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干燥系统的干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022发布日期:2018-06-28 03:0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带式干燥系统的干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式干燥系统的干燥结构。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组成的,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破坏环境,因此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目前,公开号为CN2044907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干燥设备,它包括对原生污泥进行抽送的双螺杆污泥泵;与双螺杆污泥泵连接的压滤机,压滤机对原生污泥进行机械脱水;与压滤机连接,用于推送机械脱水后的污泥输送机;污泥输送机的输出口对应设有翻泥机,翻泥机对污泥进行平摊翻抛,翻泥机设置在密封的玻璃温室内,玻璃温室设有温室本体和加热地板,温室本体上设有扰流风机和与扰流风机相对应的通风口,加热地板内设有若干组加热管道,每组加热管道均与供热源连通,实现通过太阳能和加热地板供热的方式对污泥干燥处理。

这种污泥干燥设备虽然能够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但是其主要通过加热地板内的加热管道对污泥进行干燥,干燥时间较长,导致干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干燥系统的干燥结构,能够提高污泥的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带式干燥系统的干燥结构,包括干燥室、进料斗和出料口,所述进料斗和出料口均设置在干燥室上,所述干燥室内设有若干套在垂直于地面方向呈“S”型分层设置的传送装置,相邻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反,每套传送装置配设有一套烘干装置;最上层的传送装置的上料端位于进料斗的出料口下方,最下层的传送装置的下料端下方设有输送装置,所述出料口位于输送装置的下料端下方,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主动滚轮、从动滚轮和传送链,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从动滚轮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干燥室内,所述传送链套装在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上并张紧,所述进料斗处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背离进料斗一端设置在最上层的传送装置的上方,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蒸汽换热器、蒸汽管道、烘干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的一端连接蒸汽换热器,另一端连接烘干管道,所述烘干管道设置在传送链之间,所述烘干管道上设有蒸汽孔,所述蒸汽孔上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背离蒸汽孔的一端呈喇叭状设置。

污泥在进料斗处沿着进料管的方向运动,最终落入到传送链上进行干燥过程,进料管的设置对污泥起到了导向作用,第一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主动滚轮进行转动,主动滚轮在转动时带动传送链转动,从而将落在传送链上的污泥进行运输,污泥在该传送装置上被传送的过程中,烘干装置也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蒸汽换热器提供蒸汽,蒸汽先后经过蒸汽管道和烘干管道,烘干管道内的蒸汽通过导向管排出,增大了蒸汽与污泥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污泥的干燥速度,然后污泥再落入到下一层的传送装置上,在传送过程中进行再一次的干燥处理,这样经过多个传送装置和烘干装置的多次传送和干燥,大大提高了干燥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链,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干燥室内,所述输送链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并张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干燥后的污泥从传送装置上被输送到输送装置上,第二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输送链进行转动,输送链在转动过程中将干燥后的污泥进行输送。

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装置背离传送装置的一端设置在出料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装置将干燥后的污泥输送到出料口处,将干燥后的污泥从干燥室内输送出去。

进一步设置:所述干燥室的顶部设有蒸汽处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在被干燥过程中,污泥中的水分会被蒸发掉变成蒸汽,从污泥中蒸发出来的蒸汽进入到蒸汽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传送装置的分层设置减小了干燥结构的占地面积;

2、烘干管道上导向管的设置增大了蒸汽与污泥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污泥被干燥的速度;

3、从污泥中蒸发出来的蒸汽进入到蒸汽处理装置中被处理,避免进入到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用于体现传送装置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用于体现输送装置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干燥室;2、进料斗;3、出料口;4、传送装置;41、第一电机;42、主动滚轮;43、从动滚轮;44、传送链;5、烘干装置;51、蒸汽换热器;52、蒸汽管道;53、烘干管道;6、蒸汽孔;7、导向管;8、进料管;9、输送装置;91、第二电机;92、主动轮;93、从动轮;94、输送链;10、蒸汽处理装置;101、引风设备;102、分离设备;103、洗涤设备;11、进气管道;12、接料筒;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三连接管;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第三支架;19、夹紧装置;191、第一夹紧辊;192、第二夹紧辊;193、第一齿轮;194、第二齿轮;195、第三电机;196、第一支撑轴;197、第二支撑轴;2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带式干燥系统的干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干燥室1、进料斗2、出料口3、传送装置4、烘干装置5,出料口3设置在干燥室1靠近地面一侧,进料斗2设置在干燥室1的上方,在进料斗2的下端设有进料管8。

如图3所示,传送装置4和烘干装置5均设置在干燥室1内,三套传送装置4在垂直于地面方向呈“S”型分层设置,且相邻传送装置4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进料管8背离进料斗2的一端设置在最上层的传送装置4的上方。每套传送装置4均包括第一电机41、主动滚轮42、从动滚轮43和传送链44,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主动滚轮42,所述主动滚轮42、从动滚轮43通过第一支架16安装在干燥室1内,所述传送链44套装在主动滚轮42和从动滚轮43上并张紧;所述烘干装置5设置在传送链44中间。

如图3所示,烘干装置5包括蒸汽换热器51、蒸汽管道52、烘干管道53,蒸汽换热器51上设有进气管道11,蒸汽换热器51和干燥室1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架17,蒸汽管道52的一端连接蒸汽换热器51,另一端连接烘干管道53,烘干管道53设置在传送链44之间,烘干管道53和干燥室1之间设有第三支架18,在烘干管道53上设有蒸汽孔6,在蒸汽孔6上设有导向管7,导向管7背离蒸汽孔6的一端设置为喇叭状。

如图4所示,在最下层的传送装置4下料端的下方设有输送装置9,输送装置9背离传送装置4的一端设置在出料口3处,输送装置9包括第二电机91、主动轮92、从动轮93和输送链94,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轮92,主动轮92和从动轮93通过支撑架20安装在干燥室1内,输送链94套在主动轮92和从动轮93上并张紧。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料斗2上设有夹紧装置19,所述夹紧装置19包括第一夹紧辊191、第二夹紧辊192、第一齿轮193、第二齿轮194、第一支撑轴196、第二支撑轴197和第三电机195,所述第一夹紧辊191和第二夹紧辊192平行并排设置在进料斗2内,第一夹紧辊191固定安装在贯穿进料斗2的第一支撑轴196上,第二夹紧辊192固定安装在贯穿进料斗2的第二支撑轴197上,所述第一齿轮193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轴196穿出进料斗2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齿轮194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轴197穿出进料斗2的部分上,第一齿轮193与第二齿轮194相啮合;所述第三电机195安装在干燥室1上,第三电机195的输出轴与第一支撑轴196连接。

如图1所示,在干燥室1的顶部设有蒸汽处理装置10,蒸汽处理装置10包括引风设备101、分离设备102以及洗涤设备103;干燥室1和引风设备10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13,引风设备101和分离设备10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14,分离设备102和洗涤设置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15,分离设备102下方设有接料筒12,本实施例中,引风设备101设置为引风机,分离设备102设置为旋风分离器,洗涤设备103设置为酸碱废气洗涤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污泥被投入到进料斗2内,第三电机195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第一夹紧辊19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93转动,第一齿轮193在转动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194转动,第二齿轮194的转动带动第二夹紧辊192转动,第一夹紧辊191和第二夹紧辊192同时转动将进料斗2内的污泥压紧成片状通过进料管8落入到最上层的传送装置4的传送链44上。

在传送装置4上,第一电机41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主动滚轮42进行转动,主动滚轮42与传送链44之间产生摩擦力带动从动滚轮4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送链44转动,冷气从进气管到进入到蒸汽换热器51内,变成蒸汽后从蒸汽管道52进入到烘干管道53内,蒸汽在烘干管道53内沿着导向管7向外喷出,使蒸汽向周围扩散与污泥接触,污泥从最上层的传送装置4被运输到最下层的传送装置4过程中同时被蒸汽进行干燥,完成整个干燥过程,被干燥后的污泥从最下层的传送装置4上被运输到输送装置9上。

在输送装置9上,第二电机91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主动轮92进行转动,主动轮92与输送链94之间产生摩擦力带动从动轮9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输送链94进行转动,输送链94在转动时将被干燥后的污泥从出料口3输送出去。

污泥在被干燥过程中会产生粉尘颗粒和酸性蒸汽,引风设备101在工作状态下将酸性蒸汽和粉尘颗粒从干燥室1内吸入到第一连接管13内,酸性蒸汽和粉尘颗粒在第一连接管13内被引风设备101吹送到第二连接管14内,酸性蒸汽和粉尘颗粒在第二连接管14背离引风设备101一端进入到分离设备102中,酸性蒸汽和粉尘颗粒在分离设备102中被分离,粉尘颗粒进入到接料筒12内,酸性蒸汽进入到第三连接管15内,进入到第三连接管15内的酸性蒸汽最终通入到洗涤设备103中,与洗涤设备103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无污染的盐和水。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