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有纳米管的饮用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03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用水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纳米管的饮用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供水中还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例如自来水输送线路的老化和生锈,高层建筑的供水箱的微生物滋生、泥沙污染等问题。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经过漫长的管道和二次加压的水箱,流入千家万户。因此,在我们使用这些自来水时均会产生无法去除且易引发慢性疾病的杂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路容易污染,传统的水龙头无法有效过滤,自来水无过滤流入千家万户,产生无法去除且易引发慢性疾病的杂质,对居民用水存在健康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有纳米管的饮用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安装有纳米管的饮用水过滤装置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右侧设置有入水阀门;所述蓄水槽的内部插装有纳米管,所述纳米管的外部包裹有吸附网;

所述纳米管的输出端安装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套装有活性炭包;所述过滤腔的外侧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末端连通软管,所述软管的末端安装有饮水阀门。

进一步,所述过滤腔采用球形腔体,球形腔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活动门。

进一步,所述支管采用U型管,U型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所述入水阀门及饮水阀门均采用PVC阀。

进一步,所述蓄水槽的上端设置有清洗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技术效果是:通过蓄水槽内部设置有纳米管以及设置吸附网,可将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通过纳米管连接蓄水槽上部的过滤腔,进一步保证了自来水的安全性。该装置直接应用于家庭用供水管路上,既可以保留饮水中的有益的矿物元素,又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粉尘等有害物质,且滤芯可以更换,达到反复使用,健康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装有纳米管的饮用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纳米管;2、入水阀门;3、活性炭包;4、饮水阀门;5、蓄水槽;6、软管;7、过滤腔;8、吸附网;9、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安装有纳米管的饮用水过滤装置设置有蓄水槽5,所述蓄水槽5的右侧设置有入水阀门2;所述蓄水槽5的内部插装有纳米管1,所述纳米管1的外部包裹有吸附网8;

所述纳米管1的输出端安装有过滤腔7,所述过滤腔7的内部套装有活性炭包3;所述过滤腔7的外侧连通有支管9,所述支管9的末端连通软管6,所述软管6的末端安装有饮水阀门4。

所述过滤腔7采用球形腔体,球形腔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活动门,方便活性炭包3的定期更换。

所述支管9采用U型管,U型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

所述入水阀门2及饮水阀门4均采用PVC阀。

所述蓄水槽的上端设置有清洗口,通过清洗口可对蓄水槽5内部定期冲洗。

饮用水供水管路进入装置入水阀门2,饮用水由入水阀门2连接在蓄水槽5后,蓄水槽5内部纳米管1通过吸附网8吸附有害物质,随后,饮用水进入蓄水槽5上部的过滤腔7,通过过滤腔7内部的活性炭包3吸附大颗粒物质,再由支管9进入软管6,由软管6进入饮水阀门4,打开饮水阀门4便可以直接饮用了,蓄水槽5上壁可打开,用于蓄水槽5内部定期冲洗,过滤腔7采用球形腔体,可打开,过滤腔7内部的活性炭包3可定期更换,进一步保证了自来水的安全性,该装置直接应用于家庭用供水管路上,既可以保留饮水中的有益的矿物元素,又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粉尘等有害物质,且滤芯可以更换,达到反复使用,健康环保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