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处理净化结构及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328发布日期:2018-08-29 01:3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处理净化结构及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然而首当其冲的是水的污染。传统的饮水及水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健康水质的要求,于是各种净水产品应运而生。

预处理装置是净化水处理常用、必要的设备,主要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如铁、锰)、胶体物理学有机物,降低生物物质,同时去除或降低钙、镁等硬度和重碳酸根浓度,以减轻除盐设备的负担,保证出水水质指标。

现有技术的预处理装置一般是在内部设置大小不同、种类不同的多层精制滤料,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水则由上而下依次经过不同的滤料,通过设置的滤料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泥沙、粘土、腐蚀物、余氯等,使出水浊度达到理想效果。然而,这种滤料为单方向的平面的设置方式,导致水的过滤过程中只是经过该平面,过滤面积小,过滤效率低。

基于以上问题,亟需一种预处理净化结构及具有其的净水系统,能够在相同的截面面积前提下,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处理净化结构及净水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处理净化结构,包括流体入口、流体出口以及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纵截面呈U型并分为底面过滤部和侧面过滤部,所述底面过滤部位于所述侧面过滤部的下方。由于第一过滤层的纵向截面呈U型,底面过滤部和侧面过滤部均能实现过滤,从而增加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同时第一过滤层的重心偏向过滤结构的下方,结构稳定。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分别为中间过滤层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滤层外围的所述外层过滤层。能够进行两层过滤,保证流体过滤后具有较高的纯度。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过滤层和所述外层过滤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由支撑架支撑。第一支撑层能够隔离开中间过滤层和外层过滤层,并对中间过滤层的支撑,避免预处理过程中的滤料由于冲刷移动。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结构还包括中心过滤层,所述中心过滤层的外围设置所述中间过滤层,所述中间过滤层的所述底面过滤部位于所述中心过滤层的下方,所述中间过滤层的所述侧面过滤部位于所述中心过滤层的侧方。中心过滤层的侧面和底面同样能够使流体流过进行过滤,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速度。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过滤层和所述中间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通过所述支撑架支撑。第二支撑层能够将中心过滤层和第一过滤层隔离开并对中心过滤层起到支撑的作用并防止滤料受到冲刷后移动,以保证在过滤或冲洗过程中,中心过滤层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支撑架对第二支撑层支撑能够防止第二支撑层变形。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外壳,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体入口位于所述中心过滤层的上方,所述流体出口位于所述外层过滤层的底面过滤部的下方。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过滤层为磁铁矿层,所述中间过滤层为石英砂层,所述外层过滤层为活性炭层。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外壳的支脚,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过滤层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过滤层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一种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预处理净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处理净化结构,第一过滤层分为底面过滤部和侧面过滤部,底面过滤部位于中心过滤层的下方,侧面过滤部位于中心过滤层的侧方,侧面过滤部的设置增加了过滤面积,并且整体结构重心偏向下部,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处理净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流体入口;2、流体出口;3、过滤结构;4、支脚;

31、外壳;32、支撑架;33、第一支撑层;34、第二支撑层;35、中心过滤层;36、中间过滤层;37、外层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预处理净化结构,能够对气体或液体实现预处理,在净化结构中放置不同的滤料,实现对不同流体的过滤。

该预处理净化结构包括流体入口1、流体出口2以及流体入口1和流体出口2之间的过滤结构3,过滤结构3包括外壳31、支撑架32、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其中,支撑架32设置在外壳31内,支撑架32支撑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第一支撑层33位于外壳31和第二支撑层34之间。支撑架32对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进行支撑,使过滤结构3内部形成不同的滤料容置空间,由于滤料的填充,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不仅由支撑架32支撑还由相应的滤料支撑,因此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并未承受滤料的重力,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仅受到流体冲击的外力,在流体冲击时,支撑架32将对第一支撑层33和第二支撑层34起到防止变形的作用。

第二支撑层34内填充滤料形成中心过滤层35,第二支撑层34和第一支撑层33之间填充滤料形成中间过滤层36,外壳31和第一支撑层33之间填充滤料形成外层过滤层37。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层的个数不限于两个,还可以设置多层,在其中填充相应的滤料,以实现不同要求的过滤。

中心过滤层35的纵向截面呈矩形;中间过滤层36和外层过滤层37均包括底面过滤部和侧面过滤部,底面过滤部位于中心过滤层35的下方,侧面过滤部位于中心过滤层35的侧方,中间过滤层36和外层过滤层37的纵向截面呈U型。本实施方式中,流体入口1位于中心过滤层35的上方,流体出口2位于外层过滤层37的底面过滤部的下方。流体流入过滤结构3后,经中心过滤层35过滤后,由中心过滤层35的底面和侧面流入中间过滤层36,在中间过滤层36中,流体不仅通过底面过滤部过滤,还能由侧面过滤部进行过滤,外层过滤层37同样如此。该过滤结构3中的过滤面积增加了中心过滤层35的侧面、中间过滤层36的侧面过滤部以及外层过滤层37的侧面过滤部的面积。因此,可将过滤结构3的高度设置为大于其横向尺寸,如此,增加过滤结构3的高度,既不会占用过多的场地,又可以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由于中间过滤层36和外层过滤层37的总体重心偏向整体结构的下部,即预处理净化结构的高度较高时,也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因此,上述结构能够使预处理净化结构朝大型化发展,提高过滤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流体入口1和流体出口2可选择的设置于过滤结构3的其他位置;中心过滤层35还可以设置为纵向截面为U型的过滤层。

另外,外壳3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外壳31的支脚4,能够支撑过滤结构3,同时使得流体出口2有流出空间。

如图2所示,中心过滤层35的横截面为圆形,中间过滤层36和外层过滤层37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本实施方式中,流体以水为例,对水进行预处理。其中,中心过滤层35为磁铁矿层,用于拦截大颗粒物质。中间过滤层36为石英砂层,用来拦截泥沙。外层过滤层37为活性炭层,用来吸附余氯和其他细小颗粒。

当利用上述预处理净化结构处理原水时,具体过程如下:

原水从流体入口1进入,通过水管连接进入磁铁矿层,经磁铁矿层去除大颗粒物质,然后经石英砂层拦截泥沙,最后经活性炭层去除余氯,活性炭层的底面过滤部通过产水管道与流体出口2连接,产水通过流体出口2流出。过滤过程中,由于原水与上述的过滤层接触面积大大增加,过滤速度较常规过滤器显著增加,可以用在需要大通量预处理设备的系统中。

在实际使用中,除了正常制水,还需要对预处理净化结构进行正反冲洗,反冲洗过程中,原水从流体出口2进入,依次冲刷活性炭层、石英砂层和磁铁矿层,由于过滤面积的增加,反冲洗水流速也会显著提高,高流速的反冲洗水可以更轻易的冲刷带走滤料间的污染物质,显著提高反冲洗效率,反冲洗后的污水从流体入口1流出。

本实施方式还提出一种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预处理净化结构。由于该预处理净化结构的过滤效率提高,该净水系统可以为大通量的过滤系统。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