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96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油回收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火灾现场,油品泄漏给消防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而油品多具有闪点低、热量大、燃烧猛烈、流动性强等特点,能否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妥善处理泄漏油品,对于应对危机、控制及扑灭大火、减少污染损失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石油、汽油、煤油、柴油、苯、乙醚、石油醚等比水轻且又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烃基化合物的液体火灾,一般用泡沫、干粉和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现有情况下一般采取泡沫灭火。使用泡沫灭火器,虽然能够有效地扑灭油类火灾,但是会残留大量的水;扑救液体储罐火灾时,为防止储罐爆炸、沸溢或罐壁变形倒塌,需要对罐壁和液体进行降温处理,才能充分发挥灭火剂的灭火效率,这也会引入大量的水。

针对火场溢油回收净化问题,目前一般采用吸附法或泵等装置抽吸的方法回收溢油,再利用其它净化装置进行净油处理。这种方法目前存在以下弊端:

1.净油效率慢,对含水量大的油品处理效率低,

由于泡沫等方式救火,为火场环境的地面带来了大量的水,致使收集到的泄漏油品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水,甚至出现以水为主,仅含有少量油的情况,如果直接储存将占用很大的存贮空间。现有脱水技术主要是针对油品中含有少量水进行处理,对于高含水量油品(当含水量达70%时,称为高含水量,而在现实中的火场多用泡沫灭火,故多为高含水量溢油)采用化学破乳法脱除油品中的水分时,会向油品引进新的杂质,化学破乳剂一般具有水溶性,在油水分离后会存在于水中,这部分水排除会引起周围水质污染;采用重力沉淀法分离油水混合物,需要足够的静止时间才能达到净油的目的,不适合火场油品的实时脱水处理;采用使用膜分离技术,在较低处理压力时,分离速率较低。

2.回收速率低,受油品约束大,

现有的油品收集装置多针对海面泄漏油品的收集及储存,多为浮水型,譬如船只漏油,海底油井漏油等因素造成的海面油品泄漏,而针对陆地火场中泄漏油品的收集,通常采用机械回收(围堰、撇油、吸附等)的方法,使用沙土围堰时,需要有大量人力且围堵耗时较长,溢流不易控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次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使用撇油机处理通常是在溢油发生后,用围油栏将溢油围控阻止进一步的扩散和漂移,然后利用撇油机放入围控区进行溢油回收,称为“点式”溢油回收方法,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撇油机在较大的围控区工作,致使工作时的油膜厚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撇油机的性能,并且由于围控的封闭性,油膜厚度下降是必然趋势,所用撇油机的效率也逐渐下降;采用吸油材料吸附油品时,吸油材料的回收率不高,不能连续操作,碳粉吸附剂还污染环境;在采用泵等装置抽取时,对于粘度较小的油品收集效果较好,但是如果油品粘度过大(粘度大于150cSt)即使大幅增加泵的功率,也很难达到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及方法。该系统是一种专门针对火场溢油预处理及回收而设计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火场环境的大量油水混合物的处理,能对火场油品进行有效地清理、净化及回收,有效防范大量油品对土壤的污染,防止污染范围扩大,且回收速率高,收集效果显著,收集油品与脱水处理同时进行,节省大量的后期油水分离费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火灾现场宝贵的泵力资源和存储空间(在火场的特殊环境下,往往存在多处“点式”溢油区,如果使用泵抽取而未采用净油装置进行除水,收集的油水混合物会占用大量的泵力资源和储存空间),能解决现有装置溢油吸收速率慢,收集效果差,油水分离不彻底,时间周期长等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系统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收集部分、真空罐部分、抽取部分、脱水器部分和储油罐;收集部分的出油口与真空罐部分、抽取部分、脱水器部分和储油罐依次连接,由收集部分采集到的油水混合物经过耐高温油管到达真空罐部分中,然后被抽取部分送入脱水器部分,在脱水器部分内经过脱水处理后,将处理好的油品存入储油罐中;抽取部分用来将油水混合物送入到脱水器部分,真空罐部分用来提供压强差,进而抽取油水混合物;脱水器部分用来分离油水混合物;

所述收集部分包括采集器、毛刷、滚刷和喷水头;所述采集器呈漏斗形,具有内腔,底部为进油口,顶部为出油口;在采集器顶部出油口上设置有吸油阀门,采集器的顶部出油口处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在采集器底部进油口处安装有筛网,筛网与采集器底部边缘固定连接,通过筛网将采集器的内腔与外界分隔开;在筛网下表面安装有毛刷,毛刷上安装有微型电机,使毛刷能进行左右周期性转动;在采集器底面边缘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滚刷支架,所述滚刷的中心轴水平安插在滚刷支架上,滚刷能以工艺速度旋转,两个滚刷旋转方向相反,在滚刷的中心轴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在采集器外壁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喷水管,喷水管的管壁紧贴采集器的外侧面,每个喷水管的顶端均与外部水箱连接,尾端均通过相应的喷水阀门与喷水头连接;所述喷水头呈漏斗形,底面具有喷水孔,喷水头的喷水孔朝向相应侧的滚刷;所述真空罐部分包括真空泵和真空罐,所述真空罐的上部位置设置有真空罐进口和真空罐排气口,该真空罐进口通过耐高温进油管与采集器顶部的出油口连接,真空罐排气口与真空泵连接;在真空罐下部侧壁上设有真空罐出口;在真空罐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数量的缓冲板;

所述脱水器部分包括脱水装置,该脱水装置包括油水分离部分、驱动部分、排水部分和溢油管,驱动部分采用液压马达实现驱动,由驱动部分带动油水分离部分的传动轴以工艺速度旋转,使废水从排水部分排出,脱水后的油品则从溢油管中溢出;

所述抽取部分包括动力马达和增压器,所述增压器为液体增压器,具有低压油进口和常压油出口,增压器的低压油进口通过耐高温油管与真空罐出口相连;动力马达一端通过耐高温油管与增压器的常压油出口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液压马达进口的耐高温油管连接;

所述储油罐通过耐高温油管与脱水装置的溢油管相连。

一种火场溢油回收净化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的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开始时,真空泵工作,使真空罐内部产生真空环境,与外界大气压之间产生较大压强差;

2)收集待处理油品时,吸油阀门打开,滚刷工作并以工艺速度旋转,使待处理油品飘在空中;

3)温度传感器为放射性防水温度传感器,伴随滚刷转动,在油品被吸取上来前,感受待处理油品油温;当待处理油品油温高于油温阈值时,喷水头工作,进行喷水冷却;温度传感器持续检测温度,直至待处理油品油温不高于油温阈值时,喷水头停止喷水;

4)由于真空罐内部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具有较大的压强差,待处理油品经过筛网的过滤被吸至采集器内腔;流量传感器对收集来的油品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当收集来的油品流量低于流量阈值时,喷水头工作,进行喷水稀释;流量传感器持续监测流量,直至收集来的油品流量不低于流量阈值时,喷水头停止喷水稀释;收集来的油品从采集器顶部出油口进入耐高温进油管,从真空罐进口进入真空罐中;

5)在待处理油品经过筛网时,比筛网的网孔大的异物被阻挡在采集器外部;毛刷工作,将附着在筛网下表面的轻质异物扫除到远离采集器进油口的位置;

6)抽取油水混合物经增压器和动力马达送入到脱水器部分内;

7)到达脱水器部分时,油水混合物送至液压马达进口,油水混合物经过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转动,液压马达通过连轴器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离心力将油水混合物分离;重相的水向外分离,从脱水装置的出水口流出,轻相的油向中心集中,从溢油管中溢出;

8)从溢油管中溢出的油品到达储油罐中进行储存;

9)当中断待收集油品的收集时,毛刷和滚刷均停止工作,吸油阀门关闭;当停止待收集油品的收集时,真空泵停止工作,动力马达停止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收集部分设计喷水头和漏斗形采集器,用作油品收集,在火场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喷水头将对火场溢油进行稀释和降温处理,同时利用滚刷将溢油‘扫起来’,从而便于采集器吸取,为火场油品的回收提供条件。采用真空泵制造出真空罐的真空环境,进而提供动力将油水混合物回收;上下交错布置的缓冲板可以起到二次过滤泥沙的作用,同时防止对底部的物理破坏;抽取部分的管道与真空罐的下部的真空罐出口连接,同时位于缓冲板的下方,能够防止在抽取油水混合物时将泥沙也抽取过来,而造成后续装置堵塞;在待收集油品的油水层较薄时,布置六块缓冲板(多布置缓冲板)的结构,进一步阻隔泥沙。

2)本实用新型系统设置储水罐,能将油水分离后的水进行回收,将储水罐与喷水头连接,这时收集部分的采集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驱动液压马达转动,进而脱水,然后用溢油脱去的水用作收集部分喷水头所喷的水,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同时储水罐里的水也可用作消防设备等其他用途,进一步节约水资源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系统及方法适用于油品运动粘度为50~300cSt的油品,不仅适用于高含水量油品的回收与净化,对于低含水量油品仍能用此方法进行回收及净化,在实际使用时火场中因为降温等原因,低含水量油品也有可能变成高含水量油品,然后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回收净化,应用范围更广,不受油品约束。

4)本实用新型系统中可以将增压器用与脱水装置的溢油管连接,实现油品的循环,进一步除去微量水,利用脱水装置将油水快速分离,液压马达因为增压器的注入新的油品,可以有增加流过液压马达油水混合物流速的作用,进行油品的循环,实现多次驱动液压,不会出现因溢油流量不足而导致液压马达转速变慢,使油水不能够分离,油水混合物与没有进入储油罐中的‘纯油’混合的现象,最终达到获取高纯度的油品的目的,尤其对高含水量油品的处理具有更加明显的效益,完善现阶段对于高含水量油品处理的不足,最大限度内利用储存空间,节约大量的后期油水分离费用。

5)本实用新型系统将收集油品与脱水处理(油水分离)同时进行,节省大量的后期油水分离费用,通过脱水器部分将高含水油品中的大量水去除,能够进行油水分离的操作,更加强调整体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火灾现场宝贵的泵力资源和存储空间。同传统的围堰、撇油、吸附等其他机械回收相比,回收速率高,收集效果显著,解决火场特殊环境的溢油回收问题,能对火场油品进行有效的清理、净化及回收,有效防范大量油品对土壤的污染,并防止污染范围扩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一种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一种实施例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一种实施例的收集部分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一种实施例的收集部分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真空罐部分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实施例3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实施例3的储水罐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实施例5的增压器32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收集部分,2—真空罐部分,3—抽取部分,4—脱水器部分,5—储油罐,6—载体车,7—储水罐;11—滚刷,12—喷水头,13—采集器,14—温度传感器,15—毛刷,16—流量传感器,17—吸油阀门;21—真空泵,22—真空罐,23—缓冲板;31—动力马达,32—增压器,321—低压油进口,322—常压油出口,323—中和油进口;71—液位传感器,72—出水阀门,73—进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作为对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简称系统,参见图1-5)包括收集部分1、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和储油罐5;收集部分1的出油口与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和储油罐5依次连接,由收集部分1采集到的油水混合物经过耐高温油管到达真空罐部分2中,然后被抽取部分3送入脱水器部分4,在脱水器部分4内经过脱水处理后,将处理好的油品存入储油罐5中;抽取部分3用来将油水混合物送入到脱水器部分4,真空罐部分2用来提供压强差,进而抽取油水混合物;脱水器部分4用来分离油水混合物;

所述收集部分1包括采集器13、毛刷15、滚刷11和喷水头12;所述采集器13呈漏斗形,具有内腔,底部为进油口,顶部为出油口;在采集器顶部出油口上设置有吸油阀门17,采集器13的顶部出油口处安装有流量传感器16,该流量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收集的油水混合物的粘度;在采集器13底部进油口处安装有筛网,筛网与采集器13底部边缘固定连接,通过筛网将采集器13的内腔与外界分隔开;在筛网下表面安装有毛刷15,毛刷15上安装有微型电机,使毛刷15能进行左右周期性转动;在采集器13底面边缘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滚刷支架,所述滚刷11的中心轴水平安插在滚刷支架上,滚刷11能以工艺速度旋转,两个滚刷11旋转方向相反,在滚刷11的中心轴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用于感受待收集油品的温度;在采集器13外壁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喷水管,喷水管的管壁紧贴采集器的外侧面,每个喷水管的顶端均与外部水箱连接,尾端均通过相应的喷水阀门与喷水头12连接;所述喷水头12呈漏斗形,底面具有喷水孔,喷水头12的喷水孔朝向相应侧的滚刷;

所述真空罐部分2(参见图5)包括真空泵21和真空罐22,所述真空罐22的上部位置设置有真空罐进口和真空罐排气口,该真空罐进口通过耐高温进油管与采集器13顶部的出油口连接,真空罐排气口与真空泵21连接;在真空罐22下部侧壁上设有真空罐出口;在真空罐22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数量的缓冲板23;

所述脱水器部分4包括脱水装置,该脱水装置包括油水分离部分、驱动部分、排水部分和溢油管,驱动部分采用液压马达实现驱动,由驱动部分带动油水分离部分的传动轴以工艺速度旋转,使废水从排水部分排出,脱水后的油品则从溢油管中溢出,该脱水装置的具体结构同专利号为ZL201520754480.0的中国专利中所公开的脱水装置;

所述抽取部分3包括动力马达31和增压器32,所述增压器32为液体增压器,具有低压油进口321和常压油出口322,增压器32的低压油进口321通过耐高温油管与真空罐出口相连;动力马达31一端通过耐高温油管与增压器32的常压油出口322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液压马达进口的耐高温油管连接;

所述储油罐5通过耐高温油管与脱水装置的溢油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若干数量的缓冲板23按照左右交错的方式上下等距布置在真空罐内壁上;所述真空罐进口位于真空罐22一侧靠近真空罐顶部位置;所述真空罐排气口位于真空罐的另一侧,且与真空罐进口等高度布置;所述真空罐出口与真空罐排气口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且在真空罐排气口的正下方,靠近真空罐底部位置。可以进行储存一定量的油水混合物,便于使油水混合物达到一定的量后,能够进行正常驱动液压马达,同时缓冲板23能够进一步消除吸取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泥沙,防止对后续的动力马达31和液压马达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23的数量为4-6个。依据具体火场情况,可酌情设置缓冲板23的数量,当火场里的油水混合物厚度较薄时,吸取的泥沙较多,可设置6个缓冲板23的形式,能增强对泥沙的过滤能力;当火场里的油水混合物厚度较厚、面积较大时,吸取的泥沙较少,可设置4个缓冲板23的形式,增加真空罐22的工作效率;适中情况下两者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储水罐7,储水罐7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阀门73与脱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参见图6和图7);经过脱水器部分4脱水处理后,分离得到的水存放到储水罐7中,用于消防灭火;储水罐的出水口设有出水阀门7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7中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71,用于检测储水罐7中水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7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阀门72和与喷水头12连接的喷水管连接(参见图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载体车6,收集部分1、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储油罐5均收纳在载体车6内部;收集部分1工作时置于载体车6外,不使用时可放入载体车6内部;所述储水罐7也置于载体车6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采用专利号为ZL201310630713.1的中国专利中所述的增压器,该增压器还具有中和油进口323(参见图10),中和油进口323通过耐高温油管与三通接头一个管件口相连,三通接头另外两个管件口分别通过耐高温油管与脱水装置的溢油管和储油罐5的相连(参见图9)。此时,在收集的油水混合较少的情况下,利用在脱水器部分4里脱下水的常压油品与到达增压器32的低压油进口321处的油水混合“中和”,便于动力马达31吸收,同时两者混合也能产生更大的液压,进而能够驱动液压马达,使其转动油水分离部分的传动轴达到工艺转速,从而使油水分离;从脱水器部分4加到增压器32处的油又能够进行二次脱水,去除初次处理后仍含有的微量水,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液压不足,使得油水混合物与还留在油水分离部分的中空进液通道而未从溢油管溢出的油品混合,而致使的“二次污染”。

在采集器13接近溢油表面时,温度传感器14检测溢油表面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喷水头12喷水以降低溢油温度;当温度低于限定值后,喷水头12停止喷水,并通过滚刷11将油水混合物“扫起”,使其漂浮在空中并通过由真空泵21产生的压力差吸取油水混合物,然后通过耐高温油管将油水混合物送至真空罐部分2中。对于粘度较大(运动粘度≥150cSt)的溢油,通过喷水头12的喷水作用,使其粘度变小,便于收集。收集部分1在不使用的时候,需关闭吸油阀门17,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真空罐部分2内,造成真空罐部分2内压强减弱。采集器13上面装有筛网,隔离大的杂物,同时通过周期性旋转毛刷15将采集器表面不易脱落的杂物清除。

由收集部分1吸收进来的油水混合物流入真空罐部分2,在真空泵21提供的真空环境下,使油水混合物能够到达真空罐22内部,缓冲板23一是具有过滤杂质的作用,将未被筛网过滤的泥沙、尘土进一步隔离,防止堵塞后续设备;二是具有缓冲动量的作用,防止油水混合物直接到达底部,长期使用对真空罐底部造成物理破坏。在增压器32的作用下,使到达真空罐出口处的压强差近似为零,便于在动力马达31的作用下,将油水混合物送入脱水器部分4内。脱水后的油品通过耐高温油管从脱水器部分4排到储油罐5进行保存。

本实用新型脱水器部分4的脱水装置引用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1520754480.0)所述的脱水装置,脱水器部分4的液压马达通过耐高温油管与动力马达31相连,动力马达31将油水混合物送入脱水器部分4的液压马达处,随后在油水分离部分的油水分离腔进行脱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同时给出一种火场溢油回收净化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开始时,真空泵21工作,进行吸气、压缩、排气,使真空罐22内部产生真空环境,与外界大气压之间产生较大压强差;

2)收集待处理油品时,吸油阀门17打开,滚刷11工作并以工艺速度旋转,将高含水量的待处理油品(包括水、油和油包水乳化液)“扫起”,使待处理油品飘在空中;

3)温度传感器14为放射性防水温度传感器,伴随滚刷11转动,在油品被吸取上来前,感受待处理油品油温;当待处理油品油温高于油温阈值时,喷水头12工作,进行喷水冷却,降低油水温度;温度传感器14持续检测温度,直至待处理油品油温不高于油温阈值(该油温阈值与系统材料有关)时,喷水头12停止喷水;

4)由于真空罐22内部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具有较大的压强差,待处理油品经过筛网的过滤被吸至采集器13内腔;流量传感器16对收集来的油品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即检测收集来的油品的运动粘度,当收集来的油品流量低于流量阈值时,喷水头12工作,进行喷水稀释;流量传感器16持续监测流量,直至收集来的油品流量不低于流量阈值(该流量阈值与真空泵的功率有关,在设定流量阈值时,该流量阈值不小于运动粘度为150cSt的油品对应的流量值,加大真空泵的功率,可提高吸收油水混合物的流量,但如果油品粘度过大,即使大幅增加真空泵的功率,也很难达到较好地收集效果,这时则需要进行喷水稀释,进而增大流量)时,喷水头12停止喷水稀释;即若监测的流量较小,说明待收集油品的运动粘度较高,即运动粘度>150cSt时,进行喷水稀释,若监测的流量较大,说明待收集油品的运动粘度较低,即运动粘度≤150cSt时,则无需进行喷水稀释;收集来的油品从采集器13顶部出油口进入耐高温进油管,从真空罐进口进入真空罐22中;

5)在待处理油品经过筛网时,比筛网的网孔大的异物被阻挡在采集器13外部;毛刷15工作,进行左右周期性转动,将附着在筛网下表面的轻质异物扫除到远离采集器13进油口的位置;

6)抽取油水混合物经增压器和动力马达送入到脱水器部分4内;

7)到达脱水器部分4时,油水混合物送至液压马达进口,油水混合物经过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转动,液压马达通过连轴器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离心力将油水混合物分离;重相的水向外分离,从脱水装置的出水口流出,轻相的油向中心集中,从溢油管中溢出;

8)从溢油管中溢出的油品到达储油罐5中进行储存;

9)当中断待收集油品的收集时,毛刷15和滚刷11均停止工作,吸油阀门17关闭;当停止待收集油品的收集时,真空泵12停止工作,动力马达31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方法适合绝大情况下的火场使用,适用于油品运动粘度在50~300cSt之间的油品的回收与净化,且待收集油水层的厚度≥5mm,待收集油品的油温≤200℃。在脱水器部分脱下的水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将水储存在储水罐7,用于消防设备或者喷水头12工作用水。在油厚度和油水混合物较少时,增压器32采用与脱水器部分4连通的方法,加大流量,便于动力马达31吸收。

本实用新型系统特别适合于陆地火场特殊的环境的使用,同时还可以用于其他陆地场合的溢油回收,通过油品收集部分及载体车的简单改造,后期同样可以改进为多数水上场合的溢油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是指能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要求为在净化后的油品中可以含有微量的水,但脱下的水中不能含有油,能够解决高含水油品的油水分离问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包括收集部分1、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和储油罐5;收集部分1的出油口与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和储油罐5依次连接,由收集部分1采集到的油水混合物经过耐高温油管到达真空罐部分2中,然后被抽取部分3送入脱水器部分4,在脱水器部分4内经过脱水处理后,将处理好的油品存入储油罐5中;抽取部分3用来将油水混合物送入到脱水器部分4,真空罐部分2用来提供压强差,进而抽取油水混合物;脱水器部分4用来分离油水混合物;

所述收集部分1包括采集器13、毛刷15、滚刷11和喷水头12;所述采集器13呈漏斗形,具有内腔,底部为进油口,顶部为出油口;在采集器顶部出油口上设置有吸油阀门17,采集器13的顶部出油口处安装有流量传感器16;在采集器13底部进油口处安装有筛网,筛网与采集器13底部边缘固定连接,通过筛网将采集器13的内腔与外界分隔开;在筛网下表面安装有毛刷15,毛刷15上安装有微型电机,使毛刷15能进行左右周期性转动;在采集器13底面边缘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滚刷11支架,所述滚刷11的中心轴水平安插在滚刷11支架上,滚刷11能以工艺速度旋转,两个滚刷11旋转方向相反,在滚刷11的中心轴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用于感受待收集油品的温度;在采集器13外壁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喷水管,喷水管的管壁紧贴采集器的外侧面,每个喷水管的顶端均与外部水箱连接,尾端均通过相应的喷水阀门与喷水头12连接;所述喷水头12呈漏斗形,底面具有喷水孔,喷水头12的喷水孔朝向相应侧的滚刷;

所述真空罐部分2包括真空泵21和真空罐22,所述真空罐22的上部位置设置有真空罐进口和真空罐排气口,该真空罐进口通过耐高温进油管与采集器13顶部的出油口连接,真空罐排气口与真空泵21连接;在真空罐22下部侧壁上设有真空罐出口;在真空罐22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数量的缓冲板23;

脱水器部分4包括脱水装置,该脱水装置包括油水分离部分、驱动部分、排水部分和溢油管,驱动部分采用液压马达实现驱动,由驱动部分带动油水分离部分的传动轴以工艺速度旋转,使废水从排水部分排出,脱水后的油品则从溢油管中溢出,该脱水装置的具体结构同专利号为ZL201520754480.0的中国专利中所公开的脱水装置;

所述抽取部分3包括动力马达31和增压器32,所述增压器32为液体增压器,具有低压油进口321和常压油出口322,增压器32的低压油进口321通过耐高温油管与真空罐出口相连;动力马达31一端通过耐高温油管与增压器32的常压油出口322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液压马达进口的耐高温油管连接;

所述储油罐5通过耐高温油管与脱水装置的溢油管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器13的底面直径为20cm,为圆锥形接头;喷水头12的底面直径为10cm,呈圆锥形;滚刷11为圆柱形刷头,在滚刷11内侧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4,感应温度变化;在采集器13的出油口处安装有流量传感器16,用于监测油水混合物的粘度。所述的真空罐22为直径为80cm,高1.5m的圆柱体;所述真空罐22内部设有4个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缓冲板23。4个缓冲板23按照上下交错的方式分别设于真空罐内壁左右两侧,同侧的两块缓冲板在竖直方向具有高度差,能降低流进真空罐部分2内油水混合物的动能,减弱对已收集的油水混合物搅拌,防止收集物浑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各部分结构及连接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载体车,收集部分1、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储油罐5均收纳在载体车6内部;收集部分1工作时置于载体车6外,不使用时可挂在载体车6内部,节约空间,避免杂物降落在采集器13和喷水头12表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各部分结构及连接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储水罐7,储水罐7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阀门73与脱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出水口上安装有出水阀门7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储水罐7为直径为80cm,高1.5m的圆柱体,进水口位于储水罐上方,出水口位于储水罐下方,且出水口和进水口位于储水罐罐体两侧,储水罐7的内壁上固定有液位传感器71,液位传感器71在竖直方向上高于储水罐7的出水口高度。所述的液位传感器71是带有绝缘结构的液位传感器,根据液体对其的压强,进而得出液面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脱水器部分4的油水混合物经过脱水处理后,分离得到的水存放到储水罐7中;液位传感器71实时监测储水罐7中的液面高度,若储水罐7的水位上升至上限液位阈值时,打开出水阀门72,使其水流入消防设备,用于消防使用;若储水罐7的水压下降到下限液位阈值时,关闭出水阀门7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各部分结构及连接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储水罐7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阀门72和与喷水头12连接的喷水管连接,喷水管12、采集器13、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脱水器部分4和储水罐部分7构成了水的循环。喷水头12喷出的水用于降低溢油温度,减少油水混合物的粘度,便于采集器13将油水混合物吸取;水流经真空罐部分2、抽取部分3后,达到脱水器部分4;油水分离后,得到的纯水被存入储水罐7,因为火场环境中的溢油含水量都较大,水的循环使用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储水罐7中的水可用于下次喷水头12的喷水作业(参见图8)。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各部分结构及连接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器采用中国专利ZL201310630713.1中所述的增压器,该增压器还具有中和油进口323(参见图10),中和油进口323通过耐高温油管与三通接头一个管件口相连,三通接头另外两个管件口分别通过耐高温油管与脱水器装置的溢油管和储油罐5的相连(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油品在增压器32、动力马达31和脱水器部分4三者之间实现了油品的循环,进一步脱去油中微量水,若无需循环,则打开储油罐5的储油阀门,使油流入储油罐5,进行储存。21—低压油进口,322—常压油出口,323—中和油进口所述的增压器32利用在脱水器部分4里脱下水的常压油品与到达增压器32的低压油进口321的油水混合物接触,两股油品在增压器32进行混合和能量交换。两种油品速度“中和”后,便于动力马达31吸收,同时两者混合也能产生更大的液压,进而能够驱动液压马达,使其驱动脱水器部分4的传动轴达到工艺转速,从而使油水分离;从脱水器部分4加到增压器32处的油又能够进行二次脱水,去除初次处理后仍含有的微量水,同时也避免了液压不足,使得油水混合物与还留在油水分离部分的中空进液通道而未从溢油管溢出的油品混合,而致使的“二次污染”。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火场溢油回收净化系统各部分结构及连接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真空罐部分2设有6个形状和尺寸相同的缓冲板23。其中3个缓冲板23为一组,位于左侧,另3个缓冲板23为一组,位于右侧,每组的3个缓冲板23在垂直方向的距离相等,右侧的缓冲板23高于左侧的缓冲板23。收集来的油品从上至下依次流至6个缓冲板23,最后流至真空罐22底部。在收集部分1收集到较薄的油层时,对吸取的泥沙量较大情况下仍能有效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