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5928发布日期:2018-12-22 09:5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水净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环境保护滞后,治理水平跟不上经济高度发展,致使大量污染物随着污水、垃圾、降水和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质极度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今全世界水污染中的严重问题。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愈来多愈多地进入水体,使水生浮游生物尤其是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并引起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使得一些河流、池塘及水库因富营养化严重而完全丧失利用功能。河道水体作为地球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污染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治理水污染的首要解决目标。近年来,河道治理技术及其处理设备日新月异,然而新技术的诞生由于设备投入高,技术复杂难于推广的问题,使得我国河道治理工作缓慢、成效不明显。技术实现要素:基于
背景技术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能高效去除河水中的污染物及氮磷含量,适于大规模推广。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所述配置方法为在河道旁设置一个蓄水池,将河道中的河水引流至所述蓄水池,再经过蓄水池引流回河道内,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水容量为该段河水日流量的1-10倍,蓄水池内设置若干生物净化单元和物理化学净化单元,生物净化单元由围栏、基质和植物组成,基质填于围栏底部,植物种植于基质中;物理化学单元由填料池和填料组成,填料池侧壁和底部均设有供河水流过的通孔。作为优选,所述植物为芦苇、狐尾草、绿萝、菖蒲或美人蕉。作为优选,所述基质为2层,上层是生物炭,上层厚度为100-200mm,下层是火山石,下层厚度为150-200mm。作为优选,所述生物炭粒径为0.1-15mm,所述火山石粒径为15-30mm。作为优选,沿填料池四周及底部设有一层陶粒填料,陶粒层厚度为20-100mm,陶粒层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料,活性炭层沿河水流动方向厚度为50-200mm,陶粒层和活性炭层上还铺设有一层氧化铋颗粒,氧化铋颗粒层竖直方向厚度为10-30mm。陶粒利于微生物挂膜,在填料池四周及底部均设置陶粒,利用形成生物膜,加强微生物降解作用,从而提高河水净化效率。作为优选,活性炭粒径为0.5-10mm,所述陶粒粒径为2-10mm,所述氧化铋颗粒粒径为10-500nm。作为优选,生物净化单元和物理化学净化单元覆盖整个蓄水池。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植物可根据地理位置及气候进行选择性种植,生物净化单元底部基质底层采用火山石,火山石表面粗糙,无尖利形状,因而水流阻力小,不易堵塞,挂膜速度快,既可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又利于微生物膜的形成,以发挥生物膜吸收氮磷作用。生物炭的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植物种植初期,根部主要位于生物炭层内,由于生物炭表面吸附大量氮磷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植物快速生根及生长,缩短前期培育周期,生物净化单元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吸收以及物理吸附作用下,吸收或吸附了大量氮磷化合物,多元化作用不仅净化效率高,植物的种植更加美观。经过生物净化单元处理的河水流向物理化学净化单元,水流经过陶粒层和活性炭的吸附,进一步吸附了水中的杂志及氮磷化合物、有机物等,上表层设置一层氧化铋颗粒作为光催化剂,白天在太阳光作用下,催化降解水中不易吸收的有机物,消除可能含有的农药成分,在物理及化学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对河水净化,外循环技术一定程度降低水的流动性,利于生物挂膜。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两种单元组合工艺净化河水,不仅净化效果高效且净化物种全面,且方法简单,系统稳定后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大规模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所述配置方法为在河道旁设置一个蓄水池,将河道中的河水引流至所述蓄水池,再经过蓄水池引流回河道内,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水容量为该段河水日流量的1倍,蓄水池内设置若干生物净化单元和物理化学净化单元,生物净化单元由围栏、基质和植物组成,基质填于围栏底部,植物种植于基质中,植物为芦苇、狐尾草、绿萝、菖蒲或美人蕉,基质为2层,上层是生物炭,生物炭粒径为15mm,上层厚度为100mm,下层是火山石,火山石粒径为30mm,下层厚度为150mm;物理化学单元由填料池和填料组成,填料池侧壁和底部均设有供河水流过的通孔,沿填料池四周及底部设有一层陶粒填料,陶粒层厚度为100mm,陶粒粒径为2mm,陶粒层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料,活性炭层沿河水流动方向厚度为50mm,活性炭粒径为0.5mm,陶粒层和活性炭层上还铺设有一层氧化铋颗粒,氧化铋颗粒层竖直方向厚度为30mm,氧化铋颗粒粒径为500nm。上述配置方法配置于杭州余杭某段河道,沿工业聚集区污染较重约150米,蓄水深度达3米,根据其水质监测结果,三项水质指标中,cod含量为51.4mg/l,氨氮含量为6.57mg/l,总磷含量为0.87mg/l。经过上述配置方法处理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进行跟踪监测,处理后河水水质监测结果如表1:表1滨河区水质处理后河水水质监测表项目cod(mg/l)氨氮(mg/l)总磷(mg/l)处理3个月后46.704.300.78处理6个月后25.502.430.55处理1年后21.101.010.21实施例2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所述配置方法为在河道旁设置一个蓄水池,将河道中的河水引流至所述蓄水池,再经过蓄水池引流回河道内,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水容量为该段河水日流量的10倍,蓄水池内设置若干生物净化单元和物理化学净化单元,生物净化单元由围栏、基质和植物组成,基质填于围栏底部,植物种植于基质中,植物为芦苇、狐尾草、绿萝、菖蒲或美人蕉,基质为2层,上层是生物炭,生物炭粒径为0.1mm,上层厚度为200mm,下层是火山石,火山石粒径为15mm,下层厚度为200mm;物理化学单元由填料池和填料组成,填料池侧壁和底部均设有供河水流过的通孔,沿填料池四周及底部设有一层陶粒填料,陶粒层厚度为20mm,陶粒粒径10mm,陶粒层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料,活性炭层沿河水流动方向厚度为200mm,活性炭粒径为10mm,陶粒层和活性炭层上还铺设有一层氧化铋颗粒,氧化铋层竖直方向厚度为10mm,氧化铋粒径为10nm。上述配置方法配置于合肥长丰某段河道,沿居民聚集区污染较重约200米,蓄水深度达5米,根据其水质监测结果,三项水质指标中,cod含量为46.4mg/l,氨氮含量为4.37mg/l,总磷含量为0.68mg/l。经过上述配置方法处理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进行跟踪监测,处理后河水水质监测结果如表2:表2长丰县水质处理后河水水质监测表项目cod(mg/l)氨氮(mg/l)总磷(mg/l)处理3个月后36.903.950.44处理6个月后23.502.730.30处理1年后20.501.130.25实施例3一种外循环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方法,所述配置方法为在河道旁设置一个蓄水池,将河道中的河水引流至所述蓄水池,再经过蓄水池引流回河道内,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水容量为该段河水日流量的6倍,蓄水池内设置若干生物净化单元和物理化学净化单元,生物净化单元和物理化学净化单元距河面距离为10mm,生物净化单元由围栏、基质和植物组成,基质填于围栏底部,植物种植于基质中,植物为芦苇、狐尾草、绿萝、菖蒲或美人蕉,基质为2层,上层是生物炭,生物炭粒径为11mm,上层厚度为150mm,下层是火山石,火山石粒径为20mm,下层厚度为170mm;物理化学单元由填料池和填料组成,填料池侧壁和底部均设有供河水流过的通孔,沿填料池四周及底部设有一层陶粒填料,陶粒层厚度为50mm,陶粒粒径为6mm,陶粒层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料,活性炭层沿河水流动方向厚度为150mm,活性炭粒径为3mm,陶粒层和活性炭层上还铺设有一层氧化铋颗粒,氧化铋层竖直方向厚度为20mm,氧化铋粒径为80nm。上述配置方法配置于合肥蜀山区某段河道,沿居民聚集区污染较重约100米,蓄水深度达3.5米,根据其水质监测结果,三项水质指标中,cod含量为47.4mg/l,氨氮含量为3.60mg/l,总磷含量为0.70mg/l。经过上述配置方法处理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进行跟踪监测,处理后河水水质监测结果如表3:表3蜀山区水质处理后河水水质监测表项目cod(mg/l)氨氮(mg/l)总磷(mg/l)处理3个月后37.902.950.55处理6个月后24.501.190.27处理1年后22.101.02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