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7596发布日期:2018-07-31 20:2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全球飞速发展的今天,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威胁,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水质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目前,经常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残渣、有机悬浮物。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都相应的增加,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将日益凸显,因此节水治污必将成为社会的焦点。现有的污水处理一般是利用生物降解原理来处理水中的有机物,比如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利用附着有微生物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处理,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设计结构不合理,处理过程过于简单,生物膜无法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生物膜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设计结构不合理,处理过程过于简单,生物膜无法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生物膜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隔板和生物反应器;所述池体被所述隔板依次分隔成初步过滤室、生物反应室和沉淀室,所述初步过滤室的侧面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室的侧面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生物反应室中设置有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转轴和生物膜载体,所述转轴竖直设置,所述生物反应室顶部还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固接,且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的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生物膜载体;所述生物膜载体整体呈片状,且其内部设置呈波浪状,所述生物膜载体内部附着有微型生物用于净化污水。

优选地,所述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曝气增氧机,所述曝气增氧机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室的顶部,所述转轴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转轴的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转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转轴通过导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生物膜载体至少设置10片,且均匀地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生物膜载体与所述转轴的周面为卡扣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还连通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出水管中设置有水质监测机构,所述水质监测机构分别与所述回流管和所述出水管上的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水质监测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初步过滤室中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初步过滤室和所述生物反应室之间通过水泵机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沉淀室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纤维球滤料板、消毒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生物反应室和所述沉淀室也通过水泵机构相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户,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经过所述初步过滤室进行初步过滤,将污水中不可溶杂质过滤掉,再进入所述生物反应室中进行生物降解应该,从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掉,最后进行所述沉淀室进行水中剩余的杂质过滤掉。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反应器通过所述电机进行自转,从而使其与污水充分的接触反应,其中,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膜载体整体呈片状,竖直设置在所述转轴中,且为了进一步增大所述生物膜载体与污水的接触面,所述生物膜载体的内部设置呈波浪状,上面附着有微型生物用于净化污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设计结构不合理,处理过程过于简单,生物膜无法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上生物反应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上生物反应器中转轴与生物膜载体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池体 21初步过滤室

22生物反应室 23沉淀室

3隔板 4生物反应器

41转轴 42生物膜载体

43通孔 5进水管

6出水管 7第一过滤板

8水泵机构 9曝气增氧机

10电机 11回流管

12消毒板 13第二过滤板

14输出轴 15水质监测机构

16纤维球滤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隔板3和生物反应器4;所述池体1被所述隔板3依次分隔成初步过滤室21、生物反应室22和沉淀室23,所述初步过滤室21的侧面底部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沉淀室23的侧面底部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生物反应室21中设置有生物反应器4;其中,所述生物反应器4包括:转轴41和生物膜载体42,所述转轴41竖直设置,所述生物反应室22顶部还设置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上的输出轴14与所述转轴41固接,且同轴设置,所述转轴41的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生物膜载体42;所述生物膜载体42整体呈片状,且其内部设置呈波浪状,所述生物膜载体42内部附着有微型生物用于净化污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户,污水从所述进水管5进入,经过所述初步过滤室21进行初步过滤,将污水中不可溶杂质过滤掉,再进入所述生物反应室22中进行生物降解应该,从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掉,最后进行所述沉淀室23进行水中剩余的杂质过滤掉。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反应器4通过所述电机10进行自转,从而使其与污水充分的接触反应,其中,生物反应器4中的生物膜载体42整体呈片状,竖直设置在所述转轴41中,且为了进一步增大所述生物膜载体42与污水的接触面,所述生物膜载体42的内部设置呈波浪状,上面附着有微型生物用于净化污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设计结构不合理,处理过程过于简单,生物膜无法与污水进行充分接触,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生物反应器的净化能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生物降解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曝气增氧机9,所述曝气增氧机9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室22的顶部,所述转轴4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转轴41的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转轴41相连通的通孔43,所述转轴41通过导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曝气增氧机9可以有效地增大所述生物膜载体上微型生物的活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反应器的净化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膜载体42至少设置10片,且均匀地固定在所述转轴41的周面上,所述转轴41能够带动所述生物膜载体42转动,从而提高生物膜载体42与污水的降解反应效果,即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膜载体42与所述转轴41的周面为卡扣式连接,该连接方式方便工作人员拆装所述生物膜载体42,从而对所述生物膜载体42进行清理,而且卡扣式连接方式固定也很稳定,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生物膜载体42不易从所述转轴41上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进水管5之间还连通设置有回流管11,所述出水管6中设置有水质监测机构15,所述水质监测机构15分别与所述回流管11和所述出水管6上的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水质监测机构15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在使用过程中,利用所述水质监测机构15有效地监测处理后水源的质量,如果不达标,则所述水质监测机构15可以控制所述回流管11上的电磁阀打开,从而将不达标的水源回流到所述初步过滤室中重新进行处理,这里所述水质监测机构15中设置有比较器,在使用前,工作人员在所述比较器中设置有比较值,从而提供水源的质量达标的判断标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初步过滤室21中设置有第一过滤板7,所述初步过滤室21和所述生物反应室22之间通过水泵机构8相连,所述第一过滤板7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掉较大杂质。其中,所述水泵机构8设置在所述初步过滤室21的顶部,从顶部进行污水运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室23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纤维球滤料板16、消毒板13和第二过滤板12,所述生物反应室22和所述沉淀室23也通过水泵机构8相连,所述纤维球滤料板16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异味和杂质,所述消毒板13对污水进行消毒,而所述第二过滤板12对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完成以上处理后,最后从所述出水管6排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