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882发布日期:2019-01-18 20:0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构造。



背景技术:

湿地植物由于根系具有较强的泌氧能力,经常被用于生活污水等污水的处理中。较典型的使用方式是模拟自然湿地特点构建的人工湿地工程,主要是经人工筛选湿地植物和无机基质材料构建而成,利用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处理污水。由于不需要较多的人工强化措施和复杂的管理,构建相对便宜,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因此人工湿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受污染水体的外源污水截留处理等方面。

具有庞大根系的湿地植物种类上部茎叶较发达,不能依靠自身特点直立漂浮水上生长,因此采用水培处理需要较好的辅助固定措施,才能有效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水中的藻类繁殖过多时,遮蔽阳光使得水底生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腐败后放出氮、磷等植物的营养物质,再供藻类利用,这样年深月久,造成恶性循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构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构造,包括培育池,所述培育池内部设有一根左右走向贯穿培育池左右两端的培育管,所述培育管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湿地植物,所述湿地植物两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握把、推杆、空心固定杆、球体杆、弹簧以及固定夹,所述握把与推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握把与推杆互相垂直,所述推杆与空心固定杆均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组,所述推杆与空心固定杆滑动连接,且所述空心固定杆内设有凹槽,所述球体杆设置在空心固定杆内的凹槽内,所述球体杆上设有弹簧,且所述球体杆末端固定连接固定夹,所述培育池右下端设有进水管,且所述培育池左上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培育池下内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L形桩,两根所述L形桩固定连接在之间的分隔浮栏的左右两端,所述分隔浮栏左右两端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防水灯上,所述防水灯之间连接电缆。

优选的,所述培育管上端设有水下植物,所述培育管下端左右两端填充小颗粒砾石,所述培育池内部下端填充中等颗粒砾石,所述小颗粒砾石与大颗粒砾石之间填充中等颗粒砾石,所述分隔浮栏的上端填充河沙。

优选的,所述培育管两端设有卡接扣,所述卡接扣固定连接固定桩。

优选的,所述握把与推杆呈L形连接,且所述推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空心固定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握把向下推动推杆,推杆进入至空心固定杆内部,挤压球体杆,球体杆向内运动,固定夹将植物的根茎部位固定住,有效地维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2.设有防水灯、分隔浮栏、电缆,制造红外光源,水底的植物能够在藻类挡住阳光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催生藻类和植物的快速生长,加快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富营养物质,等到水生植物长到一定程度后从水中捞出,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育池、2培育管、3湿地植物、4固定装置、41握把、42推杆、 43空心固定杆、44球体杆、45弹簧、46固定夹、5进水管、6出水管、7L形柱、8分隔浮栏、9固定杆、10防水灯、11电缆、12水下植物、13卡接扣、14 固定桩、15小颗粒砾石、16中等颗粒砾石、17大颗粒砾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构造,包括培育池1,培育池1内部设有一根左右走向贯穿培育池1左右两端的培育管 2,培育管2上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湿地植物3,湿地植物3两端设有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包括握把41、推杆42、空心固定杆43、球体杆44(在球体上固定一根杆)、弹簧45以及固定夹46,握把41与推杆42固定连接,且握把 41与推杆42互相垂直,推杆42与空心固定杆43均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组,推杆 42与空心固定杆43滑动连接,且空心固定杆43内设有凹槽,球体杆44设置在空心固定杆43内的凹槽内,球体杆44上设有弹簧45,且球体杆44末端固定连接固定夹46,培育池1右下端设有进水管5,且培育池1左上端设有出水管6,培育池1下内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L形桩7,两根L形桩7固定连接在之间的分隔浮栏8的左右两端,分隔浮栏8左右两端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9,固定杆9固定连接在防水灯10上,防水灯10之间连接电缆11,防水灯10采用红外光源,水生藻类对红外光合作用特别敏感。

进一步地,培育管2上端设有水下植物12,培育管2下端左右两端填充小颗粒砾石15,培育池1内部下端填充中等颗粒砾石16,小颗粒砾石15与大颗粒砾石17之间填充中等颗粒砾石16,分隔浮栏8的上端填充河沙,小颗粒砾石 15的粒径为10mm-20mm,中等颗粒砾石16的粒径为30mm-40mm,大颗粒砾石的粒径为50mm-60mm;

进一步地,培育管2两端设有卡接扣13,卡接扣13固定连接固定桩14,将培育池1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握把41与推杆42呈L形连接,且推杆4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空心固定杆43的长度。

工作原理:培育过程中,培育管2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供湿地植物3与水下植物12进行生长。具有庞大根系的湿地植物3种类上部茎叶较发达,不能依靠自身特点直立漂浮水上生长,因此采用水培处理需要较好的辅助固定措施,才能有效维持植物正常生长,使用固定装置4对湿地植物3的根茎进行固定,使用握把41向下推动推杆42,推杆进入至空心固定杆43内部,挤压球体杆44,球体杆44向内运动,固定夹46将植物的根茎部位固定住,固定操作完成。需要取走湿地植物3时,向上拉动握把41,因为弹簧45具有复位的特性,拉动握把41后固定夹46会想两端松开,然后能够取走湿地植物3。在砾石与河沙缝隙里填充生物填料,采用球型轻质多孔生物滤料,与传统的生物滤料相比不仅具有质地轻、化学稳定性好、强度适宜、表面粗糙易挂膜、吸水性适中等优点,而且表面微孔发达且分布合理,平均微孔直径约为200um,非常适合微生物的接种、驯化、繁殖生长,同时耐冲洗、不堵塞,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水力学特性,不同粒径的砾石与河沙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湿地植物3的生长环境极佳。防水灯10采用红外光源,水生藻类对红外光合作用特别敏感,能催生藻类和植物的快速生长,加快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富营养物质,等到水生植物长到一定程度后从水中捞出,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