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997发布日期:2018-11-13 21:1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实体制造业成为了支柱性工业产业。这其中的精加工成为了高新技术聚集领域。特别是金属类精雕加工,因其产品适用性大,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五金零配件、电子数码产品、大型工业组件等。但目前的软钢条精雕加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因为金属制备加工残渣的残余,特别是对于条状且易于缠绕的软钢条来说,其残渣量较普通的钢材更大,更难以处理,若采用液相方式去除,一来容易导致增加新的污染源,二来极大的增加了成本,不利于精雕加工的普及推广,三来因为液相无法完全挥发干净而留下的残余会导致后续的精雕加工出现偏差而影响产品,故而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开发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成为了当前的急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软钢条精雕加工前序处理步骤中成本高昂、工序繁琐、效果普通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首尾两端均连接有进板卡口,所述进板卡口附近的操作台上设置有滚动式吹风系统,所述操作台中部设有两个风道,所述风道一侧两端分别设有单向抽风系统和单向进风系统;

所述滚动式吹风系统包括高度升降杆、伸缩拐轴、清洁套、集风罩、单叶扇、转动电机,所述高度升降杆设置在操作台上,所述伸缩拐轴一端与高度升降杆顶部连接,所述伸缩拐轴另一端与清洁套连接,所述集风罩设置在清洁套一侧的操作台上,所述集风罩一侧设置有单叶扇,所述单叶扇与位于集风罩一侧的转动电机连接;

所述单向抽风系统包括吸风口、软管、抽压泵机,所述吸风口设置在风道上,所述软管一端与吸风口连接,所述软管另一端与设置在操作台上的抽压泵机连接;

所述单向进风系统包括集风通道、双叶扇、转动架、电机箱,所述集风通道与风道连接,所述集风通道一侧设置有双叶扇,所述双叶扇与转动架连接,所述转动架与设置在操作台上的电机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板卡口卡口处表面光洁。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套为左右对称的双耳结构且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内设置有螺旋引流纹路,且引流纹路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渣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气相法对软钢条进行清洁,一来能够避免引入新的污染源,二来可以极大的压缩成本和降低设备及工艺门槛,有利于精雕加工的普及推广,同时通过制造工作绷角和单向及螺旋风流,保证最大程度对软钢条进行清洁,且不会因残留对后续的精雕加工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板卡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动式吹风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动式吹风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滚动式吹风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道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进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操作台、2-进板卡口、3-高度升降杆、4-伸缩拐轴、5-清洁套、6-集风罩、7-单叶扇、8-转动电机、9-风道、10-吸风口、11-软管、12-抽压泵机、13-集风通道、14-双叶扇、15-转动架、16-电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软钢条精雕的清洁装置,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首尾两端均连接有进板卡口2,所述进板卡口2附近的操作台1上设置有滚动式吹风系统,所述操作台1中部设有两个风道9,所述风道9一侧两端分别设有单向抽风系统和单向进风系统;

所述滚动式吹风系统包括高度升降杆3、伸缩拐轴4、清洁套5、集风罩6、单叶扇7、转动电机8,所述高度升降杆3设置在操作台1上,所述伸缩拐轴4一端与高度升降杆3顶部连接,所述伸缩拐轴4另一端与清洁套5连接,所述集风罩6设置在清洁套5一侧的操作台1上,所述集风罩6一侧设置有单叶扇7,所述单叶扇7与位于集风罩6一侧的转动电机8连接;

所述单向抽风系统包括吸风口10、软管11、抽压泵机12,所述吸风口10设置在风道9上,所述软管11一端与吸风口10连接,所述软管11另一端与设置在操作台1上的抽压泵机12连接;

所述单向进风系统包括集风通道13、双叶扇14、转动架15、电机箱16,所述集风通道13与风道9连接,所述集风通道13一侧设置有双叶扇14,所述双叶扇14与转动架15连接,所述转动架15与设置在操作台1上的电机箱16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板卡口2卡口处表面光洁。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清洁套5为左右对称的双耳结构且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风道9内设置有螺旋引流纹路,且引流纹路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口。所述风道9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渣孔。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软钢条通过进板卡口2进入到操作台1工作区域,并附着于清洁套5上。其中进板卡口2会与进料的软钢条形成第一个工作绷角,使得软钢条能够被绷紧进入工作区域,同时调整高度升降杆3、伸缩拐轴4,能够调整清洁套5的垂直高度和水平位移距离,形成第二个工作绷角,让软钢条不会出现缠绕弯折等现象,让后续清洁效果最佳。单叶扇7、转动电机8产生强风,通过集风罩6将风流进一步压缩强化,透过清洁套5上的透气孔对附着运动的软钢条进行单向集中的强风吹渣处理。而后软钢条进入到风道9内,其中双叶扇14产生强风,并通过集风通道13将风流送入风道9内,吸风口10、软管11、抽压泵机12则组合产生吸力,使得风道9内的风流被进一步吸出带动,使得风道9内的风流流速更快,清洁效果更好,同时风道9的螺旋引流纹路能够使得风流形成螺旋流态,对软钢条进行无死角的清洁,并且所清洗的渣质可通过排渣孔排出。后续的工作区域则与上述部件工作方向相反,可进一步强化清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气相法对软钢条进行清洁,一来能够避免引入新的污染源,二来可以极大的压缩成本和降低设备及工艺门槛,有利于精雕加工的普及推广,同时通过制造工作绷角和单向及螺旋风流,保证最大程度对软钢条进行清洁,且不会因残留对后续的精雕加工产生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