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状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8216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状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及水处理用微生物载体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微生物和高分子材料混合物向其他液体内滴下,制造球形载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包埋法制备微生物载体的方法,目前能够应用于批量化生产的主要是块体成型法(例如,参照CN 1880450B(权利要求1,图1~图2))。但是该方法制作出来的块状微生物载体棱角分明,在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载体之间相互摩擦,边缘的棱角部分容易磨损,降低了载体的使用强度及寿命。相比而言,球状微生物载体更能适应在水处理环境中的应用。而目前仅能通过滴管、注射器等人工挤压滴出的方式来制作球状微生物载体,制作的效率太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状造粒装置,尤其是液滴法的球状造粒装置,能够批量化制作出球状微生物载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球状造粒装置,包含一个盘状或筒状容器,盘底或筒状容器的底为平底,平底为多孔板,盘状或筒状容器内置有刮泥板、搅拌电机、电机支架构成的刮泥装置,刮泥板上端连接在搅拌电机的轴上、刮泥板下平面贴近造粒器底部均匀开孔面。

当微生物和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配制成一定粘稠状液体)通过该球状造粒装置的小孔靠重力滴下后,形成球状液滴,落入盘状或筒状容器下方相应的放置固定液的容器中,固定化成固体颗粒。

优选地,所述的容器也可以为圆柱状、棱柱状、锥体状、不规则柱状。

优选地,所述的多孔板上的孔径为1~10mm,尤其是2-5mm,孔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排列形式为直排或错排。

优选地,所述的搅拌电机为调速电机、刮泥装置可通过电机控制刮泥速度。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装置与刮泥装置是可拆卸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微生物和高分子材料混合物通过该装置的小孔滴落,进入其它固定液内固化成固体形态,形成球状微生物载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批量化制作球状微生物载体,该载体相比块状等其它形状微生物载体具备更高的耐磨性及强度。同时,该装置制作方法简便、易操作,而且液滴靠自身重力落下不需要额外动力设施,经济性较高。

可批量化制作球状微生物载体,该载体相比块状等其它形状微生物载体具备更高的耐磨性及强度。同时,该装置制作方法简便、易操作,而且液滴靠自身重力落下不需要额外动力设施,经济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球状造粒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球状造粒装置所示的底部多孔板示意图;

图3是一种球状造粒装置所示的刮泥装置示意图;

图4是一种球状造粒装置所示多孔板的小孔错排示意图;

图5是一种球状造粒装置所示多孔板的小孔均匀直排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多孔板;(2)围挡板;(3)孔;(4)刮泥板;(5)搅拌电机;(6)电机支架;(a)同一排的孔间距;(b)相邻两排孔的垂直间距;(c)、(d)孔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一种球状造粒装置,包括:多孔板(1)、容器的围挡板(2)、孔(3)、刮泥板(4)、搅拌电机(5)和电机支架(6)。

其中主体装置由多孔板(1)、围挡板(2)构成,多孔板(1)上有一定数量的孔(3)。刮泥装置由刮泥板(4)、搅拌电机(5)和电机支架(6)构成,置于主体装置的上部。

所述的主体装置呈筒状,也可为圆柱状、棱柱状、锥体状、不规则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图(2)、图(3)为圆柱状。多孔板(1)上孔(3)的孔径为1~10mm。因为微生物和高分子材料混合物一般是呈现一定粘性的液体,所以孔(3)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液滴在通过这些不同形状的孔后均会瞬间形成球体滴落。

所述孔(3)的排列形式可以是错排或直排,图4所示为错排,图5所示为直排。为了防止液滴通过孔(3)滴落前在多孔板(1)背面黏连在一起,同一排的孔间距(a)、相邻两排孔的垂直间距(b)均为孔径的3倍以上。孔(c)、(d)夹角一般设为60°,但在不影响造粒效果的情况下其值可为0~180°,为0°、180°时即为直排形式。

微生物和高分子材料混合物通过该球状造粒装置靠重力滴下,若同时放入主体装置的混合物质量较大且含有颗粒物时,孔(3)容易堵塞,因此,设置了刮泥装置来解决该问题。刮泥板(4)通过搅拌电机(5)一方面将混合物搅拌均匀,一方面控制刮泥板(4)转动的速度。刮泥板(4)与多孔板(1)之间无缝隙摩擦,可将粘性混合物刮净。电机支架(6)固定在主体装置上部,可拆卸,方便清洗主体装置。“聚乙烯醇”实际可为“聚乙烯醇、壳聚糖、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聚乙烯醇”、“壳聚糖”是必须的一种或两种,活性炭可加可不加,其目的是改善载体孔径结构,投加量0.5%以内。“聚乙烯醇”、“壳聚糖”总量为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