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559发布日期:2018-10-09 22:11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尤其是含有大量厨余垃圾,且多置于塑料袋中,使得市政生活垃圾含水率大多在50%以上,另外,生活垃圾中含有一部分不可燃的沙粒、玻璃等无机物,以上问题造成垃圾燃烧困难,效率低。

生活垃圾可以通过压榨的方式进行处理,垃圾压榨液是在压榨垃圾的过程产生的液体。垃圾压榨液具有以下特点:水量大、水质变化大、化学需氧量(COD)高、氨氮浓度高、可生物降解性差、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和污染持续时间长。因此,若对垃圾压榨液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垃圾压榨液主要通过物化法处理,但是物化法处理受垃圾压榨液水质特性限制且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开发一种不受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限制且成本低的处理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内容:

依次设置在垃圾压榨液流向上的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一体式A2O反应装置和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包括澄清池和ABR反应池;所述澄清池包括进料口、污水出口、污泥出口和设置在所述污泥出口的叠螺脱水机;连接至所述污水出口的所述ABR反应池内设置有厌氧污泥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进料口连接至垃圾压榨液池和/或化粪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垃圾压榨液池和/或化粪池的连接结构上开设有投放开口,所述投放开口用于投放有无机盐混凝剂和/或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ABR反应池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一污泥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污泥池排出的污泥输出至所述澄清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一体式A2O反应装置包括沿垃圾压榨液流向顺次设置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二污泥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上清液输出至所述厌氧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沉淀池排出的污泥输出至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第二污泥池;所述第一好氧池排出的混合液输出至所述第一缺氧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包括沿垃圾压榨液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沉淀池、物化氧化池、第四沉淀池和MBR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污泥池排出的污泥排出至所述MBR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排出至所述第二缺氧池和所述MBR池。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中,通过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一体式A2O反应装置和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处理垃圾压榨液,对垃圾压榨液水质特性的波动适应性非常强,大幅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且处理效率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代表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11代表澄清池,12代表ABR反应池,13代表第一沉淀池,14代表第一污泥池,2代表一体式A2O反应装置,21代表厌氧池,22代表第一缺氧池,23代表第一好氧池,24代表第二沉淀池,25代表第二污泥池,3代表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31代表的第二缺氧池,32代表第二好氧池,33代表第三沉淀池,34代表物化氧化池,35代表第四沉淀池,36代表MBR池。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它们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实用新型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和/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压榨液处理装置,在图1中实线表示压榨液流向,虚线表示污泥或混合液流向,该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垃圾压榨液流向上的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1、一体式A2O反应装置2和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3。

其中,所述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1包括澄清池11和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反应池12;所述澄清池11包括进料口、污水出口、污泥出口和设置在所述污泥出口的叠螺脱水机;连接至所述污水出口的所述ABR反应池12内设置有厌氧污泥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1、一体式A2O反应装置2和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3进行垃圾压榨液处理,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垃圾压榨液池和/或化粪池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进料口连接,垃圾压榨液和/或化粪池水通过连接结构输出至澄清池11,在连接结构上开设有投放开口,所述投放开口用于投放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PAC+PAM),且向PAC+PAM内供给氧气,当垃圾压榨液和/或化粪池水经过连接结构时发生絮凝沉淀反应并在澄清池11沉淀,有效去除污水中悬浮和附着的有机物,降低后续处理单元处理污染物的负荷;澄清池11上设有污水出口和污泥出口,澄清池11中的污泥从污泥出口排出,并通过设置在污泥出口的叠螺脱水机脱水,将脱水后的污泥制成泥饼外运统一处理。污水从澄清池11污水出口排出输出至所述ABR反应池12,利用所述ABR反应池12内设置的厌氧污泥层,截留污水中剩余的悬浮物,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经ABR反应池12处理后,非溶解性有机物的比例大降低。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1还包括与所述ABR反应池12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3和第一污泥池14。

所述ABR反应池12中排出的污水进一步输出至第一沉淀池13,污水在所述第一沉淀池13进行沉淀,进一步去除污水的杂物,沉淀后所述第一沉淀池13输出上清液,上清液输出至所述一体式A2O反应装置2,所述第一沉淀池13中沉淀的沉淀物输出至所述第一污泥池14,最终所述第一污泥池14输出的沉淀物运输至澄清池11,再由澄清池11污泥出口排出。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装置1可以有效去除垃圾压榨液中的COD(生化需氧量)和SS(悬浮物)等污染物,为后续生物处理效果提供保障。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体式A2O反应装置2包括沿垃圾压榨液流向顺次设置厌氧池21、第一缺氧池22、第一好氧池23、第二沉淀池24和第二污泥池25。

体式A2O反应装置2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及总氮,提高去除氨氮及总氮的效率,将污水中易于生化的污染物质降至最低水平。所述第一沉淀池13的上清液输出至所述厌氧池21,经所述厌氧池21处理后的污水依次经过第一缺氧池22、第一好氧池23和第二沉淀池24,所述第二沉淀池24中排出的污泥输出至所述厌氧池21和所述第二污泥池25,所述第二沉淀池24的上清液输出至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3。其中,所述第一好氧池23具有氧气输入端,通过氧气输入端向所述第一好氧池23中输入氧气,第一好氧池23回流的混合液输出至所述第一缺氧池22。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3包括沿垃圾压榨液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二缺氧池31、第二好氧池32、第三沉淀池33、物化氧化池34、第四沉淀池35和MBR(膜生物反应器)池36。所述一体式A2O反应装置2中所述第二沉淀池24排出的上清液输出至所述一体化深度膜反应装置3中的第二缺氧池31,污水依次经过第二缺氧池31、第二好氧池32、第三沉淀池33、物化氧化池34、第四沉淀池35和MBR池36的处理,并从MBR池36排出,其中,第三沉淀池33排出的污泥输出至所述第二缺氧池31和所述MBR池36中,所述第二污泥池25排出的污泥排出至所述MBR池36,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向第二好氧池32和所述MBR池36中通入氧气,向物化氧化池34中通入O3,且向所述第四沉淀池35中通入无机盐混凝剂(PAC),完成对污水的处理,确保从所述MBR池36排出的污水的COD、氨氮、TN及TP指标均能稳定达标。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