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9980发布日期:2018-09-29 02:0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其可应用于石油、多氯联苯、苯系物等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处理,属于土壤环境保护和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众多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被搬迁出城市,遗留下大量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这些场地土壤中因存在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暴露会对地下水、居民等敏感目标带来潜在风险,正在引起政府和环保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如何对这类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业已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目前,针对这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三类。其中,应用较多的技术为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固化稳定化和植物修复技术,以及针对有机物污染处理的热脱附、化学氧化、堆肥等技术。固定稳定化技术的优点在于处理速度快、成本较低、且国内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处理装备,但缺点是人们对于固化稳定化后晶格中的污染物是否会由于自然风蚀、地形、降雨、及时间周期增加等众多因素影响而被释放出来,尚缺乏长周期监测和系统的风险评估;热脱附和化学氧化技术的优点在于几乎可处理所有有机物污染的场地和土壤,且处理周期短,但缺点在于能耗高、操作要求高、成本高,处理过程可能产生比原污染物毒性更强的次生产物;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在于成本低、环境友好型突出,但缺点在污染物浓度超过功能微生物菌群耐受范围时,微生物活性降低或失活,难以胜任重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治理。

为了能有效修复这类高污染土壤,缩短修复周期,降低处理成本,阻隔污染场地对周边敏感目标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满足政府部门对于污染场地管理的需求,有必要对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开发适宜中国国情的土壤修复设备。

因此,基于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包括第一主反应部,第二副反应部,两者在通过隔板隔离,并且两者之间通过相应管道完成上清液、功能微生物等的输送,整个装置集合超声空化、臭氧氧化、微生物处理、泥水功能于一体,共同完成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并解决了重度有机污染土壤难以生物处理,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能耗过高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包括第一主反应部和第二副反应部,第一主反应部和第二副反应部之间通过隔板进行隔离;第一主反应部上设有泥水进样口,第一主反应部的内部设有叶轮,叶轮在位于第一主反应部外部的电机的驱动下将土壤和水搅拌均匀;第一主反应部的底部分别设有从外部伸入的臭氧导入管和空气导入管,分别将臭氧和空气输送至第一主反应部的底部,臭氧导入管上设有臭氧曝气盘,空气导入管上安装有空气曝气盘;第一主反应部的底部下端安装有超声波发生装置;

第二副反应部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与输水管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主反应部内;第二副反应部内设有第二空气导入管,第二空气导入管上设有第二空气曝气盘,第二副反应部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主反应部的第一排水口连接,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的土壤上清液输送到第二副反应部中。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主反应部中靠近底部的区域设有刮泥机,第一主反应部的外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位于第一主反应部内部的电动闸门连接,当电动闸门关闭时,电动闸门与第一主反应部的底部形成闭合,当电动闸门打开时,电动闸门与第一主反应部的底部形成流出通路,便于刮泥机排泥,流出通路与土壤收集池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刮泥机包括转轮、链条、刮泥板,转轮分别安装在第一主反应部内底部和顶部,安装在第一主反应部顶部的转轮个数大于等于一个,位于顶部的转轮与位于底部的转轮连接,在顶部转轮连接的电机驱动下,整个刮泥板开始运转;位于底部的转轮、刮泥板均安装在链条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主反应部的底部下端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之间形成凹槽,凹槽的空间用于布设臭氧导入管、臭氧曝气盘、空气导入管、空气曝气盘,凹槽的高度小于运行中刮泥板的底边最低点与第一主反应部底部的距离。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空气曝气盘的高度、臭氧曝气盘的高度均小于凹槽的高度。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土壤收集池上设有排泥管和放空管,排泥管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底部的污泥排出,放空管用于将通过排泥管无法排出的土壤颗粒倾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副反应部上还设有第二进水口,用于将发酵培养液和功能微生物菌群导入到第二副反应部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主反应部上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内达标并静置后的上清液排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主反应部设有第一溢流口,用于防止泥水混合物溢流。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副反应部设有第二溢流口,用于将超过运行水位的发酵培养液排出。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开始培养功能微生物菌群,关闭第二排水管,将活化的功能微生物菌群与发酵培养液混合后,通过第二进水口排入到第二副反应部内,利用第二空气导入管和第二空气曝气盘进行曝气;

2)将污染土壤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泥水混合液;

3)将步骤2)中泥水混合液通过泥水进样口排入第一主反应部内,依次启动电机和超声波发生装置,搅拌、超声,然后关闭超声波发生装置,启动臭氧发生装置,利用臭氧导入管8和臭氧曝气盘进行污染土壤的氧化处理;

4)待臭氧氧化处理后,关闭臭氧发生器,停止臭氧曝气,启动第二副反应部底部的潜水泵,将步骤1)中培养好的功能微生物菌群通过输水管加入至第一主反应部1内;

5)待第一主反应部内功能微生物菌群加入量达到预定体积后,关闭第二副反应部中的潜水泵,并启动第一主反应部1的外接的曝气装置,利用空气导入管和空气曝气盘11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充足氧气;

6)待曝气达到预定时间后,取样检验土壤和水中污染物浓度,如果达标则停止空气曝入,泥水混合物静置分离后,开启排水管,所有测定指标达标后排放;如果泥水混合物中土壤和水中污染物未达标,则继续处理,直至污染物达标处理。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7)对步骤6)中达标处理静置后的土壤进行外排,先开启第一电机,待电动闸门升至超过刮泥板的高度后,关停第一电机,再分别启动刮泥机和排泥管所连接的污泥泵,在刮泥机的带动下,底部沉降的土壤被排入土壤收集池,并通过排泥管被外排后处理;

8)待第一主反应部底部沉降的土壤和土壤收集池的土壤全部排完后,关停排泥管外接的污泥泵,启动第一电机,使电动闸门下降至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形成闭合,则完成污染土壤的超声空化、臭氧氧化及微生物处理;

9)重复步骤2)至8),进行后续批次污染土壤的处理,重复过程中,土壤收集池中难以通过排泥管排出的土壤,可利用放空管进行外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泥浆反应器可实现对轻度、中度、重度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2)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污染物进行空化处理,采用臭氧导入管通入臭氧,臭氧中羟基自由基可对污染物进行氧化,第二副反应部通过培养功能微生物菌群并将其输送到第一主反应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协同实现对污染物的达标处理。

3)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土壤收集池、刮泥机等,在泥水混合物中污染物经过达标处理后,可有效实现泥水的固液分离,泥水经沉降后,其上清液可根据需要进行部分或全部回用,回用时可进行功能微生物菌种的培养,有利于节约成本。

4)本发明所述操作方法简单,处理速度快、修复周期短,可实现重度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主反应部1中底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主反应部,2—第二副反应部支撑件,3—隔板,4—泥水进样口,5—电机,6—叶轮,7—超声波发生装置,8—臭氧导入管,9—臭氧曝气盘,10—空气导入管,11—空气曝气盘,12—第一电机,13—电动闸门,14—转轮,15—链条,16—刮泥板,17—土壤收集池,18—排泥管,19—放空管,20—排水管,21—第一溢流口,22—第二进水口,23—第二空气导入管,24—第二空气曝气盘,25—潜水泵,26—输水管,27—第二排水管,28—第一进水口,29—第二溢流口,30—支撑块,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新型泥浆反应器,包括第一主反应部1和第二副反应部2,第一主反应部1和第二副反应部2之间通过隔板3进行隔离;第一主反应部1上设有泥水进样口4,第一主反应部1的内部设有叶轮6,叶轮6在位于第一主反应部1外部的电机5的驱动下将土壤和水搅拌均匀;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分别设有从外部伸入的臭氧导入管8和空气导入管10,分别将臭氧和空气输送至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臭氧导入管8上设有臭氧曝气盘9,空气导入管10上安装有空气曝气盘11;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下端安装有超声波发生装置7;

第二副反应部2内设有潜水泵25,潜水泵25与输水管26连接,输水管26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主反应部1内;第二副反应部2内设有第二空气导入管23,第二空气导入管23上设有第二空气曝气盘24,第二副反应部2的第一进水口28与第一主反应部1的第一排水口20连接,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1的土壤上清液输送到第二副反应部2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反应部1,可作为一个独立容器或作为一个容器的部分区域,其是作为处理污染土壤的主要反应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反应部1是超声空化、臭氧氧化、生物降解及泥水分离功能的主要反应场所;第二副反应部2同样也可作用一个独立容器或者反应容易的一部分区域,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培养功能微生物菌群,将培养后的微生物菌群输送至第一主反应部1,对第一主反应部1中的污染物进行微生物降解。第一主反应部1与第二副反应部2之间通过隔板3进行隔离,故第一主反应部1与第二副反应部2可合并为一个整体容器,然后通过隔板3进行隔离,达到分离的目的。另外,隔板3为不锈钢隔板。泥水进样口4设置在第一主反应部1上,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染土壤和水的混合物通过泥沙泵输送到第一主反应部1,在第一主反应部1内进行处理。为了使从第二副反应部1加入到第一主反应部的功能微生物菌群能够与第一主反应部1中的土壤、水混合均匀,启动电机5,电机5驱动叶轮6不断搅动泥水混合物。而设置在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下端的超声波发生装置7,利用空化作用降低第一主反应部1中污染物的粘度,同时促进泥水混合物中污染物从土壤颗粒解吸进入水中。

为了加强对污染土壤的处理,在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设置与外界连通的臭氧导入管8,用于将臭氧输送至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段,另外,在臭氧导入管8上安装臭氧曝气盘9,臭氧曝气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可对微生物难降解高分子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处理。

在设置臭氧导入管8的同时,还设置有空气导入管10,用于将空气输送至反应部1的底部段,并在空气导入管10上安装空气曝气盘11,在空气曝气过程中,可以加速对超声波发生装置7运行时解吸后的污染物以及臭氧氧化处理后产生的、易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处理。

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副反应部2的底部设有第二空气导入管23,第二空气曝气盘24,第二空气导入管23的设置,为功能微生物菌群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其快速繁殖、生长。而潜水泵25的设置,是将第二副反应部2培养后的功能微生物菌群输入至第一主反应部1,进行土壤生物处理。第二副反应部2的第一进水口28与第一主反应部1的第一排水口20连接,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1的土壤上清液输送到第二副反应部2中,进行功能微生物菌群的培养。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主反应部1中设置超声波发生装置7和臭氧导入管8,分别对污染土壤进行超声空化和臭氧氧化处理,而在第二副反应部2进行培养后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可被导入第一主反应部1,并充分利用空气导入管10提供的充足氧气,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处理,整个过程按照“超声空化/臭氧氧化/生物处理”的工艺路线,协同实现污染物的达标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主反应部1中靠近底部的区域设有刮泥机,第一主反应部1的外部设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与位于第一主反应部1内部的电动闸门13连接,当电动闸门13关闭时,电动闸门13与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形成闭合,当电动闸门13打开时,电动闸门13与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形成流出通路,便于刮泥机排泥,流出通路与土壤收集池17连通。

其中,所述刮泥机包括转轮14、链条15、刮泥板16,转轮14分别安装在第一主反应部1内的底部和顶部,安装在第一主反应部1顶部的转轮14个数大于等于一个,位于顶部的转轮14与位于底部的转轮14连接;位于底部的转轮14、刮泥板16均安装在链条15上。

本实施例中刮泥机的驱动,主要依靠其本身的驱动系统的驱动来进行工作,其中,驱动系统具体可为电机,电机驱动位于第一主反应部1顶部的转轮14转动,位于第一主反应部1的转轮14与位于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的转轮14发生联动,进而带动刮泥机的链条15的传动,使链条15上设置的刮泥板16不停转动,将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沉降的土壤推入土壤收集池17中进行下一步处理。

其中,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轮14本身结构为现有技术,设置在第一主反应部1顶部的个数为大于等于一个,即一个或一个以上,由于转轮14为刮泥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驱动链条15的移动或转动。

当设置在第一主反应部1顶部的转轮14只有一个时,一个电机与一个转轮14一一对应连接,转轮14与位于链条15上的转轮14进行联动。

当设置在链条15上的转轮14为两个,可分布在链条15上的不同位置,位于顶部的转轮14与位于链条15上的其中一个转轮14联动,另一个转轮14备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链条15为现有技术,主要作用是在转轮14的驱动下,带动刮泥板14开始刮泥操作。

其中,所述土壤收集池17上设有排泥管18和放空管19,排泥管18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的污泥排出,放空管19用于将通过排泥管18无法排出的土壤颗粒排出。

当第一电机13驱动电动闸门12关闭时,电动闸门12与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形成闭合,当电动闸门12向上打开时,形成敞开的通路,便于刮泥机排泥。

当第一主反应部1中的土壤达标处理并静置后,在在刮泥机的作用下,反应器1底部沉降的土壤被刮泥机推入土壤收集池17,并通过排泥管18被排出,无法排出的土壤则通过放空管19倾倒出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刮泥机等一系列装置可完成污染土壤处理后的后续处理流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下端设有支撑块30,支撑块30之间形成凹槽31,凹槽31的空间用于布设臭氧导入管8、臭氧曝气盘9、空气导入管10、空气曝气盘11,凹槽31的高度小于等于运行中刮泥板16运行时,刮泥板16的底边最低点与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凹槽底边的距离。

其中,所述空气曝气盘11的高度、臭氧曝气盘9的高度均小于凹槽31的高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主反应部底部结构进行改进,在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设置支撑块30,支撑块30为第一主反应部底部的固有结构,在支撑块30之间形成凹槽31,相邻两个支撑块30之间形成一个凹槽31,在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设有多个支撑块30,故凹槽31的个数对应性增加,且形成的凹槽31形状相同,凹槽31的空间主要用于布置臭氧导入管8、臭氧曝气盘9、空气导入管10、空气曝气盘11,在具体布置时,臭氧导入管8与臭氧曝气盘9作为一个组合,空气导入管10和空气曝气盘11作为一个组合,分别置于凹槽31内,采用上述设置,实现对臭氧导入管8、臭氧曝气盘9、空气导入管10、空气曝气盘11本身结构的合理布置,避免冗繁复杂的陈设,造成第一主反应部1内部空间的不合理利用。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对凹槽31的高度进行优选,由于凹槽31的上端设置有刮泥机,为了确保刮泥机中的刮泥板16的正常工作,限制凹槽31的顶部与刮泥板16的底边存在间隙,即凹槽31的高度小于等于运行中刮泥板16运行时,刮泥板16的底边最低点与第一主反应部1底部凹槽底边的距离,采用这种设置,刮泥板16在运行时,可避免刮泥板16与凹槽31发生碰撞。由于凹槽31内设有臭氧导入管8、臭氧曝气盘9、空气导入管10、空气曝气盘11,优选,所述空气曝气盘11的高度、臭氧曝气盘9的高度均小于凹槽31的高度,可避免对应臭氧、空气导入管,臭氧、空气曝气盘的破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副反应部2上还设有第二进水口22,用于将发酵培养液和功能微生物菌群导入到第二副反应部2内。

其中,所述第一主反应部1上设有排水管20,排水管20用于将第一主反应部1内达标并静置后的上清液排出。

其中,所述第一主反应部1设有第一溢流口21,用于防止泥水混合物溢流。

其中,所述第二副反应部2设有第二溢流口29,用于将超过运行水位的培养液排出,防治溢流。

其中,所述第二副反应部2上设有第二排水管27,用于将反应器2中功能微生物菌群及培养液排空。

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泥浆反应器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准备工作,应详细掌握所需处理的土壤中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本反应器主要用于石油、农药、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土壤中污染物为重金属则不建议采用本装置。

1)开始培养功能微生物菌群,该项工作在第二副反应部2中进行,在确保第二排水管27关闭的前提下,将活化好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加入配制好的发酵培养液后,通过第二进水口22排入第二副反应部2内,利用第二空气导入管23和第二空气曝气盘24进行曝气,确保使用时获得活性最高的功能微生物菌群;

2)利用外接搅拌装置将污染土壤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泥水混合液;

3)利用泥沙泵将步骤2)中泥水混合液通过泥水进样口4排入第一主反应部1内,至一定水位后停止泥水混合物的排入,按顺序启动电机5和超声波发生装置7,搅拌、超声,关闭超声波发生装置7,并启动臭氧发生装置,利用臭氧导入管8和臭氧曝气盘9进行污染土壤的氧化处理;

4)待臭氧氧化后,关闭臭氧发生器,停止臭氧曝气,启动第二副反应部2底部的潜水泵25,将培养好的功能微生物菌群通过输水管26加入至第一主反应部1内;

5)待第一主反应部1内功能微生物菌群加入量达到预定体积后,关闭第二副反应部2中的潜水泵25,并启动第一主反应部1的外接的曝气装置,利用空气导入管10和空气曝气盘11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充足氧气;

6)待曝气达到预定时间后,取样检验土壤和水中污染物浓度,如果达标则停止空气曝入,待泥水混合物静置分离后,开启排水管20,将上清液排入与本装置外接的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后续紫外消毒池进行进一步处理,确保所有测定指标达标排放,如果第一主反应部1和第二副反应部2耗水量较多,且为了充分利用第一主反应部1中高活性的功能微生物,则可将部分第一主反应部1中的上清液通过第一进水口28排入第二副反应部2内进行回用,如果泥水混合物中土壤和水中污染物未达标,则继续处理,直至污染物达标处理;

7)对步骤6)中达标处理的土壤静置后进行外排,先开启电动闸门的第一电机12,待电动闸门13升至超过刮泥板16的底部高度后,关停第一电机12,再分别启动刮泥机和排泥管18所连接的污泥泵,在刮泥机的带动下,底部沉降的土壤被排入土壤收集池17,并通过排泥管18被外排后处理;

8)待第一反应部1底部沉降的土壤和土壤收集池17的土壤全部排完后,关停排泥管18外接的污泥泵,启动电动闸门第一电机12,使电动闸门13下降至第一主反应部1的底部,形成闭合,至此完成污染土壤的超声空化、臭氧氧化及微生物处理。

9)重复步骤2)至8),进行后续批次污染土壤的处理。

在重复步骤2)至8)的过程中,土壤收集池中难以通过排泥管18排出的土壤,可利用放空管19进行外排。

对比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针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为,比如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具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采集被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置于阴凉处风干,剔除植物根系及石砾等杂质后过筛处理,放置备用;

步骤2:制备泥浆液:准确量取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样品和灭菌去离子水,置于反应容器内,配成泥浆液,泥浆液混匀,具体混匀方法为常规处理方法;

步骤3:对步骤2中的进行臭氧预处理:在臭氧发生装置中设置预处理的臭氧浓度和预处理时间,开启臭氧发生装置和水浴振荡器,向反应容器的泥浆液中通入臭氧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关闭臭氧发生装置;

步骤4:向反应容器中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向反应容器中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实现泥浆液中的多环芳烃的增溶;

步骤5: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态培养基:继续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富含营养元素的液态培养基,用于富集培养被污染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

步骤6:进行联合降解:将反应容器继续置于水浴振荡器内进行降解反应,并采用水浴振荡器,震荡混匀;

步骤7:定期取样测定直至修复完成: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取样,分析泥浆液中剩余多环芳烃的浓度,直至多环芳烃的去除率达到稳定,至此,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完成。

对比实施例2:

现有技术中针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方法为:将处理好的污染土壤经过超声波处理,然后采用真空抽滤系统分离,把泥浆中的油乳化为液体和水,然后进行分析该经真超声处理后土壤中的总石油烃、多氯联苯、多环苯烃的浓度及去除率。

对比实施例3:

现有技术中针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方法为:将处理好的污染土壤经过装柱处理,然后将氧气通入其中,调节通入氧气的流量,然后再通入臭氧,经过臭氧处理后的污染土壤,检测该土壤中总石油烃、多氯联苯、多环苯烃的浓度及去除率。

对比实施例4:

现有技术中针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为:将处理好的污染土壤制备成泥浆,如加入到本实施例5所述的第一主反应部1中,然后在第一主反应部1中加入或活化的功能微生物菌,对污染土壤中的总石油烃、多氯联苯、多环苯烃等进行降解。

实验组实施例:

采用实施例5,对比实施例1—4同时对相同的污染土壤进行处理。

该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浓度为20000mg/kg,多氯联苯pcb的浓度为300mg/kg,多环芳烃的浓度为1000mg/kg,且上述表格中表示的总石油烃的浓度为处理后检测的数据,多氯联苯的浓度为处理后检测的数据,多环苯烃的浓度为处理后检测的数据。

实验准备:将污染土壤等量分成11份,一份作为空白组,其余按两份为一组,共五组采用实施例所述方法进行操作的为实验组1-1,实验组1-2,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对比例2—1和对比例2-2,对比例3-1和对比例3-2,对比例4-1和对比例4-2,分别按照对比实施例1—4所述方法进行操作,然后分别测定处理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如下表所示:

且在对比例1-4中,具体操作涉及到通入臭氧的流量,时间,以及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加入的活能微生物菌群等均与实施例5相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

通过上述对相同土壤(含有重度污染物)进行处理后,可知实施例5中采用的修复方法,相对于对比例1—4中仅采用超声、臭氧处理、活能微生物处理或者二者结合的处理方式,其在对总石油烃、多氯联苯、多环苯烃的去除效果显著。可知,实施例整个过程按照“超声空化/臭氧氧化/生物处理”的工艺路线,协同实现污染物的达标处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