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191发布日期:2018-07-13 18:1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特指一种具有水质净化作用的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现在通常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

但是现在的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养殖方式产量低、耗能大、效率低,由于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抗生素等药剂,对水产的生活环境产生大量的有毒副产物,水体污染严重,另外现有的循环水养殖处理系统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维护使用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该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可灵活布置,适宜推广使用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包括:

养殖水池、装置本体、基座、入水口、旋窝分离器、进气口、蛋白分离器、提升泵、薄层滴滤装置、管道、UV消毒装置、出水口、排污口、泡沫收集装置、进水管、过滤层、座板、氧气喷头、出水管;

所述装置本体通过管道与养殖水池相连接;所述旋窝分离器设置在基座上,且旋窝分离器与基座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旋窝分离器的一侧设置有入水口,且旋窝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蛋白分离器设置在旋窝分离器的一侧,且蛋白分离器与旋窝分离器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提升泵设置在蛋白分离器的一侧,且提升泵与蛋白分离器及薄层滴滤装置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UV消毒装置设置在薄层滴滤装置的一侧;所述薄层滴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座板固定设置在薄层滴滤装置的内壁上;所述过滤层设置在座板上,且过滤层与座板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薄层滴滤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且薄层滴滤装置通过出水管与UV消毒装置相连通;所述UV消毒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所述过滤层呈线性方式设置在薄层滴滤装置的内部,且过滤层内填充有多孔轻质陶粒。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所述过滤层共设置有四层,且四个过滤层的陶粒间距从上而下依次递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所述座板为中空状结构,且氧气喷头通过座板与外部氧气发生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所述旋窝分离器与蛋白分离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进气口,且进气口与臭氧发生装置或空气泵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所述蛋白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泡沫收集装置,且泡沫收集装置上设置有泡沫排出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可灵活布置,成本造价较低,适宜推广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的薄层滴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其中:养殖水池1、装置本体2、基座3、入水口4、旋窝分离器5、进气口6、蛋白分离器7、提升泵8、薄层滴滤装置9、管道10、UV消毒装置11、出水口12、排污口401、泡沫收集装置701、进水管901、过滤层902、座板903、氧气喷头904、出水管9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产养殖水池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包括:养殖水池1、装置本体2、基座3、入水口4、旋窝分离器5、进气口6、蛋白分离器7、提升泵8、薄层滴滤装置9、管道10、UV消毒装置11、出水口12、排污口401、泡沫收集装置701、进水管901、过滤层902、座板903、氧气喷头904、出水管905;装置本体2通过管道10与养殖水池1相连接;旋窝分离器5设置在基座3上,且旋窝分离器5与基座3通过螺栓相连接;旋窝分离器5的一侧设置有入水口4,且旋窝分离器5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401;蛋白分离器7设置在旋窝分离器5的一侧,且蛋白分离器7与旋窝分离器5通过管道10相连接;提升泵8设置在蛋白分离器7的一侧,且提升泵8与蛋白分离器7及薄层滴滤装置9通过管道10相连接;UV消毒装置11设置在薄层滴滤装置9的一侧;薄层滴滤装置9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901;座板903固定设置在薄层滴滤装置9的内壁上;过滤层902设置在座板903上,且过滤层902与座板903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薄层滴滤装置9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905,且薄层滴滤装置9通过出水管905与UV消毒装置11相连通;UV消毒装置11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2。过滤层902呈线性方式设置在薄层滴滤装置9的内部,且过滤层902内填充有多孔轻质陶粒;过滤层902共设置有四层,且四个过滤层902的陶粒间距从上而下依次递减;座板903为中空状结构,且氧气喷头904通过座板903与外部氧气发生装置相连接;旋窝分离器5与蛋白分离器7之间的管道10上设置有进气口6,且进气口6与臭氧发生装置或空气泵相连接;蛋白分离器7的顶部设置有泡沫收集装置701,且泡沫收集装置701上设置有泡沫排出口。

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养殖水池1排出的污水从入水口4进入到旋窝分离器5中,旋窝分离器5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初步净化,从而减小后续水处理单元的有机负荷,初步净化的污水流入到蛋白分离器7中,此时空气或臭氧冲入蛋白分离器7内部产生大量微细小气泡,微细小气泡吸附聚集水中的生物絮体、纤维素、蛋白质等溶解态物质产生泡沫,从泡沫收集装置701排出,得到净化的污水流入到薄层滴滤装置9,四个过滤层902的陶粒间距从上而下依次递减,可以对杂质进行分级化的分解处理,同时氧气喷头904喷出的氧气可以充分溶解到水中,提供水的含氧量,UV消毒装置11对净化后的水进一步净化消毒,最终水流回养殖水池1中,实现了水质的循环净化。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