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微生物活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2400发布日期:2018-10-19 21:38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道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活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起,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河流污染与破坏问题,欧洲各国开始重视河道污水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河道污水治理工程还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建设多自然型河川等理念。当河道的自净功能不能满足对进入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净化的作用时,河水的污染将渐渐加重。

根据天然河床上附着生物膜的过滤作用及净化作用,人工填充滤料和载体,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从而使河流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生物膜技术因其降解能力强、接触时间短、占地面积小以及投资少等特点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应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多种生物膜技术对污染严重的中小河流进行净化并获良好效果。

然而当需要向河道中投加填料时,必须构建建筑,需要电力和机械等投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投加的功能性微生物活化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能性微生物活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若干个微生物菌块以及一个微生物发生器;所述微生物菌块内包裹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所述微生物发生器成筒状,且在筒壁上设置过孔,微生物发生器用于微生物生长扩散;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微生物菌块和微生物发生器固定在河床上,所述微生物发生器竖直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生物菌块与微生物发生器之间的距离在10~30cm。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块上设置有蜂窝孔。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发生器由陶瓷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个镂空的壳体,壳体包括底面和侧面,微生物菌块和微生物发生器位于壳体中,在壳体中填充石块用于固定微生物菌块,且微生物发生器底部插入石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竹篓。

进一步的,所述的竹篓底部还设置有三个用于插入河床淤泥中的支脚。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使用方便,可以根据河道宽度,流量等选择布置本装置的密度,采用直接投加或与载体相结合的方式,操作简单,无需增设其他构筑物。高效微生物投入后,没有电力和机械投入,无需进行管理,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功能性微生物活化系统包括固定装置、若干个微生物菌块2以及一个微生物发生器6;所述微生物菌块内包裹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所述微生物发生器成筒状,且在筒壁上设置过孔5,微生物发生器6用于微生物生长扩散;固定装置用于将微生物菌块和微生物发生器固定在河床上,所述微生物发生器竖直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生物菌块与微生物发生器之间的距离在10~30cm。微生物菌块2上设置有蜂窝孔,便于微生物快速扩散至水中。微生物发生器由陶瓷材料制成。

固定装置包括一个镂空的壳体4,壳体包括底面和侧面,微生物菌块和微生物发生器位于壳体中,在壳体中填充石块3用于固定微生物菌块,且微生物发生器底部插入石块中从而进行固定。壳体4可以为竹篓,可以由其他防水材质制成。

使用时,将整个装置放入河床上,石块不仅可以压住菌块防止其被冲走,还便于生物挂膜,高效生物菌块没入河床,包裹在菌块内的微生物扩散出来与淤泥接触。通过微生物的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水解作用等来降解河道淤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腐殖质,淤泥被就地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微生物发生器竖立在水中,内部的微生物通过多孔的发生器外壳扩散至附近石块上,并迅速着床、挂膜。微生物在有氧(好氧微生物)或无氧(厌氧微生物)的情况下,将有机物代谢成co2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物、降低cod的作用,同时微生物发生器也为水中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使这些微生物找到更加适宜的居住空间,从而培养起种类更丰富、数量巨大的适应于水体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对水中营养盐、有机物的吸收分解,以降解污染物,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随着水体水质的提升,大量水生动植物开始不断生长和繁衍,从而逐步恢复水体的良好生态系统,长期维护水质于健康的状态。微生物发生器特殊的内部构造可在一定时间内,源源不断的进行微生物的发酵,为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来源。

竹篓底部还设置有三个用于插入河床淤泥中的支脚。当水流较大时,其防止竹篓被水流冲走。

污染物在高效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态与性质完全发生变化,转变为无害的水、或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而脱离水环境,因此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随污染物的消失、土著微生物菌群的复壮,失衡的生态系统将重新被调动起来,水体自净功能提升,避免了污染的反复;高效生物采用直接投加或与载体相结合的方式,操作简单,无需增设其他构筑物。高效微生物投入后,没有电力和机械投入,无需进行管理,节约成本。

使用时,高效生物菌块与微生物发生器组合使用,1套微生物发生器配套4~10块高效生物菌块;如果是流动性水域,一般投加点选择在河道的上游端;由于不同的河道地理条件及水质情况不同,单套反应器的服务面积需根据水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套反应器可服务的面积为30~60m2水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微生物活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若干个微生物菌块以及一个微生物发生器;所述微生物菌块内包裹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所述微生物发生器成筒状,且在筒壁上设置过孔,微生物发生器用于微生物生长扩散;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微生物菌块和微生物发生器固定在河床上,所述微生物发生器竖直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生物菌块与微生物发生器之间的距离在10~30cm。本发明使用方便,可以根据河道宽度,流量等选择布置本装置的密度,采用直接投加或与载体相结合的方式,操作简单,无需增设其他构筑物。高效微生物投入后,没有电力和机械投入,无需进行管理,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龚本涛;夏浩洋;李力;郑阳华;魏振;汤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励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3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