%;

无盐固形物:1.20%;

蛋白质:0.06%;

微生物:200cfu/mL;

丙烯酰胺:0.21ug/L。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12.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定量的絮凝剂用1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3min,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1‰。

(2)将一定量的单宁用10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3min,其中,单宁的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01‰。

(3)取静置后的清液与硅藻土混合后,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0.50%;

含盐量:11.00%;

无盐固形物:0.95%;

蛋白质:0.070%;

微生物:330cfu/mL;

丙烯酰胺:0.25ug/L。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19.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定量的絮凝剂用5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5min,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10‰。

(2)将一定量的单宁用50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5min,其中,单宁的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10‰。

(3)取静置后的清液与硅藻土混合后,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进行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1.20%;

含盐量:17.00%;

无盐固形物:1.30%;

蛋白质:0.10%;

微生物:500cfu/mL;

丙烯酰胺:0.15ug/L。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14.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定量的絮凝剂用25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4min,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5‰。

(2)将一定量的单宁用30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4min,其中,单宁的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05‰。

(3)取静置后的清液(清液体积占泡椒混合液总体积的70.00%)与硅藻土进行混合,硅藻土包括100目的硅藻土A和200目的硅藻土B,使用时,将硅藻土A和硅藻土B与清液混合均匀,其中,硅藻土A占清液重量的0.1‰,硅藻土B占清液重量的0.1‰,硅藻土混合均匀后,将清液与硅藻土的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一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Mpa,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二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Mpa。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上述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0.60%;

含盐量:13.8%;

无盐固形物:1.50%;

蛋白质:0.05%;

微生物:88cfu/mL;

丙烯酰胺:0.30ug/L。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15.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定量的絮凝剂用4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5min,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8‰。

(2)将一定量的单宁用30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4min,其中,单宁的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06‰。

(3)取静置后的清液(清液体积占泡椒混合液总体积的80.00%)与硅藻土进行混合,硅藻土包括150目的硅藻土A和300目的硅藻土B,使用时,将硅藻土A和硅藻土B与清液混合均匀,其中,硅藻土A占清液重量的1.0‰,硅藻土B占清液重量的1.0‰,硅藻土混合均匀后,将清液与硅藻土的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一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20Mpa,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二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20Mpa。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上述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0.75%;

含盐量:14.60%;

无盐固形物:0.80%;

蛋白质:0.08%;

微生物:100cfu/mL;

丙烯酰胺:0.15ug/L。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盐含量20.00%的泡椒腌渍盐水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定量的絮凝剂用2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泡椒腌渍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3min,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2‰。

(2)将一定量的单宁用400倍质量的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椒混合液并静置5min,其中,单宁的重量为泡椒腌渍盐水重量的0.008‰。

(3)取静置后的清液(清液体积占泡椒混合液总体积的75.00%)与硅藻土进行混合,硅藻土包括100目的硅藻土A和300目的硅藻土B,使用时,将硅藻土A和硅藻土B与清液混合均匀,其中,硅藻土A占清液重量的0.5‰,硅藻土B占清液重量的0.5‰,硅藻土混合均匀后,将清液与硅藻土的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一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Mpa,经一次过滤后得到一次滤液。

(4)取静置后的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二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8Mpa。二次过滤后得到的二次滤液与上述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上述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后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满足:

总酸含量:1.00%;

含盐量:20.00%;

无盐固形物:0.80%;

蛋白质:0.10%;

微生物:500cfu/mL;

丙烯酰胺:0.35ug/L。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1吨泡红椒盐水(盐含量15.00%)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10g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200g纯净水溶解后加入泡红椒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5min。

(2)将1g单宁用50g纯净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红椒混合液并静置5min。

(3)抽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700kg,称取150目的硅藻土A1.5kg和200目的硅藻土B1.5kg,将硅藻土A和硅藻土B加入上层清液中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一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Mpa,收集得到一次滤液。

(4)静置后剩余的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二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20Mpa,收集得到二次滤液,二次滤液与上述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滤渣回收洗涤后再利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涉及盐含量为15.00%的泡红椒盐水的回收处理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将1吨泡红椒盐水收集于调节沉淀池,静置沉淀后,对其上清液进行粗滤,粗虑网孔直径0.15mm,网孔宽0.25mm,以除去大颗粒悬浮杂质和残留杂质,再添加10g壳聚糖絮凝,絮凝沉淀3h后通过孔径为0.5um膜过滤进行预处理;

(2)将预处理后的泡红椒盐水通过微滤膜过滤进行处理,过滤孔径为1.0um,微滤膜过滤后该泡红椒盐水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比较实施例9与对比例1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比较实施例9与对比例1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如下表2所示。

表2

将实施例9与对比例1得到的腌渍水采用相同方法腌渍新鲜豇豆,如: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适量新鲜豇豆、腌渍水、发酵剂、食盐后,在相同条件下腌制得到泡豇豆,检测泡豇豆的相关参数,如下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10吨泡红椒盐水(盐含量15.00%)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500g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10kg纯净水溶解后加入泡红椒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5min。

(2)将50g单宁用2.5kg纯净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红椒混合液并静置5min。

(3)抽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7吨,称取150目的硅藻土A3.5kg和300目的硅藻土B3.5kg,将硅藻土A和硅藻土B加入上层清液中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一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20Mpa,收集得到一次滤液。

(4)静置后剩余的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二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20Mpa,收集得到二次滤液,二次滤液与上述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滤渣回收洗涤后再利用。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涉及盐含量为15.00%的泡红椒盐水的回收处理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将10吨泡红椒盐水收集于搅拌池内,加入2kg的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30min,离心分离收集液体;

(2)向上述液体中加入500g壳聚糖絮凝剂,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风味发酵液。

比较实施例10与对比例2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数据,如下表4所示。

表4

比较实施例10与对比例2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如下表5所示。

表5

将实施例10与对比例2得到的腌渍水采用相同方法腌渍新鲜辣椒,如: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适量新鲜辣椒、腌渍水、发酵剂、食盐后,在相同条件下腌制得到泡辣椒,检测泡辣椒的相关参数,如下表6所示。

表6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泡椒腌渍盐水的回收处理工艺,该回收处理工艺用于20吨泡红椒盐水(盐含量15.00%)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2kg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40kg纯净水溶解后加入泡红椒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得混合液并静置5min。

(2)将200g单宁用10kg纯净水溶解后加入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得泡红椒混合液并静置5min。

(3)抽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14吨,称取100目的硅藻土A5kg和200目的硅藻土B5kg,将硅藻土A和硅藻土B加入上层清液中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溶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一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Mpa,收集得到一次滤液。

(4)静置后剩余的浊液送入板框过滤机中进行二次过滤,板框过滤机的操作压力控制在15Mpa,收集得到二次滤液,二次滤液与上述一次滤液混合后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滤渣回收洗涤后再利用。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涉及盐含量为15.00%的泡红椒盐水的回收处理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将20吨泡红椒盐水收集于调节沉淀池,静置沉淀后,对其上清液进行粗滤,粗虑网孔直径0.15mm,网孔宽0.25mm,以除去大颗粒悬浮杂质和残留杂质,再加入4kg的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30min,离心分离收集液体;

(2)向上述液体中添加2kg壳聚糖絮凝,絮凝沉淀3h后通过孔径为0.5um膜过滤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泡红椒盐水通过微滤膜过滤进行处理,过滤孔径为1.0um,微滤膜过滤后该泡红椒盐水作为腌渍水,再用于腌渍生产。

比较实施例11与对比例3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数据,如下表7所示。

表7

比较实施例11与对比例3得到的腌渍水的技术指标如下表8所示。

表8

将实施例11与对比例3得到的腌渍水采用相同方法腌渍干辣椒,如: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适量干辣椒、腌渍水和食盐后,在相同条件下密封发酵制得干辣椒胚,检测干辣椒胚的相关参数,如下表9所示。

表9

以下是对实施例11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如下表10所示:

表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