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000发布日期:2018-11-30 19:4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大规模增长,与此同时,城镇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洗涤剂、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城镇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含量也显著增加,从而加重了排放水体的污染程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5]17号)中提出,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现阶段污水处理中,为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广泛采用的处理工艺中包括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又称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好氧池即为硝化反应器,污水中的氮在好氧池中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内回流,将已充分反应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缺氧池即反硝化反应器,反硝化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以硝化液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氧作为电子受体,最终转化为氮气。现有的一体化处理设备中,缺氧池和好氧池工艺段一般并排布置,硝化液回流需要借助泵的动力,增加了处理系统的能耗,也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维护费用。

随着膜过滤产品的广泛应用,水处理领域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膜过滤来替代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膜生物反应器可节省占地面积,但投资和维护费用较高。在实际运行中,膜生物反应器对氮磷的去除作用有限,且膜容易被表面所沉积的污泥堵塞,影响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氮磷去除率低、设备能耗高、膜易堵塞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污泥池和控制间,所述调节池、缺氧池和污泥池设置于好氧池、膜池和控制间的下方;调节池的进水处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前设有好氧池进水管,缺氧池中设有提升泵,污水从调节池进入缺氧池后,通过提升泵进入好氧池;所述膜池内置微滤膜组件,好氧池设有微孔曝气盘,膜池设有穿孔曝气管,膜池中的硝化液可通过重力回流至缺氧池;好氧池曝气鼓风机、膜池曝气鼓风机和抽吸泵设于控制间。

进一步特征为,所述好氧池中填充好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下发生硝化反应。

进一步特征为,为了营造好氧菌的生活环境,提高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在池底安装有微孔曝气盘,与好氧池曝气鼓风机相连通。

进一步特征为,所述微滤膜组件下部安装有穿孔曝气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膜丝表面易被污泥堵塞,从而导致跨膜压差上升,因此需要对微滤膜组件进行曝气。微滤膜组件下方安装的穿孔曝气管与膜池曝气鼓风机相连通。曝气时可使膜丝抖动,从而使附着在膜丝表面的污泥脱落下来,保证微滤膜组件出水顺畅。

进一步特征为,所述污泥池设有上清液回流管,污泥池中的剩余污泥经静置沉淀作用后,上清液通过重力回流至调节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膜池硝化液的回流,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脱氮效果,出水水质好。

2.本发明将格栅、缺氧池和污泥池设置于好氧池、膜池和控制间的下方,使得膜池硝化液可以通过重力回流,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无需使用回流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其中:1-调节池进水管,2-格栅,3-调节池,4-提升泵,5-缺氧池,6-好氧池进水管,7-好氧池,8-微孔曝气盘,9-好氧池曝气风管,10-膜池,11-穿孔曝气管, 12-微滤膜组件,13-抽吸管,14-膜池曝气风管,15-控制间,16-清水罐,17-输泥管,18-污泥提升泵,19-污泥池,20-抽吸泵,21-好氧池曝气鼓风机,22-膜池曝气鼓风机,23-排泥管,24-回流管,25-上清液回流管,26-设备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3、缺氧池5、好氧池7、膜池10、污泥池19和控制间15。所述缺氧池5和污泥池19设置于好氧池7、膜池10和控制间15下方;所述格栅2前设有调节池进水管1,缺氧池5中设有提升泵4,污水从调节池3进入缺氧池5后,通过提升泵4进入好氧池7;所述膜池10内置微滤膜组件12,好氧池7设有微孔曝气盘8,膜池10设有穿孔曝气管11,膜池中10的硝化液可通过重力回流至缺氧池 5;好氧池曝气鼓风机21、膜池曝气鼓风机22和抽吸泵20设于控制间15。污水从调节池进水管1进入调节池3。进水处设有格栅2,以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格栅2 间距为2~5mm。调节池3与缺氧池5以隔墙隔开,调节池3出水通过出水堰进入缺氧池5。缺氧池5内为缺氧环境,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5mg/L以下。缺氧池5中的反硝化菌可以通过反硝化反应降解污水中的氮。

缺氧池5中安装有提升泵4,将污水提升至缺氧池上方,经好氧池进水管6进入好氧池7。为了营造好氧菌的生活环境,提高好氧池5中的溶解氧浓度,在池底安装有微孔曝气盘8,通过好氧池曝气风管9与好氧池曝气鼓风机21相连通。曝气量取2000~2500m3/h。

好氧池出水通过溢流堰进入膜池10。膜池10中安装有微滤膜组件12。微滤膜组件12中膜丝为中空纤维膜,采用聚乙烯(PE)、偏四氟乙烯(PVDF)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材料制成,相当于传统污水处理中的二沉池,可进行泥水分离。微滤膜组件出水通过抽吸泵20的抽吸作用,经抽吸管13进入清水罐16。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膜丝表面易被污泥堵塞,从而导致跨膜压差上升,因此需要对微滤膜组件 12进行曝气。在微滤膜组件12下安装有穿孔曝气管11,通过膜池曝气风管14与膜池曝气鼓风机22相连通。曝气时可使膜丝抖动,从而使附着在膜丝表面的污泥脱落下来,保证微滤膜组件12出水顺畅。曝气量控制在每支膜30~40L/min。

为了提高该处理系统的脱氮效果,在膜池10底部设有回流管24,膜池10中的硝化液可以通过重力自流进入地下的缺氧池5,再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化液中的硝酸氮和亚硝酸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将氮从污水中去除。硝化液回流流量为进水流量的2~5倍。

为了控制本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量,同时将污泥中的磷排出系统外,需要定期进行排泥。膜池10的池底设有排泥管23,使剩余污泥通过重力自流进入污泥池19。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经静置沉淀作用后,上清液可通过上清液回流管25自流回到调节池3,再次进入处理系统。污泥池19中安装有污泥提升泵18,将沉淀的污泥经输泥管17提升至污泥池上方,进行后续处理和排放。

好氧池曝气鼓风机21、膜池曝气鼓风机22、抽吸泵20和清水罐16设于控制间15。好氧池7、膜池10和控制间15置于设备外壳26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