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95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经过多重清洁、杀菌消毒手段,经出水厂水质检验能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再经过漫长的管道输送到住户。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可通过在家庭的自来水端增接净水器解决此类问题,但现有的净水器存在流量小、功能单一、需要储水罐等问题,而净化后的自来水在储水罐中容易再次因细菌、病毒的滋生而导致水质变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装配和维护方便的,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其特征是:包括上筒体及与上筒体螺纹连接的下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筒体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筒体内部顶端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下筒体内部低端设置有卡槽;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安装滤芯;所述滤芯底部装在所述下筒体内部低端的卡槽上,所述滤芯上部被所述上筒体内部顶端的支撑块顶住而固定;所述滤芯为圆筒状,从外到内依次为:I级滤层、II级滤层、III级滤层、IV级滤层、V级滤层;自来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经过所述滤芯后从出水口流出。

所述上筒体由塑料制成,所述上筒体下端设置有外螺纹,用于连接所述下筒体;所述下筒体由塑料制成,所述下筒体上端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上筒体连接;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下筒体上端外侧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下筒体内部低端的卡槽与所述滤芯之间设置有密封片。

所述滤芯上端密封,所述I级滤层为PP棉,所述II级滤层为颗粒活性炭,所述III级滤层为RO超滤膜,所述IV级滤层为纤维活性炭,所述V级滤层为PP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自来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经过所述滤芯与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的通道后依次经过所述I级滤层、II级滤层、III级滤层、IV级滤层、V级滤层过滤后,经过所述滤芯中部通道,从出水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五级滤层的圆筒形滤芯,过滤彻底,过滤效率高,流量大,不需要储水罐,滤芯安装及清洗方便,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家庭饮用水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的工艺图;

图中部件名称及编号:1-上筒体,101-进水口,102-支撑块,2-下筒体,201-出水口,202-卡槽,203-密封圈,204-安装耳,3-滤芯,301-I级滤层,302-II级滤层,303-III级滤层,304-IV级滤层,305-V级滤层,4-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大流量不用储水罐的净水器,其特征是:包括上筒体(1)及与上筒体螺纹连接的下筒体(2);所述上筒体(1)设置有进水口(101),所述下筒体(2)设置有出水口(201);所述上筒体(1)内部顶端还设置有支撑块(102),所述下筒体(2)内部低端设置有卡槽(202);所述上筒体(1)与下筒体(2)之间安装滤芯(3);所述滤芯(3)底部装在所述下筒体(2)内部低端的卡槽(202)上,所述滤芯(3)上部被所述上筒体(1)内部顶端的支撑块(102)顶住而固定;所述滤芯(3)为圆筒状,从外到内依次为:I级滤层(301)、II级滤层(302)、III级滤层(303)、IV级滤层(304)、V级滤层(305);自来水从所述进水口(101)流入,经过所述滤芯(3)后从出水口(201)流出。

所述上筒体(1)由塑料制成,所述上筒体(1)下端设置有外螺纹,用于连接所述下筒体(2);所述下筒体(2)由塑料制成,所述下筒体(2)上端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上筒体(1)连接;所述上筒体(1)与所述下筒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3);所述下筒体(2)上端外侧设置有安装耳(204),所述安装耳(204)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下筒体(2)内部低端的卡槽(202)与所述滤芯(3)之间设置有密封片(4)。

所述滤芯(3)上端密封,所述I级滤层(301)为PP棉,所述II级滤层(302)为颗粒活性炭,所述III级滤层(303)为RO超滤膜,所述IV级滤层(304)为纤维活性炭,所述V级滤层(305)为PP棉。

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自来水从所述进水口(101)流入,经过所述滤芯(3)与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2)之间的通道后依次经过所述I级滤层(301)、II级滤层(302)、III级滤层(303)、IV级滤层(304)、V级滤层(305)过滤后,经过所述滤芯中部通道,从出水口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