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4863发布日期:2019-04-09 20:1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



背景技术:

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尤其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菌类微生物的表面结构特性及其生化代谢作用,通过生物化学法、生物絮凝法等将重金属元素分离或降低其毒性,可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生物防治因其环境兼容性好、不易引起抗性和防效持久稳定等优势,逐渐成为替代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可对受污水体进行净化,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包括:进水管、输送管道、粗栅格、提升泵、细栅格、曝气沉砂池、鼓风机装置、排沙管道、配水井、mbr膜生物反应池、污泥回流管道、接触池、加氯装置、光合细菌g、排水管、浓缩池、均质池、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运输管道;所述进水管连接粗栅格,所述提升泵左侧设置粗栅格,右侧设置细栅格,所述粗栅格与细栅格均是由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

所述细格栅通过输送管道与曝气沉砂池连接,所述曝气沉砂池上方设置排沙管道与鼓风机装置,下方设置配水井;所述配水井通过输送管道连接mbr膜生物反应池,所述接触池通过输送管道与mbr膜生物反应池连接,所述加氯装置设置在接触池上方,所述加氯装置可添加光合细菌g;所述mbr膜生物反应池上方设置污泥回流管道,下方连接浓缩池;所述均质池前端与污泥脱水机房连接,后端与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脱水机房一端连接污泥输送管道,及时完成对污泥收集与运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同时,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可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水体;对富营养化河湖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进水管1、输送管道2、粗栅格3、提升泵4、细栅格5、曝气沉砂池6、鼓风机装置7、排沙管道8、配水井9、mbr膜生物反应池10、污泥回流管道11、浓缩池12、均质池13、污泥脱水机房14、污泥运输管道15、加氯装置16、光合细菌g17、接触池18、排水管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设计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建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所有联接辅件,来组成更有的联接结构,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包括:进水管1、输送管道2、粗栅格3、提升泵4、细栅格5、曝气沉砂池6、鼓风机装置7、排沙管道8、配水井9、mbr膜生物反应池10、污泥回流管道11、浓缩池12、均质池13、污泥脱水机房14、污泥运输管道15、加氯装置16、光合细菌g17、接触池18、排水管19;所述进水管1连接粗栅格3,所述提升泵4左侧连接粗栅格3,右侧连接细栅格5,所述粗栅格3与细栅格5均是由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

所述细格栅5通过输送管道2与曝气沉砂池6连接,所述曝气沉砂池6上方设置排沙管道8与鼓风机装置7,下方连接配水井9;所述配水井9通过输送管道2连接mbr膜生物反应池10,所述接触池18通过输送管道2与mbr膜生物反应池10连接,所述加氯装置16设置在接触池18上方,所述加氯装置16可添加光合细菌g17;所述mbr膜生物反应池10上方设置污泥回流管道11,下方连接浓缩池12;所述均质池13前端与污泥脱水机房14连接,后端与浓缩池12连接,所述污泥脱水机房14一端连接污泥输送管道15,及时完成对污泥的收集与运输。

所述mbr膜生物反应池10中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固相非对称膜,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所述接触池18以矩形为基础设计,利用水力性能让微生物与氯做最大程度的接触,使氯的用量最小。

实施例1:

所述废水首先通过粗栅格进行第一步过滤,废水通过提升泵流入细栅格与曝气沉砂池,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从而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所述鼓风机装置可加快曝气的效果,使曝气沉砂池中的生物活性物能充分与污水中的物质接触,从而达到除污的目的,处理后池中的泥沙则通过排沙管道对外进行运输。

实施例2:

进一步,废水输送至配水井,当达到一定容量后,所述配水井可将废水均匀分配至mbr膜生物反应池;废水通过mbr膜生物反应池处理后进入接触池中,并向接触池加氯与光合细菌g,对废水中的细菌进行灭活、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相关有毒物质;处理后的水源即可通过排水管向外排出;经过mbr膜生物反应池处理后的泥沙由输送管道输送至浓缩池,污泥浓缩后可以减少污泥的处理量,再通过均质池均衡废水的水质、水量、水温,降低污水的不一致性,同时污泥通过输送管道被送至污泥脱水机房,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和无害化要求,可农田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同时,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可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水体;对富营养化河湖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G+MBR生态环境水体修复技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同时,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可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水体;对富营养化河湖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沈培发;周凤英;聂成成;刘传伟;张席;胡波;鄢永恒;石金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蓝鼎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9
技术公布日:2019.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