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4217发布日期:2019-03-30 09: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科技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该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新城代谢能力及基因的多样性,把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无极污染物,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不仅不产生二次污染,更具有操作简便,修复经费较传统方法低等优势。

对黑臭水体系修复有积极作用,降低黑臭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含量,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但是,现有的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中是直接将有益微生物投入黑臭水中,无法对微生物进行控制式投放管理,不利于黑臭水体系修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微生物投放的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本发明可实现微生物投放可控目的,将微生物通过送料通道输送进黑臭水体系中,避免了黑臭水体系在微生物体系修复中留有死角,可更为有效修复黑臭水体系。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送料杆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固定杆连接;送料杆靠近鼓风机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送料杆下部设有送料通孔,送料通孔下部设有送料通道,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送料通孔和接地锥之间通过送料通道连接。

在本发明中,将微生物通过投料箱送入送料通道内,打开鼓风机,通过鼓风机吹出风将微生物送入送料通道内,同时,鼓风机吹进的含氧空气也将进入送料通道,再通过接地锥融入池底污泥。送料通道内的微生物通过圆孔离开送料通道,降解送料通道周围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含量,而一定量的微生物通过送料通道来到接地锥处,降解接地锥附近的污泥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有害物质,即可使黑臭水从下到上都被微生物降解净化,实现黑臭水体系修复的目的。本发明可实现微生物投放可控目的,将微生物通过送料通道输送进黑臭水体系中,避免了黑臭水体系在微生物体系修复中留有死角,可更为有效修复黑臭水体系。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固定杆与送料杆接触一端设有固定头,固定头口径尺寸小于送料杆口径尺寸。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投料箱上部设有箱盖,箱盖一端与投料箱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送料通道的管壁设有多个圆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接地锥中部设有微生物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池塘水面设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中心穿入有送料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漂浮板上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插入有槐叶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实现微生物投放可控目的,将微生物通过送料通道输送进黑臭水体系中,避免了黑臭水体系在微生物体系修复中留有死角,可更为有效修复黑臭水体系;

(2)本发明通过固定杆与送料杆接触一端设有固定头,固定头口径尺寸小于送料杆口径尺寸,有利用对送料杆的固定,增加送料杆的平稳度;

(3)本发明通过投料箱上部设有箱盖,箱盖一端与投料箱铰接,避免加入黑臭水中的微生物因鼓风机风力过大吹出投料箱外;

(4)本发明通过送料通道的管壁设有多个圆孔,有利于微生物通过圆孔进入黑臭水体系;

(5)本发明通过接地锥中部设有微生物通道,有利于微生物进入污泥中,并对污泥进行降解;

(6)本发明通过池塘水面设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中心穿入有送料通道,有利于送料通道在水中漂浮,使送料通道接触更多的黑臭水;

(7)本发明通过漂浮板上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插入有槐叶苹,有效增加黑臭水体系中的含氧量,并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漂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鼓风机,2投料箱,3箱盖,4送料杆,5送料通孔,6固定头,7固定杆,8漂浮板,9通孔,10槐叶苹,11送料通道,12圆孔,13接地锥,14微生物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在本实例中,将微生物通过投料箱2送入送料通道11内,打开鼓风机1,通过鼓风机1吹出风将微生物送入送料通道11内,同时,鼓风机1吹进的含氧空气也将进入送料通道11,再通过接地锥13融入池底污泥。送料通道11内的微生物通过圆孔12离开送料通道11,降解送料通道11周围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含量,而一定量的微生物通过送料通道11来到接地锥13处,降解接地锥13附近的污泥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有害物质,即可使黑臭水从下到上都被微生物降解净化,实现黑臭水体系修复的目的。本发明可实现微生物投放可控目的,将微生物通过送料通道11输送进黑臭水体系中,避免了黑臭水体系在微生物体系修复中留有死角,可更为有效修复黑臭水体系。

实施例2: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固定杆7与送料杆4接触一端设有固定头6,固定头6口径尺寸小于送料杆4口径尺寸。通过固定杆7与送料杆4接触一端设有固定头6,固定头6口径尺寸小于送料杆4口径尺寸,有利用对送料杆4的固定,增加送料杆4的平稳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投料箱2上部设有箱盖3,箱盖3一端与投料箱2铰接。通过投料箱2上部设有箱盖3,箱盖3一端与投料箱2铰接,避免加入黑臭水中的微生物因鼓风机1风力过大吹出投料箱2外。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送料通道11的管壁设有多个圆孔12。通过送料通道11的管壁设有多个圆孔12,有利于微生物通过圆孔12进入黑臭水体系。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接地锥13中部设有微生物通道14。通过接地锥13中部设有微生物通道14,有利于微生物进入污泥中,并对污泥进行降解。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池塘水面设有漂浮板8,漂浮板8的中心穿入有送料通道11。通过池塘水面设有漂浮板8,漂浮板8的中心穿入有送料通道11,有利于送料通道11在水中漂浮,使送料通道11接触更多的黑臭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参见图1~2,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包括鼓风机1,池塘一侧设有鼓风机1,池塘另一侧设有固定杆7,池塘上部设有送料杆4,送料杆4的两端分别与鼓风机1、固定杆7连接;送料杆4靠近鼓风机1一侧上部设有投料箱2,送料杆4下部设有送料通孔5,送料通孔5下部设有送料通道11,池塘底部设有接地锥13,送料通孔5和接地锥13之间通过送料通道11连接。

漂浮板8上部设有多个通孔9,通孔9插入有槐叶苹10。通过漂浮板8上部设有多个通孔9,通孔9插入有槐叶苹10,有效增加黑臭水体系中的含氧量,并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