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沉淀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034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沉淀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沉淀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因此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就变得尤为重要。水资源短缺以及严重污染使我国面对水资源危机。为了缓解雨水管网压力,节约水资源,以雨水收集利用为主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完善。路面及屋面雨水是雨水收集的重要来源,但雨水水质有待改善。现阶段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多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建设复杂,投资费用高。还有安装了过滤系统的雨水收集设施,过滤过程中易堵塞,并且难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沉淀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水沉淀过滤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进水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隔墙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间,所述隔墙下方设置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设置有向下的坡面,所述过流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沉淀过滤区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置一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尺寸为所述排水管直径的45倍。

所述过滤装置为滤膜,所述滤膜两侧设置有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为设置于所述滤膜两侧的钢丝网。

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安装座的卡槽内,所述安装座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固定于所述腔体上。

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提拉件。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

1、腔体内设有隔墙,消能的同时减速,利于污泥沉淀,由于减小了进水口的水流流速,降低底部雨水的扰动,方便较大体积和质量的污染物或者颗粒进行沉淀,以免堵塞过滤装置;过滤装置采用较大的过滤面积,为排水管面积的四至五倍,过滤效率高,速度快。

2、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坡面的过流通道,使污泥易于沉降,方便快速地排出污染物或颗粒物,沉淀过滤区与排水管之间设置一段缓冲区,不仅起到与排水管稳定衔接,由于管径逐渐收缩,流速在逐增,尤其利于过滤后的雨水快速收集。

3、滤膜相比于由砾石,砂等组成的传统过滤结构,过滤效果好,质量轻,成本较低;滤膜采用卡槽固定和钢丝网辅助固定,过滤可靠性好。

4、该装置适用于不同的降雨强度,无论雨量大小,该装置皆可运行,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子控制装置,运行可靠性较高。

5、过滤装置设有便于更换滤膜的提拉装置,便于进行过滤装置的维护,满足定期检查维修需求,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1-地面,2-井盖,3-进水管,4-进水区,5-隔墙,6-排泥管,7-沉淀过滤区,8-过滤装置,9-安装座,10-卡槽,11-固定件,12-缓冲区,13-排水管,14-腔体,15-过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雨水沉淀过滤装置,安装在地面1以下,并设有井盖2,包括腔体14,所述腔体14的两端设置有进水管3和排水管13,所述腔体14内设置有隔墙5,所述隔墙5将所述腔体14分隔成进水区4和沉淀过滤区7,所述隔墙5与所述腔体14的顶部留有空间,所述隔墙5下方设置有过流通道15,所述过流通道15设置有向下的坡面,本实施例为三棱柱体,所述过流通道15的侧面设置有排泥管6,所述排泥管6上设置有闸阀,所述沉淀过滤区7与所述排水管13之间设置一缓冲区12,本实施例缓冲区12为半喇叭型结构,所述缓冲区12内设置有过滤装置8,所述过滤装置8设置于安装座9的卡槽10内,所述安装座9上设置有提拉件,本实施例提拉件为提拉环,还可以是提拉索,所述安装座9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固定于所述腔体14上,所述过滤装置8的过滤尺寸为所述排水管13直径的4~5倍,本实施例所述过滤装置8为滤膜,所述滤膜两侧设置有固定件11,本实施例固定件11为设置于所述滤膜两侧的钢丝网。

工作过程:下雨时,雨水经过汇集从进水管进入进水区,当水流流速较大时,会撞击到消能隔墙,减缓水流流速。低速水流经过挡板下的过流通道时,较大体积和质量的污染物或颗粒物会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沉淀,斜坡面的过流通道便于污泥的沉积。当水量不断增大,水位与滤膜平齐或者以上时,水流会经过滤膜被过滤,进一步去除水流中的杂质,并进入出水区,斜坡式的出水区方便水流的汇集。最后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降雨结束时,打开排泥管的闸阀进行排泥,装置内剩余水量会将污泥带走,不会在池底形成污泥淤积。当滤膜达到使用寿命时,可通过提出安装座,在装置外进行过滤组件的更换,无需进入井内,方便快捷。

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讨论的实施方案及实例只是为了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