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中心清洗运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643发布日期:2018-07-10 22: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及医用内镜清洗消毒运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中心的清洗运作方法及其清洗运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的普及推广,与内镜诊疗相关的交叉感染被频繁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12.27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洁污分流。研究发现,洗消后的内镜仍被检测到多种病原体,提示可能存在从业人员在清洗消毒流程中有不规范操作甚至检查监督漏洞。因此,设计一套完整规范的自动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杜绝感染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高内镜再处理流程的顺畅性,提升感控理念,确保内镜二次无污染率,进行内镜全流程信息追踪,从而更规范进行内镜安全管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镜中心的清洗运作方法的一种清洗运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依次包括清洗区、消毒区以及干燥区,所述清洗区内设置预清洗槽,所述消毒区内设置自动清洗消毒机,所述干燥区内设置干燥设备,所述预清洗槽通过第一传输带与自动清洗消毒机链接,所述自动清洗消毒机通过第二传输带与干燥设备连接,干燥设备通过第三传输带输出,所述预清洗槽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内壁开有医用清洗液输出孔、清水输出孔、空气输出孔以及抽液孔,所述医用清洗液输出孔与设置在清洗槽外部的医用清洗液存储桶连通,所述清水输出孔与设置在清洗槽外部的清水存储桶连通,所述预清洗槽外壁设有带过滤器的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空气输出孔连通,所述抽液孔与设置在预清洗槽侧壁的吸引管连接,所述吸引管通过抽液泵与一个设置在预清洗槽外部的污水桶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带的一端设置在预清洗槽的槽底,所述第一传输带由预清洗槽的槽底开始架设至自动清洗消毒机。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如下:

自动清洗消毒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开有一排7个内镜管道插入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一排平行的7个与内镜管道插入口一一对应的清洗通道,所述清洗通道的下端都分别都通过一个动力泵连向一个清洗液容器桶,所述清洗通道内都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检测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自动进料滑门,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有自动出料滑门,所述自动进料滑门和自动出料滑门之间设有内镜传输带。

壳体内镜管道插入口都设有一个用于全角度对内镜管道内部进行喷洗的旋转喷淋臂。

壳体内设有计时器。

干燥设备为吹气式气枪。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设备的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依次包括清洗区、消毒区以及干燥区,所述清洗区内设置预清洗槽,所述消毒区内设置自动清洗消毒机,所述干燥区内设置干燥设备,实现了分区域处理的概念,预清洗槽是针对方法步骤A-步骤E进行设计而成,即自动清洗消毒机的7管道的设计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方法步骤D中对内镜管道一一对应进行清洗消毒,毕竟内镜内不同管道的流量口径不同,所以预设7管道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内镜管道进行分隔式清洗,最后还通过吹气式气枪进行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中心的清洗运作方法,本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A,污染内镜在诊疗室从患者体内取出后,经过床边预处理,内镜通过连接于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再处理污染区域的第一传递窗送至清洗区,将污染内镜放入预清洗槽内,预清洗槽内冲入含有医用清洗液的水,对污染内镜外表面进行第一次冲洗及含清洗剂的泡棉擦拭;

步骤B,卸除各个内镜按钮,大小毛刷刷洗内镜各腔道,并通过预清洗槽所配置的全管道管理器对内镜各腔道用医用清洗液灌流60秒,及注入滤过的清洁压缩空气30秒,以干燥管腔;

步骤C,预清洗槽内停止冲入含有医用清洗液的水,开始反复冲入清水,对污染内镜进行第二次冲洗,持续15秒。

步骤D,预清洗槽内开始抽取槽内液体,直至槽内无水为止,然后取出污染内镜,用气枪干燥内镜表面;

步骤E,将污染内镜由第一传输带自动清洗消毒机,内镜各腔道口与自动清洗消毒机的灌流管路连接,自动清洗消毒机由动力泵驱动,由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污染内镜内管道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步骤F,由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清洗完毕后的内镜由第二传输带送至干燥区,在干燥区用干燥设备处进行气枪吹气式干燥,最后由第三传输带进行成品输送。

对于上述步骤,其中所述步骤D污染内镜在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以及第三传输带上传输时与外界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额外提供了步骤A-步骤C的预清洗,预清洗为清洗消毒的第一步,尽早清除内镜外表面各种有机和无机的物质,如果不进行即时处理,内镜腔道吸取充盈清洗液,则蛋白碎屑就可能硬化,在内镜表面以及腔道内积累而形成生物膜,影响后续的清洗消毒效果,然后第二步为通过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重点为污染内镜内管道一一对应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通道进行分隔式清洗,即污染内镜内管道并非采取传统的多对一的形式被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而是分隔式由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同时由于按照步骤A-步骤E,污染内镜依次通过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进行顺序传输处理,即按照预清洗-清洗消毒-干燥的方法顺序,一个区域转移至另一个区域,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清洗消毒完毕后,还是回到原先的预清洗区域进行干燥,避免了二次污染。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镜中心的清洗运作方法的一种清洗运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依次包括清洗区1、消毒区2以及干燥区3,所述清洗区1内设置预清洗槽4,所述消毒区2内设置自动清洗消毒机5,所述干燥区3内设置干燥设备6,所述清洗区1的左侧设有第一传递窗101,所述预清洗槽4通过第一传输带7与自动清洗消毒机5链接,所述自动清洗消毒机5通过第二传输带8与干燥设备6连接,干燥设备6通过第三传输带9输出,所述预清洗槽4包括清洗槽401,所述清洗槽401内壁开有医用清洗液输出孔402、清水输出孔403、空气输出孔404以及抽液孔405,所述医用清洗液输出孔402与设置在清洗槽401外部的医用清洗液存储桶406连通,所述清水输出孔403与设置在清洗槽401外部的清水存储桶407连通,所述清洗槽401外壁设有带过滤气功能的抽气泵408,所述抽气泵408与空气输出孔404连通,所述抽液孔405与设置在清洗槽401侧壁的吸引管409连接,所述吸引管409通过抽液泵410与一个设置在清洗槽401外部的污水桶411连接,所述预清洗槽4内设有全管道管理器412监控医用清洗液输出孔402、清水输出孔403、空气输出孔404以及抽液孔405,所述全管道管理器412包括流量计和时间继电器,所述医用清洗液输出孔402、清水输出孔403都分别通过抽水泵与医用清洗液存储桶406和清水存储桶407连通,所述第一传输带7的一端设置在清洗槽401的槽底,所述第一传输带7由清洗槽401的槽底开始架设至自动清洗消毒机5。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如下:

自动清洗消毒机5包括壳体501,所述壳体501的上端面开有一排7个内镜管道插入口502,所述壳体501内设有一排平行的7个与内镜管道插入口502一一对应的清洗通道503,所述清洗通道503的下端都分别都通过一个动力泵504连向一个清洗液容器桶505,所述清洗通道503内都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检测器506和一个温度传感器507,所述壳体501的上端面设有自动进料滑门508,所述壳体501的下端面设有自动出料滑门509,所述自动进料滑门508和自动出料滑门509之间设有内镜传输带510。

壳体内镜管道插入口502都设有一个用于全角度对内镜管道内部进行喷洗的旋转喷淋臂511。

壳体501内设有计时器512。

干燥设备6为与第二传输带8连通的干燥通道601,所述干燥通道601上架设若干台吹气式气枪602。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设备的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依次包括清洗区、消毒区以及干燥区,所述清洗区内设置预清洗槽,所述消毒区内设置自动清洗消毒机,所述干燥区内设置干燥设备,实现了分区域处理的概念,预清洗槽是针对方法步骤A-步骤E进行设计而成,即自动清洗消毒机的7管道的设计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方法步骤D中对内镜管道一一对应进行清洗消毒,毕竟内镜内不同管道的流量口径不同,所以预设7管道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内镜管道进行分隔式清洗,最后还通过吹气式气枪进行干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