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2043发布日期:2018-10-19 21:3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保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在大型的建筑工程中,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的使用已非常普及。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的种类从结构上区分,主要包括有预制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分体式预制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现场浇筑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三种。其中分体式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的优点在于各部件提前预制,上下左右均可组合,现场施工安装。但现有的分体式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1、现有的分体式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的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或者圆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产成本较高。

2、产品重量过大,运输成本较高。

3、现有的分体式蓄水池/生化池/化粪池主要由基座、池体、池盖、进污口、池口、排污口以及护圈组成,装配构件数量过多,整体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和顶盖;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和顶盖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上均开设有半圆孔;两个所述半圆孔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分别与底座和顶盖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凹槽和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池体组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中间池体组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中,一个中间池体组上的出水口与另一个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和顶盖的横截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边均倒斜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和顶盖的横截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边均圆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中空且一端开口,底座的开口端与所述中间池体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具有高度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储水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池体结构由于采用长方形结构,能够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减轻池体结构的重量,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2)在混凝土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池体结构的储水容积更大,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本发明的池体结构只有一个预留检查孔,极大地降低了预留检查孔的数量;

(4)本发明的池体结构的装配构件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池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中池体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中中间池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是实施例中中间池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中间池体单元;21-凹槽;22-进水口;23-出水口;24-通气孔;25-凸台;3-顶盖;31-半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池体结构并列设置多个,如图1和2所示;从而达到扩充容积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半圆孔31的直径为700mm,从而方便人员安装施工以及后期清理。显而易见的是,半圆孔的直径不仅限于此,只要不妨碍人员进入池体结构内部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个池体单元共用一个预留检查孔,特别是在更多个池体单元并列设置的时候,预留检查孔的数量只有池体单元数量的一半,极大地降低了预留检查孔的数量。

在储水容积相同的情况下,例如容积在100m3的情况下,现有的池体结构的重量达到95吨,本实施例中的池体结构因采用长方形结构,其重量只有72吨,减少了23吨混凝土的使用量。因此,极大地减轻了本池体结构的重量,并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在混凝土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例如混凝土使用量为100吨,现有的池体结构的储水容积只能达到105m3,而本池体结构因采用长方形结构,其储水容积能够达到138m3,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为了更加方便的运输以及组装本池体结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凹槽21和与所述凹槽21匹配的凸台25。具体使用时,可以将一部分中间池体单元2都设置成凹槽21,而另一部分中间池体单元2都设置成凸台25。为进一步减少本池体结构的零件数量,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更加方便组装。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

本实施例中,为了平衡各池体单元之间的空气压力,并为了将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安全排放。如图2所示,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4;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24连通。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

如图2所示,在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4;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24连通。从而使各池体单元之间的空气压力能够平衡,同时极大地方便将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安全排放。

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

如图2所示,在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4;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24连通。从而使各池体单元之间的空气压力能够平衡,同时极大地方便将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安全排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中间池体组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分别设置在中间池体组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中,一个中间池体组上的出水口23与另一个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连通。具体地,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分别开设在中间池体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可以是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都开在同一个中间池体单元2上,也可以是开在两个不同的中间池体单元2上。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本池体结构组装后某一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另一方向的尺寸,如图1和2所示,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均开在中间池体组的长边上。为了方便污水能够上下翻滚并循环流动,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具有高度差。

实施例6: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

如图2所示,在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4;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24连通。从而使各池体单元之间的空气压力能够平衡,同时极大地方便将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安全排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中间池体组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分别设置在中间池体组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中,一个中间池体组上的出水口23与另一个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均开在中间池体组的长边上,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具有高度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边均倒斜角连接。极大地方便了本池体结构的加工。

实施例7: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

如图2所示,在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4;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24连通。从而使各池体单元之间的空气压力能够平衡,同时极大地方便将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安全排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中间池体组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分别设置在中间池体组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中,一个中间池体组上的出水口23与另一个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均开在中间池体组的长边上,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具有高度差。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边均圆弧连接。极大地方便了本池体结构的加工。

实施例8: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池体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池体单元;所述池体单元包括中间池体组;中间池体组的两端分别封盖有底座1和顶盖3;所述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均呈长方形状;两个池体单元的顶盖3上均开设有半圆孔31;两个所述半圆孔31形成预留检查孔;所述预留检查孔上封盖有井盖。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包括多个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中间池体单元2;位于中间池体组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分别与底座1和顶盖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单元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一端设置凹槽21,在每个中间池体单元2的另一端设置凸台25,从而中间池体单元的2的结构只有一种。

如图2所示,在中间池体组靠近顶盖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24;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的通气孔24连通。从而使各池体单元之间的空气压力能够平衡,同时极大地方便将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安全排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中间池体组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分别设置在中间池体组两个不同的侧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中间池体组中,一个中间池体组上的出水口23与另一个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均开在中间池体组的长边上,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池体组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具有高度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中间池体组、底座1和顶盖3的横截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边均倒斜角连接。极大地方便了本池体结构的加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中空且一端开口,底座1的开口端与所述中间池体组连接。设置底座1的目的是,极大地方便在各种工况条件下快速施工,具体制作时,将一底板与一中间池体单元2浇筑成一体,其中底板可以使用未开半圆孔31的顶盖3实现,则极大地减少了制作本池体结构的模具的数量。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顶盖3的厚度为150mm,中间池体单元2的壁厚为150mm,高1100mm,底座1的壁厚为150mm,高度设置为700mm,中间池体单元2、底座1和顶盖3的长和宽均分别为3150mm和2350mm。从而使底座1与中间池体单元2的重量相当,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机械的通用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