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818发布日期:2018-11-02 20:4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程综合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在现今的水系统中普遍存在有结垢、腐蚀、污泥、微生物繁殖等四大主要危害。水系统尤其是循环水系统得水质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以往采用的水处理设备由于单台设备功能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解决,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用技术加以解决。

全程综合水处理器首先采用高频技术,利用高频电场力的作用使水活化,水中的Ca2+、Mg2+离子的运动速度降低,与水中的CO32-、SO32-等离子有效碰撞次数减少,静电引力下降,所以受热壁或管表面无法结垢,从而达到防垢的目的。高频电磁场使水的渗透力与溶解度增大,并对金属表面的水垢薄弱环节纵向渗透到金属表面后,开始沿金属与水垢表面横向渗透,使水垢呈片状脱离金属表面,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微电环境可遏制微生物的生长,破坏其生存环境,另外设备工作过程中生成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损伤生物大分子,改变菌类、藻类生存的生物场等作用以达到杀菌、灭藻的目的。其次利用复合过滤体系(表面过滤原理、多介质复合层、电能磁场效应)吸附、捕捉水中悬浮物铁锰离子、菌藻胶体等并排出系统,达到超净过滤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全程综合水处理器,水直接进入罐体内被换能器和高频发生器进行处理,由于水的一些大的颗粒杂质比较多,大大降低了换能器和高频发生器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另外现有的换能器自罐体内安装不稳定,在水的冲击下,极易晃动,换能器晃动会大大降低换能器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程综合水处理器,大大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程综合水处理器,包括:一级处理罐、二级处理罐、支架、配电箱、导管,所述一级处理罐和二级处理罐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配电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罐和二级处理罐的前方,所述一级处理罐和所述二级处理罐之间通过所述导管连通,所述一级处理罐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一级处理罐的底端设有排污口,所述一级处理罐的排污口连接第二排污管,所述一级处理罐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二级处理罐包括:二级罐体、第一过滤网、三个高频发生器、三个换能器、三角支架,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二级罐体的底部,所述二级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二级罐体的排污口连接第一排污管,所述二级罐体的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换能器和三角支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内部,所述三角支架与所述二级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架的三个角端分别设有安装孔,三个所述换能器的下端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换能器的上端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高频发生器,所述高频发生器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二级罐体的顶部,所述高频发生器连接所述配电箱。

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均呈弧线型向内凹进,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下两端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下两端封闭。

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顶端与一级罐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罐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沉淀区,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底部悬空设置在所述锥形沉淀区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二级罐体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管之间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处理结构,水首先经过一级处理罐,经过第二过滤网的初步过滤,过滤后的污垢在第二过滤网和一级罐体之间的空间内,流向锥形沉淀区,从第二排污管排出,锥形沉淀区的设置能够防止污垢堆积,有效引导污垢顺畅排出,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过滤网内,从导管进入二级处理罐,直接进入第一过滤网内,在高频发生器和换能器的共同作用下使水活化,达到防垢和除垢的目的,同时产生的微电环境能够杀菌灭藻,死亡的菌藻胶体等从第一排污管排出,二次过滤干净的水经过第一过滤网进入第一过滤网和二级罐体之间的空间,从出水管流出,其中,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侧面内凹,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和过滤效果,另外换能器采用三角支架支撑,大大增加了换能器在二级处理罐内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二级处理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一级处理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级处理罐;2、二级处理罐;3、支架;4、配电箱;5、进水管;6、导管;7、出水管;8、第一排污管;9、第二排污管;21、二级罐体;22、高频发生器;23、换能器;24、三角支架;25、第一过滤网;11、一级罐体;12、第二过滤网;13、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全程综合水处理器,包括:一级处理罐1、二级处理罐2、支架3、配电箱4、导管6,所述一级处理罐1和二级处理罐2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配电箱4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罐1和二级处理罐2的前方,所述一级处理罐1和所述二级处理罐2之间通过所述导管6连通,所述一级处理罐1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5,所述一级处理罐1的底端设有排污口,所述一级处理罐1的排污口连接第二排污管9,所述一级处理罐1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2,所述二级处理罐2包括:二级罐体21、第一过滤网25、三个高频发生器22、三个换能器23、三角支架243,所述第一过滤网25固定安装在所述二级罐体21的底部,所述二级罐体2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二级罐体21的排污口连接第一排污管8,所述二级罐体21的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7,所述换能器23和三角支架2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5的内部,所述三角支架243与所述二级罐体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架243的三个角端分别设有安装孔,三个所述换能器23的下端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换能器23的上端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高频发生器22,所述高频发生器2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二级罐体21的顶部,所述高频发生器22连接所述配电箱4。

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网25和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侧面均呈弧线型向内凹进,所述第一过滤网25的上下两端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上下两端封闭。

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顶端与一级罐体11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所述一级罐体11的底部设有锥形沉淀区,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底部悬空设置在所述锥形沉淀区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导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管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二级罐体21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5的侧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5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管6之间连接有抽水泵13,所述抽水泵13与所述配电箱4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处理结构,水首先经过一级处理罐,经过第二过滤网的初步过滤,过滤后的污垢在第二过滤网和一级罐体之间的空间内,流向锥形沉淀区,从第二排污管排出,锥形沉淀区的设置能够防止污垢堆积,有效引导污垢顺畅排出,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过滤网内,从导管进入二级处理罐,直接进入第一过滤网内,在高频发生器和换能器的共同作用下使水活化,达到防垢和除垢的目的,同时产生的微电环境能够杀菌灭藻,死亡的菌藻胶体等从第一排污管排出,二次过滤干净的水经过第一过滤网进入第一过滤网和二级罐体之间的空间,从出水管流出,其中,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侧面内凹,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和过滤效果,另外换能器采用三角支架支撑,大大增加了换能器在二级处理罐内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水处理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