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生物悬浮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0501发布日期:2018-07-31 23:3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黑臭水体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生物悬浮填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人们的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中,从而使得河流中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而使得水体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进而导致水体发黑发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又可以消除水中多余营养,以改善水质的生物悬浮填料。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生物悬浮填料,包括:

聚羟基脂肪酸脂;

内层海绵层,所述内层海绵层包裹于所述聚羟基脂肪酸脂的外表面,该内层海绵层的内部混合有纳米铁粉;

内部塑料壳,所述内部塑料壳包裹于所述内层海绵层的外表面,同时该内部塑料壳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部塑料壳的外表面还包裹有外部海绵层,所述外部海绵层中混合有纳米铁粉,同时外部海绵层的外表面还包裹有一外部塑料壳,所述外部塑料壳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部海绵层上的孔比外部海绵层的孔要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通过在聚羟基脂肪酸脂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内部海绵层,所述内部海绵层中混合有纳米铁粉,因此纳米铁粉可以水中的磷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磷酸铁,可以降低水体中的磷;而聚羟基脂肪酸脂则可以作为碳源供进入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内部的反硝化细菌使用,从而去除水体中的cod、氮和磷,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有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生物悬浮填料,包括聚羟基脂肪酸脂10,所述羟基脂肪酸脂10可以做成一团,或若干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所述羟基脂肪酸脂10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内层海绵层11,该内层海绵层11的内部混合有纳米铁粉;同时所述内层海绵层11的外表面还包裹有一内部塑料壳12,该内部塑料壳1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通过内部塑料壳12包裹所述内部海绵层11,可以防止所述内部海绵层11散落,而内部塑料壳12上的镂空孔可供细菌或水进入至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的内部。

由于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通过在聚羟基脂肪酸脂10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内部海绵层11,所述内部海绵层11中混合有纳米铁粉,因此纳米铁粉可以水中的磷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磷酸铁,可以降低水体中的磷;而聚羟基脂肪酸脂10则可以作为碳源供进入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内部的反硝化细菌使用,从而去除水体中的cod、氮和磷,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其中,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的除磷功能,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内部塑料壳12的外表面还包裹有外部海绵层13,所述外部海绵层13中混合有纳米铁粉,同时外部海绵层13的外表面还包裹有一外部塑料壳14,所述外部塑料壳14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通过在内部塑料壳12的外表面还包裹有外部海绵层13,所述外部海绵层13中混合有纳米铁粉,进而所述内部海绵层11和所述外部海绵层13中的纳米铁粉均可以与水体中的磷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的除磷功能。同样的,通过外部塑料壳14包裹外层海绵层13,有效防止外部海绵层13散落。

在本发明中,所述内部海绵层11上的孔比外部海绵层13的孔要小,通过将内部海绵层11的孔设置得比外部海绵层13的孔小,使得好氧细菌可以依附于外部海绵层13上,而厌氧的细菌可以依附于内部海绵层1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生物悬浮填料,包括:聚羟基脂肪酸脂;内层海绵层,所述内层海绵层包裹于所述聚羟基脂肪酸脂的外表面,该内层海绵层的内部混合有纳米铁粉;内部塑料壳,所述内部塑料壳包裹于所述内层海绵层的外表面,同时该内部塑料壳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由于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通过在聚羟基脂肪酸脂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内部海绵层,所述内部海绵层中混合有纳米铁粉,因此纳米铁粉可以水中的磷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磷酸铁,可以降低水体中的磷;而聚羟基脂肪酸脂则可以作为碳源供进入本发明的生物悬浮填料内部的反硝化细菌使用,从而去除水体中的COD、氮和磷,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耿春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和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9
技术公布日:2018.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