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5587发布日期:2018-11-07 10:5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侧柏经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侧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个平面。叶小,鳞片状,紧贴小枝上,呈交叉对生排列,叶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黄色,由交互对生的小孢子叶组成,每个小孢子叶生有3个花粉囊,珠鳞和苞鳞完全愈合。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木质化,开裂,种子不具翅或有棱脊。侧柏为中国特产,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寿命很长,常有百年和数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被选为北京市的市树。侧柏耐旱,常为阳坡造林树种,也是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叶和枝入药,可收敛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种子有安神、滋补强壮之效。

侧柏产于中国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西藏德庆、达孜等地有栽培。在吉林垂直分布达海拔250米,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达1000-1200米,在河南、陕西等地达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达3300米。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华北地区石炭岩山地、阳坡及平原多选用造林。朝鲜也有分布。但是天然侧柏林通常受环境污染,其生长势减弱,森林生态功能退化,所以需要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来解决侧柏生长过程中受到土壤污染的问题。

经检索,发明创造的名称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申请号为:201310417642.7,申请日为:2013.09.14)。本发明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采用以下步骤:一、降解有机污染物: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比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复杂得多,包括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等;有机污染物能否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发生转移,完全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亲水性、可溶性、极性和分子量;有机物亲水性越强,被植物吸收就越少;二、去除重金属污染:植物的根、茎、叶中cu的浓度分别为2707~6159、369~831和429~587mg/kg;杂草地上部分pb含量低于根系,其生物量大,同样吸收了大量pb;种子萌发并定居在铅锌尾矿上。

此外,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树木腐烂病修复装置及基于该修复装置的修复方法(申请号为:201710542374.x,申请日为:2017.07.05),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树木腐烂病修复装置及基于该修复装置的修复方法。该修复装置包括上杆、下杆和拉索,弯曲部顶部设有用于刮除老皮和腐烂病部位的刮除机构,弯曲部下部.在刮除机构对应位置设有挡板,弯曲部中部设有吸气装置;下杆底部设有用于控制刮除机构和吸气装置的开关,所述刮除机构还设有自动涂覆机构,用于涂覆修复剂,所述修复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石碱60-80份,蜂胶粉15-25份,有机膨润土5-12份,水溶性葡聚糖10-20份,纳米级磁性有序介孔介质6-10份,水80-120份。该申请案的涂覆方法所用修复剂能够快速修复乔木树干腐烂病,修复效率高,安全环保性好。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侧柏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收到土壤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检测侧柏生长地的土壤污染物,针对土壤的污染物配置调理剂,将侧柏生长地的土壤置换成含有调理剂的营养土,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修复效果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检测侧柏生长地的土壤污染物,针对土壤的污染物配置调理剂,将侧柏生长地的土壤置换成含有调理剂的营养土,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优选地,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s100、对侧柏生长地附近的土壤进行取样测量;

s200、对取样后的土壤进行试验分析,得到土壤的构成成分以及其中的污染物组成;

s300、在侧柏生长地四周挖掘种植坑,在种植坑的边缘设置隔绝层;

s400、在隔绝层的内侧设有污染物中和层,在中和层内储存有与污染物吸收中和的调理剂;

s500、在污染物中和层内铺设营养土。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中对土壤进行取样测量的具体方式为:被测量土壤的面积为s,取样的数量为a,a=10s,取样点平均分布于面积s内,且取样点之间距离为l,l>10cm。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中挖掘的种植坑为圆形,且该种植坑的直径为d,待修复树木枝干直径为d1,3d≤d≤5d。

优选地,所述步骤s400中的调理剂组分及比例为:川楝子锯末10、菜籽饼粉30、泥炭土10、硫酸锌3、六偏磷酸钠5、壳聚糖5、辣木豆荚33、菱铁矿渣19、褐铁矿渣18、桔皮75、em复合微生物菌剂6。

优选地,所述调理剂的含量为营养土含量的10%

优选地,所述隔绝层的水平厚度为d2,0.3d1≤d2≤0.6d1,所述隔绝层内为隔水性好的防水胶布及其它防水材料。

优选地,所述调理剂制备过程为:

(1)将桔皮、辣木豆荚晾晒干燥后与菱铁矿渣混合,置于密闭煅烧炉中,在充满氮气环境下以30℃/min的速度升温至500℃,保温30分钟后加入褐铁矿渣,保持温度反应20分钟,再将温度降至220-240℃,向密闭煅烧炉中不断通入氧气,30分钟后取出煅烧产物,震荡摇晃10-15分钟后过20目筛,得到磁性生物炭粉末备用;

(2)将川楝子锯末、菜籽饼粉、泥炭土、味精渣混合投入发酵池中,加水保持发酵堆含水量在55-60%,发酵29-35天后取出发酵物料,并压榨过滤,得发酵固体残渣和发酵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发酵液与硫酸锌、六偏磷酸钠混合后加热至65-70℃,搅拌10-15分钟后再加入步骤1所得生物炭粉末,浸渍50-70分钟,浸渍期间对发酵液采用超声辐照,超声频率为20-30khz,功率为65-75w,时间为90-120分钟,浸渍完成后用纱布过滤,得到浸渍生物炭备用;

(4)将步骤(3)所得浸渍生物炭与步骤(2)所得发酵固体残渣、em复合微生物菌剂、壳聚糖以及其他剩余物料混合后置于造粒机中造粒,备用;

(5)将步骤(4)所得颗粒进行研磨搅拌,即得调理剂。

优选地,所述调理剂在与营养土混合时需加入10%含量的水。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检测侧柏生长地的土壤污染物,针对土壤的污染物配置调理剂,将侧柏生长地的土壤置换成含有调理剂的营养土,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修复效果好;

(2)本发明的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设置隔绝层可以防止周边土壤污染物渗入营养土层,对在修复过程中的侧柏进行二次伤害;

(3)本发明的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调理剂在配置过程中使用同重量比例的菱铁矿渣和褐铁矿渣与生物质混合煅烧,可以通过产物间的再利用,更为高效的获得高磁性的生物炭,并借此大幅增加生物炭表面活性,提高吸附性,增加了对土壤有害成分的富集能力,配合有机和无机填料的作用起到养分供给和土壤修复的双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侧柏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检测侧柏生长地的土壤污染物,针对土壤的污染物配置调理剂,将侧柏生长地的土壤置换成含有调理剂的营养土,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本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为:

s100、对侧柏生长地附近的土壤进行取样测量;

s200、对取样后的土壤进行试验分析,得到土壤的构成成分以及其中的污染物组成;

s300、在侧柏生长地四周挖掘种植坑,在种植坑的边缘设置隔绝层;

s400、在隔绝层的内侧设有污染物中和层,在中和层内储存有和污染物吸收中和的调理剂;

s500、在污染物中和层内铺设营养土。

步骤s100中对土壤进行取样测量的具体方式为:被测量土壤的面积为s,取样的数量为a,a=10s,取样点平均分布于面积s内,且取样点之间距离为l,l>10cm。使得污染物取样分布更为均匀且取样数量基本能满足样本空间。

步骤s300中挖掘的种植坑为圆形,且该种植坑的直径为d,待修复树木枝干直径为d1,3d≤d≤5d,本实施例优选为d=4d,中的种植坑设置为圆形利于测量面积以及土壤体积,且种植坑的直径为待修复树木枝干直径的4倍,可以保证侧柏有足够的土壤去吸收营养。

所述步骤s400中的调理剂组分及比例为:川楝子锯末10、菜籽饼粉30、泥炭土10、硫酸锌3、六偏磷酸钠5、壳聚糖5、辣木豆荚33、菱铁矿渣19、褐铁矿渣18、桔皮75、em复合微生物菌剂6。所述调理剂的含量为营养土含量的10%,所述隔绝层的水平厚度为d2,0.3d1≤d2≤0.6d1,所述隔绝层内为隔水性好的防水胶布及其它防水材料。

本实施例的所述调理剂制备过程为:

(1)将桔皮、辣木豆荚晾晒干燥后与菱铁矿渣混合,置于密闭煅烧炉中,在充满氮气环境下以30℃/min的速度升温至500℃,保温30分钟后加入褐铁矿渣,保持温度反应20分钟,再将温度降至220-240℃,向密闭煅烧炉中不断通入氧气,30分钟后取出煅烧产物,震荡摇晃10-15分钟后过20目筛,得到磁性生物炭粉末备用;

(2)将川楝子锯末、菜籽饼粉、泥炭土、味精渣混合投入发酵池中,加水保持发酵堆含水量在55-60%,发酵29-35天后取出发酵物料,并压榨过滤,得发酵固体残渣和发酵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发酵液与硫酸锌、六偏磷酸钠混合后加热至65-70℃,搅拌10-15分钟后再加入步骤1所得生物炭粉末,浸渍50-70分钟,浸渍期间对发酵液采用超声辐照,超声频率为20-30khz,功率为65-75w,时间为90-120分钟,浸渍完成后用纱布过滤,得到浸渍生物炭备用;

(4)将步骤(3)所得浸渍生物炭与步骤(2)所得发酵固体残渣、em复合微生物菌剂、壳聚糖以及其他剩余物料混合后置于造粒机中造粒,备用;

将步骤(4)所得颗粒进行研磨搅拌,即得调理剂,调理剂制备过程中使用同重量比例的菱铁矿渣和褐铁矿渣与生物质混合煅烧,可以通过产物间的再利用,更为高效的获得高磁性的生物炭,并借此大幅增加生物炭表面活性,提高吸附性,增加了对土壤有害成分的富集能力,配合有机和无机填料的作用起到养分供给和土壤修复的双重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