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难沉降污泥间歇式静止处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718发布日期:2018-06-12 22:1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难沉降污泥间歇式静止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由于COD、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高,通常情况下预处理会采用混凝沉淀工艺,传统的竖流式沉淀池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存在污泥沉降缓慢、污泥易上浮、出水易带泥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竖流式沉淀池处理高浓度废水时存在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为小水量、高浓度、难沉降废水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及沉淀效果良好的间歇式静止处理沉淀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难沉降污泥间歇式静止处理沉淀池,包括上部的进水沉淀池和底部的储泥池。其特征在于:底部储泥池可通过阀门关闭通道,形成单独的清水区和储泥空间,储泥池形状、大小不限。进水沉淀池与储泥池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管道上设有出水管和第一排泥管。进水沉淀池内设有第一曝气管,储泥池内设有第二曝气管和第二排泥管。出水管、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管上均安装有电动阀。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间歇式静止沉淀和底部的储泥池,将进水过程与沉淀过程完全分开,有效防止进水水流对泥层的扰动,混凝反应后的泥水通过足够长的时间静止沉淀后,泥水分离更加彻底;同时通过控制电动阀门使出水过程与排泥过程在两个单独的池内分别进行,避免排水时污泥对上清液水质的影响或出水带泥,也加强了沉淀池处理悬浮物的效果,保证出水水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小水量、高浓度、难沉降的废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沉淀池,11.第一曝气管,12.出水管,13.第一排泥管,14.出水管电动阀, 15.第一排泥管电动阀,2.储泥池,21第二排泥管,22第二曝气管,23第二排泥管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难沉降污泥间歇式静止沉淀池,包括上部的进水沉淀池1和底部的储泥池2,其中:

所述进水沉淀池1按竖流式沉淀池设计,底部设有泥斗。进水沉淀池1用来存储高浓度污水并进行泥水分离。进水沉淀池1内设有第一曝气管11,进水、混凝反应、絮凝反应过程进行曝气。

所述进水沉淀池1与储泥池2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管道上设有出水管12和第一排泥管 21。

所述储泥池2内设有第二排泥管21和第二曝气管22。污泥沉积在储泥池2内,通过第二排泥管21排走。

所述出水管12设有出水管电动阀14、第一排泥管13设有第一排泥管电动阀15、第二排泥管21上设有第二排泥管电动阀23。

本实用新型难沉降污泥间歇式静止沉淀池处理方法如下:

进水过程:由进水沉淀池1顶部进水。进水时出水管12上的出水管电动阀14关闭;储泥池2内第二排泥管21上的第二排泥管电动阀23关闭;第一排泥管13上的第一排泥管电动阀15打开。第一曝气管11和第二曝气管22开始曝气。

混凝反应过程:进水完成后,保持第一曝气管11和第二曝气管22继续曝气。向进水沉淀池1内加入混凝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助凝剂。

静止沉淀过程:混凝反应完成之后,第一曝气管11和第二曝气管22均停止曝气,沉淀池1和储泥池2均处于静止沉淀状态,絮状物形成的污泥沉积在储泥池2内。

排水和排泥过程:静沉完成后,第一排泥管13上的第一排泥管电动阀15关闭,打开出水管12上的出水管电动阀14,将泥水分离后的上清液排出。同时,打开储泥池2内第二排泥管21上的第二排泥管电动阀23,将底部污泥排出。

完成排水和排泥过程后,间歇式静止沉淀池又开始进水过程,进入下一个处理循环。进水、混凝反应、静止沉淀、排水和排泥过程各阶段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设定。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间歇式静止沉淀和底部的储泥池,将进水过程与沉淀过程完全分开,有效防止进水水流对泥层的扰动,混凝反应后的泥水通过足够长的时间静止沉淀后,泥水分离更加彻底;同时通过电动阀门控制使出水过程与排泥过程在两个单独的池内分别进行,避免排水时污泥对上清液水质的影响或出水带泥,也加强了沉淀池处理悬浮物的效果,保证出水水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小水量、高浓度、难沉降的废水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好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