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水滤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9765发布日期:2019-01-18 23:3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污水滤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滤膜机。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中空纤维膜的应用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的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充分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cod>83%、ss>85%。出水悬浮物和浊度几近于零,处理后的水质良好且稳定,实现了污冰资源化。

现有的膜生物反应器中常用的中空纤维膜作为反应组件,然而中空纤维膜的使用寿命短、抗污染性差、出水水质不稳定、占地面积较大、系统抗冲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污水滤膜机,包括反应器主体,所述反应器主体包括原水池、厌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污泥存储池和处理水池,所述原水池、厌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污泥存储池和处理水池之间均通过隔板隔开,在隔板顶部分别设置布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器主体左侧顶部设置进水口,在原水池左侧顶部内设置格栅,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曝气管,在膜生物反应池左侧内间隔设置污泥滤板,所述污泥滤板之间依次设置旋转曝气装置,在膜生物反应池右侧内设置陶瓷平面膜,所述处理水池外侧设置溢流口,在溢流口下方设置l型输出管。

作为优选,所述原水池、厌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污泥存储池和处理水池顶部分别设置检修口。

作为优选,所述原水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的输入端与原水池右侧布水管连接,输出端与厌氧池左侧出水管连接,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设置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输入端与厌氧池右侧布水管连接,输出端与好氧池左侧出水管连接,所述好氧池与膜生物反应池之间设置第三提升泵,所述第三提升泵的输入端与好氧池右侧布水管连接,输出端与膜生物反应池左侧出水管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污泥沉降槽与污泥泵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污泥存储池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与处理水池之间设置抽吸泵,所述抽吸泵输入端与膜生物反应池右侧布水管连接,输出端与处理水池左侧出水管连接,所述处理水池与原水池之间设置循环泵,循环泵输入端与处理水池连接,输出端与原水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沉降槽呈圆锥形,其底部半径小于顶部半径,底部通过回流管与污泥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与旋转曝气装置均与鼓风机连接,所述旋转曝气装置包括主曝气管、上辅助曝气管、下辅助曝气管、三通管、旋转轴和桨叶,所述三通管左侧一端与主曝气管连接,在三通管上、下两端分别上辅助曝气管和下辅助曝气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右侧一端通过轴承与旋转轴一端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桨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滤板与反应器主体顶壁呈45°-60°夹角,均匀等距的设置若干个分布在膜生物反应池内,且污泥滤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40cm。

作为优选,所述原水池、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设置液位计分别控制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和第三提升泵,所述l型输出管上设置紫外线消毒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陶瓷平面膜比传统中空纤维膜的使用寿命长,抗污染能力较强,抗压性能好,比同面积中空纤维膜相比水通量更大,工作效率更高,旋转曝气装置配合污泥滤板的设置将膜组件从传统的污泥环境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破坏膜组件污染的条件,增强抗污染能力,旋转曝气装置将增加水流对生物膜的压力,提高水力负荷从而提高生物膜的处理效率,同时污泥滤板的设置将缓解水流对生物膜直接冲击,引导水流均匀,平稳的到达生物膜反应区,降低对膜组件的损伤。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旋转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器主体;2、原水池;3、厌氧池;4、好氧池;5、膜生物反应池;6、污泥存储池;7、处理水池;8、隔板;9、布水管;10、出水管;11、检修口;12、进水口;13、格栅;14、曝气管;15、污泥滤板;16、旋转曝气装置;17、陶瓷平面膜;18、溢流口;19、l型输出管;20、第一提升泵;21、第二提升泵;22、第三提升泵;23、污泥泵;24、抽吸泵;25、循环泵;26、污泥沉降槽;27、鼓风机;28、主曝气管;29、三通管;30、上辅助曝气管;31、下辅助曝气管;32、旋转轴;33、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3所示的一种高效污水滤膜机,包括反应器主体1,所述反应器主体1包括原水池2、厌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5、污泥存储池6和处理水池7,所述原水池2、厌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5、污泥存储池6和处理水池7之间均通过隔板8隔开,在隔板8顶部分别设置布水管9和出水管10,所述反应器主体1左侧顶部设置进水口12,在原水池2左侧顶部内设置格栅13,所述好氧池4内设置曝气管14,在膜生物反应池5左侧内间隔设置污泥滤板15,所述污泥滤板15之间依次设置旋转曝气装置16,在膜生物反应池5右侧内设置陶瓷平面膜17,所述处理水池7外侧设置溢流口18,在溢流口18下方设置l型输出管19。所述原水池2、厌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5、污泥存储池6和处理水池7顶部分别设置检修口11。所述原水池2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第一提升泵20,所述第一提升泵20的输入端与原水池2右侧布水管9连接,输出端与厌氧池3左侧出水管10连接,所述厌氧池3与好氧池4之间设置第二提升泵21,所述第二提升泵21的输入端与厌氧池3右侧布水管9连接,输出端与好氧池4左侧出水管10连接,所述好氧池4与膜生物反应池5之间设置第三提升泵22,所述第三提升泵22的输入端与好氧池4右侧布水管9连接,输出端与膜生物反应池5左侧出水管10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5底部设置污泥沉降槽26与污泥泵23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污泥存储池6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5与处理水池7之间设置抽吸泵24,所述抽吸泵24输入端与膜生物反应池5右侧布水管9连接,输出端与处理水池7左侧出水管10连接,所述处理水池7与原水池2之间设置循环泵25,循环泵25输入端与处理水池7连接,输出端与原水池2连接。所述污泥沉降槽26呈圆锥形,其底部半径小于顶部半径,底部通过回流管与污泥泵23连接。所述曝气管14与旋转曝气装置16均与鼓风机27连接,所述旋转曝气装置16包括主曝气管28、上辅助曝气管30、下辅助曝气管31、三通管29、旋转轴32和桨叶33,所述三通管29左侧一端与主曝气管28连接,在三通管29上、下两端分别上辅助曝气管30和下辅助曝气管31连接,所述三通管29右侧一端通过轴承与旋转轴32一端连接,旋转轴32另一端与桨叶33连接。所述污泥滤板15与反应器主体1顶壁呈45°-60°夹角,均匀等距的设置若干个分布在膜生物反应池5内,且污泥滤板15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40cm。所述原水池2、厌氧池3和好氧池4内分别设置液位计分别控制第一提升泵20、第二提升泵21和第三提升泵22,所述l型输出管19上设置紫外线消毒器。所述上辅助曝气管30和下辅助曝气管31的开孔分别朝向桨叶33,曝气时产生的气体将推动桨叶33自动旋转,进行导流,且桨叶33朝向陶瓷平面膜17。所述陶瓷平面膜17右侧分别设置水洗管和气洗管,水洗管与反洗泵输出端连接,反洗泵输入端与处理水池7连接,进行水洗,气洗管与鼓风机27输出端连接,进行气洗。所述所有管道采用镀锌管,反应器主体1及隔板8钢制配件均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所述厌氧池3和好氧池4底部均可设置污泥沉降槽26通过回流管与污泥泵23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原水通过进水口12输入至原水池2中,在此过程中格栅13将截流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然后通过液位计控制第一提升泵20从而控制进入厌氧池3的污水流量,厌氧池3促进反硝化菌和厌氧菌的生长,去除部分总氮,降解水中的大分子,相当于水解酸化池,进入好氧池4,在好氧池4配合曝气管14,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曝气还防止好氧区4内悬浮体下沉,加强好氧区4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形成泥水混合物,泥水混合物在进入膜生物反应池5,因有机物和悬浮物较少,同时配合污泥滤板15对污泥进行导流,再通过旋转曝气装置16将增加水流对生物膜的压力,提高水力负荷从而提高生物膜的处理效率,同时污泥滤板15还起到缓解水流对生物膜直接冲击,引导水流均匀,平稳的到达膜生物反应池5,降低对膜组件的损伤有效减轻了膜生物反应池5组件的负荷,大大降低曝气强度,当需要对陶瓷平面膜17进行反洗时,通过反洗泵和鼓风机27即可清洗,通过污泥沉降槽26配合污泥泵23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存储池6,当处理水池7水质检测不达标时,可通过循环泵25将处理水返回至原水池2内进行二次处理,当处理水池7水质检测达标时,可通过l型输出管19输送至外界,当需要检修反应器主体1内部时,可通过检修口11进行检修观察,当处理水池7内水位过高时将经过溢流口18排出。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