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污水池充氧及设备机房排涝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56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兼具污水池充氧及设备机房排涝的装置。



背景技术:

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通常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房和操作间,如果机房和操作间位于地下,则地下操作房的积水和排涝成为一大难题,需要专门设置集水坑和排涝泵,由于排涝泵需要完全浸没在水下才能正常工作,所以集水坑要做比较深,要基于机房的基础上再往下挖深,增加难度和工程造价,同时采用污水泵抽吸操作间污水无法完全排空;操作间长期含水分高湿度大会导致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兼具污水池充氧及设备机房排涝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兼具污水池充氧及设备机房排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机房1及设于设备机房1侧边的污水池2;所述设备机房1内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路4与污水池2相连通;所述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路5与射流器6的一端相连接,射流器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污水池2相连通;所述射流器6的进气孔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另一端位于设备机房1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路4、出水管路5和进气管7上分别设有阀门8。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路5上设有止回阀9。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机房1和污水池2的顶部分别设有通风口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可应用于众多既有需要充气的场合,又有可能需要排少量水的场合;同时由于充氧气过程中,空气必须先经过机房才进入污水池,可以很好得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更新,确保机房内空气清新,同时可以排除机房内的湿气,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兼具污水池充氧及设备机房排涝的装置,包括设备机房1及设于设备机房1侧边的污水池2设备机房1内设有水泵3;水泵3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路4与污水池2相连通;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路5与射流器6的一端相连接,射流器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污水池2相连通;射流器6的进气孔连接有进气管7,进气管7的另一端位于设备机房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水管路4、出水管路5和进气管7上分别设有阀门8。

本实用新型出水管路5上设有止回阀9。

本实用新型设备机房1和污水池2的顶部分别设有通风口10。

本实用新型利用射流泵原理,将水泵3与射流器6分离,水泵3从污水池2抽出污水,流经射流器6,射流器6的进气孔在正常时吸入空气,气、水混合后通过管道进入污水池2,从而完成充氧工作。空气从射流器6的进气孔进入,从高处弯到设备机房1的底部,当设备机房1的底部存在积水,则射流器6的进气孔因为负压会把积水吸入射流器6内,与污水池2抽出的污水混合进入污水池2,当积水排空后,自然换成空气进入射流器6,此装置可应用于众多既有需要充气的场合,又有可能需要排少量水的场合;同时由于充氧气过程中,空气必须先经过机房才进入污水池,可以很好得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更新,确保机房内空气清新,同时可以排除机房内的湿气,可谓一举多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