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495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



背景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型生物膜法,在池中装满各种挂膜介质,全部滤料浸没在废水中。在滤料下部设置曝气管,用压缩空气鼓泡充氧,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吸附于滤料表面的生物膜上,被微生物分解氧化。和其他生物膜一样,该法的生物膜也经历挂膜、生长、增厚、脱落等更替过程。一部分生物膜脱落后变成活性污泥,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多余的脱落生物膜在二沉池中出去。空气通过池底的布气管进入废水中。

生物接触氧化具有净化效率高、适应性强、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多采用垂向设置组合填料,在长期运行后,填料支架因腐蚀及填料表面因附着大量的活性污泥而坍塌,且不易检修,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2.虽然现有填料的比表面积较大,但生物膜大多只覆盖在纤维束表面,因此填料的有效处理部分仅为其外表面面积。当污水在池内以垂直方式向上流动通过填料层时,垂向设置的填料在污水切面上实际以点接触的方式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因此限制了其处理效果。

3.现有生物接触氧化池通常采用底部微孔曝气形式,长期运行时微孔曝气器易堵塞和老化脱落,影响曝气效果,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曝气效果良好、填料比表面积大、易于检修的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反应池体以及装设于所述反应池体下部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下方为进水区,所述布水器上方为反应区;反应池体顶部为出水区,所述出水区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区由位于反应池体底部的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隔板形成;所述进水区与进水泵的出口连接,进水管路与进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布水器包括多个布水头,多个布水头均匀间隔安装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多个布水头连通所述进水区和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内填充有多个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所述多个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不规则地悬浮充斥于所述反应区内;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由多通道射流曝气器和循环泵组成,所述多通道射流曝气器通过风管与大气连接,循环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反应区底部连通,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多通道射流曝气器连接。

所述布水器呈圆形,多个布水头均匀布置且形成多个圆圈形状。

所述布水头包括布水头进水口和布水头出水口,所述布水头进水口与进水区连通;所述布水头出水口绕周向均布在布水头的上部,与反应区连通,且其开口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呈60°倾斜向下设置。

每一所述布水头均设有止回装置。

所述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与所述反应区的填充比为70%。

所述反应区内安装有搅拌装置。

所述反应区的高度大于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布水器呈圆形,且多个布水头均匀布置且形成多个圆圈形状,可保证布水均匀;

2、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具有开放性孔洞密度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给微生物提供大量附着和增殖的介质,可累积大量的微生物数量,有助于去除各种污染物,保证了所述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高效率、高水力负荷的正常稳定运行;

3、通过多通道射流曝气器形成高效混合的汽水混合物,可保证反应区内充分的曝气效果;

4、通过搅拌装置的转动,可使反应区内的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流体化,避免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局部堆积、反应区内污泥浓度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所述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高效正常稳定运行;

5、反应区高度为5m以上,可最大程度保障所述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果;

6、布水头出水口的开口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呈60°倾斜向下设置,使得出水呈倒伞形,可更好的与反应池内微生物及微小气泡充分接触,有利于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7、布水头均设有止回装置,可防止反应区内悬浮填料堵塞和进水倒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布水器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布水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反应池体1、布水器2、出水管3、底板4、隔板5、进水泵6、进水管路7、布水头8、布水头进水口81、布水头出水口82、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多通道射流曝气器10、循环泵11、风管12、搅拌装置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反应池体1以及装设于所述反应池体1下部的布水器2;所述布水器2下方为进水区,所述布水器2上方为反应区;反应池体1顶部为出水区,所述出水区底部设有出水管3;所述进水区由位于反应池体1底部的底板4和设于所述底板4上方的隔板5形成;所述进水区与进水泵6的出口连接,进水管路7与进水泵6的入口连接;所述布水器2包括多个布水头8,多个布水头8均匀间隔安装在所述隔板5上,且所述多个布水头8连通所述进水区和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内填充有多个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所述多个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不规则地悬浮充斥于所述反应区内;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由多通道射流曝气器10和循环泵11组成,所述多通道射流曝气器10通过风管12与大气连接,循环泵11的进水口与所述反应区底部连通,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与所述多通道射流曝气器10连接。

参见图2与图3,所述布水器2呈圆形,多个布水头8均匀布置且形成多个圆圈形状。

所述布水头8包括布水头进水口81和布水头出水口82,所述布水头进水口81与进水区连通;所述布水头出水口82绕周向均布在布水头8的上部,与反应区连通,且其开口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呈60°倾斜向下设置。

每一所述布水头8均设有止回装置。

所述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与所述反应区的填充比为70%。

所述反应区内安装有搅拌装置13。

所述反应区的高度大于5m。

综上,本实用新型布水器2呈圆形,且多个布水头8均匀布置且形成多个圆圈形状,可保证布水均匀;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具有开放性孔洞密度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给微生物提供大量附着和增殖的介质,可累积大量的微生物数量,有助于去除各种污染物,保证了所述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高效率、高水力负荷的正常稳定运行;通过多通道射流曝气器10形成高效混合的汽水混合物,可保证反应区内充分的曝气效果;通过搅拌装置13的转动,可使反应区内的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流体化,避免海绵状开放性孔洞悬浮填料9局部堆积、反应区内污泥浓度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所述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高效正常稳定运行;反应区高度为5m以上,可最大程度保障所述高效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果;布水头出水口的开口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呈60°倾斜向下设置,使得出水呈倒伞形,可更好的与反应池内微生物及微小气泡充分接触,有利于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布水头均设有止回装置,可防止反应区内悬浮填料堵塞和进水倒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