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061发布日期:2018-11-30 19:4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净水行业中,家用净水器一般都使用多级过滤系统,该多级过滤系统包括前处理系统、反渗透过滤以及后处理系统。传统过滤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及废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和废水口通过水管形式进行连接。因此,在整个净水器内部会有多条水管和连接接头。但是每增加一个连接接头即增加一个漏水隐患点,并且在水管的连接操作中有可能造成连接错误。

为此,中国公开号为CN20450884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净水器水路集成结构,包括有滤芯连接座,还包括水路板、水路下密封板和水路上密封板,水路板设于滤芯连接座的上方,水路下密封板夹设在水路板与滤芯连接座之间,水路上密封板盖设在水路板上,水路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下凸筋,下凸筋与水路下密封板的上表面相密封连接并进而形成有下水路通道,水路板的上表面具有向上延伸的上凸筋,上凸筋与水路上密封板的下表面相密封连接并进而形成有与下水路通道相连通的上水路通道。与传统技术相比,上述专利可以按需设计上、下凸筋的走向,可以形成更为复杂的管路,使水路集成度更高,降低漏水的可能性。但是仍具有一定缺陷。

净水器在使用一定周期后,需要对净水器滤芯更换。在更换滤芯时,需要用与滤瓶体相匹配的扳手将滤瓶体旋转,使其与滤瓶盖分开,然后再取出滤芯并更换新的滤芯,然后再使用与滤瓶体相匹配的扳手将滤瓶体与滤瓶体盖之间拧紧,完成更换。但是上述专利中,滤芯安装座与水路板固定连接,且多个滤芯并排紧密设置。如此设置限制了操作人员和工具的工作空间,使操作非常不便,拆卸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滤芯组件由于空间限制导致的拆卸操作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净水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

集成水路板,其内部设置有水路结构,所述集成水路板上具有与所述水路结构相通的第一连接部;

滤芯接头,设有若干,用于连接装有滤芯的滤瓶体,具有分别与所述滤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的进液端和出液端;

连接座,设有若干,均安装在所述集成水路板上,所述滤芯接头可绕一轴线转动地设置在两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连接座上具有连通水路,所述连通水路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滤芯接头的所述进液端/出液端连通,或者,所述连通水路将相邻两所述滤芯接头二者之一的所述出液端和二者之另一的所述进液端连通。

可选的,所述滤芯接头的所述进液端的轴线与所述出液端的轴线共线设置;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座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座本体上的第一接头端和第二接头端,且所述连通水路贯通所述第一接头端和所述第二接头端;所述滤芯接头的所述进液端/出液端与所述第一接头端密封连通,且可相对所述连接座绕所述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接头端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密封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头端、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均为圆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头端与所述进液端/出液端通过对插可转动连通,对插的所述第一接头端与所述进液端/出液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头端外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接头端适合插入所述进液端/出液端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接头端和所述第二接头端。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的竖向部分的一端形成两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接头端,所述T型结构的横向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两所述第一接头端,且同侧的所述第一接头端与同侧的所述第二接头端通过所述连通水路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头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圆管状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插密封连通,且对插的所述第二接头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头端上形成有轴肩,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适合所述第二接头端插入的台阶孔,所述第二接头端插入所述台阶孔后,所述轴肩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形成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槽。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本体对应所述第二接头端外周还设置有包围所述第二接头端的配合围边,所述集成水路板对应设置有适合所述配合围边插入的配合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头端上具有与所述集成水路板配合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座和所述集成水路板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螺纹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滤芯接头的所述进液端的轴线与所述出液端的轴线共线设置;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座本体,设置在所述连接座本体上的两滤芯接头连接端,以及贯通两所述滤芯接头连接端的所述连通水路,两所述滤芯接头连接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滤芯接头二者之一的所述出液端和二者之另一的所述进液端密封连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的竖向部分形成安装端,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安装端连接在所述集成水路板上,所述T型结构的横向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两所述滤芯接头连接端。

可选的,两所述滤芯接头连接端、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均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滤芯接头连接端与所述进液端/出液端通过对插可转动连通,对插的所述滤芯接头连接端与所述进液端/出液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圈。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筒状结构;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滤芯和所述滤瓶体的侧壁之间的形成的腔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滤芯的中空部分连通。

可选的,所述滤瓶体与所述滤芯接头通过螺纹连接,还设置定位两者安装位置的定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滤瓶体与所述滤芯接头二者其中之一上的弹性定位凸起,以及设置在二者其中之另一上的定位凹槽,所述滤瓶体与所述滤芯接头拧紧到位时,所述弹性定位凸起弹出嵌入所述定位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滤芯接头对应所述集成水路板延伸面并排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滤芯接头绕所述连接座转动的轴线共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头端为套管结构,所述套管结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出液端固定连通,另一端可转动密封连通于所述连接座本体。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其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其通过设置连接座,使得滤芯接头可绕连接座转动,从而带动滤瓶体抬起或下降,为拆卸和安装滤芯提供了操作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空间受限而造成滤芯更换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成水路板、滤芯接头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一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5为第一连接座的剖视图;

图6为第一连接座的仰视图;

图7为第三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8为第三连接座的剖视图;

图9为第三连接座的仰视图;

图10为滤瓶体中螺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滤芯接头中螺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滤芯组件、2-第二滤芯组件、3-第三滤芯组件、4-第四滤芯组件、5-壳体、6-第四滤芯接头、7-第三滤芯接头、8-第二滤芯接头、9-第一滤芯接头、10-集成水路板、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第三连接座、14-第四连接座、15-第五连接座、16-第六连接座、101-第一接头端、102-连接座本体、103-安装板、104-配合围边、105-第一环形凹槽、106-连通水路、107-第二接头端、108-轴肩、109-安装孔、110-第一螺纹结构、111-弹性定位凸起、112-第二螺纹结构、113-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实施例。

该水处理系统包括壳体5、集成水路板10、连接座和滤芯组件。壳体5为该水处理系统中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或/和安装结构,并对设置于其内部的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壳体5包围形成容置其他零部件的腔体,并根据内部零部件的设置作出相应设计,本文对壳体5的形状特征不作具体描述。

集成水路板10整体为成平面延伸的板状结构,由多层水路板密封焊接而成,焊接方式可为热熔焊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相邻两层水路板之间形成水路结构,水路结构对应该水处理系统内液体设计流经路径设置。该集成水路板10还具有与水路结构相通的用于连通连接座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多个,根据设计需求分布在水路结构的路径上。集成水路板10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安装于壳体5。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水处理系统为四级过滤系统,包括相对于集成水路板10延伸面并排设置的四个滤芯组件。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滤芯组件1、第二滤芯组件2、第三滤芯组件3和第四滤芯组件4。滤芯组件包括滤瓶体和设置于滤瓶体内的滤芯。滤芯采用筒状结构。筒状滤芯可以相应的增加滤芯的表面积。滤芯循环水路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进液口与滤芯和滤瓶体侧壁之间形成的腔体相连通,出液口与滤芯筒状结构的中空部分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四级过滤系统的滤芯分别为pp棉滤芯,颗粒活性炭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复合滤芯。

滤芯组件通过滤芯接头和连接座安装于水路板。滤芯接头对应滤芯组件设置,对应第一滤芯组件1、第二滤芯组件2、第三滤芯组件3和第四滤芯组件4,滤芯接头包括第一滤芯接头9、第二滤芯接头8、第三滤芯接头7和第四滤芯接头6。四个滤芯接头结构相同。

滤芯接头用于连接装有滤芯的滤瓶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滤瓶体顶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110,滤芯接头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结构110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112。滤瓶体与滤芯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旋进路径上,滤瓶体和滤芯接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弹性定位凸起111和与弹性定位凸起111配合的定位凹槽113。在螺纹旋进过程中,弹性定位凸起111受到第一螺纹结构110和第二螺纹结构112的配合挤压而避让或者形变以不干涉螺纹的旋进;当滤瓶体与滤芯接头拧紧到位时,弹性定位凸起111弹出嵌入所述定位凹槽113内,以实现保证两者准确安装,从而保证滤瓶体与滤芯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可以通过弹性定位凸起111进入定位凹槽113过程产生的振动和/声音提醒用户安装到位,从而利于用户自行安装。为了增加滤瓶体和滤芯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增加弹性定位凸起111与定位凹槽113的数目。

对应滤瓶体高度延伸的两侧侧面,滤芯接头设置有连通滤芯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进液端和出液端。进液端和出液端为设置于滤芯接头上的圆柱孔结构。滤芯接头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对设置于滤芯接头的两侧,且中轴线共线。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连接座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连接座11、第二连接座12、第三连接座13、第四连接座14、第五连接座15和第六连接座16。其中第一连接座11、第四连接座14和第五连接座15均为L型连接座。如图4至图5所示,L型连接座包括连接座本体102,连接座本体102包括位于连接座本体102两端的第一接头端101和第二接头端107以及贯通第一接头端101和第二接头端107的连通水路106。第一接头端101为插接于滤芯接头进液端/出液端的管状结构,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凹槽105。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插接头与滤芯接头之间的配合位置。

第二接头端107为圆柱状结构,形成有轴肩108。集成水路板10对应第一接头端101的第一连接部为适合第二接头端107插入的台阶孔。第二接头端107插入台阶孔后,轴肩108与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形成设置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槽。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接头端107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配合。

连接座本体102设置有包围于第二接头端107外周的配合围边104。集成水路板10对应配合围边104设置有与配合围边104插接配合的配合凹槽。配合围板的设置有利于包括第二接头端107和增加插接配合的稳定性与密封性。

连接座本体102还设置有与集成水路板10配合的安装板103,安装板103上具有安装孔109,连接座和集成水路板10通过穿设于安装孔109的螺纹连接件连接。

第六连接座16同样为L型连接座,但其内部包括并列设置有两个第一接头端101、第二接头端107和连通水路106。

请参考图7至图9,第三连接座13为T型连接座。T型连接座竖向部分的一端形成两相互平行的第二接头端107,T型连接座的横向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第一接头端101,且同侧的第一接头端101与同侧的第二接头端107通过对应的连通水路106连通。

两个第一接头端101结构相同,第一接头端101为插接于滤芯接头进液端/出液端的管状结构,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凹槽105。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插接头与滤芯接头之间的配合位置。

两个第二接头端107结构相同,第二接头端107为圆柱状结构,形成有轴肩108。集成水路板10对应第一接头端101的第一连接部为适合第二接头端107插入的台阶孔。第二接头端107插入台阶孔后,轴肩108与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形成设置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槽。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接头端107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配合。

连接座本体102设置有包围于两个第二接头端107外周的配合围边104。集成水路板10对应配合围边104设置有与配合围边104插接配合的配合凹槽。配合围板的设置有利于包括第二接头端107和增加插接配合的稳定性与密封性。

连接座本体102还设置有与集成水路板10配合的安装板103,安装板103上具有安装孔109,连接座和集成水路板10通过穿设于安装孔109的螺纹连接件连接。

此处T型结构的连接座可以理解为两个L型连接座的组合。

第二连接座12为另一种T型连接座,T型结构的竖向部分形成安装端,连接座通过安装端连接在集成水路板10上。T型结构的横向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滤芯接头连接端。两个滤芯接头连接端分别与相邻两滤芯接头二者之一的出液端和二者之另一的进液端密封连通。

滤芯接头连接端为插接于滤芯接头进液端/出液端的圆管状结构,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凹槽105。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插接头与滤芯接头之间的配合位置。滤芯接头连接端与进液端/出液端通过对插可转动连通。

安装端具有与水路板配合的安装板103,安装板103上具有安装孔109,连接件和水路板通过穿设于安装孔109的螺纹连接件连接。

集成水路板10还安装有其他相关小型水路部件,其他相关小型水路部件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0。集成水路板10上预留有与外部其他相关小型水路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他相关小型水路部件包括进TDS检测部件、温度感应部件,进水电磁阀、废水电磁阀、逆止阀、高压开关、增压泵和自吸泵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滤芯接头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和第一接头端101或滤芯接头连接端之间的配合为套管配合。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第一接头端101或滤芯接头连接端为套管结构,套管结构一端与滤芯接头固定配合,另一端可转动设置于连接座本体。

本实用新型同时保护一种包含上述水处理系统的净水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