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268发布日期:2018-11-07 20:1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国内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加砂沉淀池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项目中。该技术本质上是机械混凝、机械絮凝、斜管(板)沉淀三种工艺组合,药剂使用混凝剂,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的悬浮颗粒和微砂聚集在一起,外加80-100μm的微砂作为絮体的核心,为絮体的形成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并增加絮体的密度,使得絮体更容易和水分离并快速沉淀,进而获得较高的上升流速并提高处理效率。微砂随后和沉淀污泥一起被泵提升送入水力旋流分离器,通过离心力使得微砂和污泥分离,微砂流入絮凝池重复使用,污泥排入下一个流程进行处理。和传统沉淀工艺相比较,加砂沉淀池有很多优势:占地面积非常小,土建造价低;出水水质好而且性能稳定;对原水水质的变化适应性好;池体的表面积减少,短流和异重流等其它由于风速和温度引起的不利流态降为最低。但该工艺也有其缺点:排泥浓度比较低,一般不高于2g/L,因此在污泥脱水处理阶段前需要进行二次浓缩;导致电耗较高;另外,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药耗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包括:静态混合装置、絮凝池、沉淀池、浓缩池、螺杆输送装置、污泥回流系统及旋流分离装置,所述静态混合装置与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絮凝池与所述沉淀池导通,所述螺杆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及所述浓缩池底部,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浓缩池导通,所述污泥回流系统与所述旋流分离装置、所述絮凝池及所述浓缩池连接,所述旋流分离装置与所述絮凝池导通,所述絮凝池包括一一级絮凝池及一二级絮凝池,所述一级絮凝池与所述二级絮凝池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通过泥砂浓缩及泥沙回流,使得排泥浓度提高,水量损耗减少,循环泥砂的浓度提高后就可以降低循环泵50%以上的流量从而降低能耗;另外,部分泥砂直接回流至絮凝区可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药耗和提高沉淀污泥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包括:静态混合装置1、絮凝池2、沉淀池3、浓缩池4、螺杆输送装置5、污泥回流系统6及旋流分离装置7,所述静态混合装置1与所述絮凝池2连接,所述絮凝池2与所述沉淀池3导通,所述螺杆输送装置5设置在所述沉淀池3及所述浓缩池4底部,使所述沉淀池3与所述浓缩池4导通,所述污泥回流系统6与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所述絮凝池2及所述浓缩池4连接,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与所述絮凝池2导通。

所述静态混合装置1上设有进水口、混凝剂添加口及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絮凝池2连接导通。

所述絮凝池2包括一一级絮凝池21及一二级絮凝池22,所述一级絮凝池21与所述二级絮凝池22导通。

所述一级絮凝池2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一级絮凝池出液口及第一搅拌器211,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静态混合装置1导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导通,所述一级絮凝池出液口与所述二级絮凝池22连接导通,所述第一搅拌器211伸入所述一级絮凝池21内且靠近所述一级絮凝池21的底部。

所述二级絮凝池22上设有连接口、二级絮凝池出液口及第二搅拌器221,所述连接口与所述一级絮凝池21连接导通,所述二级絮凝池出液口与所述沉淀池3导通,所述第二搅拌器221伸入所述二级絮凝池22内且靠近所述二级絮凝池22的底部。

所述沉淀池3内设有泥斗31、刮泥机32、斜管板33、集水槽34。所述泥斗31设置在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所述泥斗31的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螺杆输送装置5导通的通孔。

所述刮泥机32包括电动机321及刮泥板322,所述电动机321与所述刮泥板322转动连接,所述刮泥板322的外侧面与所述泥斗31的内壁贴合。

所述斜管板33设置在所述刮泥板322的上方,所述集水槽34设置在所述斜管板33的上方,所述集水槽34上设有清水出水管341。

所述浓缩池4设有一清水出口及浓缩搅拌器41。所述浓缩搅拌器41伸入所述浓缩池4内且靠近所述浓缩池4的底部。所述清水出口设置在所述浓缩池4侧壁的上半部上。

所述螺杆输送装置5一端设置在所述沉淀池3内且位于所述泥斗31下方,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浓缩池4内且位于所述浓缩池4下方。所述螺杆输送装置5的输送方向为从所述沉淀池3到所述浓缩池4。

所述污泥回流系统6包括若干泥沙回流泵61、回流主管道62、第一回流副管道63、第二回流副管道64,所述泥沙回流泵61与所述浓缩池4底部连接,所述回流主管道62与所述泥沙回流泵61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副管道63、所述第二回流副管道64与所述回流主管道62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副管道63远离所述回流主管道62的一端与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连接,所述第二回流副管道64远离所述回流主管道62的一端伸入所述二级絮凝池22内。

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上设有微砂出口,所述微砂出口与所述一级絮凝池21导通。

在具体使用时,进水1和混凝剂通过所述静态混合装置1快速混合,水中的胶体颗粒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初步凝聚,并进入所述一级絮凝池21,在所述一级絮凝池21加投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后的水经所述第一搅拌器211搅拌进行絮凝反应,与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分离出来的微砂投加于此以增强有效碰撞,增大絮体尺寸和密度;混合物进入所述二级絮凝池22,所述第二搅拌器221提供可控的速度梯度使得絮凝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部分回流泥砂通过所述第二回流副管道64直接投加于此以增加悬浮颗粒浓度,该泥砂中残存的未经充分反应的药剂将得到再次利用;混合物进入所述沉淀池3内,具有较高比重的微砂和脱稳后的颗粒,在高分子聚合物和回流泥砂的助凝、相互吸附等作用下形成了密实的絮体,因而很容易沉降于池底,污泥经所述刮泥机32刮至所述泥斗31。含有少量微小絮体的上升水流经过所述斜管板33得到进一步的澄清和去除,清水经所述集水槽34收集从而获得优质出水流出。沉淀在池底的污泥经所述螺杆输送装置5输送至所述浓缩池4内,经所述浓缩搅拌器41搅拌后上清液溢流出系统后回收重复使用,浓缩后的泥砂通过所述泥沙回流泵61送至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及所述二级絮凝池22内,所述旋流分离装置7内的浓缩污泥从分离器的上部溢流排出,其浓度控制不低于15g/l。这部分浓缩污泥可以直接送至脱水处理设备而无需再次浓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砂泥砂浓缩高速沉淀水处理系统,通过泥砂浓缩及泥沙回流,使得排泥浓度提高,水量损耗减少,循环泥砂的浓度提高后就可以降低循环泵50%以上的流量从而降低能耗;另外,部分泥砂直接回流至絮凝区可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药耗和提高沉淀污泥浓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