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7033发布日期:2019-04-20 06:1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等构成生态部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部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生态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生态园林中喷泉、景观水池、浇灌等用水主要采用自来水,而雨天污水通常直接排入市政的排污管道,这样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410619554.x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包括引水沟、鼓风机、沉淀处理池、充气夹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自吸泵,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将沉淀处理池内部空间分隔成缓流沉降区、过渡区、缓冲区和絮凝沉降区,通过多个区域的沉降,能够将污水有效净化处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中固定杂质残留在沉降区、过渡区、缓冲区以及絮凝沉降区底部,难以去除,从而使得后续的人工处理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去除污水沉降后产生的杂质以降低人工处理成本的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包括沉淀处理池以及与沉淀处理池连通的污水管,所述沉淀处理池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且将沉淀处理池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粗滤区、缓流区、静置区以及精滤区,且粗滤区、缓流区以及静置区的底部均连通有带有阀门的排污管,所有的排污管连通同一根汇集管,汇集管的一端连通有冲洗泵,汇集管远离冲洗泵的一端呈开口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污水管进入到沉淀处理池中,并且首先在粗滤区内进行粗滤、在缓流区进行暂存缓流、在静置区进行静置过滤,最终进入精滤区进行精度过滤,最终可以被回收利用,由于在每个区域都会产生一些固体杂质,并且这些固体杂质会堆积在各个区域的底部,通常人工清理起来较为不便,清理成本也较高,此时可以通过打开排污管的阀门,必要时往沉淀处理池内冲入清水,堆积在池底的沉淀、杂质则会从各个排污管排入汇集管内,最终冲洗泵将清水冲入汇集管,使得汇集管内的杂质一起排出,防止堵塞,因此粗滤区、缓流区、静置区以及精滤区的底部能够快速清理干净,降低人工处理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汇集管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网,且多个过滤网与多个排污管交错设置,沿着远离冲洗泵的方向,过滤网的滤孔尺寸逐渐减小,每两个相邻的过滤网之间以及最靠近冲洗泵的过滤网与冲洗泵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带有阀门的沉淀排出管,沉淀排出管与汇集管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将从粗滤区、缓流区以及静置区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由于从粗滤区排出的污水所含固体杂质较多,因此经过的过滤网数量较多,过滤力度较大,而从缓流区排出的污水所含固体杂质稍少,因此经过的过滤网数量少于粗滤区排出的污水经过的过滤网数量,而静置区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的固体杂质数量最少,因此其经过的过滤网的数量也最少,使得污水的过滤处理力度分配合理,提高污水过滤处理效果,并且从汇集管排出的污水也能够经过过滤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回收利用率。而被多个过滤网过滤出来的杂质可以从对应的沉淀排出管排出,排出过程中可以打开冲洗泵加大排出力度,从而有效防止堵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滤区内设置有粗滤组件,粗滤组件包括粗滤网以及与粗滤网固接的顶盖,顶盖盖设于粗滤区上方,粗滤网在粗滤区内的高度低于污水管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污水管进入粗滤区时,首先进入粗滤网,由于粗滤网的过滤作用,一些体积较大的杂质会被粗滤网过滤出来,使得污水得到初步过滤,而当粗滤网上堆积的固体杂质较多时,可以将顶盖提起,顶盖带着粗滤网一起上升离开粗滤区,将粗滤网上的固体杂质完全清理干净后再重新放回粗滤区继续进行粗滤,从而有效防止了粗滤网被堵塞,确保污水进行粗滤作业时的持续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板在竖直面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将粗滤区和缓流区连通的连通孔,第一隔板的顶部开设有竖直的冲洗孔,冲洗孔与连通孔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粗滤网被粗过滤的污水进入到粗滤区,并且从连通孔进入到缓流区,缓流区可以对污水进行暂存,但是粗滤后的污水仍然会含有较多的固体杂质,这些固体杂质有可能会堵塞连通孔,此时可以将外接的高压水源通入冲洗孔,并顺着冲洗孔对连通孔进行冲洗,从而有效防止了连通孔发生堵塞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污水过滤的持续性以及可靠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隔板上固定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上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伸至缓流区的底部位置处,出水管伸入静置区内,进水管的端部设置有防堵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进入缓流区后,抽水泵启动,从而将缓流区的污水通过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抽入到静置区内进行静置,进水管端部的防堵滤网可以有效防止一些体积较大的固体杂质进入到抽水泵内部从而引发堵塞,确保了抽水泵的稳定作业能力,延长抽水泵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隔板靠近顶端位置的竖直面上开设有静置孔,静置孔将静置区与精滤区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进入到静置区后,由于静置孔位于静置区的顶端位置处,因此只有液面超过静置孔后污水才会从静置区进入到精滤区,在液面高度到达静置孔的这个过程中,污水中的一些固体杂质会发生沉降,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进而提高污水的净化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精滤区设置有精滤组件,精滤组件包括搭设于精滤区上方的置换框以及固定设置于置换框内的精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静置孔排入到精滤区,并且从上至下经过精滤网,由于精滤网的精滤作用,污水能够进一步得到过滤处理,并且过滤力度较大,污水基本达到可以重新利用的标准,此时在精滤区底部即为刻意重新利用的干净水源,而精滤网由于长时间使用,会被杂质堵塞,此时可以将置换框取下,置换框带着精滤网一起脱落精滤区,然后对置换框内部的精滤网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后可以重新使用,从而确保精滤过程能够持续进行,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精滤网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板层、纤维球滤料层以及活性炭板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依次经过滤板层、纤维球滤料层以及活性炭板层后,较多的杂质以及一些体积较小的杂质会被隔离、吸附,从而使得进入精滤区的水源质量提高,即污水的净化处理质量提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精滤区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潜水泵可以将净化完成的水分重新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与粗滤区、缓流区以及静置区都连通的汇集管,使得池底的杂质能够快速排出,从而提高池底的杂质清理便利性,降低人工清理的成本;

2、通过设置冲洗泵以及在汇集管内设置多个过滤网,在防止汇集管内部发生堵塞的同时,有效提高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力度;

3、通过设置粗滤组件以及精滤组件使得污水的处理力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旨在强调防堵滤网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汇集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沉淀处理池;11、污水管;12、第一隔板;121、连通孔;122、冲洗孔;13、第二隔板;131、抽水泵;1311、进水管;13111、防堵滤网;1312、出水管;14、第三隔板;141、静置孔;2、粗滤区;3、缓流区;4、静置区;5、精滤区;51、潜水泵;6、排污管;7、汇集管;71、过滤网;72、冲洗泵;73、沉淀排出管;8、粗滤组件;81、粗滤网;82、顶盖;821、连接轴;822、把手;9、精滤组件;91、置换框;92、精滤网;921、滤板层;922、纤维球滤料层;923、活性炭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沉淀处理池1,沉淀处理池1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污水管11,沉淀处理池1内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以及第三隔板14,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以及第三隔板14将沉淀处理池1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粗滤区2、缓流区3、静置区4以及精滤区5,且污水管11与粗滤区2连通,沉淀处理池1的外部设置有汇集管7,汇集管7与粗滤区2、缓流区3以及静置区4均连通,汇集管7的一端连通有冲洗泵72,另一端呈开口状。污水在依次经过粗滤区2、缓流区3以及静置区4后,残留在沉淀处理池1底部的固体杂质可以被冲入到汇集管7中进行统一处理,并且被冲洗泵72冲出,防止汇集管7堵塞。

如图1和图6所示,粗滤区2、缓流区3以及静置区4的底部位置处均连通有一个带有阀门的排污管6,排污管6远离沉淀处理池1的一端与汇集管7连通,汇集管7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网71,且多个过滤网71与多个排污管6在汇集管7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沿着远离冲洗泵72的方向,过滤网71的滤孔尺寸逐渐减小,相邻的过滤网71之间以及最靠近冲洗泵72一端的过滤网71与冲洗泵72之间均设置有带阀门的沉淀排出管73,沉淀排出管73将汇集管7与外界环境连通。当沉淀处理池1长时间工作后,每一个区域底部都会积攒较多的杂质,此时可以打开排污管6的阀门,然后对沉淀处理池1的多个区域进行冲洗,冲洗后固体杂质顺着排污管6进入到汇集管7内部,然后污水经过过滤网71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污水回收。从粗滤区2排出的污水所含杂质较多,经过的过滤网71数量最多,从缓流区3排出的污水所含杂质稍少,经过的过滤网71数目少于粗滤区2污水经过的过滤网71,而从静置区4排出的污水中所含杂质更少,因此其只需要经过一层过滤网71,使得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水得到的过滤力度不同,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如图2所示,粗滤区2设置有粗滤组件8,粗滤组件8包括粗滤网81以及顶盖82,顶盖82盖设于粗滤区2的顶端,顶盖8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竖直的连接轴821,连接轴821将顶盖82以及粗滤网81相固定,顶盖82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822,粗滤网81的高度低于污水管11的高度,因此当污水进入粗滤区2后,首先与粗滤网81接触,粗滤网81将污水中体型较大的固体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当粗滤网81上堆积的杂质较多时,可以通过把手822将顶盖82提起,从而将粗滤网81带离粗滤区2,将粗滤网81上的杂质处理干净后再将顶盖82重新盖设在粗滤区2上方,使得粗滤网81继续进行过滤作用,确保粗滤网81的过滤能力。

如图2所示,第一隔板1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将粗滤区2与缓流区3连通的连通孔121,污水经过粗滤后会从连通孔121进入到缓流区3进行暂存。第一隔板12的顶端开设有竖直的冲洗孔122,冲洗孔122与连通孔121相连通,当连通孔121由于长时间使用发生堵塞时,可以将冲洗孔122连通外接的高压水源,高压水通过冲洗孔122进入到连通孔121,并对连通孔121进行反冲洗,防止连通孔121堵塞。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隔板13的顶端设置有抽水泵131,抽水泵131连通有进水管1311和出水管1312,且进水管1311伸入缓流区3的底部位置处,出水管1312伸入静置区4内,进水管1311的底部设置有防堵滤网13111,通过抽水泵131的作业,可以将缓流区3的污水抽入静置区4内部,使得污水在静置区4进行进一步的静置过滤,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如图2所示,第三隔板14靠近顶端位置的竖直面上开设有多个静置孔141,静置孔141将静置区4与精滤区5连通,当静置区4内的污水液面高于静置孔141时,污水会从静置孔141进入到精滤区5,在液面高度到达静置孔141高度的过程中,污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会由于静置沉降在静置区4的底部,从而使得污水的过滤效果进一步提高。

如图2和图3所示,精滤区5设置有精滤组件9,精滤组件9包括置换框91以及位于置换框91内部的精滤网92,置换框91搭设在第三隔板14以及沉淀处理池1的顶部,精滤网9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板层921、纤维球滤料层922以及活性炭板层923,从而使得污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被过滤、吸附,从而使得进入到精滤区5的杂质基本为符合要求的净化后的水,使得污水处理后可以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如图4所示,精滤区5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潜水泵51,潜水泵51的抽水管与外界连通,因此潜水泵51可以将精滤区5符合过滤要求的净化水抽出并进行回收利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污水从污水管11排入到沉淀处理池1中,此时,排污管6的阀门全部关闭,污水首先经过粗滤网81进行初步过滤,一些体积较大的杂质位于粗滤网81上方,而过滤后的污水则进入粗滤区2,并从连通孔121进入到缓流区3内进行暂存,然后抽水泵131将缓流区3内的污水抽入静置区4,污水在静置区4内液面不断升高,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由于静置作用不断沉降,并且可以往静置区4内适当地添加一点絮凝剂,进一步提高杂质沉降效果,使得污水净化处理力度更大,当液面高度到达静置孔141时,静置后稍微干净点的污水进入到精滤区5,受精滤网92的精滤作用,污水基本被过滤干净,最终被潜水泵51抽出精滤区5进行回收利用。

当沉淀处理池1底部积攒的固体杂质较多时,此时可以打开排污管6的阀门,然后对粗滤区2、缓流区3以及静置区4进行冲洗,冲洗后夹杂着杂质的污水排入到汇集管7中,此时沉淀排出管73上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进入汇集管7中的污水会经过过滤网71,且粗滤区2经过的过滤网71层数多于缓流区3经过的过滤网71层数多于静置区4经过的过滤网71层数,从而使得不同杂质含量的污水得到不同力度的过滤处理,确保从汇集管7经过过滤的水分也能达到回收利用的要求。

当汇集管7内积攒的固体杂质较多时,可以打开沉淀排出管73的阀门,关闭排污管6的阀门,然后打开冲洗泵72,冲洗泵72将被过滤网71挡住的杂质从沉淀排出管73排出,从而防止汇集管7内部发生堵塞,确保汇集管7的持续使用。

综上,通过设置与沉淀处理池1中多个区域均连通的汇集管7以及与汇集管7连通的多个沉淀排出管73,使得沉淀处理池1的多个区域便于清理,进而降低人工清理成本。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