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0327发布日期:2018-06-19 21:5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出现大量的人造景观水体,尤其是在高档住宅区,旅游景点,公园,游乐园等地方都建有人造观赏水景。但是由于水景水体大多为封闭性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降尘、藻类以及水体自然蒸发浓缩后自来水和雨水中氮、磷的积累等均会造成景观水的污染,不仅影响观赏效果,还会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城市景观水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景观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循环过滤法、化学药剂法、跌水曝气法和生物浮床法,其中,循环过滤法过滤出的垃圾需要经常清理,水体的藻类会造成过滤装置堵塞,需定期进行反冲洗,处理操作不便,运行成本高,维护难;化学药剂法由于化学药剂的投放产生沉淀堆积在池底,需要经常放水清理;跌水曝气法耗能大复氧服务面积小,还需要专职人员对藻类打捞清理,且需要定期换水;生物浮床是以浮床为依托种植水生植物,通过物生吸收转换降解污染物,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景观水处理方法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投资少,运行平稳,维护简单,出水稳定顺畅,水体净化效果好,能使景观水重复利用的景观水净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景观水净化系统,包括过滤池、沉淀池、生物滤池及UA紫外线杀菌器,所述过滤池连接有进水管,过滤池内前后依次间隔设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沉淀池通过溢水孔与过滤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沉淀池分隔为沉淀区与污泥区,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斜管沉淀组件,所述斜管沉淀组件包括若干呈倒“V”字形的侧向流斜板及若干挡水板,所述侧向斜流板沿垂直方向按照相同中心轴线、相同间距组合成若干侧向斜流板纵列单元,相邻侧向斜流板纵列单元之间通过位于侧向斜流板两端的挡水板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侧向流斜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水流通道,侧向流斜板与挡水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沉淀通道,所述固定板上与沉淀通道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沉淀孔,所述污泥区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有抽泥泵,所述生物滤池通过第一抽水泵和管路与沉淀区相连,生物滤池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生物滤池分隔为滤水区与集水区,所述滤水区内设有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所述UA紫外线杀菌器进口通过第二抽水泵和管路与集水区相连。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池进行物理过滤,沉淀池进行悬浮颗粒物沉淀,生物滤池进行脱氮除磷及二次物理过滤,UA紫外线杀菌器进行灭藻杀菌,通过过滤池、沉淀池、生物滤池及UA紫外线杀菌器多级联合处理,投资少,运行平稳,维护简单,出水稳定顺畅,水体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园林水可重新进行使用;过滤池通过粗格栅及细格栅进行双重过滤,能将大部分杂质阻拦过滤;斜管沉淀组件用以提高沉淀效率和沉淀效果,同时减少后续生物滤池的处理压力,可以长时间不需要更换生物滤池中的过滤介质,其原理是:当水流通过斜管沉淀组件时,水流沿水流通道侧向水平流动,悬浮颗粒物在水流通道内不断碰撞而絮凝后在侧向斜流板板面上形成沉淀,形成的沉淀沿着侧向斜流板板面下滑并在侧向斜流板的两侧边缘形成泥束后滑入沉淀通道,最终沿着沉淀通道竖直下落至污泥区,由于挡水板的存在,泥、水分离,各走分离路径,分离效率高,从而保证较高的沉淀效率和较好的沉淀效果;生物滤池中的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由多层固定有微生物的填料构成,能拦截水中多数大分子物质(包括无机颗粒、腐殖质、微生物等),并通过微生物降解使水中的氨氮、有机物、浊度等降低,提高水质。

作为优选,所述侧向流斜板的夹角角度为20~90°。

作为优选,与第一抽水泵相连的管路位于生物滤池内的出口端连接有配水管。配水管能使水均匀分布,使得通过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的水量更为均匀,有利于出水稳定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区底部下凹形成集泥坑,所述集泥坑通过管路与抽泥泵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从上往下依次由砂滤层、第一隔离海绵层、布气管、第二隔离海绵层、沸石层、炉渣层及鹅卵石承托层层叠而成。砂滤层中的石英砂对水的滤过性好,能阻拦过滤大部分微小颗粒物,作上层填料还可以起到再次均匀配水的作用;沸石吸附性能好,对NH4+一N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同时沸石的孔状结构也使其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场所,作为微生物固定化的材料;炉渣的主要成分为石英、菱铁矿、氧化钙、方解石等,其对磷酸盐有较强的吸附性能(主要是通过化学结合使磷酸盐钝化沉淀而去除),采用其进行水体修复不但能去除磷,还可实现废物资源化;第一隔离海绵、第二隔离海绵起到隔离、缓冲、均匀布气的作用;鹅卵石承托层支承整个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能拦截水中多数大分子物质(包括无机颗粒、腐殖质、微生物等),并通过微生物降解使水中的氨氮、有机物、浊度等降低,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过滤池、沉淀池、生物滤池及UA紫外线杀菌器多级联合处理,投资少,运行平稳,维护简单,出水稳定顺畅,水体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园林水可重新进行使用;

(2)通过斜管沉淀组件以提高沉淀效率和沉淀效果,同时减少后续生物滤池的处理压力,可以长时间不需要更换生物滤池中的过滤介质;

(3)生物滤池中的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能拦截水中多数大分子物质(包括无机颗粒、腐殖质、微生物等),并通过微生物降解使水中的氨氮、有机物、浊度等降低,提高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斜管沉淀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过滤池1,沉淀池2,生物滤池3,UA紫外线杀菌器4,进水管5,粗格栅6,细格栅7,溢水孔8,固定板9,沉淀区10,污泥区11,斜管沉淀组件12,侧向流斜板13,挡水板14,水流通道15,沉淀通道16,抽泥泵17,第一抽水泵18,隔板19,滤水区20,集水区21,配水管22,集泥坑23,砂滤层24,第一隔离海绵层25,布气管26,第二隔离海绵层27,沸石层28,炉渣层29,鹅卵石承托层30,第二抽水泵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景观水净化系统,包括过滤池1、沉淀池2、生物滤池3及UA紫外线杀菌器4,过滤池连接有进水管5,过滤池内前后依次间隔设有粗格栅6和细格栅7,沉淀池通过溢水孔8与过滤池相连通,沉淀池内固定有固定板9,固定板将沉淀池分隔为沉淀区10与污泥区11,沉淀区内设有斜管沉淀组件12,斜管沉淀组件包括若干呈倒“V”字形的侧向流斜板13及若干挡水板14(见图2、图3),侧向流斜板的夹角角度为20~90°,侧向斜流板沿垂直方向按照相同中心轴线、相同间距组合成若干侧向斜流板纵列单元,相邻侧向斜流板纵列单元之间通过位于侧向斜流板两端的挡水板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侧向流斜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水流通道15,侧向流斜板与挡水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沉淀通道16,固定板上与沉淀通道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沉淀孔,污泥区底部下凹形成集泥坑23,集泥坑通过管路连接有抽泥泵17,生物滤池通过第一抽水泵18和管路与沉淀区相连,与第一抽水泵相连的管路位于生物滤池内的出口端连接有配水管22,生物滤池内固定有隔板19,隔板将生物滤池分隔为滤水区20与集水区21,滤水区内设有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从上往下依次由砂滤层24、第一隔离海绵层25、布气管26、第二隔离海绵层27、沸石层28、炉渣层29及鹅卵石承托层30层叠而成,UA紫外线杀菌器进口通过第二抽水泵31和管路与集水区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为:当景观水从进水管进入过滤池,经粗格栅、细格栅双重过滤后,由溢水孔进入沉淀池,当水流通过斜管沉淀组件时,水流沿水流通道侧向水平流动,悬浮颗粒物在水流通道内不断碰撞而絮凝后在侧向斜流板板面上形成沉淀,形成的沉淀沿着侧向斜流板板面下滑并在侧向斜流板的两侧边缘形成泥束后滑入沉淀通道,最终沿着沉淀通道竖直下落至污泥区中集泥坑中集中后通过抽泥泵排出,斜管沉淀组件中的出水则经第二抽水泵泵至配水管中进行均匀分配后进入复合生物填料过滤层中进行过滤及生物降解,过滤后的水进入集水区经第二抽水泵抽至UA紫外线杀菌器进行灭藻杀菌,最后排出即可进行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