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1333发布日期:2018-11-09 20:2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内河污水治理成为当下环境改善中重点,然而目前内河污水处理的效率较低,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该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内河污水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污水进、出口的污水池体和设在污水进口端侧的磁料投放口,所述污水池体内具有间隔竖立设置的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所述第一隔离墙与第二隔离墙之间设有伸入池体内的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二隔离墙与污水出口之间设有伸入池体内的第二搅拌器。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均包括两间隔设置的上、下隔板,其中上隔板上端与污水池体上顶面连接,其下端悬空,所述下隔板下端与污水池体下底面连接,其上端未延伸至污水池体上顶面。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隔离墙的上隔板表面布设有筋条板,所述筋条板为矩形条板,其下端斜设在第一隔离墙的上隔板表面。

本实用新型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污水从污水进口进入到污水池体内,同时往磁料投放口中投入磁料、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混合料,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混合料接触,使该些悬浮颗粒结合成较大颗粒物,具有更大重量,更加容易沉淀,从而可提高污水中污染悬浮颗粒的沉淀速度和处理速度。

本实用新型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内河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污水流到结构示意图;

图3是隔离墙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包括具有污水进口1、污水出口2的污水池体3和设在污水进口端侧的磁料投放口4,所述污水池体3内具有间隔竖立设置的第一隔离墙5和第二隔离墙6,所述第一隔离墙5与第二隔离墙6之间设有伸入池体内的第一搅拌器7,所述第二隔离墙6与污水出口2之间设有伸入池体内的第二搅拌器8,通过第一隔离墙5和第二隔离墙6的设置,有利于延长污水水流长度,从而可提高悬浮颗粒的沉淀数量,通过第一搅拌器7和第二搅拌器8的作用,可使悬浮颗粒与磁料、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混合料结合更加充分,从而可提高悬浮颗粒的沉淀速度。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第一隔离墙5和第二隔离墙6均包括两间隔设置的上隔板9、下隔板10,其中上隔板9上端与污水池体上顶面11连接,其下端悬空,所述下隔板10下端与污水池体下底面连接,其上端未延伸至污水池体上顶面。

为了进一步改善沉淀效果,上述第一隔离墙的上隔板表面布设有筋条板12,所述筋条板为矩形条板,其下端斜设在第一隔离墙的上隔板表面,该筋条板与上隔板表面形成20度夹角,设置筋条板12,从而可提高悬浮颗粒与磁料、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混合料结合面积,可提高沉淀效果。

为了便于第一、二隔离墙上隔板的清理,该第一、二隔离墙上隔板与污水池体上顶面11从上而下插接连接,从而可从污水池体上方抽起,便于上隔板抽出后冲洗清洁。第一搅拌器7与第二搅拌器8的伸入池体长度不同,第二搅拌器8比第一搅拌器7伸入长度多50厘米。

本实用新型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污水从污水进口进入到污水池体内,同时往磁料投放口中投入磁料、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混合料,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混合料接触,使该些悬浮颗粒结合成较大颗粒物,具有更大重量,更加容易沉淀,从而可提高污水中污染悬浮颗粒的沉淀速度和处理速度。

本实用新型内河污水微磁絮凝处理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内河污水处理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