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013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反渗透净水器产品在工作时需要涉及到多种电气控制系统或电气设备,需要有电力能源驱动才能正常工作。且由于使用电力驱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气安全隐患。

传统反渗透产品因涉及到隔膜泵的使用,在使用时会有噪音产生,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受隔膜泵老化性能影响,堵转压力、流量都会衰减,噪音会逐渐增大。

传统反渗透产品因涉及压力感应开关主要是保障反渗透系统制水过程中开机、停机的作用,需要有电源且依靠PCB电脑板的控制程序对压力感应开关提供信号,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压力感应开关会受到PCB电脑板老化、性能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失灵、反复启动等故障。

传统反渗透产品因涉及到进水阀的使用,主要是作用是开启、关闭进入反渗透系统水源,需要有电源且依靠PCB电脑板的控制程序对进水阀提供信号,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进水阀会受到PCB电脑板老化、性能不稳定、水源水质差异等因素导致失灵、无法开启、关闭等故障。

传统反渗透产品因涉及到废水阀的使用,在反渗透系统上的作用主要是限流保压、系统冲洗,需要有电源且依靠PCB电脑板的控制程序对进水阀提供信号,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废水阀会受到PCB电脑板老化、性能不稳定、水源水质差异等因素导致失灵、无法开启、流量增大等故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无电、无泵、无噪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包括三级滤芯和无压储水桶,所述无压储水桶包括纯水储水腔和废水储水腔,所述纯水储水腔和废水储水腔通过柔性隔膜相分隔,所述纯水储水腔连通纯水口,所述废水储水腔连通废水口;所述三级滤芯的出水口连通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均连通水路控制阀,所述水路控制阀上设置有可驱动该水路控制阀内部的内阀芯移动以使所述废水口选择性地连通排水管路或所述废水出水口的纯水压力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出水口连通逆止阀的进水口,所述逆止阀的出水口通过一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口,所述逆止阀的出水口通过另一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压力口,所述逆止阀的出水口通过再一管路依次连通后置活性炭滤芯和水龙头。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滤芯包括依次串联的聚丙烯滤芯、前置活性炭滤芯和CTO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控制阀包括设置有柱形空腔的阀体,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所述内阀芯,所述空腔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内阀芯的圆周面上凸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圆周面相配合的第一密封部,所述内阀芯的左端圆周面上凸设有与所述左腔室圆周面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部,所述内阀芯的右端设置有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左腔室的圆周面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侧设置所述纯水压力口,所述左腔室的圆周面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路相连通的排污口,所述右腔室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密封部相配合的废水入水口,所述废水入水口与所述废水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右腔室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废水口相连通的废水压力切换口,所述废水入水口与所述第三密封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环形凸起圆周面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二密封部右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左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环形凸起右端面之间的最大轴向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逆止阀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T形三通的一端,所述第一T形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口,所述第一T形三通的再一端通过管路连通第二T形三通的一端,所述第二T形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压力口,所述第二T形三通的再一端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后置活性炭滤芯和所述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个系统无电、无泵、无进水阀、无废水阀、无压力开关,无噪音产生,实现无电力驱动效果,节约能源,安全低碳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路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水路控制阀的A-A剖视图。

图中:

1、聚丙烯滤芯;2、前置活性炭滤芯;3、CTO滤芯;4、反渗透膜滤芯;5、逆止阀;6、第一T形三通;7、第二T形三通;8、水路控制阀;9、无压储水桶;10、后置活性炭滤芯;11、水龙头;12、排水管路;13、内阀芯;14、环形凸起;15、左腔室;16、右腔室;17、第一密封部;18、第二密封部;19、第三密封部;20、纯水压力口;21、排污口;22、废水压力切换口;23、废水入水口;24、压缩弹簧;25、纯水口;26、废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反渗透净水器水路系统,包括三级滤芯和无压储水桶9,所述无压储水桶9包括纯水储水腔和废水储水腔,所述纯水储水腔和废水储水腔通过柔性隔膜相分隔,所述纯水储水腔连通纯水口25,所述废水储水腔连通废水口26;所述三级滤芯的出水口连通反渗透膜滤芯4的进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4的废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26均连通水路控制阀8,所述水路控制阀8上设置有可驱动该水路控制阀8内部的内阀芯移动以使所述废水口26选择性地连通排水管路12或所述废水出水口的纯水压力口20,所述反渗透膜滤芯4的纯水出水口连通逆止阀5的进水口,所述逆止阀5的出水口通过一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口25,所述逆止阀5的出水口通过另一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压力口20,所述逆止阀5的出水口通过再一管路依次连通后置活性炭滤芯10和水龙头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三级滤芯包括依次串联的聚丙烯滤芯1、前置活性炭滤芯2和CTO滤芯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控制阀8包括设置有柱形空腔的阀体,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所述内阀芯13,所述空腔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凸起14,所述环形凸起14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左腔室15和右腔室16,所述内阀芯13的圆周面上凸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14圆周面相配合的第一密封部17,所述内阀芯13的左端圆周面上凸设有与所述左腔室15圆周面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部18,所述内阀芯13的右端设置有第三密封部19,所述第二密封部18与所述环形凸起14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4,所述左腔室15的圆周面在所述第二密封部18的左侧设置所述纯水压力口20,所述左腔室15的圆周面在所述第二密封部18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路12相连通的排污口21,所述右腔室16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密封部19相配合的废水入水口23,所述废水入水口23与所述废水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右腔室16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废水口26相连通的废水压力切换口22,所述废水入水口23与所述第三密封部19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环形凸起14圆周面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二密封部18右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部17左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排污口21与所述环形凸起14右端面之间的最大轴向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逆止阀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T形三通6的一端,所述第一T形三通6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口25,所述第一T形三通6的再一端通过管路连通第二T形三通7的一端,所述第二T形三通7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纯水压力口20,所述第二T形三通7的再一端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后置活性炭滤芯10和所述水龙头11。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源水进入一种设计的水流方向切换的反渗透水路系统,利用压力平衡原理驱动反渗透系统制水。

第一密封部17与第二密封部18的圆周面上均设置有O型圈,用于提高密封效果。

水路控制阀8包括阀体以及阀体上的纯水压力口20、排污口21、废水压力切换口22和废水入水口23,腔体空间存在两个阀芯,一个内阀芯13和一个L形的静阀芯,静阀芯一端与内阀芯13上的第三密封部19相配合,另一端与废水入水口23相连通,内阀芯13可移动,静阀芯固定不动,利用纯水压力口20处的外界水压,驱动内阀芯13移动,直到内阀芯13与静阀芯接触,实现水路切换的目的。

通过水路切换,水路控制阀8可具有两个状态:进水状态和排水状态。

进水状态:当纯水压力口20处的水压小于压缩弹簧24的弹力时,内阀芯13位于初始位置,其上的第一密封部17与环形凸起14的圆周面之间构成密封,排污口21与废水压力切换口22之间不导通,而废水压力切换口22与废水入水口23之间导通,此时废水出水口处的废水依次通过废水入水口23、废水压力切换口22和废水口26后进入废水储水腔。

排水状态:当纯水压力口20处的水压大于压缩弹簧24的弹力时,水压驱动内阀芯13右移,直到内阀芯13与静阀芯紧密接触密封,此时第一密封部17位于环形凸起14的右侧位置,第一密封部17与环形凸起14的圆周面之间不构成密封,排污口21与废水压力切换口22之间导通,而废水压力切换口22与废水入水口23之间不导通;废水储水腔内的废水依次通过废水口26、废水压力切换口22和排污口21后进入排水管路12中以排出净水器。

市政自来水依次经过聚丙烯滤芯1、前置活性炭滤芯2、CTO滤芯3后,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4,反渗透膜滤芯4分两路,一路经废水出水口连接至水路控制阀8的废水入水口23;另一路经逆止阀5连接至第一T型三通6,第一T型三通6将水路分为两路,一路经纯水口25进入纯水储水腔,另一路连接第二T型三通7,第二T型三通7将水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水路控制阀8的纯水压力口20,另一路经后置活性炭滤芯10至水龙头11出纯水。

由于市政自来水具有一定的水压,因此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出水口处均具有一定的水压。

具体使用时,当关闭水龙头11后,纯水压力口20处的水压迅速增大并超过压缩弹簧24的弹力,内阀芯13右移,水路控制阀8处于排水状态,从纯水出水口出来的纯水持续进入纯水储水腔中并挤压废水储水腔,使废水储水腔中的废水排入排水管路12中,直至压力平衡;当打开水龙头11后,纯水压力口20处的水压迅速减小至小于压缩弹簧24的弹力,内阀芯13返回初始位置,水路控制阀8处于进水状态,从废水出水口出来的废水持续进入废水储水腔中并挤压纯水储水腔,使纯水储水腔中的纯水通过水龙头11流出。

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水龙头关闭时,纯水储水腔持续进水,直至水满停机。水龙头开启时,废水进入废水储水腔并挤压纯水储水腔中的纯水使其从水龙头流出。实现无电力驱动效果,节约能源。整个系统无电、无泵、无进水阀、无废水阀、无压力开关,无噪音产生,安全低碳环保。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