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9792发布日期:2019-01-18 23:30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住宅小区景观水系目前以人工景观水体居多,极少采用园林借景手法将自然水体引入小区,大多是露天的由人工营造或改造的地表水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存在水流流动性差、水域偏小、易受污染,且生态系统较为单一,自净能力差。此外,由于小区一般取用的水源为浅层地下水,水源中氮、磷、各种有机物等含量较高,促进了藻类的繁殖,抑制了其他水系植物的生长,导致水系植物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未能形成可以自净化的水生植物小环境。后期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用来持续净化水体,往往事倍功半。

现有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是化学药剂处理水系净化问题,快速解决水质污染的同时,也会产生二次污染加重水资源大环境的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方针。此外,通常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往往建造在地下车库顶板上,而传统的景观水系用刚性防水材料会产生防水层撕裂、软硬搭接处沉降后的断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净水基层、水生植物净化层和生物噬菌自净化系统;其中所述防水净水基层为柔性防水材料层,所述水生植物净化层为具有净水修复功能的景观水生植物,所述生物噬菌自净化系统包括水质检测系统、控制模块和菌落投放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柔性防水材料层包括表层和底层,所述底层为致密防水层,材质为聚乙烯丙纶、聚氨酯或改性沥青,所述表层为多孔防水层,材质为聚乙烯丙纶或聚氨酯。

优选的是,所述生物噬菌自净化系统根据水质和水生植物情况投放适宜的生物噬菌群落,以达到净水修复功能。

优选的是,所述水质检测系统包括水分元素测定仪和分析仪。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水中元素含量和水生植物种类选择生物噬菌类型。

优选的是,所述菌落投放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储罐、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输送泵、第三输送管道和第四输送管道;

优选的是,所述储罐上部安装有一加料口,所述储罐底部有一出料口,所述储罐底部出料口处安装有一阀门,所述储罐侧边安装有两个用于推拉的把手,所述储罐底部装有两个轮子。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接口处设有一环形固定夹,所述第二输送管道可上下滑动插设在第一输送管道内,并通过套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接口处的环形固定夹紧固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三输送管道和第四输送管道用三通接口相连接,所述的第四输送管道为沿着景观水池内壁周围一圈布置的环形管道,所述的第四输送管道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件固定于景观水池内壁,所述的第四管道下部设有若干个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的净水修复步骤为:

s1、首先在景观水池底部采用柔性防水材料铺设致密防水层和多孔防水层,之后往景观水池注水并栽培适宜的水生植物;

s2、水生植物栽培后,通过水质检测系统测试水质元素含量,根据测试结果由控制模块选择适宜的生物噬菌类型,由菌落投放装置进行生物噬菌菌落投放,投放时将菌落配制成液态由菌落投放装置储罐加料口注入,打开储罐出料口阀门,开启输送泵,菌落经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第三输送管道、第四输送管道并通过第四输送管道下部的小孔注入水中,与水生植物构成循环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修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公开的住宅小区水系净化修复系统采用上中下三层净化网络,结合植物和微生物联合净水去污技术,使封闭单一的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且不采用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

2、本发明菌落投放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修复效率高;且使吞噬菌体与水生植物处于寄养共生状态的生态循环系统,达到投入较低、后期基本零养护的自净化目的;

3、本发明中住宅小区水系基层采用柔性防水材料,不会产生防水层撕裂、软硬搭接处沉降后的断裂等问题,且表层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杂物、净化水质的功能特点,对水系净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净化修复系统的菌落投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三输送管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致密防水层;2—多孔防水层;3—生物噬菌;4—水;5—景观水池;6—水生植物;7—水质检测系统;8—控制模块;9—储罐;10—推拉把手;11—加料口;12—轮子;13—出料口;14—阀门;15—第一输送管道;16—第二输送管道;17—环形固定夹;18—输送泵;19—第三输送管道;20—第四输送管道;21—三通接口;22—小孔;23—螺栓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住宅小区圆形景观水池水系净化修复系统,包括防水净水基层、水生植物净化层和生物噬菌自净化系统;其中景观水池5底部防水净水基层为柔性防水材料层,包括用聚乙烯丙纶铺设的致密防水层1和聚氨酯材料铺设的多孔防水层2,柔性防水层铺设于景观水池底部,克服了传统防水层易撕裂、软硬搭接处沉降后易断裂的缺点,另外表层多孔防水层2中的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杂物、净化水质的功能特点,对水系净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水生植物净化层为具有美观净水修复功能的景观水生植物6,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生物噬菌自净化系统包括水质检测系统7、控制模块8和菌落投放装置,水质检测系统7为水分元素测定和分析仪,可以定时测试景观水4水体元素分布,将结果反馈至控制模块8,通过控制模块8选择适宜景观水4水质和水生植物6的生物噬菌3类型,再由菌落投放装置进行投放。生物噬菌3菌落可以和水生植物6形成共生状态联合去污,加上底层多孔防水层2的吸附净化作用,一起形成一个上中下三层的净化网络。

如图1-3所示,菌落投放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储罐9、第一输送管道15、第二输送管道16、输送泵18、第三输送管道19和第四输送管道20。储罐9上部安装有一加料口11,储罐9底部有一出料口13,储罐9底部出料口13处安装有一阀门14,储罐9侧边安装有两个用于推拉的把手10,储罐9底部装有两个轮子12;第一输送管道15一端连接于储罐9的出料口13处,另一端连接第二输送管道16,其中第一输送管道15和第二输送管道16接口处设有一环形固定夹17,第二输送管道16可上下滑动插设在第一输送管道15内,可根据需要适当调节管道长度,并通过套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5和第二输送管道16接口处的环形固定夹17紧固连接;第三输送管道19和第四输送管道20通过一个三通接口21连接,第四输送管道20为沿着景观水池5内壁周围一圈布置的环形管道,第四输送管道20通过四个螺栓固定件23固定于景观水池5内壁,所述的第四管道下部设有八个小孔22。

如上所示,本实施例中生物噬菌自净化系统工作原理为:水质检测系统7中的水分元素测定和分析仪测得景观水4元素分布,由控制模块8根据水质和水生植物情况选择适宜的生物噬菌3进行投放。菌落投放装置工作原理为:首先将生物噬菌3配制成液态,通过菌落投放装置加料口11人工加料至储罐9,打开阀门14和输送泵18,液态生物噬菌3依次通过第一输送管道15、第二输送管道16、第三输送管道19、第四输送管道20,最终通过第四输送管道20下部的小孔22进入到景观水体中。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菌落投放装置中的储罐9底部安装有轮子12和推拉把手10,可以方便装置的移动和运输;第二输送管道16为长度可以调节的管道,当需要调节管道长度时,松开接口处的环形固定夹,上下滑到插设在第一输送管道15内的第二输送管道16至一定长度,再用环形固定夹紧固;阀门14和输送泵18可以控制投放量和速度;第四输送管道20下部的八个小孔可以让生物噬菌3沿着景观水池5四周同时均匀投放到水中,修复效率更高,且一次投放后,后期基本零养护,成本较低。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中一种住宅小区圆形景观水池水系净化修复系统净水修复步骤为:

s1、首先在景观水池5底部分别采用聚乙烯丙纶和聚氨酯防水材料铺设致密防水层1和多孔防水层2,之后往景观水池5注水4并栽培适宜的水生植物6;

s2、水生植物6栽培后,通过水质检测系统7测试水质元素含量,根据测试结果由控制模块8选择适宜的生物噬菌3类型,由菌落投放装置进行生物噬菌3菌落投放,投放时将菌落配制成液态由菌落投放装置储罐9加料口11注入,打开储罐9出料口13阀门14,开启输送泵18,菌落经第一输送管道15、第二输送管道16、第三输送管道19、第四输送管道20并通过第四输送管道20下部的小孔22注入水中,与水生植物6构成循环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修复。

本实施例列举的一种住宅小区圆形景观水池水系净水修复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上中下三层净化网络,结合植物和微生物联合净水去污技术,使封闭单一的住宅小区景观水系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且不采用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

2、菌落投放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修复效率高;且使吞噬菌体与水生植物处于寄养共生状态的生态循环系统,达到投入较低、后期基本零养护的自净化目的;

3、景观水系基层采用柔性防水材料,不会产生防水层撕裂、软硬搭接处沉降后的断裂等问题,且表层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杂物、净化水质的功能特点,对水系净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