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5792发布日期:2018-10-02 19:29阅读:10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背景技术:

三沟式氧化沟(又称t型氧化沟)是氧化沟的一种典型构造型式。目前采用的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是丹麦在间歇式运行的氧化沟基础上开创的,它实际上仍是一种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只是将曝气、沉淀工序集于一体,并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轮换运行的特点,其运转周期可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进行调整,从而使其运行操作更趋于灵活方便。这种工艺流程简单,无需另设一次、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使氧化沟工艺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大为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氧化沟占地面积大的缺点。近年来由于对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再加上节能降耗的要求,传统的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存在如下缺点:一是除磷脱氮效果有限;二是采用表面曝气,能耗高、充氧效率较低,且存在污泥沉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本工艺具有除磷脱氮效果明显、能耗较低、耐冲击性强、稳定达标排放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其包括将原有的每个周期6个阶段轮换运行优化为8个阶段轮换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阶段400s: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自流进入配水井配水至右边沟,右边沟出水堰板提起,右边沟推流器及污泥回流泵开启,同时左边沟出水堰板放下,开始出水;

2)、第二阶段8000s:右边沟转刷开始高速曝气,推流器停止推流,污泥回流泵继续回流300s后停止,7880s后转刷曝气停止,同时推流器再次开启推流120s后停止;

3)、第三阶段1800s:配水井由右边沟进水改为中沟进水,右边沟转刷开启曝气,运转1680s停止曝气,改为同沟推流器开启推流,推流120s后停止;

4)第四阶段4200s:右边沟所有设备停止运转,开始进入沉淀阶段;

5)第五阶段400s:配水井由中沟进水改为左边沟进水,左边沟出水堰板提起,左边沟推流器及污泥回流泵开启,同时右边沟出水堰板放下,开始出水;

6)第六阶段8000s:左边沟转刷开始高速曝气,推流器停止推流,污泥回流泵继续回流300s后停止,7880s后转刷曝气停止,同时推流器再次开启推流120s后停止;

7)第七阶段1800s:配水井由左边沟进水改为中沟进水,左边沟转刷开启曝气,运转1680s停止曝气,改为同沟推流器开启推流,推流120s后停止;

8)第八阶段4200s:左边沟所有设备停止运转,开始进入沉淀阶段;

9)在以上八个阶段中,中沟始终开启两台转刷曝气和四台推流器推流。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由配水井分别配送进入三沟式氧化沟的三条沟,边沟和中沟的进水时间可根据实际进水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述的中沟始终开启的6台转刷曝气减少至2台,使其溶解氧始终保持在2mg/l以上。

所述的中沟和两个边沟之间各增加了2台污泥回流泵,在边沟进水时将中沟污泥回流至边沟,增加边沟污泥浓度,同时为边沟提供溶解氧,使边沟混合液处于缺氧状态,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

所述的两个边沟各增加了4台推流器代替边沟转刷的低速推流,可以将边沟沉淀出水后的污泥充分混合而不增加溶解氧,使边沟混合液处于厌氧状态,达到厌氧释磷的目的。所述的左、中、右三条沟均采用转刷的高速曝气来充氧,为好氧、兼氧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溶解氧。

所述的左、中、右三条沟均采用低速水下推流器来实现泥水充分混合,使三条沟在泥水充分混合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进行,同时推流器功率较转刷低速推流的功率小很多,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工艺简单、不仅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强的特点,而且能耗较低,适合于有脱氮除磷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其包括将原有的每个周期6个阶段轮换运行优化为8个阶段轮换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阶段400s: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自流进入配水井配水至右边沟,右边沟出水堰板提起,右边沟推流器及污泥回流泵开启,同时左边沟出水堰板放下,开始出水;

2)、第二阶段8000s:右边沟转刷开始高速曝气,推流器停止推流,污泥回流泵继续回流300s后停止,7880s后转刷曝气停止,同时推流器再次开启推流120s后停止;

3)、第三阶段1800s:配水井由右边沟进水改为中沟进水,右边沟转刷开启曝气,运转1680s停止曝气,改为同沟推流器开启推流,推流120s后停止;

4)第四阶段4200s:右边沟所有设备停止运转,开始进入沉淀阶段;

5)第五阶段400s:配水井由中沟进水改为左边沟进水,左边沟出水堰板提起,左边沟推流器及污泥回流泵开启,同时右边沟出水堰板放下,开始出水;

6)第六阶段8000s:左边沟转刷开始高速曝气,推流器停止推流,污泥回流泵继续回流300s后停止,7880s后转刷曝气停止,同时推流器再次开启推流120s后停止;

7)第七阶段1800s:配水井由左边沟进水改为中沟进水,左边沟转刷开启曝气,运转1680s停止曝气,改为同沟推流器开启推流,推流120s后停止;

8)第八阶段4200s:左边沟所有设备停止运转,开始进入沉淀阶段;

9)在以上八个阶段中,中沟始终开启两台转刷曝气和四台推流器推流。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由配水井分别配送进入三沟式氧化沟的三条沟,边沟和中沟的进水时间可根据实际进水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述的中沟始终开启的6台转刷曝气减少至2台,使其溶解氧始终保持在2mg/l以上。

所述的中沟和两个边沟之间各增加了2台污泥回流泵,在边沟进水时将中沟污泥回流至边沟,增加边沟污泥浓度,同时为边沟提供溶解氧,使边沟混合液处于缺氧状态,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

所述的两个边沟各增加了4台推流器代替边沟转刷的低速推流,可以将边沟沉淀出水后的污泥充分混合而不增加溶解氧,使边沟混合液处于厌氧状态,达到厌氧释磷的目的。

所述的左、中、右三条沟均采用转刷的高速曝气来充氧,为好氧、兼氧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溶解氧。

所述的左、中、右三条沟均采用低速水下推流器来实现泥水充分混合,使三条沟在泥水充分混合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进行,同时推流器功率较转刷低速推流的功率小很多,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本工艺具有除磷脱氮效果明显、能耗较低、耐冲击性强、稳定达标排放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的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所存在如下的缺点:一是除磷脱氮效果有限;二是采用表面曝气,能耗高、充氧效率较低,且存在污泥沉积现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型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其包括将原有的每个周期6个阶段轮换运行优化为8个阶段轮换运行:第一阶段400s、第二阶段8000s、第三阶段1800s、第四阶段4200s、第五阶段400s、第六阶段8000s、第七阶段1800s、第八阶段4200s。在以上八个阶段中,中沟始终开启两台转刷曝气和四台推流器推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工艺简单、不仅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强的特点,而且能耗较低,适合于有脱氮除磷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刘海玉;李红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新
技术研发日:2018.05.07
技术公布日:2018.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