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5216发布日期:2019-02-12 22:0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湖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大量营养物质输入而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的累积可提高水体的生产力,促使水生生物特别是部分藻类的异常大量繁殖,从而使水体环境不断恶化,其主要表现为水质下降、有毒藻类的产生、食物链的改变、栖息地的减少,水体一旦进入富营养化阶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体生态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健康均会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据统计,当前我国90%以上的主要湖泊已处于中营养化或富营养化状态。在治理水环境过程中,人们尝试应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但收效甚微并有产生次生污染的风险。在根治排污的基础上,辅以生物、生态措施改善水体水质的生态修复治理思路,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净化系统,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元素代谢活动达到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它最大的优点是投资省,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但是在湖泊水体净化过程中,由于污染程度较大,投放的水生植物的株高若低于标准投放高度,水生植物易出现枯萎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能对水生植物合理培养,并根据所需净化的湖泊水体污染程度,确定该种类的水生植物所需达到的株高,再根据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对水生植物进行株高筛选,使得投放的水生植物的株高不低于标准值,防止水生植物出现枯萎现象,且处于同一根安装杆上的水生植物的株高一致,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净化作用,使得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元素代谢活动达到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投放过程中,将生态浮板外伸并进行牵引,使得水生植物与曝气装置配合进行净化水体,生态浮板不受水体流动的影响,提高水体净化作用,当水生植物处于后期水体净化时,能与浮绳相互配合,将水生植物设置到水质污染较重处,提高水体净化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种植装置、植物培养装置、植物株高参考装置和植物投放装置;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安装杆、定位装置和生态浮板,安装杆中设有连接杆,安装杆的内侧与连接杆的外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隙,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和圆弧板,圆弧板的侧面设有卡接板,卡接板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圆弧板设于安装空隙中,卡接板设于安装杆上,定位板设有定位杆,生态浮板固定于定位杆上,生态浮板设有种植孔,种植孔中设有种植盆,生态浮板与连接杆之间设有牵引绳;植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和培养板,培养板设于培养池中,培养池中设有营养液,培养板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安装杆相匹配;植物株高参考装置包括底板、转动臂和参考板,底板的顶面设有转动座,转动臂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上,转动臂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参考板固定连接,底板的顶面设有限位座,限位座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安装杆相匹配;植物投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控制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投放距离,控制板固定于第二支撑架上,控制板设有控制杆。

进一步,定位杆的顶端设有螺纹柱,螺纹柱设有拧紧头,拧紧头拧紧于生态浮板的顶面上。便于对拧紧头进行松开和拧紧作用,方便安装、更换生态浮板。

进一步,生态浮板的侧面设有扣块,连接杆的顶部设有限位凸起,牵引绳设于扣块与限位凸起之间,实现生态浮板与连接杆之间设置牵引绳。

进一步,第一支撑架包括至少两块第一竖板和单块横板,横板固定于第一竖板的顶部,便于安装第一支撑架,同时方便将植物种植装置安装到第一支撑架上。

进一步,第二支撑架包括至少两块第二竖板,单块第二竖板的顶部设有第三竖板,第三竖板与控制板固定连接,便于安装第二支撑架,使得第二支撑架起到对牵引绳的压住作用。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水生植物种植:

1)在种植盆中放置营养土,再在营养土中种植水生植物幼苗,接着将种植盆放置到生态浮板的种植孔中,然后将生态浮板安装到定位杆上;

2)将圆弧板向下插入到安装空隙中,再将定位装置在安装杆上进行位置调整,然后在生态浮板与连接杆之间设置牵引绳,牵引绳的长度不短于0.8m;

b、水生植物培养:

1)在培养池中注入配好的营养液,再将营养液的PH调节呈中性,然后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在15-25℃;

2)将植物种植装置的安装杆插入到培养板的第一安装孔中,再将培养板投入到培养池中,然后在培养池中加入营养液,直至营养液的高度到达生态浮板的顶面,并定期向培养池中补充营养液,然后采用日光灯补光;

c、水生植物株高筛选:

1)根据所需净化的湖泊水体污染程度,确定该种类的水生植物所需达到的株高;

2)根据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将转动臂在转动座上转动,并进行固定,再将转动杆在转动臂的端部转动,并进行固定,将参考板调平,并将参考板调到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区域处,然后在参考板的内侧标出参考线,参考线为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高度;

3)将植物种植装置的安装杆插入到限位座的第二安装孔中,再根据参考线对生态浮板中的水生植物进行株高筛选,当水生植物的株高低于参考线时,将圆弧板从安装空隙中取出;

4)对符合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生态浮板进行整理,将水生植物株高一致的生态浮板安装到同一根安装杆上;

d、水生植物投放:

1)在湖泊中设置曝气装置,再曝气装置附近敲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并控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不少于40cm;

2)将植物种植装置固定到第一支撑架的中心位置处,再提拉牵引绳,定位装置脱离安装杆,接着对牵引绳进行牵引出,将生态浮板设置在曝气装置附近,然后在控制板上固定控制杆,再将控制板固定到第二支撑架上,控制杆压住牵引绳,生态浮板中的水生植物在曝气装置的配合下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e、水生植物后期水体净化:

1)在水生植物投放7-9周后,在湖泊中围设浮绳,将浮绳围成圆形区域;

2)关闭曝气装置,再将牵引绳剪断,然后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拆除,将生态浮板设置到浮绳围成的圆形区域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水生植物种植到种植盆中,再将种植盆装入到生态浮板的种植孔中,然后将定位装置安装到安装杆的内侧与连接杆的外侧之间的安装空隙中。当对水生植物进行培养和株高筛选时,能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地培养和筛选,提高效率;当对水生植物进行投放净化水体时,能对生态浮板进行牵引作用,防止水流对生态浮板造成影响。针对水生植物所处阶段,合理控制生态浮板的状态,使得该植物种植装置适用于不同场合。同时方便安装、更换生态浮板,提高植物种植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培养时,在培养池中注入配好的营养液,并调节营养液的PH和温度,同时营养液的高度到达生态浮板的顶面,并定期向培养池中补充营养液,然后采用日光灯补光,能集中对水生植物集中培养,控制水生植物生长条件。

本实用新型根据所需净化的湖泊水体污染程度,确定该种类的水生植物所需达到的株高,再根据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将转动臂在转动座上转动,并进行固定,再将转动杆在转动臂的端部转动,并进行固定,将参考板调平,并将参考板调到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区域处,然后在参考板的内侧标出参考线,参考线为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高度,然后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地株高筛选,使得投放的水生植物的株高不低于标准值,防止水生植物出现枯萎现象;且对符合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生态浮板进行整理,使得处于同一根安装杆上的水生植物的株高一致,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净化作用,使得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元素代谢活动达到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本实用新型在投放过程中,在湖泊中设置曝气装置,再曝气装置附近敲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并控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不少于40cm,当对牵引绳进行提拉时,定位装置脱离安装杆,将生态浮板外伸并进行牵引,使得水生植物与曝气装置配合进行净化水体,生态浮板不受水体流动的影响,提高水体净化作用。当水生植物处于后期水体净化时,能与浮绳相互配合,将水生植物设置到水质污染较重处,提高水体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植物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植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植物株高参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植物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水生植物培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水生植物株高筛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水生植物投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和生态浮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杆;2-定位装置;3-生态浮板;4-连接杆;5-安装空隙;6-定位板;7-圆弧板;8-卡接板;9-定位杆;10-种植孔;11-种植盆;12-牵引绳;13-培养池;14-培养板;15-第一安装孔;16-底板;17-转动臂;18-参考板;19-转动座;20-转动杆;21-限位座;22-第二安装孔;23-第一支撑架;24-第二支撑架;25-控制板;26-控制杆;27-螺纹柱;28-拧紧头;29-扣块;30-限位凸起;31-第一竖板;32-横板;33-第二竖板;34-第三竖板;35-植物种植装置;36-植物培养装置;37-植物株高参考装置;38-植物投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包括植物种植装置35、植物培养装置36、植物株高参考装置37和植物投放装置38。

植物种植装置35包括安装杆1、定位装置2和生态浮板3,安装杆1中设有连接杆4,安装杆1的内侧与连接杆4的外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隙5。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板6和圆弧板7,圆弧板7的侧面设有卡接板8,卡接板8与定位板6固定连接,圆弧板7设于安装空隙5中,卡接板8设于安装杆1上,定位板6设有定位杆9,生态浮板3固定于定位杆9上。定位杆9的顶端设有螺纹柱27,螺纹柱27设有拧紧头28,拧紧头28拧紧于生态浮板3的顶面上。便于对拧紧头28进行松开和拧紧作用,方便安装、更换生态浮板3。生态浮板3设有种植孔10,种植孔10中设有种植盆11,生态浮板3与连接杆4之间设有牵引绳12。生态浮板3的侧面设有扣块29,连接杆4的顶部设有限位凸起30,牵引绳12设于扣块29与限位凸起30之间,实现生态浮板3与连接杆4之间设置牵引绳12。

植物培养装置36包括培养池13和培养板14,培养板14设于培养池13中,培养池13中设有营养液,培养板14设有第一安装孔15,第一安装孔15与安装杆1相匹配。

植物株高参考装置37包括底板16、转动臂17和参考板18,底板16的顶面设有转动座19,转动臂17转动连接于转动座19上,转动臂17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转动杆20与参考板18固定连接,底板16的顶面设有限位座21,限位座21设有第二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2与安装杆1相匹配。

植物投放装置38包括第一支撑架23、第二支撑架24和控制板25,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24之间设有投放距离,控制板25固定于第二支撑架24上,控制板25设有控制杆26。第一支撑架23包括至少两块第一竖板31和单块横板32,横板32固定于第一竖板31的顶部,便于安装第一支撑架23,同时方便将植物种植装置35安装到第一支撑架23上。第二支撑架24包括至少两块第二竖板33,单块第二竖板33的顶部设有第三竖板34,第三竖板34与控制板25固定连接,第三竖板34根据湖泊水深进行设置,便于安装第二支撑架24,使得第二支撑架24起到对牵引绳12的压住作用,控制牵引绳12的张力。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系统的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水生植物种植:

1)在种植盆11中放置营养土,再在营养土中种植水生植物幼苗。接着将种植盆11放置到生态浮板3的种植孔10中,然后将生态浮板3安装到定位杆9上。

2)将圆弧板7向下插入到安装空隙5中,再将定位装置2在安装杆1上进行位置调整。然后在生态浮板3与连接杆4之间设置牵引绳12,牵引绳12的长度不短于0.8m。

b、水生植物培养:

1)在培养池13中注入配好的营养液,再将营养液的PH调节呈中性,然后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在15-25℃。

2)将植物种植装置35的安装杆1插入到培养板14的第一安装孔15中,再将培养板14投入到培养池13中。然后在培养池13中加入营养液,直至营养液的高度到达生态浮板3的顶面,并定期向培养池13中补充营养液,然后采用日光灯补光。

c、水生植物株高筛选:

1)根据所需净化的湖泊水体污染程度,确定该种类的水生植物所需达到的株高。

2)根据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将转动臂17在转动座19上转动,并进行固定,再将转动杆20在转动臂17的端部转动,并进行固定,将参考板18调平,并将参考板18调到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区域处。然后在参考板18的内侧标出参考线,参考线为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高度。

3)将植物种植装置35的安装杆1插入到限位座21的第二安装孔22中,再根据参考线对生态浮板3中的水生植物进行株高筛选,当水生植物的株高低于参考线时,将圆弧板7从安装空隙5中取出。

4)对符合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生态浮板3进行整理,将水生植物株高一致的生态浮板3安装到同一根安装杆1上。

d、水生植物投放:

1)在湖泊中设置曝气装置,再曝气装置附近敲入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24,并控制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24之间的距离不少于40cm。

2)将植物种植装置35固定到第一支撑架23的中心位置处,再提拉牵引绳12,定位装置2脱离安装杆1,接着对牵引绳12进行牵引出,将生态浮板3设置在曝气装置附近。然后在控制板25上固定控制杆26,再将控制板25固定到第二支撑架24上,控制杆26压住牵引绳12,生态浮板3中的水生植物在曝气装置的配合下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e、水生植物后期水体净化:

1)在水生植物投放7-9周后,在湖泊中围设浮绳,将浮绳围成圆形区域。

2)关闭曝气装置,再将牵引绳12剪断,然后将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24拆除,将生态浮板3设置到浮绳围成的圆形区域中。

本实用新型将水生植物种植到种植盆11中,再将种植盆11装入到生态浮板3的种植孔10中,然后将定位装置2安装到安装杆1的内侧与连接杆4的外侧之间的安装空隙5中。当对水生植物进行培养和株高筛选时,能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地培养和筛选,提高效率;当对水生植物进行投放净化水体时,能对生态浮板3进行牵引作用,防止水流对生态浮板3造成影响。针对水生植物所处阶段,合理控制生态浮板3的状态,使得该植物种植装置35适用于不同场合。同时方便安装、更换生态浮板3,提高植物种植装置35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培养时,在培养池13中注入配好的营养液,并调节营养液的PH和温度,同时营养液的高度到达生态浮板3的顶面,并定期向培养池13中补充营养液,然后采用日光灯补光,能集中对水生植物集中培养,控制水生植物生长条件。

本实用新型根据所需净化的湖泊水体污染程度,确定该种类的水生植物所需达到的株高,再根据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将转动臂17在转动座19上转动,并进行固定,再将转动杆20在转动臂17的端部转动,并进行固定,将参考板18调平,并将参考板18调到水生植物株高要求区域处,然后在参考板18的内侧标出参考线,参考线为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高度,然后对水生植物进行合理地株高筛选,使得投放的水生植物的株高不低于标准值,防止水生植物出现枯萎现象;且对符合水生植物株高要求的生态浮板3进行整理,使得处于同一根安装杆1上的水生植物的株高一致,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净化作用,使得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元素代谢活动达到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本实用新型在投放过程中,在湖泊中设置曝气装置,再曝气装置附近敲入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24,并控制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24之间的距离不少于40cm,当对牵引绳12进行提拉时,定位装置2脱离安装杆1,将生态浮板3外伸并进行牵引,使得水生植物与曝气装置配合进行净化水体,生态浮板3不受水体流动的影响,提高水体净化作用。当水生植物处于后期水体净化时,能与浮绳相互配合,将水生植物设置到水质污染较重处,提高水体净化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