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9139发布日期:2019-01-22 18:3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大大小小的坑塘与村落相伴分布是北方平原区农村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坑塘大多分布于村庄边沿,深度明显低于周围地势,形状比较规则,具有人工挖凿迹象,多数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产物。而有些地域受人类生产活动和气候环境的共同作用,坑塘被扩大的村落侵占,部分坑塘、河道成了村中塘、村中河,变成了人们倾倒垃圾的场所,坑塘没有活水补给变成了死塘,大面积缩减,乃至消失。生产生活造成的水污染,使许多坑塘水环境不堪重负,又脏又臭,污染了水源,污染了空气,污染了人们的视野,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没有了清澈的塘水河流,村落便失去了自然的灵性。

随着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环境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农村水环境现状来看,由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欠缺、水环境治理技术不科学、资金投入的不足等,使得农村水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治理。农村污水坑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由于长期垃圾堆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污水坑塘急需治理,迫切需要开发适合农村污水塘治理的技术。

目前采用的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坑塘底泥释放污染物和外源污染物的持续涌入,使得治理好的坑塘容易再次形成污染,持续投资巨大。且传统的污水治理方法多采用药物进行,更容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由其产生的药物残留会威胁人类健康,对水体以后的治理留下潜在隐患。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适合农村坑塘水体治理的系统和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以“心脏”连接主动脉河道形成循环,通过“心脏”的推动使水体流动起来,死水变活水,恢复循环内所有水体的生态,从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包括: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所述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至少连接一条主动脉河道,且所述主动脉河道首尾与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连接,形成循环;

所述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打捞池、生化池、消化分解池、荷花池、芦苇池和过滤沉淀池;所述主动脉河道的上游连接所述过滤沉淀池,下游连接沉淀打捞池。

优选的,所述芦苇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过滤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过滤布。

优选的,所述生化池内设有曝气增氧机。

优选的,所述消化分解池内设有曝气增氧机,且所述消化分解池的深度在3米以上,内部混养多种鱼类。

优选的,所述荷花池中饲养有观赏鱼。

优选的,所述芦苇池为浅湿地,深度为30~60cm,内部养有螺类动物。

优选的,所述芦苇池的深度为50cm。

优选的,所述过滤布朝水流反方向倾斜,在过滤布倾斜一侧的水底还设置有污泥槽。

优选的,所述过滤布采用500g/m2的双层无纺布,且设置间距为2米。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零散水体,且所述零散水体首尾与所述主动脉河道相连。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以点带面,将分散水体形成一个整体集中治理,避免了以往污水治理分段进行,投入大,工程繁琐、反复进行的弊端。

首先,要依托于一个水体量大的水域集中群,建立一个“心脏”。以“心脏”连接主动脉河道形成循环,通过“心脏”的推动使水体流动起来,死水变活水,恢复循环内所有水体的生态,从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而且,通过水体的循环流动,避免了沿岸居民排放生活垃圾及污水所造成的富营养物质的累积,从而产生水体恶化的问题。未经打捞的漂浮物沿主动脉河道流入沉淀打捞池,沉淀打捞池与生化池连接,中间用网布隔开;打捞过后经网布流入生化池。主动脉河道连接支流河道,主动脉河道与“心脏”首尾连接,形成与“心脏”的循环,支流河道及零散坑塘与主动脉河道可进行水体交换循环,可达到治理、维护的目的。

总之,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一经建成,只需维持“心脏”的正常运转,即可满足较大面积水体的洁净,处理污水的能力强,能够充分满足农村坑塘水体的治理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设置过滤布和污泥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包括: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至少连接一条主动脉河道,且主动脉河道首尾与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连接,形成循环;

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打捞池、生化池、消化分解池、荷花池、芦苇池和过滤沉淀池;主动脉河道的上游连接过滤沉淀池,下游连接沉淀打捞池。

在本发明中,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是污水处理中心,拥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是一个拥有完整的、连续的、独立的循环生态系统。以心脏式污水处理中心为核心,延伸出一条或多条主动脉河道,主动脉河道首尾与“心脏”连接,形成循环,达到以点制面的效果,能够实现对水体的深度净化,适合农村坑塘的水体治理。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芦苇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过滤布。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生化池内设有曝气增氧机,具体为每500m2设置一台曝气增氧机。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消化分解池内设有曝气增氧机,具体为每1000m2设置一台曝气增氧机。且消化分解池的深度在3米以上,内部混养多种鱼类。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荷花池中饲养有观赏鱼。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芦苇池为浅湿地,优选的芦苇池的深度为50cm,内部养有螺类动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冬季过后,泥土解冻,水温在6-10℃时对芦苇池进行蓄水,蓄水深度20-30cm,至芦苇露出水面1米时,逐步提升水深,水深至高不超过60cm。水深提升在一个月内完成。芦苇长势好时蓄水速度可加快,长势差时速度减缓。最终,芦苇池的水深深度在30-60cm之间。优选的,芦苇池的水深深度为50c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布采用500g/m2的双层无纺布,且设置间距为2米,对排出的水做二次净化。

参见附图3,其中,1代表芦苇池的水位,2代表过滤布,3代表污泥槽。过滤布2朝水流反方向倾斜,优选的倾斜角度为45°。在过滤布2左侧(水流上游)水底设置1米宽污泥槽3,用于盛置从过滤布2上掉落下的污泥。过滤布处水深1.1-1.3米。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零散水体,且零散水体首尾与主动脉河道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将大大降低水体的维护成本,水体面积越大,效果越明显。且该系统自身修复能力强,对水华、生活污水免疫程度高,扩展性强;可高密度饲养各种鱼类,提高经济价值;将水处理、净化系统糅合于景观之中,生态治水,维护成本低;适合对水体进行深度净化。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具体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心脏式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系统。

“心脏”中的沉淀打捞池为污水预处理池,对其中的漂浮物进行打捞,然后进入生化池。生化池中主要作为微生动植物的繁殖地,其内设置充氧装置,加快微生动植物的繁殖发育,以生活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大量生化微生动植物,以消耗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水从生化池流入消化分解池,消化分解池为深水池,深度在3m以上,消化分解池中饲养大量的各种鱼类,鱼种为混养,包括虑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等,从生化池带来的藻类及微生动物可作为消化分解池中鱼类的养料,同时,消化不完的营养物质流入消化分解池中,也可作为藻类及水生植物的养分。在此池中,藻类及水生植物可大量消耗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同时又可作为各种鱼类的食物,这样水中的污染物被快速消耗。水从消化分解池处理完毕可达5类水。

水从消化分解池流入荷花池,池中养有观赏鱼,品种主要有金鲫鱼,莲类植物可抑制有害蓝藻的生长。水从荷花池排出后流入芦苇池。芦苇池为浅湿地,深度在50cm左右。芦苇对于富营养物质、悬浮物及其他物质的去除以及对藻类的抑制具有极佳的效果。同时,在水中养有田螺等螺类动物,田螺可以吞食水中的有机质和藻类等物质。之后,水从芦苇池经过滤网流入过滤沉淀池。过滤网主要拦截漂浮物及部分悬浮物,植物腐败残体,悬浮物等被过滤网拦截后蓄积成大块物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附着载体,蓄积过大掉落后进入过滤沉淀池进行沉淀,进行统一打捞。过滤沉淀池排水通道设置过滤布,过滤布可使用500g/㎡无纺布,过滤布设置双层,间距2米左右,在过滤布上悬浮物积蓄过多时交替清理。经过过滤布过滤后排出水可达3类水。

“心脏”处理过程包括污水的治理及净化,完全采用纯绿色生态治理,以还原生态系统为治理根据,而且芦苇及各种鱼类、荷花合理规划后可作为自然景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