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7189发布日期:2018-11-02 21:0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姜制品的生产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废水监测的采样、运输、保存和分析全过程严格按照《水和废水检测技术规范》(hj/t91-2002)规定执行,实验室分析过程中采取全过程空白、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

现代水处理工艺中,混凝—絮凝处理技术仍然是使用率最高、处理效果较好的技术方案。

该工艺的核心是通过无机盐(有天然或人工处理之分)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人工合成或天然,目前基本为人工合成)协同作用,使污水中各种细小的杂质或有毒溶解物质以吸附聚集长大的方式沉淀,从而易于以固液分离或过滤技术实现其与水体的分离,达到水质的净化。

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案的有效率是比较高的,但如果遇到污染成份比较复杂、污染负荷比较大的污水,这种工艺的实施将会遇到不少问题,主要有①由于理论上尚未搞明白的一些物理化学或化学方面的原因,致使混凝—絮凝过程完成不好或无法完成,即便勉强完成这一过程,亦无法进行有效的固液分离或过滤工艺;②絮凝—沉降过程结束以后,矾花稳定性差,破碎以后会严重影响固液分离技术的实施;③处理工艺措施掌握不合理时,如水力参数掌握不合适、处理剂添加顺序不合理、处理剂添加量与水体要求差别比较大等等均有可能造成絮凝困难,使净化工作失败,而且混凝—絮凝过程一旦失败,会导致废水无法再以常规的混凝—絮凝工艺进行处理,只能考虑其它比较特殊的处理方案,造成经济以及处理时间的极大浪费。

此外,传统的混凝—絮凝工艺一般均要配备相应的固液分离或过滤方案,以备对残渣进行脱水,对于残渣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可剥离性,即指残渣在完成脱水过程以后,是否能够比较容易的脱离机械表面(如压滤机、离心机)或过滤介质表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可剥离性,将会极大的降低固液分离机械的使用效率,严重影响净化工艺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3-7份、氢氧化钙3-6份、硫酸铜占3-8份、改性活性炭8-15份、聚乙二醇3-7份、硅酸钠占2-5份、石英石粉6-10份、聚3-羟基丁酸酯1-5份、表面活性剂7-12份、聚丙烯酰胺4-9份、聚合硫酸铁2-5份、异氰尿酸钠4-7份、泡腾崩解剂7-12份、碳酸钠3-6份和改性糯米粉8-12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3-7份、二乙醇胺占5-8份、磷脂占8-12份、氨基磺酸酯5-9份和吐温占3-7份。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3份、氢氧化钙3份、硫酸铜占3份、改性活性炭8份、聚乙二醇3份、硅酸钠占2份、石英石粉6份、聚3-羟基丁酸酯1份、表面活性剂7份、聚丙烯酰胺4份、聚合硫酸铁2份、异氰尿酸钠4份、泡腾崩解剂7份、碳酸钠3份和改性糯米粉8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3份、二乙醇胺占5份、磷脂占8份、氨基磺酸酯5份和吐温占3份。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5份、氢氧化钙4.5份、硫酸铜占5.5份、改性活性炭12份、聚乙二醇5份、硅酸钠占3.5份、石英石粉8份、聚3-羟基丁酸酯3份、表面活性剂9.5份、聚丙烯酰胺6.5份、聚合硫酸铁3.5份、异氰尿酸钠5.5份、泡腾崩解剂9.5份、碳酸钠4.5份和改性糯米粉10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5份、二乙醇胺占6.5份、磷脂占10份、氨基磺酸酯7份和吐温占5份。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7份、氢氧化钙6份、硫酸铜占8份、改性活性炭15份、聚乙二醇7份、硅酸钠占5份、石英石粉10份、聚3-羟基丁酸酯5份、表面活性剂12份、聚丙烯酰胺9份、聚合硫酸铁5份、异氰尿酸钠7份、泡腾崩解剂12份、碳酸钠6份和改性糯米粉12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7份、二乙醇胺占8份、磷脂占12份、氨基磺酸酯9份和吐温占7份。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所述改性糯米粉是将糯米与多种蔬菜经适合配比后,通过低温磕制得到一种新型的改性糯米粉。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所述改性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一定量的活性炭依次进行纯化以及氧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活性炭洗涤、烘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活性炭加入乙二胺中,在脱水缩合剂的作用下活性炭与乙二胺发生接枝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烘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与香兰素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烘干;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与硼氢化钠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烘干即可得到所需的改性活性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具有很强的絮凝作用,悬浮物和重金属的去除率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杀菌效果,极大地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危害,使其具有更加环保等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所述改性糯米粉是将糯米与多种蔬菜经适合配比后,通过低温磕制得到一种新型的改性糯米粉。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所述改性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一定量的活性炭依次进行纯化以及氧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活性炭洗涤、烘干;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活性炭加入乙二胺中,在脱水缩合剂的作用下活性炭与乙二胺发生接枝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烘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与香兰素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烘干;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与硼氢化钠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洗涤、烘干即可得到所需的改性活性炭。

实施例1

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3份、氢氧化钙3份、硫酸铜占3份、改性活性炭8份、聚乙二醇3份、硅酸钠占2份、石英石粉6份、聚3-羟基丁酸酯1份、表面活性剂7份、聚丙烯酰胺4份、聚合硫酸铁2份、异氰尿酸钠4份、泡腾崩解剂7份、碳酸钠3份和改性糯米粉8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3份、二乙醇胺占5份、磷脂占8份、氨基磺酸酯5份和吐温占3份。

实施例2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7份、氢氧化钙6份、硫酸铜占8份、改性活性炭15份、聚乙二醇7份、硅酸钠占5份、石英石粉10份、聚3-羟基丁酸酯5份、表面活性剂12份、聚丙烯酰胺9份、聚合硫酸铁5份、异氰尿酸钠7份、泡腾崩解剂12份、碳酸钠6份和改性糯米粉12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7份、二乙醇胺占8份、磷脂占12份、氨基磺酸酯9份和吐温占7份。

实施例3

上述的一种主要基于cod和ss的清姜废水净化剂的生产工艺,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苯扎氯铵5份、氢氧化钙4.5份、硫酸铜占5.5份、改性活性炭12份、聚乙二醇5份、硅酸钠占3.5份、石英石粉8份、聚3-羟基丁酸酯3份、表面活性剂9.5份、聚丙烯酰胺6.5份、聚合硫酸铁3.5份、异氰尿酸钠5.5份、泡腾崩解剂9.5份、碳酸钠4.5份和改性糯米粉10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l-谷氨酸二乙酸四钠5份、二乙醇胺占6.5份、磷脂占10份、氨基磺酸酯7份和吐温占5份。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1中没有添加改性活性炭成分,其余成分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2中没有添加表面活性炭成分,其余成分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3中没有添加改性糯米粉成分,其余充分相同;

本次试验检测共取水质样品6等分,分别编号样品a、样品b、样品c、样品d、样品e和样品f;

实验说明:本次检测试验在该地生产废水总排口设置1个监测点,每天取样3次,从下表实验结果得出,该地排口ph、cod和ss连续两天实验的数据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生产废水总排口排放达标。

表1(2017年1月):

注:表1中所述样品a、样品b和样品c分别代表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

表2(2017年1月):

注:表2中所述样品d/样品ehe1样品分别代表

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

综上所述:通过表1和表2的实验结果对比得知本发明所述废水净化剂的净水效果远好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废水净化剂的净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