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87749发布日期:2019-02-01 19:29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被不同程度地污染。河道污泥中沉淀有大量的有机、无机污染物,这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急剧减少,再加上部分污染物、垃圾的毒害作用,使河道水体中动植物大量死亡,河道水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目前,国内河道清淤疏浚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冲淤:对河道两头进行筑坝围堰,把坝内河水排干,随后利用高压水泵对淤泥层进行冲刷,冲刷后淤泥首先集中放于河道一段中,最后通过泥浆车外运处理。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1)施工量大,成本高;2)机械化程度低,效率低;3)没有对河道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河道不同污泥层没有区分处理;3)污泥浆液含水量较高,给运输带来许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该方法结合河道情况,分区域和污泥层进行区分处理,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河道净化的效率;另外,装车污泥的含水量很低,便于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河道进行勘察、取样测量,分析河道内污泥的分布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河道进行划区分布;采用生态清淤方法利用环保绞吸式挖船分别清除河道各层中污泥,环保绞吸式挖船收集到第一污泥浆液;

优选地,河道各层中污泥包括底层污泥和过度层污泥;生态清淤施工时要准确掌握“密封吸挖”、“限速开挖”、“分区开挖”和“薄层开挖”的工艺要求,以达到环保清淤、精确清淤的目的;

s2)将所述第一污泥浆液泵送至河岸上的第一振荡筛网上,筛分出大物料和第二污泥浆液;将所述第二污泥浆液泵送至絮凝池内,向所述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直至污泥沉淀;将絮凝池内上层液泵进旋流器内,筛选出的水体输送回河道内;将絮凝池内污泥沉淀和旋流器筛分的污泥泵送至第二振荡筛网上,筛分出粗物料和细粒污泥;将所述细粒污泥泵进压滤机内,制作成滤饼;

s3)将所述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通过皮带输送装置进行装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1中,河道按30m×30m区域进行划分。本发明方法控制区域划分的大小,更好根据每个区域进行区分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第一振荡筛网的孔径为18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第二振荡筛网的孔径为6mm。

本发明限定第一振荡筛网和第二振荡筛网的孔径,使不同粒径的物料筛分开来,以便细粒污泥更好制作成滤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絮凝剂由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絮凝剂由质量比为(1~3):(1~3):(0.5~1):(0.2~0.8):(1~2):(3~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当絮凝剂由质量比为(1~3):(1~3):(0.5~1):(0.2~0.8):(1~2):(3~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较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絮凝剂由质量比为2.6:2:0.7:0.5:1.4:5.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当絮凝剂由质量比为2.6:2:0.7:0.5:1.4:5.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结合河道情况,分区域和污泥层进行区分处理,大大提高河道净化的效率;

2)机械化程度高,减少员工的工作量;

3)通过第一振荡筛网、第二振荡筛网、絮凝池和旋流器,筛分不同粒径大小的污泥,细粒污泥更好制作成滤饼;装车污泥的含水量很低,便于运输;

4)絮凝剂由多种化合物复合而成,协同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5)污泥浆液中净化后的水体可以重新输送回河道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和“第二”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发明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河道进行勘察、取样测量,分析河道内污泥的分布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河道进行划区分布;采用生态清淤方法利用环保绞吸式挖船分别清除河道各层中污泥,环保绞吸式挖船收集到第一污泥浆液;

s2)将第一污泥浆液泵送至河岸上的第一振荡筛网上,筛分出大物料和第二污泥浆液;将第二污泥浆液泵送至絮凝池内,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直至污泥沉淀;将絮凝池内上层液泵进旋流器内,筛选出的水体输送回河道内;将絮凝池内污泥沉淀和旋流器筛分的污泥泵送至第二振荡筛网上,筛分出粗物料和细粒污泥;将细粒污泥泵进压滤机内,制作成滤饼;

s3)将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通过皮带输送装置进行装车。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河道进行勘察、取样测量,分析河道内污泥的分布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河道进行划区分布;采用生态清淤方法利用环保绞吸式挖船分别清除河道各层中污泥,环保绞吸式挖船收集到第一污泥浆液;

s2)将第一污泥浆液泵送至河岸上的第一振荡筛网上,筛分出大物料和第二污泥浆液;将第二污泥浆液泵送至絮凝池内,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直至污泥沉淀;将絮凝池内上层液泵进旋流器内,筛选出的水体输送回河道内;将絮凝池内污泥沉淀和旋流器筛分的污泥泵送至第二振荡筛网上,筛分出粗物料和细粒污泥;将细粒污泥泵进压滤机内,制作成滤饼;

s3)将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通过皮带输送装置进行装车;

在步骤s1中,河道按30m×30m区域进行划分;在步骤s2中,第一振荡筛网的孔径为18mm,第二振荡筛网的孔径为6mm,絮凝剂由质量比为2.6:2:0.7:0.5:1.4:5.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河道进行勘察、取样测量,分析河道内污泥的分布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河道进行划区分布;采用生态清淤方法利用环保绞吸式挖船分别清除河道各层中污泥,环保绞吸式挖船收集到第一污泥浆液;

s2)将第一污泥浆液泵送至河岸上的第一振荡筛网上,筛分出大物料和第二污泥浆液;将第二污泥浆液泵送至絮凝池内,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直至污泥沉淀;将絮凝池内上层液泵进旋流器内,筛选出的水体输送回河道内;将絮凝池内污泥沉淀和旋流器筛分的污泥泵送至第二振荡筛网上,筛分出粗物料和细粒污泥;将细粒污泥泵进压滤机内,制作成滤饼;

s3)将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通过皮带输送装置进行装车;

在步骤s1中,河道按30m×30m区域进行划分;在步骤s2中,第一振荡筛网的孔径为18mm,第二振荡筛网的孔径为6mm,絮凝剂由质量比为1:1:1:0.8:2:3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河道进行勘察、取样测量,分析河道内污泥的分布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河道进行划区分布;采用生态清淤方法利用环保绞吸式挖船分别清除河道各层中污泥,环保绞吸式挖船收集到第一污泥浆液;

s2)将第一污泥浆液泵送至河岸上的第一振荡筛网上,筛分出大物料和第二污泥浆液;将第二污泥浆液泵送至絮凝池内,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直至污泥沉淀;将絮凝池内上层液泵进旋流器内,筛选出的水体输送回河道内;将絮凝池内污泥沉淀和旋流器筛分的污泥泵送至第二振荡筛网上,筛分出粗物料和细粒污泥;将细粒污泥泵进压滤机内,制作成滤饼;

s3)将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通过皮带输送装置进行装车;

在步骤s1中,河道按30m×30m区域进行划分;在步骤s2中,第一振荡筛网的孔径为18mm,第二振荡筛网的孔径为6mm,絮凝剂由质量比为3:3:0.5:0.2:1: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絮凝剂由质量比为3:0.5:1:6的氯化镁、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和粉煤灰组成。

河道处理情况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方法对某河道不同分段(30m×30m)进行清淤疏浚和淤泥干燥处理,处理的结果为:

1)实施例1方法:清淤前,河道水体cod(化学耗氧量)为220~240mg/l,清淤后,河道水体cod为60~70mg/l,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总含水量为12%;

1)对比例1方法:清淤前,河道水体cod(化学耗氧量)为190~200mg/l,清淤后,河道水体cod为90~100mg/l,大物料、粗物料和滤饼总含水量为17%。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可以净化河道水体,降低装车污泥的含水量;另外,当絮凝剂由质量比为2.6:2:0.7:0.5:1.4:5.6的氯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可溶性纤维和粉煤灰组成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更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