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2167发布日期:2018-11-07 08:3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湖泊、水库或池塘中不仅可以净化水体而且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清洁的水体是保证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产的不断扩大,如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农田施肥均可对水体造成污染。在水库、湖泊或池塘中建立小型的生态净化系统,是治理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如在水体中设置生态浮床,依靠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来实现水体的净化。

水体中生态净化系统的建立模式,需要具有资质的科研单位或公司来承建,建成并验收通过后再由第三方公司进行经营。然而在运营过程中,第三方经营公司的通常只会维持净化系统的基本状态,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将生态净化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好,导致净化系统往往建成几年后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严重退化或荒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设置于湖泊、水库或池塘中不仅可以净化水体而且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

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包括通过多个连杆(2)相连接的下支撑架(1)和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上支撑架和连杆均为内部为密封空腔的中空管;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的四周面上以及下支撑架所形成的底面上均设置有渔网(5),渔网形成上端开口、内部为养殖诸如鱼、虾、蟹水产(10)空腔的形状;上支撑架所形成的上端开口上设置有上盖(4),上盖的四周为外环槽(13)、中央为内部通腔(14),外环槽的底部均匀开设有通孔(15),外环槽中种植有浮叶植物(8),内部通腔中固定有交叉支架(17),交叉支架上放置有栽种盆(16),栽种盆中种植有诸如水生蔬菜的水生植物(9);下支撑架(1)上系有拉绳(6),拉绳的下端与沉入水底的重物(7)相连接,所述下支撑架(1)所形成的下表面上种植有沉水植物(11)。

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所述上支撑架(2)与下支撑架(1)之间的局部渔网上种植有沉水植物和/或系有人工水草(12),以形成对水体净化的植物生态墙(20)。

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所述下支撑架(1)所形成的下表面中间系有人工水草(12),外围种植有沉水植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下立体空间,形成水下森林,提高水体的水质净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所述外环槽(13)和栽种盆(16)中均填充有用于固定植物根系的陶粒、细砂和/或碎石,所述上盖(4)上固定有多根搭在上支撑架(2)上的搭接杆(22)。

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所述下支撑架(1)和上支撑架(2)为圆形或长方形,且上支撑架的尺寸小于下支撑架的尺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和连杆均采用内部为密封空腔的中空管,实现了其在水中的漂浮;通过拉绳系在沉入水底的重物上,实现了整个净化系统在水中的悬浮,使得上端的顶盖处于露出水面的状态,有利于在上盖中种植浮叶植物和水生蔬菜,既实现了对水体的净化,又可通过种植水生蔬菜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在上、下支撑架之间设置渔网,可形成养殖诸如鱼、虾、蟹水产动物的空间,养殖的诸如鱼、虾、蟹等水产亦可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在净化浮床上设置由沉水植物和/或人工水草形成的植物生态墙,进一步增加了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而且养殖的诸如鱼、虾、蟹水产动物均可以植物或水草上的微生物为食,有利于水体净化和鱼虾蟹类水产动物的生长。

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不仅可布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人工水草,而且还可种植水生蔬菜和养殖的鱼、虾、蟹等水产类动物,在水体净化的同时又可产生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运营人员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而且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种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支撑架,2上支撑架,3连杆,4上盖,5渔网,6拉绳,7重物,8浮叶植物,9诸如水生蔬菜的水生植物,10鱼、虾、蟹水产,11沉水植物,12人工水草,13外环槽,14内部通腔,15通孔,16栽种盆,17交叉支架,18下方形架,19上方形架,20植物生态墙,21水平面,22搭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给出了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所示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由下支撑架1、上支撑架2、多个连杆3、上盖4、渔网5、拉绳6和重物7组成,所示下支撑架1通过多个连杆3与上支撑架2相连接,以形成整个净化系统的框架;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1和连杆3均采用内部为密封空腔的中空管,以保证所形成整个框架可在水中漂浮。上支撑架2与下支撑架1之间以及下支撑架1所形成的地面上均设置有渔网5,这样,渔网5就形成了内部为空腔且上端开口的形状,以便在渔网5中养殖鱼、虾、蟹水产10。

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上盖4位于上支撑架2所形成的上端开口上,以便对渔网5的上端开口进行密封,防止渔网5中养殖的鱼、虾、蟹水产10游出;当需要收获时,将上盖取下,即可将渔网5中养殖的鱼、虾、蟹水产10打捞上来。所示上盖4的外围为外环槽13、中央为内部通腔14,外环槽13的底部均匀开设有通孔15,外环槽13中种植有浮叶植物8,这样,浮叶植物8的根茎和根系可在外环槽13中生长,其叶片可在上支撑架2外围的水面21上生长,大面积的浮叶植物8生长,有利于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所示内部通腔14中固定有交叉支架17,交叉支架17中紧密放置有栽种盆16,栽种盆16的底部开孔,栽种盆16中种植有诸如水生蔬菜的水生植物9,以增加整个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浮叶植物8和诸如水生蔬菜的水生植物9在上盖4上的正常生长,所示外环槽13和栽种盆16中均填充有陶粒、碎石和/或细砂,以实现对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同时增加水质净化效果。为了实现上盖4在上支撑架2的固定,所示上盖4上固定有多个搭接杆22,搭接杆22用于搭在上上支撑架2上;当需要捕捞渔网5中的鱼鱼、虾、蟹水产动物时,通过抬起搭接杆22即可将上盖4取下。

所示下支撑架1所形成的底面上种植有沉水植物11和/或悬挂有人工水草12,所示上支撑架2与下支撑架1之间的局部渔网5上种植沉水植物11和或悬挂人工水草12,以形成植物生态墙20。沉水植物11、人工水草12和植物生态墙20均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下立体空间,形成水下森林,提高水体的水质净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墙20不仅可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其表面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可给养殖的鱼、虾、蟹水产10提供饲料。鱼、虾、蟹水产10的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是禁止投放饲料的,这样不仅增强了水质净化,而且还使养殖出来的鱼虾蟹具有野生的品质,提高市场售价,增加经济效益。

图1中所示的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1均为圆形,且上支撑架2的尺寸小于下支撑架1的尺寸。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第二种新型立体生态浮床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1分别采用上方形架19和下方形架18,上方形架19和下方形架18也均采用内部为密封空腔的中空管,以保证所形成框架在水中的漂浮,其余的结构均与图1中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