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685发布日期:2018-10-09 21:5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子行业制造流程中的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



背景技术: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在液晶显示装置行业得到尤为突出的应用。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同等面积发光亮度情况下,发光效率高,功耗低。

在将导光板进行组装前,需要先根据产品尺寸的实际需求,将导光板进行裁切,并对导光板表面进行除尘、除静电(静电导致的尖端放电对电子元器件的伤害较大),然后在对清洁后的导光板未贴膜的一面进行导光网点的印刷。印刷了导光网点后的导光板即可将其组装至背光模组中,以提供面光源给背光模组。

但是,在实际的制程过程中,因为导光板原材的一面是贴附有保护膜的,在裁切过程中,该保护膜因受较高的裁切温度、或者搬运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得采裁切后的导光板的保护膜边缘翘起,裁切屑一部分会附着在翘起的保护膜下方,同时还有大量的裁切削附着在裁切的侧边上。

裁切后现有工艺只是用毛刷将堆叠的导光板侧边进行清洁,然后通过清洁机将导光板的上下表面上的尘埃、毛屑进行清洁,而且清洁过程不撕除保护膜,因此,在进行自动化组装阶段,即撕除了保护膜后,导光板的上表面还是残留了有部分尘埃和导光板屑,同时,毛刷对导光板侧边的清洁并不彻底。而这些遗留的尘埃和导光板屑等在组装工艺中会导致背光模组产生不良品,影响品质。因此在进行组装前,先使用清洁机对导光板进行再次清洁。

但是,现有导光板清洁机中的清洁机构包括清洁滚轮和粘尘纸,清洁滚轮包括上清洁滚轮、下清洁滚轮;相应的粘尘纸包括上粘尘纸和下粘尘纸,粘尘纸。下滚轮由电机带动上滚轮则通过导光板与上滚轮之间的摩擦力从动,因为导光板尺寸较厚,一般在1mm~3mm之间,现有技术的导光板清洁机中利用调节螺钉来确定上清洁滚轮和下清洁滚轮之间的间距,这种调节方式使得上滚轮的上支撑座与下滚轮的下支撑座之间是点接触,这样使得导光板在进入清洁机构时上清洁滚轮会跳动,导致导光板1、2、3区域的导光板的上表面清洁不到位,造成白点等不良现象;同时使得上粘尘滚轮对上清洁滚轮的相应部分也清洁不到位,随着清洁时间的推移,上清洁滚轮表面会形成沿其轴向延伸的清洁盲区,这一盲区会造成导光上表面的横条状压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导光板清洁设备对导光板清洁不彻底,导致导光板上表面异物残留和压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清洁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头内的第一清洁模块和第二清洁模块,所述第二清洁模块包括上黏着轮和下黏着轮,所述第一清洁模块位于上黏着轮和下黏着轮之间,机头中分别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清洁模块、上黏着轮和下黏着轮的滑轨组A、滑轨组B和滑轨组C;第一清洁模块包括两根上清洁滚轮和两下清洁滚轮,滑轨组A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与滑轨组A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和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活动支架;下清洁滚轮通过第一轴承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上清洁滚轮通过第二轴承与活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一矩形槽,该矩形槽的位于两第一轴承上方,且该矩形槽与固定支架的顶壁及其中一个侧壁连通,该侧壁垂直于第一轴承的轴线;所述活动支架的两第二轴承的外侧分别设置一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的轴线与第二轴承的轴线垂直;所述活动支架通过两个设置在两个螺纹通孔中的埋头螺杆可拆卸地支撑在固定支架上,埋头螺杆6的底部抵靠在矩形凹槽底部,矩形凹槽的深度至少是活动支架高度的1.5倍,使活动支架能够完全收纳在矩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滑轨组B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固定件,该第一弹性固定件包括基板,该基板上、下对称固设有两安装块,该两个安装块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弹簧杆,在弹簧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压板;在两所述弹簧杆之间设置一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通过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滑槽与基板滑动连接;在基板的顶壁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气缸,该气缸通过压板将滑块向下压缩并与下上清洁滚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的顶壁通过一缓冲弹簧与第一压板的底壁连接,以通过缓冲弹簧中和气缸对上黏着轮向下的压力。

进一步地,在滑轨组C的两端设置第二弹性固定件,该第二弹性固定件包括基板,该基板其中一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安装块,该两个安装块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弹簧杆,在弹簧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压板;在两弹簧杆之间设置一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通过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滑槽与基板滑动连接,上黏着轮通过第四轴承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在基板的底壁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气缸,该气缸通过第二弹性固定件将下黏着轮向上压缩并与下清洁滚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的底壁通过一缓冲弹簧与第二压板的底壁连接,以通过缓冲弹簧中和气缸对下黏着轮向上的压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驱动皮带轮、传动皮带轮组和两个传送带,其中传动皮带轮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其中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分别与两根下清洁滚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一传送带连接;

所述第三皮带轮设置在第二皮带轮的外侧,并通过一传送带与驱动皮带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清洁组件中的活动支架收纳在固定支架的矩形凹槽内,可以限制活动支架的上、下跳动范围,同时,在第二轴承外侧设置2 颗埋头螺杆,使得两根上清洁滚轮在导光板进入清洁机构时受力相对均匀,进一步防止上清洁滚轮在导光板进入清洁机构时发生上下跳动,降低导光板上表面的异物和压污的不良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品质,降低重工率和仕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的清洁原理示意图。

图2是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固定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是第一弹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弹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黏着轮;2-下黏着轮;3-上清洁滚轮;4-下清洁滚轮; 5-支撑架;51-固定支架;52-活动支架;6-埋头螺杆;7-矩形凹槽; 8-第一弹性固定件;81-第一压板;82-第一滑块;9-第二弹性固定件; 10-安装块;11-弹簧杆;12-基板;91-第二压板;94-第二滑块;13- 缓冲弹簧;14-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的导光板清洁设备对导光板清洁不彻底、导致导光板上表面残留异物、产生压污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 1-图6所示的导光板清洁机的清洁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头内的第一清洁模块、第二清洁模块,第二清洁模块包括上黏着轮1和下黏着轮2,第一清洁模块位于上黏着轮1和下黏着轮2之间,机头中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清洁模块、上黏着轮1和下黏着轮2的滑轨组A、滑轨组B和滑轨组C。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清洁模块包括两根上清洁滚轮3和两下清洁滚轮4,滑轨组A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架5,该支撑架5包括与滑轨组A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51和设置在固定支架51上的活动支架 52;固定支架51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轴承,活动支架52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轴承,下清洁滚轮4通过第一轴承与固定支架51转动连接,上清洁滚轮3通过第二轴承与活动支架52转动连接。固定支架51上设置一矩形凹槽7,该矩形凹槽7位于两第一轴承上方,且该矩形凹槽7与固定支架51的顶壁及其中一个侧壁连通,该侧壁垂直于第一轴承的轴线;活动支架52的两第二轴承的外侧分别设置一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的轴线与第二轴承的轴线垂直;

活动支架52通过两个设置在两个螺纹通孔中的埋头螺杆6可拆卸地支撑在固定支架51上,埋头螺杆6的底部抵靠在矩形凹槽7底部,矩形凹槽7的深度至少是活动支架52高度的1.5倍,使活动支架52能够完全收纳在矩形凹槽7内。矩形凹槽7的深度是指矩形凹槽7距离固定支架51顶壁的距离。

实际应用中,矩形凹槽7沿着第一轴承轴线方向的宽度尺寸应当稍大于活动支架52沿第二轴承的轴线方向的尺寸;矩形凹槽7的长度尺寸也应当稍大于活动支架52的长度尺寸,但是不宜过大,否则将失去对活动支架52的限制作用。

同时,本实施例的固定支架51的与第一轴承的轴线垂直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供上清洁滚轮3穿过的缺口,该缺口的的底部与矩形凹槽的底部同平面,且缺口的宽度稍大于第二轴承的内径。

本实施例中的同一活动支架52上的两根上清洁滚轮3两侧分别通过一颗埋头螺杆6支撑在固定支架51上,在导光板进入清洁机构 (入料口)时,由于位于清洁机构的出口(出料口)一侧的埋头螺杆 6的支撑作用,使得活动支架52位于入料口的部分不会向上翘起,即位于入料口一侧的上清洁滚轮3不会向上跳动,使上黏着滚轮能够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洁,从而克服导光板清洁机对导光板上表面的1区、 2区、3区的异物清洁不彻底,且给导光板的上表面造成条状压污的问题。

如图6所示,下清洁滚轮4一端设置有沿径向贯穿通孔,该贯穿通孔内设置有限位螺栓,以防止下清洁滚轮4相对于固定支架51周向串动;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驱动皮带轮、传动皮带轮组和两个传送带,其中传动皮带轮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其中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分别与两根下清洁滚轮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一传送带连接;第三皮带轮设置在第二皮带轮的外侧,并通过一传送带与驱动皮带轮连接,从而实现驱动电机对下清洁滚轮 4的驱动。本实施例的清洁组件中,下清洁滚轮4为主动件,上清洁滚轮3、第二清洁模块为从动件,这里简单介绍其传动原理和传动过程:下清洁滚轮4由驱动机构驱动,上清洁滚轮3通过其与导光板之间的摩擦力传动,上黏着轮1通过其与上滚轮之间的摩擦力传动,下黏着轮2通过其与下清洁滚轮4之间的摩擦力传动;即本实施例的清洁机构由一个主动机构通过摩擦力带动其他从动机构与主动机构同步转动,从而依次对导光板以及上清洁滚轮3、下清洁滚轮4进行清洁;具体的,第一清洁模块对导光板的上、下表面进行清洁,上黏着轮1同步清洁上清洁滚轮3,下黏着轮2同步清洁下清洁滚轮4。

在滑轨组B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固定件,如图4所示,该第一弹性固定件包括基板12,该基板12其中一面上、下各对称固定有两安装块10,该两个安装块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弹簧杆,在弹簧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压板81;在两弹簧杆11之间设置第一滑块82,该第一滑块82通过设置在基板12上的第一滑槽与基板12滑动连接,且第一滑块82的顶壁通过一缓冲弹簧13与第一压板81的底壁连接;该第一滑块82上设置有第三轴承,上黏着轮1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一滑块82转动连接,在基板12的顶壁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气缸14,该气缸14通过压板将滑块向下压缩,使得上黏着轮1与上清洁滚轮3 接触,并随着上清洁滚轮3旋转,以通过上黏着轮1实现对上清洁滚轮3的实时清洁。

在滑轨组C的两端设置第二弹性固定件9,如图5所示,该第二弹性固定件9包括基板12,该基板12其中一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安装块10,该两个安装块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弹簧杆,在弹簧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压板91;在基板的两弹簧杆之间设置一第二滑块92,该第二滑块92通过设置在基板12上的第二滑槽与基板12滑动连接,且第二滑块92的底壁通过一缓冲弹簧13与第二压板91的底壁连接;该第二滑块92上设置有第四轴承,上黏着轮1通过第四轴承与第二滑块92固定连接,在基板12的底壁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气缸14,该气缸14通过压板将滑块向上压缩,使得下黏着轮2与下清洁滚轮4 接触,并使下黏着轮2随着下清洁滚轮4旋转,以实现通过下黏着轮 2实现对下清洁滚轮4的实时清洁。

弹簧杆的作用是提供阻尼,使得第一滑块82、第二滑块92能够随着气缸14的压力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下滑动,同时在失去气缸14的压力之后,滑块能够在弹簧杆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而缓冲弹簧13则是为了中和气缸14通过压板给滑块的压力,比如,当气缸14压缩第一弹性固定件的第一压板81时,第一压板81将弹簧杆的弹簧、缓冲弹簧13、第一滑块82向下压缩,使上黏着轮1对上清洁滚轮3向下的作用力过大时,缓冲弹簧13会在上清洁滚轮3对上黏着轮1的反坐用力的作用下向上稍微运动,防止上黏着轮1与上清洁滚轮3之间因压力过大而卡死;第二弹性固定件9中的缓冲弹簧 13的作用与第一弹性固定件中缓冲弹簧13的作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