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934发布日期:2018-11-07 21:3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但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

部分垃圾堆积在一起以后会形成固液混合物,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固液分离,现有的分离装置大多结构较为单一,固液分离效率低下,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应垃圾处理的需求,同时分离过程中液体垃圾容易淤积在固体垃圾的内部或者外表面凹陷处,从而影响固液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分离框、接料框、电机和缸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支撑架,两侧支撑架的顶部固定有环形板;所述分离框设置在环形板的下方,分离框的上部框体外围设置有环形的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和环形板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弹簧连接,分离框的底板上均布有滤孔,分离框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通过电动转轴转动连接分离框,盖板上设置有提拉把手,分离框的底部框体外围固定有抵触板;所述接料框设置在分离框的下方,接料框的开口正对分离框,接料框的顶部外沿设置有翻边,翻边的顶部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抵触杆,抵触杆的末端活动嵌设有滚珠,抵触杆的长度大于抵触板下表面到翻边上表面的距离,接料框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电机安装在底座顶部位于接料框正下方的位置,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曲轴,曲轴的另一端连接至接料框的底部中心位置,曲轴的连杆轴颈外围套设有转动套,转动套的侧边固定有连杆;所述缸体固定在左侧的支撑架上,缸体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活塞片,活塞片的右侧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缸体并铰接至连杆,缸体的左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气管和进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防止逆流的单向阀,其中出气管向上延伸并连接至分离框的左侧顶部,出气管呈L 型,出气管的水平管体上设置有一段伸缩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和环形板之间还连接有斜拉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连接弹簧在固定板上呈环形阵列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拉把手的外围套设有防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料框的内腔底面由一个凸面和位于凸面两侧的凹面构成,排液管与接料框的连接点位于凹面的最低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侧所述支撑架上对称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翻边的下方,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滑块,翻边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环形槽,滑块滑动卡设在环形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的横截面呈T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由电机通过曲轴带动接料框转动,接料框转动过程中通过抵触杆带动分离框晃动,从而翻动分离框中的固液混合物,避免液体垃圾淤积在固体垃圾的内部或者外表面凹陷处,保证固液分离效果;曲轴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转动套和连杆带动活塞杆左右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缸体不断地向分离框内鼓气,增大分离框内的压强,从而提高固液分离效率;还设置有支撑板,能够加强接料框的转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中连接弹簧在固定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架、21-支撑板、211-滑块、3-环形板、31-斜拉筋、4-分离框、 41-滤孔、42-固定板、421-连接弹簧、43-抵触板、5-盖板、51-电动转轴、52-提拉把手、 521-防滑套、6-接料框、61-翻边、611-环形槽、62-排液管、63-抵触杆、631-滚珠、7- 电机、71-曲轴、711-转动套、712-连杆、8-缸体、81-活塞片、811-活塞杆、82-进气管、 83-出气管、831-管夹、832-伸缩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晃动式分离框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分离框4、接料框6、电机7和缸体8;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支撑架2,两侧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有环形板3,进一步的,支撑架2和环形板3之间还连接有斜拉筋31,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分离框4设置在环形板3的下方,分离框4的上部框体外围设置有环形的固定板42,固定板42的顶部和环形板3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弹簧421连接,进一步的,多个连接弹簧421在固定板42上呈环形阵列分布,分离框4的底板上均布有滤孔41,分离框4的顶部设置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一侧通过电动转轴51 转动连接分离框4,盖板5上设置有提拉把手52,用于盖板5的启闭操作,进一步的,提拉把手52的外围套设有防滑套521,分离框4的底部框体外围固定有抵触板43;

所述接料框6设置在分离框4的下方,接料框6的开口正对分离框4,接料框6的顶部外沿设置有翻边61,翻边61的顶部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抵触杆63,抵触杆63的末端活动嵌设有滚珠631,抵触杆63的长度大于抵触板43下表面到翻边61上表面的距离,从而当接料框6转动时,将通过抵触杆63带动分离框4晃动,从而翻动分离框4中的固液混合物,避免液体垃圾淤积在固体垃圾的内部或者外表面凹陷处,保证固液分离效果,接料框6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排液管62,排液管62上安装有阀门,进一步的,接料框6 的内腔底面由一个凸面和位于凸面两侧的凹面构成,排液管62与接料框6的连接点位于凹面的最低点,从而更便于液体从排液管62流出;

所述电机7安装在底座1顶部位于接料框6正下方的位置,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曲轴71,曲轴71的另一端连接至接料框6的底部中心位置,曲轴71的连杆轴颈外围套设有转动套711,转动套711的侧边固定有连杆712;

所述缸体8固定在左侧的支撑架2上,缸体8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活塞片81,活塞片81的右侧连接有活塞杆811,活塞杆811的另一端伸出缸体8并铰接至连杆712,缸体 8的左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气管83和进气管82,进气管82和出气管83 上均设置有防止逆流的单向阀,其中出气管83向上延伸并连接至分离框4的左侧顶部,出气管83呈 L型,出气管83的水平管体上设置有一段伸缩软管832,用于补偿分离框4的位移量;

两侧所述支撑架2上对称固定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位于翻边61的下方,支撑板 21的顶部固定有滑块211,翻边61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211相配合的环形槽611,滑块 211滑动卡设在环形槽611中,进一步的,滑块211的横截面呈T型,通过设置支撑板21,能够加强接料框6的转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打开盖板5将垃圾放入分离框4中,然后关闭盖板5,启动电机7,电机7 通过曲轴71带动接料框6转动,接料框6转动过程中通过抵触杆63带动分离框4晃动,从而翻动分离框4中的固液混合物,避免液体垃圾淤积在固体垃圾的内部或者外表面凹陷处,保证固液分离效果;曲轴7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转动套711和连杆712带动活塞杆811 左右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缸体8不断地向分离框4内鼓气,增大分离框4内的压强,从而提高固液分离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