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液处理装置及排出液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7261发布日期:2018-08-21 10:3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出液处理装置及排出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洗涤装置,其去除船舶发动机等的废气中包含的黑碳等浮游物质。在洗涤装置中,将废气中的浮游物质获取到洗涤水中来进行排出。洗涤装置的排出液在执行浮游物质去除处理等之后,回流到洗涤装置,或排出至外部。作为去除洗涤装置的排出液所包含的浮游物质的方法,已知有离心力分离、膜过滤及凝聚沉淀等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819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165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1-129596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利用离心力分离的去除方法中,装置的耗电变大。另外,在利用膜过滤的去除方法中,由于膜的堵塞而需要更换膜等,从而维护成本较大。另外,凝聚沉淀的去除方法中沉淀需要较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实施方式1中提供一种对从洗涤装置排出的排出液进行处理的排出液处理装置。排出液处理装置也可以具备对排出液添加磁粉的磁粉添加部。排出液处理装置也可以具备传送排出液的传送部。排出液处理装置也可以具备吸附部,该吸附部设置于传送部内,将排出液中包含的至少含有处理对象物质与磁粉的结合物进行吸附,并将其保持在传送部内。

吸附部也可以将吸附的结合物再次释放至传送部内。吸附部也可以具有永磁体,该永磁体设置成能直接插入传送部内并从传送部内拔出。永磁体可以通过插入传送部内而吸附结合物,通过从传送部内拔出,来将结合物再次释放至传送部内。

吸附部可以具有永磁体。传送部的管壁可以具有可插拔永磁体的凹部。通过将永磁体插入凹部内,从而结合物吸附于凹部的内壁,通过将永磁体从凹部内拔出,从而将结合物再次释放至传送部内。

永磁体可以呈具有长边的长条形。可以使永磁体的长边的方向与传送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将永磁体插入。

吸附部可以具有第1永磁体及第2永磁体,该第2永磁体在传送部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于与第1永磁体不同的位置,且设置于与第1永磁体相反侧的管壁。

吸附部也可以具有设置成能直接插入传送部内并从传送部内拔出于传送部内的第1永磁体。吸附部也可以在传送部具有设置于第1永磁体上游侧的第2永磁体。传送部的管壁可以具有可插拔第2永磁体的凹部。

吸附部可以具有多个永磁体。传送部上游侧的永磁体的密度可以低于传送部下游侧的永磁体的密度。

永磁体可以呈具有长边的长条形。可以使永磁体的长边的方向与传送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将永磁体插入。

传送部可以具有直径比上游侧及下游侧的配管要大的大径部。大径部可以具有形成有上游侧及下游侧的配管的开口的侧面。永磁体可以设置于大径部的侧面。

排出液处理装置可以还具备测定部,该测定部对吸附部下游侧的传送部内流过的排出液中所包含的结合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测定部也可以测定排出液的流速。排出液处理装置可以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来控制永磁体插入传送部或凹部的量。

在将包含结合物的排出液排出至外部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以使测定部所测得的结合物的浓度被维持在容许范围内的方式,使吸附部再次释放结合物。控制部可以在使吸附部再次释放结合物的情况下,从下游侧的吸附部按顺序再次将结合物释放。

传送部的内壁可以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随着永磁体从传送部被拔出,将永磁体表面吸附的结合物刮下。传送部的内壁可以设有阀部,该阀部随着永磁体从传送部被拔出,将永磁体曾经插入的开口堵住。

实施方式2中提供一种对从洗涤装置排出的排出液进行处理的排出液处理方法,该排出液处理方法包括:对排出液添加磁粉的磁粉添加阶段;通过传送部对有磁粉添加的排出液进行传送的传送阶段;以及利用设置于传送部内的吸附部将排出液中含有的处理对象物质与磁粉的结合物进行吸附,并将其保持在传送部内的吸附阶段。

此外,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并未列举出本发明所有的技术特征。另外,上述技术特征集合的变形也能构成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排出液处理装置100与废气源110及洗涤装置120一起示出的图。

图2a是表示吸附部40的一示例的剖视图。

图2b是表示从配管20内拔出永磁体42过程中的永磁体42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吸附部40及配管20的其它示例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从配管20内拔出永磁体42过程中的永磁体42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永磁体42的配置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配管20配置永磁体42的位置44的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永磁体42的其它配置例的图。

图7是表示永磁体42的其它配置例的图。

图8是表示永磁体42的其它配置例的图。

图9是表示配管20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表示配管20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配管20的其它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配管20的其它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排出液与永磁体42接触的时间与排出液中结合物130的去除率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排出液处理装置100的动作的概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以下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技术特征的组合并非均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必须的。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排出液处理装置100与废气源110及洗涤装置120一起示出的图。废气源110是设置于船舶的发动机等。废气源110所排出的废气包含黑碳等浮游物质。

洗涤装置120设置于船舶等,用于处理废气源110所排出的废气。洗涤装置120通过在废气所通过的塔内利用海水等液体进行喷雾,从而将废气中的浮游物质获取到液体中。在洗涤装置120中,将获取了浮游物质获的排出液排出至排出液处理装置100。

排出液处理装置100包括:传送部10、磁粉添加部62、ph调整部64、凝聚剂添加部66、控制部70及测定部80。传送部10传送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为了在洗涤装置120中再利用排出液,传送部10也可以对排出液实施规定处理并使之回流到洗涤装置120,也可以将实施了规定处理的排出液排出至船舶等的外部。

本示例的传送部10具有配管20、罐箱60、泵部68以及吸附部40。罐箱60通过配管20与洗涤装置120相连。罐箱60中,使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潴留来实施规定处理。

磁粉添加部62对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添加磁粉。本示例的磁粉添加部62将磁粉投入罐箱60。磁粉添加部62也可以将磁粉直接投入罐箱60,也可以将包含磁粉的液体投入罐箱60。罐箱60优选设有搅拌功能。由此,排出液中的处理对象物质的至少一部分与磁粉结合。

磁粉由能与黑碳等处理对象物质结合的材料形成。磁粉也可以是顺磁质或铁磁质。作为一示例,磁粉可以是四氧化三铁等氧化铁、钴、氧化铬、铁氧体或其混合物。磁性体的粒径可以是0.05μm以上、10μm以下,也可以是0.05μm以上、5μm以下。

磁粉的矫顽力可以是104/4πa/m以上、4×105/4πa/m以下、2×105/4πa/m以上、3×105/4πa/m以下。磁粉的添加量与处理对象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0.1以上、10以下,也可以是0.5以上、5以下。

磁粉的添加量若少于上述范围,则包含处理对象物质与磁粉的结合物的形成效率变低。作为结合物的一示例,列举出处理对象物质与磁粉通过凝聚剂而凝聚的磁性块,但结合物并不限于包含凝聚剂的物质。结合物只要至少包含处理对象物质及磁粉即可。另外,磁粉的添加量若多于上述范围,则磁粉添加过剩,磁粉的浪费增加。

控制部70可以根据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中包含的处理对象物质的浓度来控制磁粉添加部62投入罐箱60的磁粉量。处理对象物质的浓度可以根据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的浑浊度或浮游物质(ss:suspendedsolids)的浓度(以下称为“浮游物质浓度”)来推定出。测定部80可以测定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的浑浊度或浮游物质浓度。例如,排出液的浑浊度能通过以jisk0101的9.3为基准的方法等来测定得到。另外,排出液的浮游物质浓度能通过以jisk0102的14.1为基准的方法等来测定得到。控制部70可以预先存储表示排出液的浑浊度及/或浮游物质浓度与应投入的磁粉量间的关系的信息。

凝聚剂添加部66对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添加凝聚剂。本示例的凝聚剂添加部66将凝聚剂投入罐箱60。通过向罐箱60投入磁粉及凝聚剂,从而形成包含磁粉及处理对象物质的磁性块。由此,能够促进磁粉与处理对象物质的结合物的生成。

作为凝聚剂的材料的一示例,可以是聚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硫酸铝、高分子材料或其混合物。高分子材料例如为非离子类,阳离子类,阴离子类或阴阳离子类。凝聚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处理对象物质1的每质量部可以为0.005以上、1以下,也可以是0.01以上、0.5以下。

凝聚剂的添加量若少于上述范围,则磁性块的形成效率变低。另外,凝聚剂的添加量若多于上述范围,则凝聚剂添加过剩,凝聚剂的浪费增加。

控制部70可以根据每单位时间从洗涤装置120排出的排出液中包含的处理对象物质的浓度来控制凝聚剂添加部66投入罐箱60的凝聚剂量。测定部80可以测定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的浑浊度或浮游物质浓度。作为测定方法可以使用以上述jisk0101的9.3为标准的方法、以jisk0102的14.1为标准的方法等。控制部70可以预先存储表示排出液的浑浊度及/或浮游物质浓度与应投入的凝聚剂量间的关系的信息。

ph调整部64对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的ph进行调整。本示例的ph调整部64将ph调整剂投入罐箱60。ph调整部64可以将排出液的ph调整成使得排出液的ph为4以上、11以下。通过调整排出液的ph,从而能对凝聚剂所消耗的碱性的进行补偿。

在罐箱60添加了磁粉后的排出液经由配管20被传送至吸附部40。罐箱60与吸附部40之间可以设置泵部68以用于从罐箱60吸入排出液。

吸附部40设置于传送部10内。吸附部40将排出液中所包含的处理对象物质与磁粉的结合物进行吸附。吸附部40产生磁场以吸附结合物。吸附部40优选具有永磁体。通过使用永磁体,能够抑制电力等的能耗。其中,吸附部40也可以通过电磁铁等来产生磁场。

吸附部40将结合物保持于传送部10内。传送部10内是指洗涤装置120进行工作时排出液持续地流动的区域。本示例的吸附部40在将所吸附的结合物暴露于排出液中的同时将结合物进行保持。吸附部40可以设置于配管2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罐箱60的内部。传送部10可以具有直径比配管20要大的大径部,通过上游侧的配管20供排出液流入,通过下游侧的配管20供排出液流出吸附部40可以设置于该大径部的内部。

吸附部40设置于使得所通过的排出液能排出至船舶等的外部的区域。本示例中,在分支点11,配管20被分支为将排出液排出至船舶等的外部的配管20及与洗涤装置120相连的配管20。该情况下,吸附部40配置于从罐箱60到分支点11为止的传送部10的部分。

吸附部40设置成能将所吸附的结合物再次投放到传送部10内。由此,在能将包含结合物的排出液排出至船舶等的外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暂时保持的结合物再次投入排出液中,并排出至船舶等的外部。例如,由于船舶所航行或停泊的海域的不同,有时能将包含规定浓度的结合物的排出液排出至船外。控制部70可以基于船舶的当前位置来再次将结合物投放到吸附部40。进而,在经净化的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的浑浊度或浮游物质浓度降到法定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其排出至船舶等的外部海域。

图2a是表示吸附部40的一示例的剖视图。本示例的吸附部40具有多个永磁体42。各永磁体42设置成能直接插入配管20内并从配管20内拔出。能够直接插入、拔出是指被插入配管20内并从配管20内拔出的永磁体42的表面直接接触排出液。

永磁体42通过设置于配管20的管壁22的贯通孔,一部分或整体能插入配管20内。插入配管20内的永磁体42的长度可以比配管20的直径的一半要大。另外,插入配管20内的永磁体42的长度也可以等于配管20的直径。也就是说,永磁体42的前端可以与贯通孔所相对的管壁22接触。

如图2a所示,插入配管20的永磁体42的表面通过磁力而吸附有包含磁粉的结合物130。永磁体42呈具有长边的长条形。永磁体42也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棱柱形。另外,永磁体42的表面可以是平坦面,也可以具有缓和的曲面,也可以形成有凹凸部。

多个永磁体42可以插入至配管20内且其长边方向与配管20的延伸方向正交。也就是说,多个永磁体42可以插入至配管20内且其长边与排出液的流动方向正交。由此,容易设置永磁体42且容易插拔永磁体42。此外,正交或垂直除了指严格地呈正交或垂直的情况,还包含例如具有±20度以内的误差的情况。

图2b是表示从配管20内拔出途中的永磁体42的剖视图。若存在于配管20内的永磁体42的长度缩短,则所能吸附结合物130的面积减小。另外,吸附于永磁体42的结合物130被管壁22压出至配管20中。因此,随着永磁体42从配管20内被拔出,吸附于永磁体42的结合物130再次释放至配管20内。

测定部80对吸附部40下游侧的排出液中所包含的结合物130的浓度进行测定。例如,能够通过测定浑浊度或浮游物质浓度来推断结合物130的浓度。控制部70基于测定部80的测定结果来控制永磁体42插入配管20的量。本示例的控制部70可以对永磁体42从配管20拔出的量或每单位时间拔出的量进行控制,以将吸附部40下游侧的传送部10内流过的排出液中包含的结合物130的浓度维持在规定容许范围内。

另外,能够恰当地去除排出液中包含的结合物130的永磁体42的量也依赖于排出液的流速。控制部70也可以至少根据排出液中包含的结合物130的浓度及流过配管20的排出液的流速中的至少一方来控制永磁体42插入至配管20的量。测定部80也可以测定排出液的流速。控制部70也可以将每单位时间提供至洗涤装置120的液体的量或泵68的控制数据用作为表示排出液流速的信息。

永磁体42的量也可以指永磁体42的表面积。更具体而言,控制部70可以根据结合物130的浓度来对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进行控制:从配管20拔出永磁体42的根数、将各永磁体42从配管20拔出的长度以及将各永磁体42从配管20拔出的速度。

在从配管20拔出永磁体42的情况下,控制部70优选为从下游侧的永磁体42按顺序从配管20拔出。由此,能够防止从拔出的永磁体42释放出的结合物130再次被其它永磁体42所吸附。

图3a是表示吸附部40及配管20的其它示例的剖视图。本示例的配管20的管壁22设有能供永磁体42插拔的多个凹部24。各凹部24的形状与永磁体42几乎一致。本示例中,凹部24的长边方向与配管20的延伸方向垂直。

凹部24设置成朝配管20的内部延伸。本示例的永磁体42能插入配管20的内部并从配管20的内部拔出,但不与排出液直接接触。将凹部24的永磁体42一侧的面称为外壁,将排出液侧的面称为内壁。插入凹部24的永磁体42被凹部24的外表面所覆盖。

在永磁体42插入凹部24后,结合物130由于永磁体42的磁力而吸附于凹部24的内壁。凹部24的内壁可以是平坦面,也可以具有缓和的曲面,也可以形成有凹凸部。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将结合物130保持于配管20内部。

图3b是表示从凹部24内拔出途中的永磁体42的剖视图。若存在于凹部24内的永磁体42的长度缩短,则所能吸附结合物130的凹部的内壁面积减小。因此,随着永磁体42从凹部24内被拔出,吸附于凹部24内壁的结合物130再次释放至配管20内。

根据图3a及图3b的示例,由于永磁体42未暴露于排出液,因此容易维护永磁体42。另外,凹部24能够与配管20形成为一体,因此也能提高配管20的密闭性。凹部24可以由与配管20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锈钢或铁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凹部24也可以由聚偏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树脂材料或塑料材料形成。可以对凹部24的内壁实施防腐蚀处理。

另外,凹部24的壁部的厚度对应永磁体42与排出液间的距离。该厚度若增大,则作用于结合物130的磁力下降,因此优选为该厚度在10mm以内。

图4是表示永磁体42的配置例的图。此外,如图2a及2b所示,永磁体42可以是直接插入配管20内并从配管20内拔出的方式,也可以如图3a及图3b所示,插入凹部24并从凹部24拔出的方式。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示例的永磁体42若没有特别指定,则可以是图2a及2b所示的方式,也可以是图3a及图3b所示的方式。

本示例的永磁体具有一个以上的第1永磁体42-1、一个以上的第2永磁体42-2。第1永磁体42-1配置于配管20的管壁22-1内且其长边方向与配管20的延伸方向正交。第2永磁体42-2配置于配管20的管壁22-1上、在配管20的延伸方向上不同于第1永磁体42-1的位置。例如,在配管20的延伸方向上交替配置第1永磁体42-1及第2永磁体42-2。

另外,第2永磁体42-2配置于与第1永磁体42-1相反侧的管壁22-2。本示例的管壁22-1及管壁22-2是将配管20的中心夹持并相对的管壁。通过上述配置,能够减少不接触永磁体42而通过的排出液。因此,能够高效地吸附结合物130。

图5是表示在配管20配置永磁体42的位置44的一示例的立体图。此外,图5所示的与配管20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的位置44用虚点表示。

各永磁体42在配管20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另外,图4的示例中,在配管20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永磁体42在配管20的剖面上设置于相差180度的位置(即、相反侧的管壁22),本示例中相邻的永磁体42在配管20的剖面上设置于相差90度的位置。此外,相邻的永磁体42的设置角度不限于上述角度。通过上述配置,能够进一步减少不接触永磁体42而通过的排出液。因此,能够进一步高效地吸附结合物130。

图6是表示永磁体42的其它配置例的图。本示例的永磁体42以长边方向与传送部10的延伸方向(即、排出液流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式被插入。此外,平行除了指严格地平行的情况,还包含例如具有±20度以内的误差的情况。

本示例的传送部10具有与上游侧的配管26及下游侧的配管30相连,且直径比配管26及配管30要大的大径部28。大径部28具有与配管26及配管30相连接的两个侧面27。侧面27可以是与传送部10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面。

本示例中,两个侧面27相对配置。一侧面27形成有配管26的开口,另一侧面27形成有配管30的开口。本示例的永磁体42设置于侧面27,且其长边方向与侧面27正交。永磁体42可以设置于与下游侧的配管30对应的侧面27,也可以设置于与上游侧的配管26对应的侧面27,也可以既设置于与下游侧的配管30对应的侧面27,还设置于与上游侧的配管26对应的侧面27。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沿着排出液的流向来配置永磁体42的长边。因此,排出液长时间地潴留于永磁体42所产生的磁场内,从而能高效地吸附结合物130。

另外,配管26的侧面27上的开口与配管30的侧面27上的开口也可以设置于不相对的位置。也就是说,从大径部28的规定底面起各开口的高度h1及h2也可以不同。由此,能够高效地使排出液与永磁体42相接触。

图7是表示永磁体42的其它配置例的图。本示例的吸附部40具有沿着配管20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多个永磁体42。永磁体42配置于管壁22且其长边方向与配管22的延伸方向正交。其中,配管20的上游侧的多个第2永磁体42-2的密度比下游侧的多个第1永磁体42-1的密度要低。也就是说,上游侧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第2永磁体42-2的配置间隔p2比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永磁体42-1的配置间隔p1要大。

在排出液通过有多个永磁体42插入的配管20的情况下,结合物130被吸附于上游侧的永磁体42,因此下游侧排出液中的结合物130的浓度变低。因此,下游侧的永磁体42的密度较小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吸附排出液中的结合物130,结合物130可能回流至洗涤装置120。如本示例所示,通过提高下游侧的永磁体42的密度,能够防止结合物130回流至洗涤装置120。

图8是表示永磁体42的其它配置例的图。本示例的吸附部40具有沿着配管20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多个永磁体42。永磁体42配置于管壁22且其长边方向与配管22的延伸方向正交。其中,配管20的上游侧的多个第2永磁体42-2如图3a及图3b所示被插入至凹部24。也就是说,配管20的管壁22形成有与第2永磁体42-2对应的凹部24。

对此,第2永磁体42-2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第1永磁体42-1如图2a及图2b所示,直接插入配管20内并从配管20内拔出。第1永磁体42-1直接插入于配管20内,因此对于结合物130的吸附力比第2永磁体42-2及凹部24要大。因此,即使在结合物130的浓度较低的下游侧,也能吸附结合物130。

另一方面,第2永磁体42-2配置于结合物130的浓度较高的上游侧。因此,即使吸附力比第1永磁体42-1要低,也能充分地吸附结合物130。另外,由于配置于上游侧的第2永磁体42-2不易弄脏,因此能降低维护成本。

图9是表示配管20的结构例的图。本示例的配管20具有在配管20内在不同于配管2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32。至少一个板状部32可以设置成从与有永磁体42插入的管壁相反侧的管壁延伸到被两个永磁体42夹持的区域为止。另外,至少一个板状部32可以设置成从有永磁体42插入的管壁相同侧的管壁延伸,并被两个永磁体夹持。板状部32可以具有比永磁体42要大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使得排出液沿着永磁体42的长边方向流过。因此,排出液长时间地潴留于永磁体42所产生的磁场内,从而能高效地吸附结合物130。

本示例中,不对配管20的上游侧的第2永磁体42-2设置板状部32。另外,对第2永磁体42-2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永磁体42-1设置板状部32。由此,在结合物130的浓度较低的下游侧,能将结合物130高效地吸附于永磁体42。

图10是表示配管2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本示例的配管20的内壁设置有突起部34,该突起部34随着永磁体42从配管20被拔出,将永磁体42表面吸附的结合物130刮下。永磁体42如图2a及图2b所示,直接插入配管20内并从配管20内拔出。

突起部34形成为沿着插入配管20内的永磁体42的表面从管壁22突出。突起部3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永磁体42的表面相接触,也可以设置成突起部34的整体与永磁体42的表面相距稍许距离。突起部34可以具有越是远离管壁22剖面积越小的锥形状。

随着永磁体42从配管20被拔出,吸附于永磁体42的表面的结合物130被突起部34从永磁体42被剥离,并再次释放至配管20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高效地将结合物130再次释放至配管20内。

图11a及图11b是表示配管20的其它结构例的剖视图。本示例的配管20具有阀部38,该阀部38在永磁体42完全从配管20内拔出的同时,将管壁22的开口关闭。阀部38具有能将管壁22的整个开口覆盖的形状。此外,在与永磁体42相对的管壁22的端部设有密封环36。

阀部38具有固定于管壁22的铰链46。铰链46具有使阀部38向着将管壁22的开口关闭的方向旋转的弹性力。在永磁体42插入配管20内的情况下,阀部38沿着永磁体42被按压打开。在永磁体42插入至配管20内的长度在规定长度以上的情况下,阀部38的前端与永磁体42的表面接触。阀部38也可以起到突出部的功能,即、在将永磁体42从配管20拔出时,将结合物130刮下。

可以在永磁体42的周围设有阀部38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突起部34。例如,在永磁体42为四棱柱的情况下,可以在包围永磁体42的四边中的上游侧的一条边设置阀部38,在其它三边设置突起部34。其中,如图11b所示,突起部34设置成在阀部38进行开关的情况下,不与阀部38接触。突起部34可以留有供阀部38移动的空间。

在图1至图11b所示的结构中,配管20的延伸方向上的永磁体42间的距离可以为10mm以上、100mm以下。在永磁体42的距离过于小的情况下,永磁体42之间容易互相干扰在永磁体42的距离过大的情况下,吸附结合物130的性能会下降。

图12是表示排出液与永磁体42接触的时间与排出液中结合物130的去除率的关系的图。本示例中,使用一根长度为300mm、直径为10mm、磁力为1t的永磁体42。在直径为100mm的配管20内将永磁体42配置成其长边方向与配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使配管20内流过的排出液的流速以300mm/秒(接触时间1秒)、100mm/秒(接触时间3秒)、30mm/秒(接触时间10秒)、10mm/秒(接触时间30秒)来变化,从而测量排出液中结合物130的去除率。

此外,排出液中添加5000mg/l的黑碳、5000mg/l的磁粉、1mg/l的阴离子凝聚剂,并以50rpm搅拌一分钟。液温为20度,未添加ph调整剂。

如图12所示,在接触时间为1秒以上的情况下,结合物130的去除率变为90%以上。优选为将永磁体42设置成永磁体42与排出液的接触时间为1秒以上。

另外,控制部70可以根据排出液的流速来控制插入配管20的永磁体42的量。例如,排出液的流速越快,则插入配管20的永磁体42的量越多,而排出液的流速越低,使插入配管20的永磁体42的量越少。由此,能够将恰当量的永磁体42插入配管20,从而能够减小由于永磁体42存在于排出液中而产生的压力损失。

图13是表示排出液处理装置100的动作的概要的流程图。在第1判断阶段s300中,排出液处理装置100判断能否将排出液释放到外部。例如,在排出液处理装置100设置于船舶的情况下,若船舶位于能够将包含结合物的排出液进行释放的海域且测定部80所测得的排出液中的结合物的浓度及排出液的浑浊度在该海域中为可释放基准值以下,则控制部70判断为能将排出液释放到外部。控制部70可以每隔规定期间来进行s300的判断。

在第1判断阶段s300中判断为不能释放排出液的情况下,排出液处理装置100在添加阶段s302对从洗涤装置120排出的排出液添加磁粉、凝聚剂、ph调整剂等添加物。排出液处理装置100根据从洗涤装置120排出的排出液的浑浊度、浮游物质浓度及ph值来对排出液添加各添加物。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对储存于罐箱60的排出液添加各添加物。

接着,在传送阶段s304中,在传送部10内传送添加有添加物的排出液。在传送阶段s304中,可以进行传送以使得排出液回流至洗涤装置120。

另外,排出液处理装置100在执行传送阶段s304时,一同执行吸附阶段s306。在吸附阶段s306,利用设置于传送部10内的吸附部40将排出液中所包含的处理对象物质与磁粉的结合物进行吸附。另外,所吸附的结合物保持于传送部10内。

在第1判断阶段s300中判断为能释放排出液的情况下,控制部70在第2判断阶段s308,判断排出液中结合物浓度及排出液的浑浊度是否有富余。也就是说,控制部70在即使将吸附于永磁体42的结合物再次释放到排出液中,也对排出液中的结合物的浓度及浑浊度是否超过基准值进行判断。测定部80可以在罐箱60内或进入罐箱60的配管20测定排出液的结合物浓度及浑浊度。该基准值能例如使用与法定基准值相应的值。控制部70可以基于当前排出液中的结合物浓度及浑浊度来决定能再次释放结合物的量。更具体而言,控制部70可以决定将永磁体42从配管20拔出的量。

第2判断阶段s308中,在判断为排出液中的结合物浓度及浑浊度有富余的情况下,控制部70将永磁体42从配管20拔出,将吸附于永磁体42的结合物再次释放至排出液中(s309)。另外,控制部70使有结合物再次释放出的排出液流出至船舶外(s310)。第2判断阶段s308中,在判断为排出液中的结合物浓度及浑浊度无余量的情况下,控制部70不将结合物再次释放至排出液中,而仅使排出液流出至船舶外(s312)。

在仅使排出液流出至船舶外的情况下,来自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不经由罐箱60等的传送部10,而排出至船舶外。也就是说,不添加磁粉等,而将排出液释放至船舶外。

通过上述处理能高效地吸附来自洗涤装置120的排出液中包含的黑碳等浮游物质。另外,能够恰当地释放所吸附的物质。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添加多种变更或改进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权利要求的记载可以明确:上述那样添加多种变更或改进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技术范围内。

标号说明

10传送部、

20配管、

22管壁、

24凹部、

26配管、

27侧面、

28大径部、

30配管、

32板状部、

34突起部、

36密封环、

38阀部、

40吸附部、

42永磁体、

44位置、

46铰链、

60罐箱、

62磁粉添加部、

64ph调整部、

66凝聚剂添加部、

68泵部、

70控制部、

80测定部、

100排出液处理装置、

110废气源、

120洗涤装置、

130结合物。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排出液处理装置,对洗涤装置所排出的排出液进行处理,该排出液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排出液添加磁粉的磁粉添加部;

传送所述排出液的传送部;以及

吸附部,该吸附部设置于所述传送部内,将所述排出液中包含的至少含有处理对象物质与所述磁粉的结合物进行吸附,并将其保持在所述传送部内,

所述传送部具有配管,该配管在分支点分支成使所述排出液回流以供所述洗涤装置再利用的第1配管、以及使所述排出液流出至外部的第2配管,

在能将包含所述结合物的所述排出液排出至外部的情况下,

所述吸附部将所吸附的所述结合物再次释放至所述传送部内的所述排出液中。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粉添加部将所述磁粉投入罐箱,所述罐箱储存从所述洗涤装置排出的所述排出液,

所述吸附部设置于所述传送部的从所述罐箱到所述分支点为止的部分。

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部具有永磁体,该永磁体设置成能直接插入所述传送部内并从所述传送部内拔出,

通过将所述永磁体插入所述传送部内而吸附所述结合物,通过将所述永磁体从所述传送部内拔出而将所述结合物再次释放至所述传送部内。

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部具有永磁体,

所述传送部的管壁具有可插拔所述永磁体的凹部,

通过将所述永磁体插入所述凹部内,从而所述结合物吸附于所述凹部的内壁,通过将所述永磁体从所述凹部内拔出,从而将所述结合物再次释放至所述传送部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呈具有长边的长条形,以使所述永磁体的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传送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将所述永磁体插入。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部具有:

第1永磁体;以及

第2永磁体,该第2永磁体在所述传送部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于与所述第1永磁体不同的位置,且设置于与所述第1永磁体相反侧的管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部具有:

设置成能直接插入所述传送部内并从所述传送部内拔出的第1永磁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传送部的所述第1永磁体上游侧的第2永磁体,

所述传送部的管壁具有可插拔所述第2永磁体的凹部。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部具有多个永磁体,

所述传送部上游侧的永磁体的密度低于所述传送部下游侧的永磁体的密度。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呈具有长边的长条形,并且以使所述永磁体的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传送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将所述永磁体插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具有直径比上游侧及下游侧的配管要大的大径部,

所述大径部具有形成有所述上游侧及下游侧的配管的开口的侧面,

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大径部的侧面。

11.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定部,该测定部对所述吸附部下游侧的所述传送部内流过的所述排出液所包含的所述结合物的浓度或排出液的流速进行测定;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来控制所述永磁体插入所述传送部或所述凹部的量。

1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定部,该测定部对所述吸附部下游侧的所述传送部内流过的所述排出液所包含的所述结合物的浓度进行测定;以及

控制部,在将包含所述结合物的所述排出液排出至外部的情况下,该控制部以使所述测定部所测得的所述结合物的浓度被维持在容许范围内的方式,再次将所述结合物释放至所述吸附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吸附部再次释放所述结合物的情况下,从下游侧的所述吸附部按顺序再次将所述结合物释放。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送部的内壁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随着所述永磁体从所述传送部被拔出,将吸附于所述永磁体表面的所述结合物刮下。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送部的内壁设有阀部,该阀部随着所述永磁体从所述传送部被拔出,将所述永磁体曾经插入的开口堵住。

16.(修改后)一种排出液处理方法,对从洗涤装置排出的排出液进行处理,该排出液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排出液添加磁粉的磁粉添加阶段;

通过传送部对添加有所述磁粉的所述排出液进行传送的传送阶段;

利用设置于所述传送部内的吸附部将所述排出液中含有的处理对象物质与所述磁粉的结合物进行吸附,并将其保持在所述传送部内的吸附阶段;以及

所述传送部具有配管,该配管在分支点分支成使所述排出液回流以供所述洗涤装置再利用的第1配管、以及使所述排出液流出至外部的第2配管,在能将包含所述结合物的所述排出液释放至外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吸附部所吸附的所述结合物再次释放至所述传送部内的所述排出液中的再释放阶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