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0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净水机领域,尤其涉及一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污染的严重化,人们生活中的水资源也被严重污染,尤其对于人们生活所需的饮用水而言尤为严重。目前人们饮用的自来水中具有很多化学残留以及颗粒杂质,如果直接将自来水进行饮用或经过加热处理后进行饮用,有些有害物质也不能完全被清除干净,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到人体,将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目前市面上具有种类繁多的净水器或具有净水装置的净水机。净水器以及净水机被安装在自来水的接入处,即自来水首先经过净水器或净水机的过滤净化后再被人们所使用,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得人们使用纯净的自来水。净水器以及净水装置分别具有过滤器,过滤器得以过滤净化水中的化学物质或颗粒杂质,起到净化作用。

净水机被普遍的应用于家庭或办公场所,使用者得以直接通过净水机进行饮用水使用。净水机将自来水进行净化后,又能进行加热等过程,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目前净水机普遍连接一外接水源方式,将外接水源进行过滤净化。但对于有些特殊环境中,由于外接水源的接入条件受到限制,比如自来水管无法连通到净水机时,有些净水机装配有储水箱,用户只需要往储水箱内注入水,净水机将储水箱内的进行过滤净化便于用户使用。但是这类净水机存在的缺陷在于储水箱的容量受到限制,一旦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增加,储水箱的储水量将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需要使用装水器具频繁地往储水箱内注入水,以补充所述储水箱内的水量,这样的使用方式为使用者带去诸多不便。而且对于一些力气小或行动不便的人群而言,这样的使用方式反而增加困难。针对这一类净水机,如何解决储水量的问题将是目前净水机领域将要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主储水机构和一辅助储水机构,所述辅助储水机构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机构,用户得以通过所述辅助储水机构进行储水或排水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卸水机构,所述卸水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内,用户通过所述卸水机构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内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的流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一废水得以被存储于所述辅助机构,以防止废水的污染,同时便于用户处理废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导流机构,所述辅助储水机构与所述净水装置的一废水管路通过所述导流机构相互导通,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导流机构流向于所述辅助储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主储水机构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分别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净水装置的一壳体,便于用户使用所述主储水机构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主储水机构包括一主储水壳体和至少一过滤组件,所述主储水壳体内的水通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净化后被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包括一辅助储水壳体和一手提件,所述辅助储水壳体的一延伸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所述手提件被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使用者得以通过所述手提件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一连接杆和一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包括一第一基座和一第二基座,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并连通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一第三基座,所述第三基座上的一活动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基座,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设置于所述主储水机构时,所述连接杆作用于所述活动件,使得所述第三基座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净水机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连接杆流向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与所述主储水机构分离时,所述活动件控制所述第三基座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废水流向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一止流组件,所述止流组件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基座,以用于控制水的单向流动性,避免所述净水装置内的水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卸水机构包括一外壳组件、一按钮组件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按钮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使用者通过所述按钮组件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内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的流水量,所述弹性组件使得所述卸水机构具有复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辅助储水机构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部,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所述主储水机构的上部空间,便于使用者的提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辅助储水机构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所述主储水机构的上部空间,便于使用者的提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主储水机构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的上部空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内的水通过所述导流机构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或多种,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包括一壳体;一主储水机构,所述主储水机构包括一主储水壳体和一过滤组件,所述所述过滤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所述过滤组件具有过滤净化功能;以及一辅助储水机构,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包括一辅助储水壳体,所述辅助储水壳体具有一储水腔,所述辅助储水壳体和所述主储水壳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储水腔的内的水得以流向于所述主储水壳体上的一腔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储水壳体具有一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的底端部向外延伸,所述辅助储水壳体通过所述延伸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并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位于所述主储水壳体的上部空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储水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安装腔,所述辅助储水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面,并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位于所述主储水壳体的上部空间。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卸水机构,所述卸水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以用于控制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上的一传输孔的相对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导流机构,所述辅助储水机构通过所述导流机构连通于所述净水装置,使得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一废水被收集并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卸水机构包括一外壳组件和一按钮组件,所述外壳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储水腔,所述按钮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并所述按钮组件上的一端部延伸于所述传输孔,所述按钮组件在所述外壳组件的相对滑动,以控制所述端部与所述传输孔之间的相对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至少一连接基座和一连接杆,各所述连接基座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和所述辅助储水壳体,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基座连通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所述废水通过所述连接杆传输于所述储水腔。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基座包括一第一基座、一第二基座和一第三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所述第三基座被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并连通于所述第三基座,所述净水装置上的一废水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基座,以使得所述废水被传输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基座包括一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当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三基座时,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活动件滑动,使得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储水腔相导通;所述连接杆分离于所述第三基座时,所述活动件控制所述第三基座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卸水机构包括一弹性组件,所述按钮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使得所述卸水机构具有复位功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卸水机构包括一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被设置于所述端部,以增强所述端部与所述传输孔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机构进一步包括一止流组件,所述止流组件包括一第一止流件和一第二止流件,所述第一止流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以用于控制所述腔体内的水泄露到外部空间,所述第二止流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以用于控制所述储水腔内的水泄露到外部空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轴连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以用于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当所述盖体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盖体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净水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轴连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所述盖体以用于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当所述盖体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盖体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净水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储水机构包括一过滤组件,所述主储水机构内的水经过所述过滤组件的过滤净化后被传输到所述净水装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包括至少一手提件,各所述手提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两相对侧面,通过所述手提件得以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延伸于所述主储水壳体,用户得以通过所述第一基座提拿所述主储水机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储水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辅助储水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任意侧面,并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位于所述主储水壳体的上部空间。

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包括:一壳体;一主储水机构,所述主储水机构包括一主储水壳体,所述主储水壳体具有一腔体;一辅助储水机构,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包括一辅助储水壳体,所述辅助储水壳体具有一储水腔;以及一导流机构,所述辅助储水壳体和所述主储水壳体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辅助储水壳体位于所述主储水壳体的下部空间,以使得所述储水腔的内的水通过所述导流机构流向于所述腔体。

一净水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包括A、驱动一卸水机构40,使得一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水传输于一主储水机构20,以增强所述净水装置的储水容量;和B、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一废水通过一导流机构50被采集并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储水机构与辅助储水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储水机构分离于主储水机构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辅助储水机构内的水流向于主储

水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流向并存储

于辅助储水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个变性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个变性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三变性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到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水机构的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相比较于传统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净水装置具有一储水机构,以增加所述净水装置的储水量,所述净水装置被使用过程中无需频繁地往所述净水装置内注入水,便于用户的使用。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壳体10、一主储水机构20以及一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的一安装腔100。所述主储水机构20以用于存储水,所述主储水机构20内的水被过滤净化后输出被用户饮用。现有技术中,所述净水装置中储水装置的容量是恒定的,一旦储水装置内的水被用完,需要用户重新往储水装置倒入水,以使得储水装置内的水处于持续使用状态。但是传统净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往储水装置内注入水,避免储水装置的水过少而无法使用,用户需要时刻关注储水装置的蓄水量及使用器具注入水,这样的方式十分麻烦。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用户得以通过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进行水的运输存储,另一方面,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得以被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进而用户得以通过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进行废水的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上部空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的水得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使得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与所述主储水机构20之间的结构原理简单,制造生产及使用便捷。其中,所述上部空间得以理解为,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上方。所述主储水机构20包括一主储水壳体21,所述主储水壳体21具有一腔体200,所述腔体200具有一定预设量的容积,用于存储水,并所述腔体200通过一水管与所述净水装置上的一加热器和一出水口12连通,使得所述腔体200内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后被加热或直接饮用。另一方面,所述主储水壳体2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0的下部空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相对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位于所述安装腔100的上部空间。其中,所述主储水机构20进一步包括一过滤组件22,所述过滤组件22被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腔体100,所述腔体200内的水先经过所述过滤组件22的过滤净化,所述过滤组件22得以净化水中的杂质颗粒及有害物质,使得净化后的水达到饮用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过滤组件22选自PP棉、复合滤芯、RO膜或活性碳的任意一种。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包括一辅助储水壳体31,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具有一延伸端310,所述延伸端310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底端面向外延伸,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通过所述延伸端3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其中,所述延伸端310的尺寸相匹配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开口部,所述延伸端310具有一定预设长度,当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时,由于所述延伸端310提供的支撑面增大,使得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稳固地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另一方面,当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时,所述延伸端310位于所述腔体200内,并所述延伸端310贴合连接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开口部,使得所述主储水壳体21与所述延伸端310之间的密封性增强,防止所述腔体200内的水通过所述延伸端310与所述主储水壳体21之间的间隙空间泄露到外部空间。

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具有一储水腔300和一传输孔3100,所述储水腔300具有一定存储量,用户得以预先将水存储于所述储水腔300内,一旦所述主储水机构20内的水使用至一定量后,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被控制地通过所述传输孔3100流向于所述腔体200。换而言之,所述储水腔300得以理解为所述腔体200的延伸空间,所述储水腔300位于所述腔体200的上部空间时,通过控制所述传输孔3100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进而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于所述腔体2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包括至少一手提件32,各所述手提件32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两端,用户得以通过所述手提件32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使得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连接或分离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手提件32作为受力件便于用户使用。其中,所述手提件32轴连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所述手提件32得以调节相对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相对角度。优选地,所述手提件32为一手把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包括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被设置于所述延伸端310与所述主储水壳体21之间,以增强所述延伸端310与所述主储水壳体21之间的气密性。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一橡胶制成的密封圈或密封垫。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卸水机构40,所述卸水机构40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并所述卸水机构40延伸于所述传输孔3100,以用于控制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所述卸水机构40包括一外壳组件41、一按钮组件42以及一弹性组件43,所述外壳组件41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所述按钮组件42通过所述弹性组件4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41的一容纳腔。其中,所述按钮组件42具有一定预设长度,使得所述按钮组件42上的一端部421延伸于所述传输孔3100,以用于控制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端部421略大于所述传输孔3100,当所述按钮组件42未处于控制状态时,所述端部421贴合于所述传输孔3100,使得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无法通过所述传输孔3100流向于所述腔体200;当所述按钮组件42处于被控制状态时,所述端部421分离于所述传输孔3100,所述端部421与所述传输孔310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使得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于所述腔体200。

当用户控制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流向于所述腔体200时,用户操控所述按钮组件42,使得所述按钮组件42在所述外壳组件41内向下滑动,所述端部421分离于所述传输孔3100,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从所述端部421与所述传输孔3100之间的间隙流向于所述腔体200。当用户完成所述腔体200的水量补充时,取消作用于所述按钮组件42的作用力,所述弹性组件43将恢复弹性形变,驱动所述按钮组件42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弹性组件43驱动所述按钮组件42在所述外壳组件41内向上滑动,进而所述端部421重新贴合于所述传输孔3100,使得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关闭状态,切断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流向于所述腔体200。所述弹性组件43具有复位功能的同时,其另一作用为保持所述按钮组件42的初始状态,由于所述按钮组件42在重力作用下将发生向下滑动,所述弹性组件43得以克服这一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产生的废水得以被收集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避免废水排放到外部空间,污染环境。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废水存储至一定量,用户得以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用于将废水进行排放。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导流机构50,所述导流机构50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并连通于所述储水腔300。换而言之,所述净水装置的一废水管路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连通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被收集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用户无需时刻关注废水的排放问题,只需要定时将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废水排除。所述净水装置为RO膜净水装置或净水装置处于加热或净水机的出水口输出水等过程中都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得以同时作为一废水存储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流机构50优选地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内,但是熟知本技术领域的相关人员得以理解为,所述导流机构50在所述净水装置的相对设置位置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所述导流机构50得以被设置于所述主出水机构30的内部或外部,生产者得以根据需求设置安装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流机构50包括至少一连接基座51和一连接杆52,所述连接基座51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连接杆52通过所述连接基座5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腔体200。所述连接基座5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基座511、一第二基座512以及一第三基座513,所述第一基座511和所述第二基座5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开口部和底端部,并所述第一基座511和所述第二基座512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接杆52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511和所述第二基座51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基座511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开口部时,所述第一基座511连接设置于所述腔体200相对应的两侧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座511作为一手提部,用户得以通过所述第一基座511提拿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第一基座511作用为一受力部,便于用户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基座513被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底端部,并所述第三基座513与所述第一基座51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连接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时,所述第三基座513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511,以使得所述导流机构50导通。其中,所述第三基座513包括一活动件5131,所述活动件513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内。当所述活动件5131相对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向上滑动时,所述导流机构50连通于所述储水腔300,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传输并存储于所述储水腔300;当所述活动件5131相对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向下活动时,所述导流基座5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没法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进行排放。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连接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时,所述第一基座511连接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并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活动件5131,所述连接杆52驱动所述活动件5131向上位移,使得所述导流机构50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分离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连接杆52分离于所述活动件5131,进而驱动所述活动件5131的作用力消失,所述活动件513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使得所述第三基座513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所述导流机构50处于停止使用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将产生一压强,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在所述压强的作用下通过导流机构50流向并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流机构50进一步包括一止流组件53,所述止流组件5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基座51,以用于控制所述导流机构50内废水的流向。其中,所述止流组件53包括一第一止流件531和一第二止流件532,所述第一止流件531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512,所述净水装置的废水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止流件531后连通于所述第二基座512,所述止流组件53具有单向流动性,以避免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逆向流动,从所述第二基座512排出,造成水的泄露和污染。所述第二止流件532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513,以防止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三基座513泄露到外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流组件53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止流件533,所述第三止流件533被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22的接入端,以防止所述过滤组件22内的水泄露到外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壳体10进一步包括一盖体11,所述盖体1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设置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后,所述盖体11连接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的开口端,使得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处于封闭状态。此时,所述净水装置在通电状态下处于启用状态;当所述壳体11分离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时,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停止状态。换而言之,所述盖体11起到一定控制所述净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盖体11得以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盖体11轴连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以用于控制所述储水腔3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其中,所述盖体11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开口端,以增加所述盖体11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之间的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的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壳体10、一主储水机构20以及一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的一安装腔100。所述主储水机构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0,以用于存储水,所述主储水机构20内的水被过滤净化后输出被用户饮用。所述辅助储水装置30得以增加所述净水装置的储水量,使得所述净水装置的使用时间增加,减少往所述净水装置注入水源的次数,增强实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上部空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主储水机构20被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0,即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高度相匹配于所述壳体10的高度,以增强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容量。而本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顶端部,即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上方,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水得以传输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本变形实施例中,相比较于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的各自体积变大,以增加所述净水装置的储水容量。另一方面,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与所述主储水机构20之间的结构不受相互影响,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分别作为独立的个体。

其中,所述主储水机构20包括一主储水壳体21,所述主储水壳体21具有一腔体200,所述腔体200具有一定预设量的容积,用于存储水,并所述腔体200通过一水管与所述净水装置上的一加热器和一出水口12连通,使得所述腔体200内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后被加热或直接饮用。另一方面,所述主储水壳体2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0,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大小及形状相匹配于所述安装腔100。其中,所述主储水机构20进一步包括一过滤组件22,所述过滤组件22被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腔体100,所述腔体200内的水先经过所述过滤组件22的过滤净化,所述过滤组件22得以净化水中的杂质颗粒,使得净化后的水达到饮用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过滤组件22选自PP棉、复合滤芯、RO膜或活性碳的任意一种。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包括一辅助储水壳体31,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顶端面,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形状及大小将不受限制,得以根据生产或使用需求设计成不同结构。其中,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具有一储水腔300和一传输孔3100,所述储水腔300具有一定存储量,用户得以预先将水存储于所述储水腔300内,一旦所述主储水机构20内的水使用至一定量后,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被控制地通过所述传输孔3100流向于所述腔体200。换而言之,所述储水腔300得以理解为所述腔体200的延伸空间,所述储水腔300位于所述腔体200的上部空间时,通过控制所述传输孔3100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进而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于所述腔体2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包括至少一手提件32,各所述手提件32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两端,用户得以通过所述手提件32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使得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连接或分离于所述壳体10,所述手提件32作为受力件便于用户使用。其中,所述手提件32轴连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2,所述手提件32得以调节相对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之间的相对角度。优选地,所述手提件32为一手把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包括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被设置于所述延伸端310与所述主储水壳体21之间,以增强所述延伸端310与所述主储水壳体21之间的气密性。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一橡胶制成的密封圈或密封垫。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卸水机构40,所述卸水机构40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并所述卸水机构40延伸于所述传输孔3100,以用于控制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所述卸水机构40包括一外壳组件41、一按钮组件42以及至少一弹性组件43,所述外壳组件41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所述按钮组件42通过所述弹性组件43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41的一容纳腔。其中,所述按钮组件42具有一定预设长度,使得所述按钮组件42上的一端部421延伸于所述传输孔3100,用户通过控制所述按钮组件42使得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所述端部421略大于所述传输孔3100,当所述按钮组件42未处于控制状态时,所述端部421贴合于所述传输孔3100,使得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无法通过所述传输孔3100流向于所述腔体200;当所述按钮组件42处于被控制状态时,所述端部421分离于所述传输孔3100,所述端部421与所述传输孔3100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使得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于所述腔体200。

当用户控制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流向于所述腔体200时,用户操控所述按钮组件42,使得所述按钮组件42在所述外壳组件41内向下滑动,所述端部421分离于所述传输孔3100,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从所述端部421与所述传输孔3100之间的间隙流向于所述腔体200。当用户完成所述腔体200的水量补充时,取消作用于所述按钮组件42的作用力,所述弹性组件43将恢复弹性形变,驱动所述按钮组件42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弹性组件43驱动所述按钮组件42在所述外壳组件41内向上滑动,进而所述端部421重新贴合于所述传输孔3100,使得所述传输孔3100处于关闭状态,切断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流向于所述腔体200。所述弹性组件43具有复位功能的同时,其另一作用为保持所述按钮组件42的初始状态,由于所述按钮组件42在重力作用下将发生向下滑动,所述弹性组件43得以克服这一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产生的废水得以被收集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避免废水排放到外部空间,污染环境。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废水存储至一定量,用户得以提拿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用于将废水进行排放。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导流机构50,所述导流机构50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并连通于所述储水腔300。换而言之,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管路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连通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被收集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用户无需时刻关注废水的排放问题,只需要定时将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废水排除。所述净水装置为RO膜净水装置或净水装置处于加热或净水机的出水口输出水等过程中都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得以同时作为一废水存储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流机构50优选被设置于所述腔体200内,但是熟知本技术领域的相关人员得以理解为,所述导流机构50的在所述净水装置的相对设置位置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所述导流机构50得以被设置于所述主出水机构30的内部或外部,生产者得以根据需求设置安装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流机构50包括一连接基座51和一连接杆52,所述连接基座51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连接杆52通过所述连接基座5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腔体200。所述连接基座5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基座511、一第二基座512以及一第三基座513,所述第一基座511和所述第二基座5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开口部和底端部,并所述第一基座511和所述第二基座512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接杆52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511和所述第二基座51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基座511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的开口部时,所述第一基座511连接设置于所述腔体200相对应的两侧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座511作为一手提部,用户得以通过所述第一基座511提拿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第一基座511作用为一受力部,便于用户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基座513被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底端部,并所述第三基座513与所述第一基座51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连接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时,所述第三基座513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511,以使得所述导流机构50导通。其中,所述第三基座513包括一活动件5131,所述活动件513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内。当所述活动件5131相对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向上滑动时,所述导流机构50连通于所述储水腔300,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传输并存储于所述储水腔300;当所述活动件5131相对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向下活动时,所述导流基座5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废水没法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进行排放。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连接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时,所述第一基座511连接于所述第三基座513,并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活动件5131,所述连接杆52驱动所述活动件5131向上位移,使得所述导流机构50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分离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连接杆52分离于所述活动件5131,进而驱动所述活动件5131的作用力消失,所述活动件513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使得所述第三基座513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所述导流机构50处于停止使用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流机构50进一步包括一止流组件53,所述所述止流组件5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基座51,以用于控制所述导流机构50内废水的流向。其中,所述止流组件53包括一第一止流件531和一第二止流件532,所述第一止流件531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512,所述净水装置的废水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止流件531后连通于所述第二基座512,所述止流组件53具有单向流动性,以避免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逆向流动,从所述第二基座512排出,造成水的泄露和污染。所述第二止流件532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513,以防止所述储水腔300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三基座513泄露到外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流组件53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止流件513,所述第三止流件513被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22的接入端,以防止所述过滤组件22内的水泄露到外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壳体10进一步包括一盖体11,所述盖体11得以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盖体11通过轴连设置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以用于控制所述储水腔3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其中,所述盖体11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的开口端,以增加所述盖体11与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之间的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相对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处于所述净水装置中的上部空间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不一定与所述主储水机构20处于同于侧面,当所述主储水机构20优选设置于所述净水装置的背面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得以设置于所述净水装置的两侧面或正面,其中,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上部空间。熟知本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得以理解为,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相对位置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处于上部空间时,用户得以通过控制所述卸水机构40控制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

如图10所示的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述净水装置包括一壳体10、一主储水机构20以及一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主储水机构20和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的一安装腔100。所述主储水机构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0,以用于存储水,所述主储水机构10内的水被过滤净化后输出被用户饮用。所述辅助储水装置20得以增加所述净水装置的储水量,使得所述净水装置的使用时间增加,减少往所述净水装置注入水源的次数,增强实用性。本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下部空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的水得以在所述净水装置提供的压强的作用下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所述主储水机构20得以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顶端部或所述净水装置的两侧面,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设置于所述净水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受限制。所述净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流机构50,所述主储水机构20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通过所述导流机构50相导通,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得以产生一压强,所述压强传输于所述导流机构50,所述导流机构50得以将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水传输于位于上放的所述主储水机构20。

一净水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A、驱动一卸水机构40,使得一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水传输于一主储水机构20,以增强所述净水装置的储水容量;和

B、所述净水装置产生的一废水通过一导流机构50被采集并存储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步骤A.1、将一盖体11封闭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以使得所述净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步骤C、所述主储水机构20输出的水经过一过滤组件22过滤净化。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位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的上部空间,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内的水得以通过重力流向于所述主储水机构2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步骤A.1中、所述卸水机构40包括一外壳组件41、一按钮组件42和一弹性组件43,所述按钮组件42通过所述弹性组件4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41,并所述按钮组件42上的一端部延伸421于一传输孔3100,所述按钮组件42在所述外壳组件41的相对滑动,以控制所述端部421与所述传输孔3100之间的相对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步骤B.1中、所述导流机构50包括至少一连接基座51和一连接杆52,各所述连接基座5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储水壳体21和所述辅助储水壳体31,所述连接杆52通过所述连接基座51连通于所述辅助储水机构30,所述废水通过所述连接杆52传输于所述储水腔30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